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大姑子的儿子都二十多岁了,他对我说:我看见我姨姨家的孩子亲,看见你家的不亲。怎么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9 10:58:13 5次浏览

关于问题大姑子的儿子都二十多岁了,他对我说:我看见我姨姨家的孩子亲,看见你家的不亲。怎么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安妮的大宝】的最佳回答:

大人联络得少,走动少,孩子间接触也就少了。正常吧,亲不亲的也就是亲戚,各人还不是过各人的日子?不过,这孩子说这话真不太合适,干嘛要说出来呢?

【2】、来自网友【吾爱芙蓉花开】的最佳回答:

看见有的亲戚亲,有的不亲,很正常。

我看见我爸家的亲戚不亲。看见我妈家的亲戚亲。

我小时候,家住农村,爸爸军校毕业,转业在外省工作,一年回来一二次。

妈妈一个人带着我们姐妹俩,傍着婆家住。

我爷爷阳雀是村里的传奇。

爷爷是小地主家的纨绔幺儿,上山打鸟下河网鱼,鸡飞狗跳各种闹腾,捣蛋的糗事几箩筐。

爷爷家姐妹之外,兄弟五个。前三个兄长都稳重,唯四爷爷和我爷爷贪玩。

村里一句民谣,调侃的正是爷爷两兄弟幼时顽劣:“孔雀阳雀(爷爷兄弟俩),打一炮,砰~火~。”

小伙伴每每见了我,必定齐齐拍手晃肩,抑扬顿挫念这句民谣。象声词“砰~火~”之后,还会继续夸张的拖着腔调“火~火~火~”,余音袅袅。

爷爷 12 岁还吃奶(我觉得不可思议,但大人背后都这么说,我不敢问爷爷),17 岁就当爹。

爷爷当爹没几年,解放了,家产没收了。

太爷爷是本分的小地主。

我家是乡里的大姓(虽然在百家姓排后),全村都是一个宗祠的,还都是同一个先祖的嫡子后代(庶子后代在后面山冲冲的邻村),民风彪悍,排外护内。历史上,一人受外族欺负,族长带领全族齐上阵械斗。如此威风凛凛的*溪*家,保护我太爷爷没有受到过大冲击。

爷爷算不上阶级敌人,但也属夹着尾巴做人的一类。

爷爷突然成长了。

收敛了胡闹的性格,摇身一变,勤劳本分沉默寡言,成了农村的能人。

爷爷自学手艺,更能偷偷搞副业“投机倒把”做小生意(那时政策不允许),很能挣钱。

爷爷幼时上私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学无术。当父亲了,却坚持让孩子们读书。

爷爷的九个儿女,无论男女,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我爸是爷爷的长子,43 年生人。幼时被爷爷高压,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在五六七十年代记工分的农村,既能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偶尔有肉吃,还能让孩子读书读到初中,爷爷真的很能干,创造的家庭条件相当好。

爷爷这个当年的纨绔子弟,很孝顺。

我太太(爷爷的妈)九十高龄了,背驼得厉害,经常摸索着缝缝补补做针线活。

太太平时看东西还行,穿针引线就看不清了。太太喊我:“妹妹,来巨哈姐针喽(来穿针)。”四五岁的我,静下心,认认真真的穿,不大一会儿就穿好了。

太太轻轻声夸我:“妹妹要得喽(你真行)。”

爷爷见了,总是轻轻夺下针线,不让我太太做,然后牵扶着太太走动。

但爷爷像个皇上,埋头做事挣钱。除了关心过问他老妈(“皇太后“哦),从不管家事。

在家里,奶奶一手遮天,各种欺负我妈。

奶奶何竹筠,湘西小镇“船王”家的小姐,读《女儿经》长大,却像个宫斗高手,家里总能波澜起伏,却又消弥于无形。

我爸回家探亲,会带我去拜见他外婆,也就是我外太太(奶奶的妈)。

外太太穿着青色斜襟布衫,很慈祥。她喊我爸“韶华”,只有她一个人这么喊我爸。

外太太说“韶华”是我爸的小名,可我爸小名明明是“乌彤”。

爷爷奶奶,叔叔姑姑,我妈,外公舅舅姨,我知道的所有人,都这样喊我爸:“乌彤。”

外太太给我吃糖,搂着我,告诉我“乌彤”只是我爸爸的绰号,“代世(大家)乱喊的。”

外太太看着我的眼睛:“妹妹记倒(记住),你爸爸小名叫韶华。‘”

我爸小时候脾气大,经常满地打滚扯着嗓子嚎,“哭得蛮”,哭得透不过气,黑黑的脸,憋得红彤彤的,“乌彤乌彤”。

啊哈,我爸说话做事慢悠悠的,脾气特别好,竟然还有这样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黑历史?想想就兴奋。

后来知道,我五叔“黑诺”,也是这样套路来的绰号。在湖南怀化幼儿口语中,肉叫“嘎嘎”,狗叫“诺诺”。幼年五叔是个爱出汗的黑胖子,一身黑肥膘油光水滑。尚不会走路时,卧在床上抬着头,可不就是卧了条“黑诺(黑狗)”嘛。

我爸和他弟弟们黑,我和妹妹像我妈,白。可我儿子隔代遗传,巨像我爸我爷。不但五官一样,皮肤也一样黑。

外太太经常牵着我,给我讲巜烈女传》的故事。

我还记得,某女被男人摸了一下胳膊,自己就把胳膊砍断了!因为被男人摸过的胳膊脏了……。

我“啊”地一声,好像看到那女子砍柴一样,砍断了胳膊,鲜血四溅。我打了一个冷颤,心里十分害怕。

我很亲外太太,可惜我上小学,她就过世了。

我奶奶明显没按照外太太的养女套路来。虽然作风正派,但不够善良贤惠任劳任怨。

我妈很能干。当乡村团支部书记,妇女主任,民兵连长。先是民办教师,又到乡供销社做亦工亦农职工。

我家在奶奶家,有一间铺了杉木地板的正厢房。但我们平时住在村小,后住在乡供销社大院。

毕竟是农村,我妈还是受了奶奶很多欺负。

我妈从不向我们姐妹抱怨我爸的亲戚(她工作忙,下班还开会政治学习,很少在家),但我们有眼睛,能看到。

我家只有我姐妹俩,村民背后有说我家“绝代佬”(农村很凶的骂人话)。这没什么,当年农村重男轻女。外人说说就算了,关键我奶奶,我叔叔姑姑,竟然也这么说。

话说,被笑话“绝代”的,不是你们家亲儿子,亲大哥么?

难道,你们是一囯,我爸是另一国的么?不护着亲人,当自己是外人,看笑话?

我爸即使“绝代”,我和妹妹这一代,就不是你们的亲人吗?还要痛打“落水狗”?

若未解放,我姐妹俩,好歹也是小姐了。

除我爸之外,我奶奶还有八个儿女,都站在我奶奶那边,视我家娘仨为外人。

我小姑姑只比我大两岁。比我大的小伙伴欺负我的时候,她在旁边袖手旁观。我多希望她即使不帮,也来拉个架。但她没有。

那一次,我眼角被小伙伴指甲挖掉了一块肉,现在还有个小疤。

我怎么会跟他们亲啊?

长大了不记仇,毕竟是我爸的亲戚呀,也无大过节。

见到他们,我是官方的微笑,标配的客气。我们有共同的血缘传承,是一家人,我也心疼他们,但就是不亲。

我妈家的亲戚都在邻村。

我外婆是十里八乡的绝色美人,肤白貌美,却早早过世。乡里说我外婆红颜薄命,“太光生(漂亮)夭寿。”

我外公四郎,没有再娶,一个人拉扯着 5 个幼子,生活艰难。

外公话少沉闷,性格倔强。“闷闷人闷闷心,闷闷日头晒死人”,闷声坚持让孩子们上学。

我妈 45 年生人,姐弟都是 40 后。在建囯初期的五十年代农村,很多人都没读过书。而我妈姐弟 5 个,无论男女,高小以上学历。

其中,排行小,被宠得小贪玩的大舅舅,因为高小毕业,被选派当驾驶兵,退伍安排了开车的工作,“吃囯家粮”。

5 个没妈的孩子,大的带小的,结伴上学,结伴干农活,放假一起挑煤做苦力挣学费,相依为命相互扶持。

湖西,不仅有湘军有土匪,会赶尸会下蛊,更有求知有向上的坚韧。

走亲戚的时候,我妈家的亲戚对我非常亲热,不是牵着我,就是抱着我。

长辈“妹妹,妹妹”喊得清甜,同辈则“妹崽,妹崽“叫得热闹。

(我姑姑叔叔有时候叫我“妹婆”。)

各种关心呵护,各种夸奖。

给我好吃的,带我玩,脸上永远带着笑。

我把东西弄坏了,从不会责怪我。

我外公是普通老农,“三棒子打不出个闷屁”,沉闷务实没情趣,却在院子边种了很多花。

蓝天下远山如黛,稻浪轻轻起伏,院子里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外公很爱惜花。

还不太会说话的我,非要拿绳子抽打花瓣。

外公抱着我,扶着手让我抽。我打一下花瓣,外公就乐呵呵地喝彩:“打花花,打花花,妹妹打花花。”

那时候的农村,非常重男轻女。但我们姐妹,跟我姨家的表哥,或者我舅家的表弟吵架,无论有没有理,挨骂的都是表哥表弟,我们姐妹永远被大人哄。

表弟脾气烈,挨了大人骂,站在一边,小手捏成拳头,小胸脯一起一伏,拿眼神狠狠剜我,咬着牙小声嘟嚷:“腌臜(堵心,郁闷死)。”

结果又被骂:“你冇腌臜(不恶心人)?只晓得港别个(怪别人)。”

“冇(不要)站倒(站着)挡安(碍眼),横(走)开喀,远利姐(远离点)。”

(脾气烈的人有闯劲,表弟现在资产千万。脱胎换骨,笑容可掬人畜无害,久不发威矣。)

11 岁,我小学毕业,考上了县中学,离家去沅江边的古镇黔城住校。

黔城中学是我爸的母校。前身是北宋“黔阳义学宫”,清乾隆年间更名“龙标书院”。解放后,班号传承,他是 23 班,我是*9 班。

这一去,山高水长,渐行渐远。

数年间,我先后漂泊于五个学校,先是离家十几里,接着上百里,上千里。

回家的周期,由一周变成一月,半年。

住校期间,我妈和我妹妹离开了湖南,和我爸会合,定居湖北,从此远离故乡。

长大了,偶尔回故乡,偶尔见到来做客的我妈娘家的亲戚,心情轻松愉悦,发自内心的亲。

哪家亲戚真心对你好,你就对哪家亲呗。

【3】、来自网友【龙霸天 409】的最佳回答:

一般亲不亲孩子都是看父母的,父母哪头关系好,孩子也就亲哪头。我小时候感觉二头都差不多,妈家的亲人远,很少有机会见面,爸家的亲人近,但大家因为穷,各忙各的也很少机会见。而我儿子却是我这边的人亲,我老婆那边的人不亲。因为我这边的人都对他很好,我老婆那边的人对他好像不认识一样,虽然我老婆拼命想孩子和她那边的人更亲一点,但孩子一句话,叫我老婆哑口无言,我孩子说我好多吃的穿的都是二个姑姑买的,二个舅妈(他舅舅的老婆)从来没有给我买过吃的穿的,而且姑父都给我压岁钱的,平时也经常给我钱买东西吃,而舅舅他们从来没给过我一分钱????。从那以后,我老婆再也说不出口叫我孩子和她那边的人亲了。现在我儿子 20 岁上大学了,和我二个姐的孩子亲如亲兄弟姐妹。而和他二个舅舅的孩子一点都不亲热,犹如路人。我老婆很无奈,我也很无奈。从小在孩子的心里就有好坏之分了。

【4】、来自网友【峄县西门里老李】的最佳回答:

为什么要太在意这亲与不亲呢?

亲又咋样?多长 2 斤肉,多喝 2 两酒?不亲又咋样?咱少了 2 斤肉,少喝 2 两酒?

其实从总体上讲,现在亲戚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都没有了上世纪 70.80 年代以前的那种浓郁的情分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现代生活节奏快了,生活丰富多彩了,讲究人的独立性、私密性了,所以互相走动的少了,因而感到“不亲”了。

过去亲戚之间每年要互相上门住几天,形成惯例,特别是农村,有红白事,八方的亲戚都要提前来,打地铺通腿睡,现在还有那种情分吗?

过去孩子放寒暑假,去叔家姑家舅家姨家,挤一屋睡,打成一锅粥,可又亲的不得了。可现在放假要上辅导班,还要学这学那,而且谁愿去别人家、谁又有闲空夫接待他人、陪着在家?

而且孩子和大人一样,接触的多,有事没事就在一起,天长日久自然就亲的多;接触的少,互相有事时从不登门,时间长了自然就生分。

所以我怎么看?亲更好,不亲也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强调什么血缘的远近。

人若往开了想,人是有缘分的,该亲的不亲,是不对眼;不该亲的很亲,是王八吃绿豆一一对了眼了!

再往更开了想,人生短暂,闲心少操,无聊无趣的事最好别做。不亲的,你再上赶着他也亲不了;亲的,你骂着撵着他还得往你怀里扎,何必强求呢?

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人生苦短,和相处愉快的人在一起!

【5】、来自网友【归樵】的最佳回答:

二十多岁的人已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主见,他这样说,说的可是直话,也有他一定的道理。估计是他母亲娘家人和他交往频繁,相处融洽,走得亲近一些。而父亲这边叔伯姑的孩子们和他交往较少,相对疏远一些。因而,他故有此说。

实质上,父方姑叔,母方姨舅,都为己亲,是一般重的。他们的孩子和你都是表兄弟姐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和看法呢?

一是互相走动来往的频率不同所致。俗话说“亲戚门前一座塔,一礼有一答。”

表兄弟姐妹小时候常在一起,长大了自然而然各奔东西,走动的时间本来就少。如若他来拜访了你,你久不去回访他,他可以视为你不在意他,这样久而久之就疏远了。

其次,也有父家亲和娘家亲贫富不对等的原因。有道是,穷亲攀富亲,冷眼看看动静。富亲怜穷亲,懂得感恩才是亲。这也不能不说是造成表兄弟姐妹生疏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孩子小时候,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的时间长短及姑叔姨舅对他的照顾多少有关系。谁小时候对他好,长大后他就亲近他及他的家人。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

总之,孩子长大后处理亲友关系是会独立思考的,作为爹娘亲友,不可强加观点于他。毕竟恩将仇报的是极少数。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大姑子的儿子都二十多岁了,他对我说:我看见我姨姨家的孩子亲,看见你家的不亲。怎么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