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11:14:40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宝带桥】的最佳回答:

商鞅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并取得了成功。改革往往伴随着牺牲,人死了,法留下了,并影响了几千年,这是值得的。好的变法者,不一定是个好人。好人干不了这么大的事业。

【2】、来自网友【冷言历史】的最佳回答:

佛说,因果循环,有因必有果,种善果得善因!这句话放在商鞅身上很合适。

商鞅是我国古代秦朝乃至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是历史上少有的成功改革将国家变富变强的人之一。原名叫做卫鞅,后面因为改革成功,因为秦孝公赐了商於十五邑,所以史称“商君”或者“商鞅”。

然而即使这么牛逼嗨嗨的最后还是被五牛分尸而死,细细品读商鞅的成长史你会发现,其实商鞅的结果是注定的,不能怪别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一直在给自己不断地挖坟,最终埋葬了自己。

年少得才不得志

商鞅其实是卫国人,他在家族在卫国还是比较有实力,起码不算贫穷。早年的学习过程中深受李悝、吴起等政治家的思想熏陶,我们知道李悝是魏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魏国因为使用了他的政策而富国强兵,吴起前后侍奉三个国家,每到一个都战绩累累。

偶像都是如此野心勃勃的人物,商鞅也是不例外,他对权力和成功也是极具渴望,不过人到中年的他都不是很得志,准确的说是没有遇到好的伯乐。

卫国的公叔座一直很欣赏商鞅,觉得他虽然年轻,但是满腹韬略,在病重时公叔座还向魏惠王着力推荐了商鞅,想让魏惠王重用商鞅,假如不重用,起码要杀掉,不能留给其他的国家使用。但是魏惠王觉得商鞅并不是那么出众,况且公叔座是在病的不轻的情况下说出来的,可能也是没想好,不然早就说了这事,于是建议不被采纳。商鞅郁郁不得志,最后在秦孝公的招贤令下离开魏国投奔秦国。

到达秦国之后,商鞅的韬略得到了秦孝公极大的支持,他的政策在秦国进行了有效的实施,使秦国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便成为了当时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他的变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政治上,他对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土地制度(改井田制为土地私有制)、军功爵位(凡是有军功者皆可上位,废除旧世卿世禄制)、行政划分、税收、度量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平民在国家的地位,增加了他们出人头地的机会,降低了贵族特有的权力,同时对于社会风俗进行了整治;

2、在经济上,重视农业,奖励耕种,鼓励多开垦荒地,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3、军事上,商鞅带领军队收复了河西之地,扩充了秦国的版图;

4、文化上,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安顿群众安居乐业。

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农民有饭吃,政治清明,国家犯罪率减少,秦国至此走上了富国强兵,傲视群雄的道路。可惜秦孝公去世之后不久,商鞅便被新上任的国君打败,并且五牛分尸,他死了之后,这么一个政绩斐然的大咖居然并没有得到秦民的拥护,坦白来说,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他的政策过于极端、手段过于强硬。

片段一:秦孝公雄韬武略,可是对于变法他心里其实并没有底,因为国家已经遵循古制很久了,一旦变法就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变的好就好,变不好,动摇国本,最后损害的是国家。

商鞅马上对秦孝公说:聪明的人永远都在做超前的东西,在做之前就看到了未来,老百姓都是愚昧的,和他们商量永远也得不出一个有效的结果,既然是正确的,那么就去做就好。

有一个大臣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说,聪明人是吸取先前的经验,在进行一定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让国家和百姓都能适应,并且也容易接受。

商鞅即刻反驳,你这是俗人的言论,拥有这样的思想,做一个安纪守法的官员可以,但是要想搞点创新就很难了,聪明人从来就是制定规则,而愚蠢的人都是遵循规则,如果想国家强大,那么就必须搞出一些新动作出来。(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片段二:商鞅在秦朝使用酷吏,也使用重典,甚至还采用了连坐法,将户籍划分之后,假如管辖区内有人犯法,那么其他的族民也会受到牵连,大家互相监视,暗地里叫苦不已。曾经在渭水边上一日处理了 700 多名犯人,血水染红了河水,岸边号哭之声惊天动地。

后世在评价秦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秦朝的酷刑,商鞅的轻罪重刑给大众增加了巨大的痛苦,增加了统治者对贫苦百姓的压迫。刘邦进入关中之所以能取得民心,很大程度上就是放宽了刑罚,提出了著名的“约法三章”,给了群众的自由。

其次,商鞅变法得罪的人太多

商鞅的变法不但让百姓叫苦不已,秦国权势也是有苦难言。为了更好的执法,让群众相信国家政策是真实有效的,他得罪太子。

在变法之初,太子便犯了法,毕竟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动不得,于是太子犯法,太子的老师公子虔代其受罚,被商鞅依律受劓刑挖去鼻梁,天下大惊,百姓知道法律的严肃性,便不敢轻易对待,世风扭转的很快,政策也比较顺利地执行了下去。

但是商鞅的政策依然触及到了秦国贵族权势的利益,商鞅敢拿太子出来惩罚,不单单是为了震慑秦朝百姓,更多的是秦国的皇亲贵族感到害怕。同时,废除旧世卿世禄制,让很多权贵的铁饭碗也丢失了,让更多人的有机会上位了。

商鞅的变法是得到了秦孝公的大力支持,秦孝公给他做了后台,通过对法律的健全和严酷的刑罚,顺利让变法执行下去,但是树立的敌人也越来越多。

说到商鞅的政敌就不得不说下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这哥们自从被割了鼻子之后在家闭门八年不出,估计这哥们每天吃饱喝足之后都在痛骂商鞅。直到太子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惠文王,公子虔联络老世族罗列商鞅的十大罪状,诛杀商鞅,并且灭其全家。

最后,商鞅持功自傲,不知收敛

秦孝公是商鞅的伯乐,在世的时候,因为商鞅的功绩非常大,秦孝公的变法需要商鞅,所以对他礼遇有加,甚至将一块地分封给他,听他指挥,可以说,商鞅代表的就是秦孝公的意志。

古往今来,凡是聪明的大臣都会想好自己的后路,身居高位的商鞅不知道收敛,一旦秦孝公去世了,那么商鞅的保护伞也就没有了。

为了铲除阻挠自己变法的太子,他敢将太子的老师拿出来开刀,凡是阻挠变法之人都会受到酷刑。权贵畏惧秦孝公不敢言,商鞅不顾百姓是否能立马接受变法,运用强制的手段让百姓执行,控制思想,变法是好的,但是一旦强制过头,惹来的仇恨却不会因为后面的变好而磨灭,毕竟商鞅的制度并不是很人性化,甚至还带有残暴性。

商鞅的朋友赵良曾经劝告他,现在秦国人并不是尊重商鞅,而是害怕他,他的号令如同秦孝公一般,应该将国君的封赏都上交,多推荐一些人才给国君使用,让国家多体恤百姓,赡养老人,放宽松刑罚,自己呢则退隐山林,或许也能获得安稳的晚年。但是商鞅享受着自己得到的这一切,殊不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商鞅虽然最后身败名裂,但是他的执政理念却很好的执行了下来,甚至在秦国最后演变成为了一个商学派,这个思想左右了秦国的发展,最后成为了秦朝的主流思想。

史学家司马迁就说过商鞅,说他是一个刻薄少恩的人,商鞅的做法得罪的人太多,即使秦惠文王不杀他,天下想杀他的人也不少,他的死只是必然的结果,来的迟早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商鞅变法是得到秦王的支持的,为何最后是五牛分尸的结局?】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