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儿女有出息,父母就有底气”你怎么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洋生姜与杨】的最佳回答:
我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爸妈抱头痛哭,从不敢跟亲戚联系的爸妈,挨个通知亲戚吃升学宴。
我太理解爸妈的心情了,他们多年压抑的情绪终于得到释放,卑微了那么多年,终于可以抬起头了。
我出生的时候,爷爷甚至都没看一眼,只说了一句,你们这房人也就这样了。
我一个大伯,还有一个姑姑,大伯家有两个哥哥,姑姑嫁去城里了。
我爸左脚十多岁干活的时候落了残疾,重活干不了,村里很多年轻女人都看不上她。
爷爷以为我爸就要打一辈子光棍,对我爸更是觉得没指望,大伯老早结婚生孩子。
我爸快三十岁的时候,同村一个妇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又矮长相也不怎么样的女人,那个女人就是我妈。
同病相怜的两个人组建了一个家庭,村里人视我们一家人为可怜人。没事的时候,总是拿着我们一家人去比较。
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北上广打工潮,我爸妈这个样子自然出去不了。
大伯一家也是出去打工,每年挣不少钱,爷爷即使一个人在他们家生活也觉得甜,在我们家的时候,看那都不顺眼。
我妈每天上坡干活,爷爷忍不住就要补上一句,没出息的一家,连着孩子都没出息。
言下之意,我爸和我妈两人一辈子窝在农村,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我也是个女娃,以后要出嫁,有什么指望。
我妈干活,爸爸去补鞋,爷爷不肯带我,我妈就让我在地上爬着玩,一身的泥土,活脱脱得像个小叫花。
姑姑每次回来,都说我妈不会打扮我,城里的小女孩个个都像个小仙女。
过节的时候,我妈给爷爷钱,他拿了钱还要对比一番,我们家也不比大伯家,他们出去打了几年工,回来房子一盖,气派得很,我那堂哥吃的、穿的无一不是最好的。
有一年,爷爷生病住院,我爸妈买了水果带去医院。他一脸不悦地训斥爸爸,你们穷就不要来看我,水果谁没钱买似的。
他一点瞧不上我爸挑担子去街上给人补鞋,说做的事情没出息。他一点不体谅这个儿子生活得多不容易。
连带着我,他和姑姑都会不避嫌地当着我的面和爸妈说,你两口子想要以后日子过的好,孩子读差不多的书就行了,趁早去打工。
姑姑逢年过节回来的时候,总是区别对待,堂哥买的是几百块的学习机,给我买一本书,还加上带棍地说,你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你堂哥。
我小时候成绩也不是特别拔尖,爸妈也没因为这样就不让上学,反正只要我想读就供我上学。
每次看到爷爷他们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内心都很煎熬,爸妈日子过的也不好,村里人也在背后各种议论。
我妈说,日子是各过各的,他们爱说就说。但是出去的时候,听到村里人的议论,她免不了自卑,低着头就过去了。
村里人总是拿大伯和我爸两兄弟比较,哥哥家是儿子,两口子会挣钱,房子也气派,相反弟弟家就什么都不如意,女儿上学也不咋样,以后老了该咋办。
事情的转机就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念重点高中需要中考分数达到学校的要求,幸运的是,我考上了。
我堂哥因为读书爱上网,成绩一落千丈,学校时不时地叫家长去谈话,眼看就要高考了,希望学生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我知道爸妈心里都想我考上市里的高中,只要能考上,哪怕是乞讨都会把学费给我凑足。
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我的努力有了回报,中考的时候,我的成绩超过市一中录取分数整整 30 多分。
爸妈心里真真舒坦了一回,我家和大伯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堂哥不出意外地落榜,没考上大学,连个大专都没考上。
不知道是谁在村里瞎传,说我只是运气好,考试的时候是抄了别人的答案。
我听了这些话心里难受得很,爸妈出去,村里的妇女就拉着我妈问,你闺女是不是抄别人的答案了,平时成绩也不怎么样啊。
我妈真是一句话也不想说,说了别人也不一定信。
她低着头,能避开人多的地方就避开。
她和我爸在村里的存在感极低,容易被爷爷找麻烦的那种。
我爸自己知道作为儿子没啥本事,家里穷,自己还是个残疾,出门让人议论。爷爷觉得脸上无光,免不了被责备。
我爸妈在村里就像鸵鸟一样,弓着背,低着头,别人说的难听,也是一笑而过,我们家穷是真的,那些年,爸妈的日子真的是很难过。
08 年高考,我考上了我心目中的 985 大学,是村里唯一的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
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我爸看了又看,他跟我妈说,去街上买酒买菜,做上一桌子。我姑娘考上大学了。
那天,他给姑姑打电话,腰板挺得直直的,说话也利索了。
我爷爷听说我考上大学了,也赶来家里,拿着录取通知书说,该不是假的吧,我看电视上那有些学生作假。
我爸爸终于硬气地反驳了爷爷一回,她是你亲孙女,你说这话合适吗?
村里人都谄媚,各种恭喜,各种美好的祝福,在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完全变了个样。
有人跟我爸说,大学的学费不低,你这补鞋子恐怕是没办法交学费吧。
我说,学校可以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发助学金,我爸他们可以不用借钱,我也能把大学读完。
人群里开始说我爸妈好命,家里出了个大学生,而且还是村里唯一的一个重本大学。
那天我清楚记得,爸妈说话掷地有声,笑容灿烂。
我毕业后,在省城工作,月薪两万左右,想着爸妈辛苦,就把他们接去城里生活。
他们在城里住不习惯,闹着要回去,我又把老家给他们重新盖了下房子,每个月给他们寄三千块钱的生活费。
在村子里,爸妈俨然成为了别人羡慕的对象,不少人拿着我的事说,你看那个谁现在工作好,对父母也孝顺。
爷爷在世的时候,他生病爸爸第一时间带他去医院,想吃什么就给买,在吃穿上一点也不含糊。
爸爸说出了他一直想说的话,爸,现在不差钱,你想吃什么就说。
这些年,村里人都很羡慕我爸妈,说他们有福气,女儿工作好,又孝顺,还每个月给那么多生活费。
“儿女有出息了,父母才有底气”,这句话我是赞同的,特别是我家里经历的这些事情,让我有很深的感触。
所以也能理解,父母为什么都希望子女成才,因为他们在同辈人的面前才会有脸面,子女也是父母的另外一张脸。
你们认可这种说法吗?
【2】、来自网友【净 0325】的最佳回答:
李叔是爸爸的同事,单位的装卸工,因为执意不肯和下乡时候结婚的老婆离 婚,所以被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嫌弃;可现在谁不说他有福气,儿子博士毕业在北京的大学当老师;女儿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年薪过百万,关键是子女还孝顺……
李叔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李婶是李叔知识青年下乡时娶的老婆;李叔是个忠厚善良的人,没有因为回城抛弃自己的妻子。
这也被他的父母兄弟诟病,他的父母看不起乡下的儿媳妇,想让李叔离 婚,重新找一个城里的媳妇,可李叔不愿意抛弃李婶和孩子。
为此,李叔的父母要和他断绝关系,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除了他母亲,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没有帮过他。
李叔回城的时候,父母不喜欢他的乡下媳妇,家里也不让他住,李叔只能花钱在外面租了个单间。
刚回城的时候,李叔还没有分配工作,一家人是靠着从乡下带回来的粮食,勉强度日的,那时李叔李婶经常饿着肚子。
李婶是农村户口,只有一个孩子能上城市户口,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有城市户口代表有粮票,布票,肉票等一系列生活用品可以买到,代表以后有包分配的工作。
家里只有两个人有票,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李叔觉得自己饿没关系,有一次女儿生病,饿得哭得心疼;只能偷偷去找母亲借几块钱,想给孩子买点吃的。
李叔家里的钱是父亲管的,母亲扣扣搜搜把一个手绢给他,里面全部是一分二分五分的钱,一共七块五毛二分,但李叔知道这是母亲的全部家当了。
李叔后来被分配到爸爸单位,做的是装卸工的工作,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工资待遇还行,李婶也在单位找了份临时工的工作,家里的日子才好过一些。
李叔的工作落实以后,单位给她发了一间单身宿舍,李叔和李婶就带着两个孩子住到了我们的大杂院。
也是是穷 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李叔的儿子比我大三岁,不仅学习好,做饭烧菜干活也是一把手。和他差不多的孩子只知道玩的时候,他就会在家升炉子烧菜做饭,带妹妹,等下班的父母回家吃饭了。
院子里的家长教训孩子都是差不多的话:“你看看你李叔家的李辉,和你差不多年纪,不但学习好,还会帮着爸妈做家务带妹妹,你能干什么啊?”
尽管李叔儿子李辉很优 秀,但我们院子里的孩子都不喜欢他,也许是因为他太优 秀,衬得我们太没用了;因为他,大家被爸妈骂太无 能。
我们院子拆 迁,大家都分了楼房,但基本都还在同一幢房子,只是不同单元而已。搬到新房子的时候,李辉已经上高中了,他那时考上了还在蒋堂的金华一中,一只脚迈进了重 点大学的门。
李辉的妹妹李嘉是我的初中同班同学,也是学霸,我们那时 8 个班,400 多名学生,她基本考试都在年级前五名。
1989 年,李辉考入了中国人 民大学,李嘉以 607 分(总分 640 分,那年全金华 5 个人过 600 分,五个全在我们金华四中,那年我的中考成绩是 538.5)考入了还继续在蒋堂的金华一中。
爸爸单位的同事都叫李叔李婶请客,要好好庆祝一下,两个孩子都这么优 秀。我爸单位的领导还特意给李辉包了 200 元红包,奖励他考上了北京的大学。
这时李叔的父母也来认孙子了,家里的兄弟姐妹也来认这个有出息的侄儿,都说李叔李婶辛苦了;李叔李婶也都是大度的人,既然父母兄弟姐妹主动来和好,他也不多说什么,但在他心里,他的妻子和儿女是最重要的。
80 年代的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学费很低的,每个月还有补助;家里即使只有李叔一个人有正式工作,也负担得起;但李叔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给李辉包了不小的红包。
爸爸单位的很多同事都羡慕李叔,都说李叔李婶以后就等着享儿女的福。
李辉大学还没有毕业就被保送了研究生,而李嘉那年考上了南开大学,这消息让李叔再一次在爸爸公司扬了名,都说他们的孩子是生来报恩的。
李辉研究生毕业直升了博士,留校当了老师,不仅在北京工作,也找了个北京姑娘结婚。
老婆生了孩子以后,李辉把父母都接到了北京,记得一次他回老家的时候,跟我说起:“我刚开始接我父母来北京,和我一起生活。是想我自己有能力了可以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是想接他们来享福的。”
“可我爸那人来了,才住了几天,就不习惯了,说不工作,他不习惯。我让他跟我妈一起帮我们带着孩子,可他说孩子由我妈带就可以了。”
“他一定要我帮他在北京找个工作,说他让别人养着不习惯。可他自己有退休工资的,他说他还能做得动。”
“没办法,我只能托人给他找份工作,但我爸没多少文化,而且又不是北京户口,能找到什么好工作?”
“而且我托同学朋友找工作的时候,别人看我的那种眼光,让我觉得难堪的要死。”
“我在想我的那些同学,肯定认为李辉这个人真是不地道,老爸 60 多岁了,还要老爸找工作。”
“连我老婆都说,说我爸爸 60 多岁了,辛苦了大半辈子,接他们来北京,应该是让父母好好享享福的。”
“给我们带孩子已经挺累的,现在还要公公出去工作挣钱,李辉你太过分了。”
“我只能让我爸爸亲 自和我老婆说,是他逼着我给他找工作的,老婆才原谅我。”
“工作还是我老丈人帮着找的,给老丈人一个学生开的厂子,去做门卫。而且一个星期只能回家一次,我和老婆一听不同意。可我爸他硬要去。”
“哎呀,我和我妈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我爸去了,你也知道我爸是个硬脾气的人,他决定的事情是没有人能拉得回来的。”
“我还开玩笑地跟我爸说,爸爸你一定要去工作,我的同学和同事都会认为我是个不孝顺的人。”
“你知道我老爸怎么回答的,我老爸说,什么是孝顺,先孝还要有顺啊。你如果一定要让我留在你家里享福,你不是孝顺,那是逼着我生病,逼着我没精气神。”
李叔去了李辉老丈人介绍的厂里做门卫,有活干,李叔也精神了起来,李婶在家带孩子,做家务。
陈倩每个星期都会做好吃的,买上水果点心让公公带上,时不时会去厂里看看公公。
李辉的老婆陈倩,北京姑娘,独生女,和李辉是校友,研究生毕业以后,她也有留校的机会。
可她那时候已经和李辉恋爱了,李辉已经留校当了助教,她觉得两个人如果在一个学校工作太没意思了。
于是她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工资待遇也很不错,陈倩是一个爽朗的姑娘,不但性格好,心地也很好。
陈倩父母都是高校的老师,李辉曾经是陈倩父亲的学生,现在又是同事;李辉是陈倩父亲先看上的,介绍给陈倩的。
两个人见面后,各自对对方的印象都不错,于是谈起了恋爱。在李辉博士毕业以后,两个人决定结婚。
李辉和陈倩先在李辉的老家金华办了一场婚礼;又把李辉父母妹妹和他的亲戚接上,在北京办了一场婚礼;让李叔的父母都觉得孙子有出息,自己脸上有光。
陈倩也没有要一分彩礼,她和李辉买房时,李叔李婶给了 5 万元钱,她拿着都觉得不好意思。
因为陈倩是知道婆婆是没有退休工资的,培养两个儿女已经很不容易的,这钱都是公婆抠出来的。
结婚以后,在公婆没来北京之前,每个春节陈倩都跟着李辉回金华过年,虽然不习惯南方的冬天。
而每次陈倩来,李婶才会舍得开空调,因为她不舍得陈倩冻,原来李婶哪怕大热天都不舍得用空调。她家的空调还是女儿李嘉用奖学金买的。
陈倩和李辉每次回金华过年,都是大包小包的,里面都是给李婶李叔还有李嘉带的礼物,李叔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会捎带着礼物。
在婆家,陈倩是尽可能地找活干,她说:“我们一年就回来几天,可我公婆就怕怠慢我。怕我不习惯,变着法子给我做好吃好喝的。想干活都不让我做。”
李嘉大学毕业以后就去了上海工作,她是个女强人,参加工作以后,又在职读了研究生。
让李婶操心的是,李嘉 31 岁了还是一个人,她在北京给李辉带孩子都觉得不安心,因为女儿还没有对象。
李辉 28 岁结婚,32 岁才生孩子,让李婶都有些接受不了。可李嘉,作为女孩子三十一岁了还没有结婚,她有些着急了。
李婶都开始叫陈倩和李辉在北京,给在上海的李嘉介绍一个。有一次我出差去北京,想去看看李婶和李叔。
李婶拉着我就吐苦水:“小静啊,你和嘉嘉是同学,又是从小一块长大的。你看你儿子都上小学了,嘉嘉连个男朋友都没有。”
“我都急死了,每次跟她说,她都说不急不急。还说什么谁规定女人一定要结婚的?”
“她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女人如果不结婚,怎么生孩子啊?以后养老怎么办?”
“李婶,也许李嘉的缘分没到,缘分到了,也许很快就结婚了。而且李嘉自己能挣钱,经济独 立肯定想找个好的。宁缺勿滥,我觉得李嘉的这种想法挺好的。”
“我和李嘉偶尔也会联系,她说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遇到合适的,也许她闪婚都难说。所以李婶,你不要急。”
没想到我一语成谶,我从北京出差一年以后,李嘉打电话给我,她要结婚了。
李嘉老公是她在工作中认识的一名海龟,也是浙江人,宁波的,两个人一见如故,看对眼了,而且她老公还比她小一岁。
我和她开玩笑说:“想不到你还老牛吃嫩草了,而且还是高质量的嫩草。”
李嘉在金华没有大办宴席,只请了我们几个同学吃了一顿饭,因为她还要在上海,宁波各办一场婚礼。
李婶把孙子带到学校上小学后,她想回金华了,但不知道该如何向儿子和儿媳说,结果她病倒了。
后来还是李叔问出了李婶生病的原因,李叔也想回老家,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六七年,但他还是不能适应。
于是李叔向李辉提出了要回金华的打算:“你母亲是想回金华了,你儿子也上学了,你们自己也可以接送。”
“都说叶落归根,我都快七十了,你们都是文化人,不是有一句话说的,七十古来稀。趁着我现在身体还好,我也想回家住几年。”
李辉是不愿意父母回老家的,虽然老家的医 疗也不错,但肯定没有北京好。父母一天比一天老了,他觉得在北京自己可以照顾到。
还是陈倩开解了他,“爸妈现在身体都还硬朗,他们如果想回去,那我们应该让他们回去,不能让父母为了迁就我们,牺牲很多。”
“不过我们应该先给爸妈换房子,你们家在六楼,没有电梯。爸妈年纪大了,每天爬六楼太辛苦了。”
“我们给爸妈换套或者买套房子,最好买电梯房,面积不用太大,但是要比你们原来的地方大。你们原来那套房子虽然是两室一厅,但只有 40 多个平方。”
“附近要有医院菜场公园的,这样爸妈买菜看病都方便,可以去公园逛逛,锻炼一下身体。我们再在房间里装个监控,随时可以知道爸妈 的情况。”
“到时候如果爸妈身体变不好了,如果他们不愿意来北京,到时候也许我退休了,我可以回金华照顾他们。”
李辉把陈倩的想法,打电话告诉李嘉,问问她的意见。李嘉也同意陈倩的说法,并且李嘉告诉李辉:“给爸妈买房,我们一人出一半。”
“你是嫁出去的女儿,干嘛要你出钱啊,父母的房子我会买的。”
“哥你别和我充大款了,你们家的钱还都是嫂子挣的,你是老师,虽然福利待遇不错,但能有多少钱啊。”
“你老妹我,一年的工资,你得几年挣了,所以哥不要跟我客气,我虽然是女儿,也是父母的女儿,我也有义务给爸妈尽孝。”
李辉和李嘉回了一次金华,给父母看好了房子,李叔特意要李辉买一楼,他喜欢养花花草草。在一楼,他就有条件可以养花草了。
李嘉和李辉也没有卖了,他们原来的老房子,因为有消息说他们的老房子最近一两年有可能要动迁;刚好李辉的堂弟结婚没有房子,李叔借侄儿住二年。
(说实话,如果是我是不愿意建房子的,李慧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李叔是烂好人,但李慧说,只要老爸高兴就行)
李辉和李慧各出一半钱,给父母在江南买了一套 87 个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在一楼,带着一个大院子,附近医院,菜场,超 市,商场,公园,一应俱全。
房子装修好以后,李叔和李婶回到了金华,李叔开始种起了他的花花草草。他还在他的院子里用塑料盒种起了蔬菜,自己吃不完,还分给兄弟姐妹和自己楼上的邻居。
李嘉和李辉每个月,都给各自父母 2500 块钱,李嘉住得近隔一两个月都回金华看父母一次。他们每年都带父母体检,有空就带父母周边游。
自从李叔和李婶回金华后,李辉和陈倩又每年带着儿子回金华过年了。
我爸单位的同事,我们以前的老邻居一说起李叔和李婶,都说她们福气好,儿子和女儿都争气,有出息,虽然不在身边,但都孝顺,不仅给钱,有时间还都会陪着父母。
我的总结:
都说做人前一段拼的是父母,后一段拼的是孩子,孩子如果有出息,父母就有底气;说实话,真是这样!
像李叔年轻的时候,因为娶了个乡下老婆,被父母兄弟看不起,各种嫌弃;但儿女长大了,有出息,而且又孝顺,让李叔李婶在亲戚朋友面前都有面子。
李苏李婶也因为有出息的儿女和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修 复的感情,让自己在父母和兄弟姐妹面前有面子。
所以很多人才会说父母老了以后,面子是子女给的,我自己不是个有出息的儿女,没有给我父母长脸,真是有些遗憾,所以我只能选择做一个孝顺的女儿。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儿女有出息,父母就有底气”你怎么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