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在近代历史中,广东出现了哪些名人?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多名人呢?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01 01:05:46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在近代历史中,广东出现了哪些名人?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多名人呢?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春雨月影】的最佳回答:

广东,地处中国南海之滨,对外联系的窗口。鸦片战争首先在广东打响,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广东率先接受了西方的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涌现出了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叶挺等一大批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再介绍几位广东近代名人,交流分享!

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开国元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马万祺(1919—2014),广州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澳门大华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英东(1923—2006),祖籍广东番禺,生于香港。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

叶选平(1924—2019),广东梅县人。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宪梓(1934—2019),广东梅州人。被誉为中国“领带大王”,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局主席。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邓锡铭(1930—1997),广东东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激光专家。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雷洁琼(1905—2011)女,广州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古元(1919—1996),广东珠海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

李光耀(1923—2015),祖籍广东梅州,新加坡华人。新加坡总理(开国元首),新加坡最高领导人。被誉为“新加坡国父”。

【2】、来自网友【磨史作镜】的最佳回答:

广东近代历史名人辈出,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广东为沿海省份,开风气之先,成为近代以来历次革命或者变革的策源地个根据地,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东正北伐、大革命等等。当然其他方面也有优秀人物,比如数学家、画家等等。下面就从每个地级市找一个代表,可能有的名气比较大的名人就会忽略了,不可能说全啊!

广州市:洪秀全,近代农民起义领袖,1851 年领导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1864 年病逝。

梅州市:叶剑英,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帅。

佛山市:康有为,康南海,清末著名维新派人物,发起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来参与张勋复辟。1927 年病逝。当然佛山还有黄飞鸿,一代武术宗师,也是名医。

中山市: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领到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改造了国民党。1925 年 3 月 12 日在北京病逝。

江门市:梁启超,清末维新派人物,民国时期著名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1929 年病逝。他的《少年中国说》脍炙人口,有《饮冰室集》传世,自号饮冰室主人。

河源市:阮啸仙,农民运动领袖,党的早期领导人,1935 年牺牲,2009 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 100 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韶关市:薛岳,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汕头市:丘成桐,著名数学家。

惠州市:叶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全面抗战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1940 年皖南事变被国民党扣留,1946 年 4 月 8 日获释后由重庆飞往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是四八烈士之一。

揭阳市:杨石魂,潮汕地区工人运动领袖,1929 年牺牲。

阳江市:关山月,岭南画派后“岭南四杰”之一,2000 年逝世。

肇庆市:余汉谋,国民党粤系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汕尾市:陈炯明,粤系军阀首脑,曾经炮轰孙中山总统府,后来被东征军击溃,下野逝世于香港。

珠海市:唐绍仪,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1938 年因为被怀疑有投降日寇危险而被军统刺杀,目前为止看说他是汉奸证据不足。

湛江市:刘华秋,原外交部副部长。

东莞市:蒋光鼐(如图),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曾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民革领导人。

潮州市:麦贤得,“钢铁战士”,1965 年八六海战英勇负伤,弹片击入头部坚持战斗。

云浮市:蔡廷锴,抗日将领,曾经领导十九路军抗日。民主人士。

清远市:向秀丽,女烈士,1959 年在大火面前为抢救国家财产牺牲。

茂名市:杨永泰,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首席幕僚,政学系要人,曾任湖北省主席,1936 年在武汉被刺杀。

深圳市:曾生,共和国开国少将。

【3】、来自网友【zj 史海拾贝】的最佳回答:

广东历史上名人众多,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叶剑英元帅、叶挺将军、张云逸大将等都是广东人。今天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从广东走出的两位解放军高级将领,他们是:

△童世平,广东湛江市廉江人(一说上海人),海军上将军衔。1947 年 7 月生,1968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海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海军旅顺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海军福建基地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国防大学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务,2010 年 7 月 19 日晋升海军上将军衔。

△卢少平,广东揭阳人,1961 年 10 月出生,1978 年 12 月入伍,解放军少将军衔。历任广州军区第 42 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集团军副政委、沈阳军区第 16 集团军政委、解放军陆军第 83 集团军政委等职务。 2012 年 12 月晋升少将军衔。

△ 马必强,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58 年 12 月生,1976 年 2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 广东省珠海警备区政委、第 41 集团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驻澳门部队政治委员、湖南省军区政治委员、南部战区陆军纪委书记等职务。2010 年 7 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当然,还有广东籍的解放军将军,欢迎大家补充。

【4】、来自网友【郑国柱】的最佳回答:

广东是中国文明发源地之一,是岭南文化重要传承地,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使广东出现很多历史名人。这里介绍几位广东籍的开国将军。

黄远(1911—199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调研科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科长等职,主编八路军《前线》杂志。曾先后参与组织策动伪军 3 个旅起义,日本投降后,奉命与日军师团长谈判,迫使部分日军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等职。

参加过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多次成功策动敌军起义,训练改造俘虏补充部队,配合野战军作战,并为接管南京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兼敌工部副部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政治委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生(1910—1995),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

曾生是东江纵队领导人。曾任香港海员工委组织部部长,推动香港、澳门和广东东江地区的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 3 大队大队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等职,他组织抗日自卫队,有 1000 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青年参加游击队,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和壮大抗日武装作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两广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过豫东、济南、淮海、解放广东等重要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德(1914—1983),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军团第 2 师 5 团连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 115 师教导第 6 旅 16 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 7 师 21 旅政治委员,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 6 纵队 18 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 49 军 145 师政治委员等职,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广东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山东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广东省的开国少将还有邓兆祥、王作尧、李资平等人,请补充。

【5】、来自网友【萧武】的最佳回答:

说说解放战争中的几个粤军将领吧。

说起解放战争中的广东籍国军将领,最出名的当然要数黄百韬了。不过黄百韬虽然是广东人,但只是祖籍广东,出生是在天津,只是祖籍广东而已,与粤军本身也没有太多瓜葛。参军后最早是在北洋军阀李纯手下,驻地在江苏。后来又转投山东军阀张宗昌,在北伐时是张宗昌手下的将领徐源泉的部下,和徐源泉一起投降了中央军。之后就一直在中央军,并参与策划了皖南事变,之后才得到外放担任二十五军军长的机会。所以,他并不被粤军视为粤军将领,二十五军本身也是中央军,并不是纯粹的杂牌军,更不是粤军。

在解放战争中比较活跃的曾经担任过兵团司令级别的粤军将领,主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欧震,一个是区寿年。

北伐时欧震隶属于第四军,也就是张发奎的手下,实际上是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营长,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和贺胜桥战斗,在进攻武汉时担任敢死队队长,后来在历次战斗中都身先士卒,表现勇敢。南昌起义时欧震也参加了,任 24 师 71 团团长。起义部队南下在潮汕被敌人包围时,欧震阵前倒戈,导致起义军防线崩溃,也就是潮汕失利。到 1935 年的时候,欧震已经升少将,仅隔一年,1936 年就升任中将了,担任国军 90 师师长。抗战期间升任第四军军长、27 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结束后,升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后改任整编 19 军军长。

到 1947 年时,国军在进攻山东根据地和华野时,重新整编部队,欧震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官。国军历史上出现过三个第三兵团,但欧震担任司令官的这个第三兵团可谓名将名军云集的一次。下辖整编第七师(桂系第七军)、整编十一师(师长胡琏)、整编四十八师(桂系 48 军)、整编六十四师和整编二十师。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曾奉命由整编十一师救援整编七十四师,但未来得及,整编七十四师就被全歼了。到当年六月,调整之后,第三兵团下属的部队包括整编第九、五十七、六十五、二十师。到当年八月,欧震去职,此后未再参加解放战争。

区寿年是抗战期间国军中的另一个出身粤军的中高级将领。区寿年是粤军早期名将蔡廷锴的外甥,也是在蔡廷锴的保举和护航之下,区寿年早期是比较顺利的。北伐期间,区寿年在第四军麾下参加战争,到 1927 年 3 月时升任营长,并随蔡廷锴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蔡廷锴在南下途中率部离开起义部队,区寿年也在其中。到 1931 年福建事变前,区寿年已经担任 78 师师长。福建事变中曾任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失败后出国深造。1936 年回国后因为蔡廷锴已经离开军队,于是区寿年转投桂系,抗战初期就在桂系四十八军,并参加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之后升任桂系第 48 军军长,后由于李品仙的排挤去职。

1943 年,时为中将的区寿年被任命为第 26 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胜利后任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官。在黄泛区大战时,曾与解放军相持,局面危险之际,黄百韬率部赶到,解救了区寿年。到 1948 年,区寿年出任临时编组的第七兵团司令官,下辖两个整编师,一个整编旅,即整编 72 和 75 师和 21 旅。豫东战役中,他因为害怕被解放军围点打援,所以在救援开封时并不积极,进展极为缓慢,结果还是在龙王店被解放军包围,部下除政变 72 师一个旅被解救出来之外,整编 75 师和 21 旅被全歼。区寿年本人和副司令官沈澄年一起被俘。

区寿年被俘之后,粤军在中原和华东地区参战的部队就基本上被分散在各个兵团,没有凝聚起来。区寿年兵团被歼灭后,当年夏天,黄百韬升任第七兵团司令官,但黄百韬当时除了二十五军之外,没有其它部队,于是想到利用同乡关系,请求将出身于粤军的 63 和 64 两个军编入第七兵团,再加上从整编 83 师恢复番号的 100 军,第七兵团共计下辖四个军。而在淮海战役中,黄百韬奉命向徐州撤退时,又临时将出身川军的 44 军拨归其指挥,于是形成共五个军的大兵团,总兵力约十二万人。

黄百韬兵团战斗力比较强的主要是 25、63 和 64 三个军。但在战前,应余汉谋的请求,国军统帅部临时将原来的整编 63 师师长林湛调任国防部,原任 62 军副军长的陈章被调充 63 军军长。所以,陈章到任后对当地民情地情和敌情都不熟悉,反应总是慢一拍,导致黄百韬兵团刚一开始撤退,负责掩护撤退的 63 军就被解放军追上并分割包围歼灭。到碾庄圩后,因为二十五军也已经实力受损,所以比较完整的 64 军成为黄百韬倚仗的主力,其军长刘镇湘也十分狂妄。但被包围之后,下属各军都被分别歼灭了,黄百韬自杀,刘镇湘被俘,陈章在突围时中弹毙命。

这也是解放战争中国军中四个担任过兵团司令一级主官的广东籍将领,其中三个败在粟裕手下,一个在东北战场被俘。如果范汉杰没有调任东北,还在山东,李弥的兵团司令可能就是他,也同样难逃被歼灭的命运。而他奉命调任东北,本来是希望他能带着他在山东的第八军和第九军去救援东北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关内关外的联系,但他调任东北的时候,他去了,部队却留下了,兵团司令由李弥担任,结果他在东北被俘,他的部队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在近代历史中,广东出现了哪些名人?为什么会诞生这么多名人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