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李云龙口中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7 01:04:01 3次浏览

关于问题李云龙口中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行路陌生人】的最佳回答:

当年的手榴弹不知道威力到底怎么样,但是在访谈节目中,看到过老鬼子描述过跟游击队作战踩到地雷的情形,老鬼子说踩上土地雷会发生爆炸,爆炸过后会发现踩中的被炸得浑身漆黑,不会伤亡。

【2】、来自网友【二战历史爱好者】的最佳回答:

抗日电视剧《亮剑》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片中的李云龙在被服厂当厂长时,官复原位,顺手还捞走了 200 箱“边区造”手榴弹,还不忘吐槽一番:边区造太差,一炸就成两半,根本比不上日本的“香瓜”手雷。

李云龙口中所提到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我们来看看历史中它的表现,再来定论吧。

“边区造”生产场景

八年抗战中,小型木柄手榴弹被大量运用,逐渐成为了中国军队的招牌装备之一,抗日军民习惯把其称为“边区造”木柄手榴弹。

但是,这一时期八路军自行生产的手榴弹质量很差,威力也极为有限。而且当时用的是自制炸药,主要是黑火药。虽有部分使用氯酸钾的炸药,不过,据当时老兵回忆,使用氯酸钾的炸药,由于配比不佳,威力和黑火药相差不大。1939 年底,八路军总部一方面表扬柳沟铁厂等单位已经能批量生产手榴弹,但也提出手榴弹瞎火事故频发,爆炸威力弱的问题。甚至有部队抱怨,我们的土造手榴弹扔出去可能只能炸成两半。

民兵腰间、手里拿着“边区造”

这时候,很多战士私下里更愿意使用缴获的日军“香瓜”手雷,也就是日军 95 式手雷。为此,八路军曾多次派出技术人员到基层调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一边摸索,一边根据战士的反馈,技术人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对木柄手榴弹的设计进行优化。他们将药捻导火索改为真正的纸质引火管,边装火药,边压紧,这样就保证引火管中不会有空隙,从而基本杜绝了故障。随后,技术人员又对摩擦火帽和引火管的连接部等几处细节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发火和延时的可靠性。

1943 年之后,“边区造”手榴弹质量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产能足够满足使用。当时的八路军、民兵出门时一定会在腰里塞上几枚“边区造”,而部队经过大练兵后,平均投弹距离提升到 40 米左右,猛烈而准确的手榴弹经常让日军误以为遭遇了“炮击”。

“边区造”

但在那个苦难的岁月,“边区造”的确简陋了些,比起鬼子的“手雷”要逊色了许多。抗日神剧中,很多人都很羡慕人家有那么好的武器装备。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如果那个时候没有这些先烈拿着这些“边区造”的浴血奋战,我们现在恐怕连电视都看不上,他们以前发明的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看似落后。然而正是这些落后的东西,让你我他才能一边安然的上网聊天,一边过上幸福的日子。感谢他们把日本鬼子赶出了我们的祖国!

【3】、来自网友【冰雹蓝天】的最佳回答:

以我当年投掷过多枚手榴弹的经验来回答。

手榴弹,要想大面积杀伤敌人,就必须前方铸铁部分炸成成百上千个碎片,而且成伞状飞出,以极高速度对敌进行攻击。

目前我国所装备的手榴弹,重量 2 斤左右,投掷后能炸裂成上千个碎片,每个碎片都可能成为杀伤敌人的利器。

当年的我军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武器装备,包括弹药补给都依靠从敌人手中缴获而来,可以说是每一发子弹都非常的珍贵,更不要说手榴弹了。

记得看过一部老电影,还是黑白的,上面的八路军马上要进行一场阻击鬼子的恶战,但是每个人只配发子弹 5 发,一个班配发手榴弹 5 枚,拿到手榴弹后,战士们狂喜,甚至比拿到一把子弹都高兴,这足以说明了在那个年代,手榴弹的稀缺性。

为了更好的保障各部队的弹药补给,边去成立了研究部门和生产厂,手榴弹的生产供应就是最要紧的。那时,所有的材料、成品制作完全依靠自己动手和土办法。

炸药就成了最棘手的问题,当时由于无法买到,所以只能用土办法自己调制。木炭、硝酸、硫磺等按照比例混合,但是这些基础材料也是靠手工调制,所以整个调制出来的炸药的燃爆性较差,无法将手榴弹的战斗部分整体完全炸裂。

再者,战斗部的铸铁,由于当时的工艺落后,又没有设备,只能是土法的熔铸,这样用简易模子但出的铸铁结构也是厚薄不均,薄的地方就容易出现先炸裂开,如此一来,成为两半也是情理之中的是。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李云龙口中的“边区造手榴弹”真的是只能炸成两半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