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意思?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汉德哲学】的最佳回答:
这红楼梦,别看有诸多的红学家还有无数的发烧友,真正解其中味者却未见过。一般都潜心于其故事之隐射与其中的心机,他们对红楼梦的全局初心是无从知晓的。当然,这不是他们的有心之过而是这个历史所塑造的人性使然。
显然红楼的作者具备极隐晦的心理素质和运用文字的娴熟能力,这是文化压迫或干脆是文化迫害的结果。心中有志而不得不发,于是红楼才有了空前的文学价值和品质。这是需要歌颂那个文字狱的时代还是应该庆幸民族还有一根脊梁的坚挺呢?
这其中味,我虽知道但我却不说。这荒唐言综上所述岂不明了!一个何必乱翻书的时代荒唐,很难理解这其中三昧么?当然这辛酸泪便呼之欲出了。
所谓"痴"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何其机智,何其勇猛!能留传于后世,确实清风不识字耳!历史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的敢于面对人生的勇士,从而还历史以本来的面貌。虽然不能给后人什么历史性的认知,但它就在那里,只要在那里就会有有识之士了然其中味。
相识一笑,说透作者听不到。时代进步了,毕竟听者也不能理解。
【2】、来自网友【曲陆森】的最佳回答:
这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开篇时的一首诗,既有自嘲之意,更是对书中的内容起着暗示作用。
红楼梦是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毛主席老人家在生前曾经说过,红楼梦最少得看四遍,才有发言权,可见其深奥程度。
红楼梦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还有处有还无”,其中的哲理是很深邃的,也是让后来的文人墨客愈加思索,欲不明白且欲罢不能的谜团。用贾雨村的谐音“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甄士隐),更让人扑朔迷离。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的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让书中的人物互相照应,都是按照这个判词的结局发展,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红楼梦里的一首“好了歌”,提前让人们看透了人生,不得不说曹雪芹的写作水平中的哲学水平的高超之处。
总之,“谁解其中味”,正是这本书让人神魂颠倒,而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红学者,前仆后继的争论、研究和探讨的精髓所在。
红楼梦真的是不愧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只有之一,没有之二。
2022.11.25 中午
图片选自头条平台免费图库
【3】、来自网友【老乒 420】的最佳回答: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也是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以自己真实的身分写的唯一一首诗。这四句诗,面对当時的社会現实,既说明作者痛苦的无奈,又谁知作者内心的难言之隐,因此也只能“假作真時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借题发挥,伤時骂世罢了。
所谓“荒唐言”不仅石头能“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这种荒唐的缘起,也不能仅仅理解什么“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的述说。而是把整篇悲剧故事归结为情根夙孽,也都是“假语村言”,足見其整书全是“荒唐言”。“荒唐言”掩盖的是,現实中,作者经历的血泪辛酸及其著书的艰苦过程,因此才有了“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说作者是傻子,谁又能真正理解其中真实的内容,婉转诉说他难以直言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良苦用心。作者通过这四句诗,巧妙揭示:以假象掩盖真实,既避免文字之禍,又可躲开不必要麻烦。这对于“文字狱”盛行的清朝,不啻是明智之举。
【4】、来自网友【曾宪全 110401818】的最佳回答:
这是《红楼梦》中作者的引语。
曹雪芹先生是没落的皇亲国戚,宁荣二府由顶盛到没落,各个名角的共同命运随着皇贵妃的兴衰而各奔东西。
作者借贾府(假府)兴衰,来遇自己家族的命运。借贾雨村之口一吐自己拨毛的凤凰不如鸡的残酷现实。
贾府名优,兴盛时,生活荒淫无度,衰败结局是死的死,走的走,疯的疯,卖的卖。兴不过是梦,衰才是封建社会的真实表现。
【5】、来自网友【珍惜所有聚缘人】的最佳回答:
[灵光一闪]无中生有,唯有作者瞎编痴情[捂脸][大笑][作揖]谢邀请回答完毕。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