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苏式战机在地面时机头指向都是略向下倾斜,有一个向下的角度,而不是水平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兵工科技】的最佳回答:
图注:机头略微下倾的苏-27SM3
首先必须指出,问题中所指的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苏式战机,其实应该指的是苏-27 和米格-29 第四代战斗机,实际上并非是所有苏式战机都机头略微向下的,比如我们看到米格-25、苏-25 等战机,机头就是与地面呈水平状况的。再者说,实际上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也不止是苏-27 和米格-29 这两款苏式战机,美国的 F-16、中国的歼-10B/C 战斗机也都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的战机在地面时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的现象呢?这种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实际上,这在空气动力学角度上来讲,是一种专门有意为之的气动设计结构,其特点,是能够对战斗机迎头来的气流进行预压缩,我们知道,战斗机在高速前飞过程中,与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战斗机来流,在略微向下倾斜的机头(包括机头下较为平坦的结构,歼-10B/C 机腹下较平,机头截面呈扁圆形)压缩和引导下,气流经过一定的预压缩,体积有所缩小,密度有所增加,而后以一个较为平顺的状态,进入机腹下的发动机进气道。经过预压缩的空气不但密度更大,相对而言流量更大,而且经过预压缩还有一定的整流效果,因此进入进气道的空气更顺畅,我们知道,发动机进气量越大,越有利于发动机燃烧室燃烧,越有利于提供更大的推力和功率,而同样的气流,紊乱气流进入发动机,不但不能顺畅燃烧,还会发生喘振等事故,而顺畅的气流进入发动机,则更有利于燃烧。
图注:机头下倾,飞行员前下向视野改善的歼-10B
因此机头指向略微向下倾斜,与机腹进气道设计相配合,可以起到有利于提高飞机气动效率和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同样采用机腹吊挂短舱式进气道的米格-29 和苏-27,以及同样采用机腹下进气道的 F-16 和歼-10B/C 都采用这一设计的原因所在了。而很多不是机腹进气道设计的,就没必要采用这一设计,该设计是与机腹进气道相匹配的。
除了气动方面的原因,机头指向都是略向下倾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机头下倾,有利于改善飞行员的前下方视野,有利于飞行员在对地打击时的视野观测便利。歼-10A 战斗机本为侧重截击任务的空优战斗机,而在歼-10B/C 改进型上则突出多用途性能,强调增强对地打击能力,这也是歼-10A 没有采用机头下倾设计,而在歼-10B/C 上却采用这一设计的原因所在。
【2】、来自网友【超级斯大博】的最佳回答:
苏-27“侧卫”战斗机可以说是这种战斗机的典型代表,而这样的设计也是有一定的理由。
苏-27 战机的机头之所以略微向下倾斜,是因为苏-27 战机的机腹进气道设计模式,机头向下倾斜,机头的气流就可以以一个很平顺的状态进入机腹进气道,进入机腹进气道的空气越平顺,那么发动机的燃烧就会越充分,可以有效的提高飞机启动效率和发动机工作效率,从而为苏-27 战机提供更好的推力,推力也直接影响战斗机的机动性,推力越高,机动性就越好,而且,下斜式的机头,空气动力学的角度上来说,可以起到一个“压气”的作用,可以让战斗机更好保证了其低速高迎角的低头优势比较大,这意味着更好的攻角调整。强大的推力,可以解释苏-27 为什么可以做出像“眼镜蛇”机动那样的高难度动作了。此外苏-27 向下倾斜还可以大大改善飞行员的视野,从而提升战斗力。而这样的设计,多多少少和当时正在进行的越南战争有点关系。
Su-27 的研制工作于 1969 年开始,当时的美国空军所装备的 F-4“鬼怪”战斗机和 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在越南战场上出师不利,其配套的“AIM”系列导弹,在技术上仍有一些不足,存在着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而北越的战斗机却往往利用雷达盲区对美国军机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越南战争还是一个导弹,机炮分庭抗礼的时代,战斗机炮仍然占据了一定的地位。美国军机的飞行座舱的视野不够开阔,导致飞行员对于索敌、进攻、缠斗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先手。在 Su-27 战斗机的研发过程中,苏联专家也吸取了这样的教训,希望 Su-27 能够成为一种远距离截击,近距离格斗的“多面手”。
还有一个,是个人的观点,对于一些人而言,Su-27 战斗机的下斜式机头或许有一种流线美,从美学的角度看,这种设计也有审美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战斗机的设计都是为了战争而服务,这种个人的观点是有点站不住脚的。这也许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苏式战机在地面时机头指向都是略向下倾斜,有一个向下的角度,而不是水平的?】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