关于问题经济学中是否蕴藏着幸福的真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陈思进】的最佳回答: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 20 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就从前二天开始,继续借用在得到上由哈希对《幸福的经济学》一书的解读中的部分内容,再接着回应几个和“幸福、经济学”等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拥有财富是不是真正的幸福呢?(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152118798366605606 )》最后谈到,先来看收入吧。你觉得,收入会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吗?关于这个问题,在人们当中一直有两类回答:一是,收入越多,就能买到更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就更幸福;还有一类回答是,幸福是我们的主观感受,更多跟自己的心态和调节有关,跟收入没太大关系。
今天接着谈。
作者之前在给本科生上课的时候,也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结果是,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选项二。也就是,即使绝对金额更少了,他们也更希望自己比别人赚得多。这个例子,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社会比较的作用——人们对自己收入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份收入跟其他人的收入相比怎么样。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对同一群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并没有明显提升。因为随着经济总产出的增加,大多数人的收入通常会或多或少地同时变化。所以,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种双重影响:一方面,自己的收入增加,提升了幸福感;而另一方面,身边其他人收入也在增加,又削减了幸福感。一加一减下来,整体就没有太大变化。
社会比较不仅能解释,为什么对同一群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他们的幸福感没有明显增加,幸福跟收入增长没有明显关联;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同一时间点上,高收入的人会比平均收入水平的人更幸福。所以,经济学者们认为,社会比较是理解“幸福—收入悖论”的关键。
在理解“幸福—收入悖论”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讨论一个关键问题了:增加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良方吗?
经济学者们给出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如果称得上“一剂良方”的话,就得是一种对每个人,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人都有效的处方。但是,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了,平均来说,没有人会变得更幸福。
从社会视角来看,用增加收入的方式来提升幸福感,是一种“零和博弈”。因为,虽然,对那些收入增速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来说,幸福感会上升;但同时就一定会存在收入增速低于平均水平的人,他们的幸福感是下降的。全社会总体幸福的增量和减量会抵消,所以就是一种整体上的“零和博弈”。
那么,有没有其他的,能提升幸福感的方式,是能让所有人都获益的呢?
经济学家们发现,除了金钱以外,还有两种因素,能够非常显著地影响人们的幸福感,那就是,健康状况和家庭生活。我们来挨个看看,它们是不是能让所有人获益的幸福良方。
先来看健康状况。1990 年,一份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调查显示,健康问题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而且问题越严重,幸福感就会下降得越多。这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人群的调查结果,那么,如果是对同一群人,在多年内持续追踪,他们的幸福感变化会是怎么样的呢?
最初,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别研究的结果是,当健康出现某些问题,人们的幸福感一开始会明显下降,但是过一段时间,适应了之后,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但是后来,又有更多的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健康程度下降,人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
综合目前的研究结果,经济学者们的结论是,无论是从同一时点、不同人群,还是从同一人群、不同时点的角度来看,健康程度跟幸福感都是正相关的,它们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变化。
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疑惑了,人们在健康这件事上难道不会进行社会比较吗?比如,一位老奶奶现在 70 岁了,虽然她身体有些小毛病,时不时地腰酸背疼,眼神和听力也不太灵敏了,但是,如果她发现,跟其他同龄人相比,自己的身体还算是不错的,那么幸福感是不是就不太会下降了呢?
研究者们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跟收入不同,健康程度是不太容易观察到的。你看,在平时,我们通过一个人住的房子、开的车、穿着打扮,就能大概评估出他的收入水平,至少能掂量出这个人是不是比自己富裕。但是,每个人的健康情况是比较私密的,即使有一些慢性病,或者小疼小痛,人们也不太愿意对外宣扬。如果你问一个人“最近好吗?身体怎么样?”他大概率也只是会客套地回答:“还行,都挺好的。”
所以,在健康这件事上,人们是不太容易进行社会比较的。但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自我比较,也就是,把自己现在的健康状态,跟自己的最佳或理想健康状态相比较。比如,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位 70 岁的老奶奶,她可能不太会经常去想,自己跟同龄人相比健康状态怎么样;但是她会时不时地想起,自己年轻时做过的很多事情,现在都做不了了——不能像以前一样走得那么快、那么远了,不能畅快地打球、爬山,视力和听力也下降了。而随着她的健康状况跟理想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她的幸福感也会随之下降。
今天先谈到这儿,将在回复《经济学如何量化幸福(快乐)》中接着详谈,再顺便聊一下【现金股息 vs.股票股利如果可以选,你们喜欢哪种?】
一个小测试:
投资股市的网友,如果你投资的公司赚钱了,有二种分红方式:
现金股息(Cash Dividends)
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s,国内好像叫“高送转”)
如果可以选,你们喜欢哪种?
下面只是解释(不一定是唯一答案,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之前在我一个高端粉丝群内的几个群友点评挺好的):巴菲特投资的标的,除了多个原因,如护城河、高门槛,有一个一定的原因,就是这个标的能带来现金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会选择现金股息(Cash Dividends);
至于发股票,即股票股利(Stock Dividends,股票股利发放得比例高的话,就称为“高送转”),很多投资者会觉得是好事儿啊,买这家的股票还多得了,因此很愿意投资。但是,错了(一家之言),其实他们什么也没得到。这就像是分蛋糕,蛋糕就那么大,本来十个人,每人分一份,现在,每人再多送一份。可那蛋糕切成了 20 份,那份量不就变小了吗?
所以,这种股票股利其实没什么意思,只是个游戏,让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翻了一倍,但每股的价值降一半……点到为止。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财经科普漫画《漫画生活中的货币》和《漫画生活中的投资》、和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2】、来自网友【郭美元 181】的最佳回答:
我一直不同意有纯粹经济学的一说,我始终认为经济学是永远永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学是无意义的,只有研究政治经济学才有意义!首先得明白,经济是以谁为服务对象的,然后就能明白人并不是只有看到眼前利益才有力量的!人是会为了自己的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而献身的,比如铁人王进喜,比人陈永贵!比如牺牲在各个战场上的各个烈士!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经济学中是否蕴藏着幸福的真谛?】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