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图书馆里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呢?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爱笑的欢欢老师】的最佳回答:
平台又给我推送这个话题,那就浅答一波。
首先对于所有选拔性有竞争名额的考试来说,都会存在大部分人考不上,比如研究生入学考试、高考入学考试、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等。因为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报录比,目前因为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很高了,高学历又是社会趋势,所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是连年上涨,那自然就会有很多人考不上了啊。以四川大学为例,你看看文学学术学位的录取分数线,总分都已经飙到 360 分了。
2021 四川大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
其次在图书馆复习确实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的,因为本来图书馆就是学习的地方,去到图书馆不学习,是不是多少还是有点心理压力的。当然也会给一些同学心理安慰作用,去了图书馆就等于学习,买了书就等于看了。
上学期,我和我曾教过的一位学生经常在图书馆的某间教室碰面,我就发现这个学生到图书馆的时间比较晚大概都要 9 点了,等 11 点左右我抬头的时候发现已经人去座位空了;大多数时候他就是全程塞着耳机,而手机就放在手边,所以不要仅仅看人在图书馆。他们可能做的是表面努力,大把时间都用来刷手机了。有一些学生不去图书馆,就是在宿舍学习,可能也会考上研究生,关键是单位时间里真正学到了复习到了多少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任何考试都有很多偶然因素,就当是运气吧。有些学生平时也确实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但是最后名落孙山。我曾经的一个 14 级学生平时是拿奖学金的,成绩非常优异。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年参加考研考试的时候,政治差了一分,建议她去复审成绩,但是最终也没有改变什么,只能叹息了。
但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叹息还要祝福,因为可能仅仅在这件事上运气差了一些,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所有那些付出的汗水,命运或许会以另外的方式加以馈赠。
祝各位考生心愿达成。
【2】、来自网友【小周和您说】的最佳回答:
你好,请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图书馆里很多同学看起来都很努力,起早贪黑,悬梁刺股,很是勤奋。但是,你如果去图书馆里面转一圈,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玩游戏的有之,聊天的有之,刷微博刷抖音的有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在认真学习的。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假勤奋”,有些人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消磨时间,欺骗自己“啊,我又学习了一天”而已,其实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根本就没有进入考研应有的那种状态。
当然,从客观上说,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考研的难度显然也是水涨船高的。仅仅五年时间,全国的考研人数就翻了一番,超过了四百万人,这使得考研的战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也使得每一年都有很多人落榜。
事实上,考研能不能上岸,取决于明里暗里很多因素:学习的努力程度,个人的天资,目标学校的考研难度,甚至家庭的背景,运气的好坏等等。如果有人没有顺利上岸,那并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是这个人本身的问题。
比如说,去年(2020 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为了留出招生指标招收调剂学生,给几乎所有的一志愿学生“中国文学”(811)科目都打了不及格,让成千上万的考生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这些学生莫名其妙就成为了学校“招生策略”的牺牲品。遇到这样吃相极其难看的流氓招生单位,我们考生纯粹就是刀俎上的鱼肉,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没有上岸,只能说是运气太差了,不是这个考生本身的问题。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3】、来自网友【燕园终身学习】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值得探讨。
的确,每年都有很多考研的同学很努力,通常去图书馆复习的同学,几乎每天都早早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待开馆,一整天都泡在里面复习备考,直到晚上闭馆才离开,但很多人考研结果依然不理想,最终大部分人依然名落孙山。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 3 条原因。
1、全国整体考研难度不小。考研这事儿,和高考有差异。高考是考普通大学不难,难的是考名校;考研则是考上也不容易,考名校更难。
尤其是,这几年考研竞争越来越大,报考人数直线攀升,从 2019 年的 285 万,到 20 年的 341 万,再到今年超过 400 万(有人说今年报考人数是 422 万,但目前尚未有权威媒体发布确切数据,暂时存疑,但超过 400 万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从全国平均录取率来看,2020 年的考研全国平均录取率大约 25%,今年的录取率显然会低于这个数据,只有大约 20%,也就是每 5 个考生只有 1 个能成功。
从宏观的角度,决定了大部分人考研不能成功。
2、报考目标不太合理,导致失利。这个目标,既包括目标学校,也包括目标专业。
从学校来看,由于就业竞争加剧,社会对名校越来越看重等因素,使得考研“扎堆”名校成为一种显然易见的现象,太多人考研把眼睛盯在了 985、211 名校身上,不少人罔顾自身实际情况和考研大环境的严峻,比较盲目地追逐名校,追逐相对于自身过高的目标,最终导致失利。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常见的情况是,很多普通本科考生去冲击 211 甚至 985,最终差距较大,导致失利;以及,不少 211、985 考生去冲击顶级 211 甚至一流 985,最终因为竞争太大而失利。其实这些同学备考用功,本身实力并不差,其中部分人甚至实力很强,但因为目标不合理而失利。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学弟,本科财经 211,以清华五道口为目标,考了两次,都失利了。实际上,这位学弟本身实力很强,两次考研初试都接近 400 分,如果不是报考五道口,而是选择其他 985、211,基本上第一次就可以成功。
从专业看,同样存在“扎堆”的问题。当前很多考生喜欢跨考,造成热门专业“扎堆”的现象。比如,经济类、法学类、管理类、计算机类、学科教育类等当前热门专业,报录比都很高,竞争很大,这种现象的结果,必然是绝大多数人会失利。
3、对考研本身理解不够,导致虽然备考努力,但成效并不很大。这个考研本身,既包括作为大型选拔性考试的实质,也包括考研对考生的内在要求。
从前者看,考研作为选拔性考试,优胜劣汰自然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准则,而这,对于个体而言,就主要体现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之间的报考者之间的竞争,所以,合理选择目标,选择合适的竞争群体,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是考研成败的关键性要素之一。盲目追求名校和热门专业显然是不可取的。
从后者看,考研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考生,是考研对考生的内在要求。这个综合素养,不但体现在考试能力上,还体现在是否具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良好的学科思维,以及是否具备一定的学术经历和基础等。只有这些方面组成的综合素养的强大,才容易成为考研的优胜者。
题主所说的那些天天努力在图书馆复习备考的同学,其实主要是提高考试的能力,这当然是必需的,但很多时候,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所以,很多人考研不能成功,也是难免的。
综上,在考研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仅仅努力备考是不够的,要尽量提高自己的考研成功率,一定要注意合理选择目标,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而不只是做题能力),这样,才更有希望在竞争中胜出。
以上。
【4】、来自网友【偏南风 er】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很多方面,考不上也不一定是不努力,我分析主要有 3 方面。
首先,是自己的原因。本来学习的底子就差,考研的专业、政治、英语,有些甚至涉及数学专业,就算是经历了 4 年的大学学习,说句实在话,有些人的天赋确实是很低。
再次,是报考失误。因为对自己学校不满意,就要完成学校的逆袭;还有些明知道学校坑,歧视双非院校还要报考。
最后,是个人努力,这个也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在考研的过程中假勤奋,感动自己式的,不注重学习效率,觉得每天打卡就肯定有收获。
我自己考研也算是挺传奇的,当个失败案例吧。
2011 年山西文科高考,由于生病地理历史两门大题没做,数学两道大题也没做,原本稳上重本的水平,总分 518 分上了省内二本地理专业。
大学比较爱玩,四六级没过,整学期的旷课,可以说是学渣中的学渣。大三后半学期准备跨考历史,历史大纲都刷了很多遍了,考研前让劝退重新学习地理。
考研前 4 个月,我没有准备数学、英语、政治,甚至每天玩英雄联盟,在考研教室睡觉。但是在考研前 3 个月的时候我女朋友和我说,考不上研父母让分手。所以我从 2014 年 10 月 1 号开始准备,每天发疯一样的自闭学习,报考院校选了山西大学,最后成绩是理学英语一 61,政治 69,数学 50 分放弃,250 分的专业考了 220。
从我的经历中得出:考研的时候信息准备不足,信念不坚定;对待考研不够勤奋,导致前期学习节奏很乱。
最后能成功主要靠高中底子实在太好了,英语一和政治我都没复习,成绩还挺不错的;报考学校属于双非,竞争压力不是特别大;数学占比小,虽然 350 分的总分不算高,但是我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相对来说学科大冷门。
以上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图书馆里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呢?】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