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问题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交易哲学家】的最佳回答:
就说一点:风洞本身
风洞本身其实就是一个火炮的炮管,只不过尺寸要大。
因为在超高音速空气流下,会产生高温和激波震动。
理论上声音的极限 194 分贝,这个声音,其实已经不是声音了,而是一股能量,接触这股能量引发的震动会将所有东西震碎····
实际上能生产出合格坦克炮管的国家,也就七八个,这还只是普通火炮的炮管。
例如坦克炮管,需要自紧技术,因此生产的时候就需要万吨级水压机来施压预应力。
一般国家还搞不定;
那么超音速风洞这根管子要比坦克炮管难在哪里呢?
第一,尺寸大,这个很好理解,尺寸越大,需要加工的设备本身就很大。
第二,拼接问题,坦克就一根管子,超音速风洞可是很多管子拼接的。
第三,超音速风洞寿命要长,一根坦克炮管,寿命其实也就 3 秒多····,超音速风洞一次试验就半分钟·····因此超音速风洞的这个洞,需要复杂的消音,复杂的冷却机构。
美国超音速风洞,就是 20 倍音速那个,根据公开资料,直径应该不超过 400 毫米···
而且时间特别短,应该不超过 140 毫秒。其实就是美国的 5 倍音速一下的风洞都没有很大口径。
兔子 5 倍速一下风洞据说能支持全尺寸飞机试验,风洞越大,试验效率越高。就更容易展示真实情况下的状态。
美国的那个超音速风洞,结构很简单,就是一侧是一个高压气罐(很大,整栋大楼那么大),另一端是一个同样大小的真空管,利用在高压气罐中的爆炸,产生的高压让气流通过之间的管子。
但是这样是有极限的,无论活塞压缩,高压气体压缩,爆炸气浪的理论上限都无法超过 20 倍音速。
目前中国在建的激波风洞,将超过 30 倍音速,飞行器如果达到这个速度,能直接冲出地球····这应该是为航天设备准备的。至于怎么达到 30 倍音速,这个就是核心机密了···
当然,至于其他的设备,那一样都不容易,例如超高速摄影机,能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烟雾发生器。
兔子的西南的崇山峻岭里面有巨大的风洞群,因为风洞需要大量的电力,这里的水电站可以支持风洞实验。大大小小的风洞很多。
J20 的设计就经历过漫长的风洞测试,其气动布局臻于完美。
当然,这里还有很多普通的风洞,特别是大尺寸风洞。
高铁,桥梁,汽车,普通飞机,都需要经历风洞实验。
现在就是普通卡车也进行风洞试验,对于普通风洞来说,尺寸越大越好,直接用实物试验,比缩小版模型更容易。
至于高超音速导弹,除了中,美,俄,其他所有国家都玩不转。
【2】、来自网友【梁老师说事】的最佳回答: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一提到风洞,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大大的风扇,里边放着飞机,风扇一吹,刮起的风让人在里边站都站不住。
比如,成龙的电影《飞鹰计划》里,就有一段成龙和敌人在大型电风扇下打斗的一幕。风扇吹在人的脸上,别说保持表情了,脸皮吹得和水波纹一样,能荡起涟漪来。
其实这种风洞是最低级的风洞,高级别风洞都是不用电风扇的,因为光靠电风扇吹出的那点风力,根本就达不到高级别风洞的要求。
怎么说呢?风洞其实分为好几个类别,由低到高,最低级的是低速风洞,这里边的风速是在一秒一百三十米以下的;亚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 0.4 到 0.7 倍音速;跨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 0.5 到 1.3 倍音速;超高音速风洞,风速要达到 1.3 到 4.5 倍音速;高超音速,风速要达到 4.5 到十倍音速;最高级的就是超高音速,风速要达到十到十八倍音速才行。
而用电风扇可以实现的风速,只有 1.2 倍音速以下的才行,再高了的话,就得另想办法,也就十说从超高音速风洞开始,就不能用风扇了。
那么为了更好地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风洞,风洞的来历,然后再来说说题主的问题。
什么是风洞?
话说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是和空气接触的,那么任何物体和空气接触,不可避免地就会受到两个力量的支配。
第一个是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力,这个力量其实就是物体正上方所有空气受到重力对物体的一个挤压;另一种力就是与物体表面相切的力,这个相切的力其实就是风力,我们有时候也叫它空气阻力。
如果我们能弄出一个比空气垂直与表面的力还要大的力量,那么就能把飞机给送上天,如果把相切的力给弄小了,那么就会让飞机用更少的燃料飞出更远的距离。
所以风洞就成为了飞行器的摇篮。
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和建造风洞的人是英国人温翰姆,这个人当时是英国航空协会的创始人,他在 1871 年的时候建造了第一个风洞。
一说风洞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这第一个风洞仅仅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头箱子,横截面是一个 45.7 厘米×45.7 厘米的正方形,长度也只有 3.05 米而已。
这第一个风洞,确实让人挺失望的。不过这个风洞,本来就不是用来制造飞机什么的,而是用来研究物体和空气相对运动受到的阻力问题。
那么真正把风洞用在飞机上的是美国的莱特兄弟,他们在 1900 年建造了一个横截面是 40.6 厘米×40.6 厘米,长度只有 1.8 米的风洞。
这个风洞吹出来的风速不大,只有十一米每秒。
莱特兄弟使用这个风洞,研究了二百种以上的机翼形状,这才确定了人类第一架飞机的样子。
说道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其实风洞的尺寸历来就不大,放在现在,所谓的风洞大多数看起来,也就是一根长长的铁管道而已。
当然也是可以制作大比例的风洞,但这种风洞建造成本相当高,而且建造的难度也大。
再加上用的时候也用不起,需要的电量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所以一般的风洞都是小尺寸的。
不过这里不得不说上一句,风洞越大其实吹出来的效果越好,因为要是使用模型来吹的话,个头小了,那么飞行器上的几何细节和一些个小部件就看不出效果,做不出数据来。
所以很多小个头的风洞,大多都是在里边吹个等比例模型而已,研究飞机其实就是吹出个气动布局。
当然也有大的,比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艾姆斯中心,就有一个全球最大的低速风洞,尺寸达到了 24.4 米×36.6 米,足可以塞进去一架真飞机。
怎么说呢?低速风洞还可以做得大一点,毕竟产生的风,使用的是电风扇,越是高级的风洞,这个尺寸就会越小,比如美国兰利中心的跨音速低温风洞,就已经缩小到了 2.5 米×2.5 米了。
不是不想做大,而是成本太高了,运行一次的费用相当昂贵。
说个数据就明白了,12.2 米×24.4 米的低速风洞,需要的电风扇功率是二十五兆瓦,当这个尺寸变成了 24.4 米×36.6 米的时候,电风扇的功率就已经变成了一百兆瓦。尺寸没翻一倍,功率倒是翻了四倍。
这要是超音速风洞的话,这种翻倍就不是几倍的问题了。
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说说风洞是如何运行的,从这里了解一下风洞制作的难题。
风洞的运行
文章之前我们就说过,风洞里边的风速如果是 1.2 倍音速的话,那么一台电风扇就足够,制造出相应的风速,如果没有达到只能说这电风扇的功率不够。
那么想要吹出较高速度的风速怎么去做呢?
这就需要知道,风是怎么来的才行。
其实这个知识点,我们初中的物理就接触过。比如一栋建筑物,一面背阴,一面向阳。
向阳这一面的空气,因为太阳晒得暖烘烘的温度急剧上升,那么空气的体积膨胀,但他的质量不变,这就会导致密度变小。
哎,太阳一晒,空气变轻了,热空气就会上升,那么建筑物向阳的一面空气就变少了,而建筑物背阴的一面,相对来说是冷的,背阴的空气就一直在地面上。那么这个时候背阴的空气和向阳的空气就形成了一个空气差。
如果打开向阳和背阴的窗户,向阳的这一面没有空气或者空气少,而背阴的这一面空气多,必然就会让背阴的空气向着向阳的一面流动,这风就形成了。
所以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压力差造成的。
那么制作高级风洞就可以利用这个原理了。
建造高级风洞的时候,就需要一个高压气瓶,将一些高压气体给储备起来,用高压气瓶的超高压缩空气来代替电风扇来工作。
其实这么做还是不够的,这个时候空气的压力差是有了,但并没有做到最大压力差。
什么时候是最大的压力差呢?和高压气瓶相对应的管道如果是真空的话,那么这个压力差就会达到最大。
所以这个时候,还得把管道里的空气抽干净才行。
真空的管道形成之后,一打开高压气瓶,高压气体打着呼哨就涌入了管道,最终就形成了更高的风速。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风洞外观,往往会看到一个个大圆球,那其实叫真空球,里边啥也没有。
说到这里,就必须插一句话。
如果这种风洞,建造成能够塞下一架真飞机的规模,想想哪超大个的高压气瓶,以及要抽干净空气的哪个粗壮的大管道,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越大的风洞,就需要越大的压气机,而且在使用压气机的过程,必须是连续性的,因为物体吹风洞的时候,并不是说,吹一下就可以了,而是连续不断的吹上一阵才行。
再加上风洞的实验并不是说,吹风就可以了,还得有相适应的温度才行,这个时候又需要一套复杂的加热系统。
而风洞越大,这套加热系统就会变得越麻烦,他不仅仅是成本问题了,同样是一个技术问题。
除了加热以外,还要有空气干燥器,空气湿度还要准确。
说个数据就明白了。
比如在实验五到十倍音速的时候,空气的比湿度一磅空气含水量是 0.00075 磅水(为了精确一点数据就根据文献中走了,没有转换单位),那么对风洞中模型产生的受力变化,就会有 1%的误差。
所以一套风洞下来,准备的设备是很多的,有些设备都叫不出名字。
其实用压力差做出来的风洞,吹出来的风,还是不够的,因为最终利用这种压力差吹出来的风速也就是五倍音速左右,要想提高风洞的风速,就要另辟蹊径来想办法了。
什么办法呢?
这就需要来一次剧烈的爆炸。
我们都知道,炮弹在地面上发生爆炸,会产生冲击波,这股冲击波推动空气运动,而冲击波推动空气的速度要比空气移动的速度还要快,这就会对空气进行一个压缩,而这个压缩出来的空气,比我们制作出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还要大。
所以这个爆炸产生的风速更快,可以突破五倍音速。
当然了这种爆炸不是以破坏性为主的,所以技术就得上去,即要爆炸产生的空气压力差,还要这个爆炸不会对设备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这个工艺可就麻烦了,不是一般的国家可以做得了。
那么这种爆炸,因为各个国家研发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手段也就不同了。
比如用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的爆炸,还有避开爆炸使用电弧打出的冲击波直接对空气进行压缩的等等。
而使用的方法不一样,那么遇到的难题就不一样了,爆炸我们了解,使用电弧击发冲击波,不说他的破坏性大不大,就说他使用的能量哪绝对是超大型的。
毕竟电弧就需要放电,放电就需要电力,而想要获得好的数据,就必须持续吹风,好吧,这个持续吹风,耗费的电力,绝对惊人。
至于有多少?没有相关数据,但猜也能猜得出来。
所以使用爆炸来产生高速空气,进而让实验对象吹一口高质量的风,显然是不稳定的。
后来人们又改变了思路,用另一个办法来获得,更高的风速。
这就需要我们知道的另一个知识点了——相对运动。
再拿来之前的高压气瓶开始吹风,接着在管道的另一头让模型也开始对着高压气瓶的方向进行运动,那么当风和模型在管道里相遇的一刹那,这个风速就是模型的速度加上高压气瓶吹出来分的速度。
这样做,最终可以获得四十倍音速或者更高的风速。
但这种最高级的风洞,我们听起来就知道,他的尺寸绝对不会太大,因为太大的模型想要打出几倍音速,太困难了。
所以目前最高级的那种风洞,也只能研究一下飞行器的稳定性,想要研究气动布局什么的,是没法获得数据了。
而想要获得数据,就必须加大最高级风洞的尺寸,但加大尺寸又很麻烦的,成本,维护,使用费用刷刷刷地往上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不造这些高级别的风洞,太费钱了,而且这些国家对这些高级别的风洞没有多大需求,毕竟能够造五代机或者六代机的国家,就那么几个。
其他国家就算是造了高级别的风洞,也不会使用的,造出来也纯属浪费。
最后我们来说说,风洞一般是如何使用的。
最常见的风洞使用,就是吹飞机。
比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研制 B—52 轰炸机的时候,就用风洞吹了一万多个小时,才吹出了 B—52 轰炸机的外壳。
还有八十年代造的第一架航天飞机,据说模型在风洞里一吹就是十万小时,各种姿势,各种速度,各种大气条件等等,但凡能想到的情况,吹了个遍,这才造出了航天飞机。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自从航天飞机全部退役之后,有一段时间就没有研制航天飞机,这些大家伙研制起来,光一个风洞就能吹这么长时间,就知道他的研发成本是何其的惊人。
其实随着科技的进步,风洞的作用已经不光是给飞行器吹吹风这么简单了。
比如说,降落伞,船帆,标枪,汽车,桥梁,建筑物,甚至于火炬都会在风洞里吹一吹的。
以上这些例子,有些事情想都想不到。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在 1940 年的时候,美国西北部的塔科马大桥,刚刚建成没多久,就遇到了一股并不是很强的大风,也就是十九米每秒的风速,一吹过去,八百多米长的塔科马大桥就垮塌了。
原因是共振引起的。但不管是什么振,一定是设计问题,想要知道那部分设计出问题,最终就要通过风洞吹模型来复刻当时的情况,才确定了那部分设计。
所以从这里之后,以后的桥梁,尤其是跨度很大的桥梁,设计完成之后,都会在风洞里吹一吹,确定是不是符合空气动力学。
还有汽车的设计,也会去吹风洞。过去小汽车的阻力系数是 0.4 到 0.6,如今通过风洞出来的小汽车,阻力系数达到了 0.28 到 0.4,这种数据,不说别的,省油。
如今还有研究大气环境的风洞。
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洞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毕竟我们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是在大气层里。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高超音速风洞的难点在哪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建造超音速风洞?】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