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宁愿赔3.7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4 04:42:33 4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宁愿赔 3.7 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交易哲学家】的最佳回答:

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大多并非技术出身,而是所谓的职业经理人,

也就是专门研究商业、研究公司治理、研究如何管理公司,例如 MBA 专业。

石油企业招 ceo,一般不会从研究石油的人里招;

科技企业招 ceo,一般不会从码农里招;

工厂招 ceo,不会从工人出身的人里招;

这些企业往往去贝恩招、麦肯锡招职业经理人,因为觉得这些人懂管理,像美国那些著名的商学院 MBA 项目,学生每天学习企业管理,看各种公司的案例,就是在培养这种人。

美国人是非常相信这一套的。现代上市公司的基础是所有权-管理权分离,而美国把这个基础贯彻到底,并且确实在大规模专门培养专职负责管理的人,他们也相信有这么一套所谓的“leadership”、“management skill”能应用在管理实践中。

这种风气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接纳和发扬,提起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白手起家、把这个企业给打拼出来的创始人,大家觉得这些人牛逼,也都是牛逼在能抓住机遇,有眼界,而不是有精巧的管理技术。

但是美国的大公司的一号人物一般都是身为职业经理人的 CEO,真正的大股东、大合伙人往往都在幕后了。

像 MBA 这种学位在国内一般是被大众瞧不起的,觉得是有钱人镀金或者总裁班一类的学位,但在美国非常受推崇,甚至往往被大公司招聘时认可为是与 PhD、JD 同等级的学位,也是为此。

在美国的印度人为了证明自己这个群体的优秀,特别爱把自己的同胞在美国企业做管理的成就挂在嘴边,包括有多少多少大企业的 ceo 是印度人,多少多少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印度人。

这些人说得也没错,印度人确实有很多刚才说的这种典型的职业管理人,按照这种专门的美式“管理学”来工作。

这种方法论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所谓的“impact”。这个词在美国职场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似乎可以翻译成影响力,但又有点不同。

impact 是美式项目管理的核心,每当要做个什么项目,干一件什么事,职场里的上级就要问、就要评估这个项目、这件事有什么 impact,值不值得花时间花资源,与公司的发展方向是不是契合。只要 impact 大,就是大大地好;没有 impact,一个项目和它的成果就一文不值。

在很多美式公司里,impact 的定义越来越异化,已经从对产品、对用户的 impact 演变成了对个人职业发展的 impact,这就偏离核心了。

例如,要开发一个系统或者一个 app,首要的是保证能流畅运行,让用户有好的体验,而不是天天弹 bug 让人不胜其扰,这比开发上线一个花里胡哨又没有很多人用的新功能重要的多,要论 impact,这种努力对用户和产品 impact 是最大的。

但是这种东西对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没用啊,弹 bug 会造成多少潜在的用户流失是很难量化的,没法包装得很重要;

而且上面会想:我花几个、几十个米来请你管理公司,你就跟我说要把 bug 修修?我想干这个的话花几十万弄个码农来主导不就得了,要你何用?

所以作为经理人,就要去 pitch fancy idea,要给股东画最美好的蓝图、做最尖端的划时代项目、实现最华丽的功能,再描述一下这些新项目新功能能如何引领行业,如何吸引数百万新用户,如何让公司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对股东来说这才叫肉眼可见的 impact。

这样的好处是,通过提出新项目新方向,就能拿到更多的资源、招更多的人,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成为了更多尖端项目的领导者的话也能增强自己的履历,将来跳槽也有很大用处。

即使有一天要走,一个招募和管理了上千人团队、领导元宇宙/区块链/web3 新项目的 ceo 也比带着现有团队集中精力修 bug 的 ceo 更受欢迎,不如说后者压根没公司要。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抱怨,有些 app 整天出没用的新功能,但连最基本的无 bug 流畅使用都做不到。

说白了就是因为管理者好高骛远,整天忙于这些华而不实的新项目,不屑把资源和人力投入在基础使用上。

这样做确实会让用户怨声载道,但对管理者个人的发展好啊,有了 impact,有了资历,有了更多的资源和团队,管理人怎么会不选择新项目而去修 bug 呢?

至于股东,股东也觉得这样好啊,毕竟管理人画的大饼里说新项目能带来百万新用户,千万流量,自己就剩等着捞钱了。

至于不修 bug 会不会使用户流失?股东就是持股收钱的,管理者不说,股东哪知道有这么多 bug。这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是说代理人不按照委托人的利益干活,而是为自己的利益干活,经济学里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不外乎是让代理人的薪酬与公司业绩更加挂钩,从而让他老实为公司和自己赚钱。

但现实中有很多薪酬以外的因素,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没法解决。

烙印可以说是美国职业经理人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这些毛病也被他们中的管理家学了个十足十,甚至发扬到了极致。每天画大饼、pitch 新项目,把公司的蓝图描绘得华丽无比,做最 fancy 的东西,招最多的人,拿最多的钱和资源,甚至也不是有意吹嘘,而是打心底里觉得管理者就该这样,要有“vision”、要能把公司引导到伟大的方向。

如果有一天原形毕露,吹的泡沫破了,连自己带团队一起下岗怎么办?管他呢,反正我自己的履历厉害得很,会有别的公司要的,我是职业经理人嘛。但到最后就是没人修那些 bug。

当然美国公司的股东们也有问题,例如波音,将自己的大量资源花在维护自身股价上,波音早就被掏空了····

【2】、来自网友【亚当带你看世界】的最佳回答:

从我个人在国外工作学习生活的经验来看,印度男性普遍吹嘘大于实力,而且非常固执!

记得在国外上学时期,我们需要完成一项小组课题,我们组内就有两位印度大哥。说也神奇,每次群里最活跃最积极,最期待能尽快完成课程任务的都是这两位印度大哥,而每每到了线下约定会议时间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做到迟到半小时以上甚至一个小时以上,而且从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在会议讨论进行时,印度大哥们也很积极,但明眼人一看,就是没看材料,非得拉着大家陪他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非常的浪费其他人的时间。更可笑的是,在会议进行后,每个人都应对应有一些任务,这时候,印度大哥们跑得比谁都快,而只有我们这中国和东亚的同学苦哈哈的写。到了汇报的时候,更让人气愤的事情又来了。印度大哥们,一个个积极的就像一开始在群里最活跃时的样子,不管对不对,反正是让老师都没他们话多。而反观我们,只有一脸鄙夷地看着他们。

这或许只是我自己遇到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可能在印度男性身上非常的普遍。马斯克作为一个开发人员出身,在他们的成长学习及工作过程,肯定与很多印度人共事。可能也有与我类似对印度男性的经历。期待马斯克能好好改改他们身上的毛病。

【3】、来自网友【万花筒的天空】的最佳回答:

马斯克纯商人做法:

1、推特员工效率低、高管多,经常十人推动一个项目,而印度裔又喜欢来帮结派,内部裙带复杂、更进一步退累办事效率

2、马斯克是商业接管而不仅仅只单纯入股模式,所以老的旧臣只会跟他带来的新的理念相冲突

3、web2 时代红利已过,web3 时代遥遥无期,精简人员迎接互联网寒冬到来

【4】、来自网友【胖胖的二锅头】的最佳回答:

马斯克解聘高管,原因应该包括下面这几点:

1.推特持续亏损绝对是高管的无能,所以必须解聘。

2.跟马斯克的经营理念不同,这个很难改变,不如换成认同马斯克的人。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宁愿赔 3.7 亿,马斯克也要解雇印度裔高管?】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