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战国时期都是几十万军队,到了清朝都是几千几万的调遣?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齐天小圣 143432292】的最佳回答:
义务兵和职业兵的区别!
清朝以前,历朝历代大多都是义务兵,所谓的只要国中有人,就不缺兵,男女老幼都得上,免费的,当然可以一下子出动很多得兵!
比如长平一战,赵军四十万,而秦国为了歼灭赵军,动员国内十五岁以上皆征伐!
这已经是秦国的人力极限了!可以说成年男子都去前线了!
长平一战,双方都在赌,秦国要是输了,下场也很悲惨,这也意味着秦国也元气大伤,国内没男人了,都是老弱妇孺!
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军四十万,导致赵国家家发丧,户户啼哭!几乎波及每个家庭,家家都有人战死!
要不此战,作为群雄里唯一一个实力和秦国旗鼓相当,秦国统一最大的障碍和对手,赵国元气大伤,直到亡国也没能恢复!
在古代一个占据四川的军阀就直接说过,只要国内有人,就不惧无兵,不惧无粮!
这家伙就是残暴的以人肉做军粮,甚至还酷爱喜欢吃人肝,味道鲜美!
哪怕到了明朝时,仍然实行义务兵和雇佣兵并存模式,府兵制度,这也为何明朝全国军队兵数仍然达到三百万!
但到了清朝,兵役制度就变了,成了职业兵!
八旗兵,说白了,就是职业兵,
八旗子弟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一辈子的职业,就是当兵!成年男子就要登记造册服兵役!
这也为何清朝时,八旗子弟不准经商,不准从事农业,那八旗子弟靠什么谋生?就是靠当兵!
后人混淆了概念,以为八旗子弟腐化堕落,就靠朝廷供养!
这是大错特错
八旗子弟确实靠朝廷按月发放钱粮,但这不是白给的,白养着八旗子弟的,可以说,这是发的军饷而已!
因为八旗子弟本来他们的职业就是当兵,当兵当然要发军饷了,否则八旗不准从事各种工作,不能耕田,不能经商,哪怕上街摆个摊卖油炸臭豆腐都不允许,那八旗靠什么谋生养活一家老小?
有了战事,八旗就会出征!
这种终生以当兵为唯一职业,也就是职业军人,而且是世代从军!
不像义务兵,朝廷当然省钱,有了战事,临时征募,不用花钱,仗打完了,又回去耕田了,朝廷也不用给他们开军饷养着他们,甚至还得朝他们征税征粮征劳役呢!朝廷唯一需要花钱的,就是供应武器罢了,人是免费的!
就像哪怕清朝末期,八国联军侵华,八里桥一战,八旗伤亡惨重,此战是八旗最后的荣光,数万阵亡,北京城里八旗家,也是各个家家出丧,户户啼哭,都有家人战死沙场!
清朝实行职业兵制度,这就比较费钱,有战事了,得需要供应钱粮,没战事了,也得供养着,按月发放钱粮!八旗本来就是靠军饷过日子的!还不如汉人,好歹汉人还可以耕田,还可以经商,哪怕大街上做小商小贩也可以养家糊口!
许多人说八旗腐化堕落,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八旗并非腐化堕落,而是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中,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后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太平天国战争中,八旗的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太平天国林凤翔带领的北伐军,被八旗全歼,导致太平天国意图进攻北方战略失败!从此以后太平天国一直处于守势,失去战略主动权,为日后灭亡创造条件!
由于战争初期,都是八旗军在作战,也导致太平天国没有蔓延,势力也仅仅局限江浙部分地区,南方都没能拿下,太平军多次进攻广东都被击退!
太平军曾两次进攻杭州,第一次攻下外城,但在进攻内城满城,满城内满人八旗死守内城,家家参战,甚至父母儿童都持武器蹬城作战,太平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军,
第二次攻打杭州,才攻下满城,代价是所有满人全部战死!
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八旗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才逐渐没落,而并非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八旗战斗力仍然还是可圈可点!
剿灭太平天国后,
到了八国联军入北京,天津八里桥一战,被称作八旗军最后的辉煌!
数万八旗军对八国联军发动主动进攻,虽然战败,伤亡极其惨重,数万人阵亡!
并非八旗军战斗力弱,不够勇猛,事实恰恰相反!
通过英军记录八里桥一战,也能看出八旗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不断冲击英军阵地,甚至英军都被八旗军这种不怕死场面震撼到了!
战争的失败,并非八旗军不能打,而是其他因素,落后的战术思想,落后的装备等等,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面对新式火器和新式战术,没有有效应对!
八旗并非腐化堕落,只能说是被时代抛弃了,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来自网友【心行轨道】的最佳回答:
因为清朝自始至终忌惮进行全国动员,一旦大规模动员,必然增加汉族军事实力!相比外敌,相比割地赔款,大清更害怕被汉族赶下台!事实证明,它也是对的!当形势严峻,满蒙军力无用,被迫编练汉族新军的时候,仅仅才练了南北不到十个镇,大清就被新军们给抬走了~
【3】、来自网友【真正鳄鱼不哭】的最佳回答:
因为二者所指的军队并不相同。
战国军队是包括战兵、辅兵以及民伕在内的。
《商君书·兵守》说得很清楚:
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之军,使盛食、厉兵,陈而待敌。壮女之军,使盛食、负垒,陈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为险阻及耕格阱;发梁撤屋,给从从之,不洽而熯之,使客无得以助攻备。老弱之军,使牧牛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获其壮男女之食。
(记得之前引这段说事时,有人跟我扛说,商鞅不代表六国。拜托啊,动员效率最高的大秦写队都这质量,等而下之者可知。)
显而易见,三军中真能上阵的只有壮男军;请注意,三军是基于质量和任务划分,不是人数大致相当的三部分,真正可以视为战兵的恐怕只有十分之一。
战国时期列国混战,一般不会出征太远,时间持续不长,搞极限动员还撑得住。
而带清一统天下后,清军再出征都是远征——昭莫多征噶尔丹,雅克萨征俄,和通泊征噶尔丹策零,西征回部,进藏征喀尔廓;远离核心区域,运输效率极低(绝大部分物资消耗在途中,抵达前线十不存一),补给压力山大,只能选择精兵主义。
【4】、来自网友【泸州小本】的最佳回答:
战国时期的军队与清王朝的军队,不是一个概念:
其一,一个是农闲(征)用兵,一个是常备军。
其二,一个是自备武器装备(简单),一个国家供给(重装)。
其三,一个是近距离短期作战,一个是大范围长期作战。
其四,古代的军队人数,算法有些夸张,把后勤也算进去了,再者,史书又再一次夸张一把。
其五,清王朝,没必要也不敢像战国诸强一样全民动员,一是没这么强大的对手,二是养不起(募兵制),三是汉人太多不敢进行武装(这也是火器不敢深度研发和使用的原因)。
其六,清王朝疆域太广,需要更多的兵力四处防守,机动的野战军团不会太多,也无法远距离大规模机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战国时期都是几十万军队,到了清朝都是几千几万的调遣?】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