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6 00:43:00 4次浏览

关于问题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林药师在线解药】的最佳回答: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需要具备相关条件,对于测定方法和质量控制都比较严格,而相关的测定方法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而目前所采用的以毛细血管血糖数值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其操作简单且有统一的标准,适用性和范围更广。

因此,目前仅推荐在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且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医疗机构,将 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但不推荐将其用于筛查囊性纤维化相关的糖尿病。

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而该指标也是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的主要参考数据。

【2】、来自网友【天天听健康】的最佳回答: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相结合而产生,一旦结合即不可分享。由于红细胞的寿命是 120 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三个以来血糖的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小于 6.5%,简单地说就是红细胞中总数中的 6.5%与血糖发生了结合,由于红细胞每天都有部分更新换代,血糖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它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波动的区别,比如糖化血红蛋白 6%时,日常血糖可能处于 5.5-8.5mmol/L 之间;7%对应的血糖大致是 6.8-10.3mmol/L;8%对应的血糖是 8.1-12.1mmol/L 等。

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非常明确,即空腹血糖大于 7.0mmol/L 或(及)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 11.1mmol/L,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只能大致反映血糖有升高,但升高到了多少反映不出准确的数值,理论上是糖化血红蛋白越高,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加之在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上,采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有差异,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将糖化血红蛋白直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却可为糖尿病的发生做出提示,尤其是当糖化血红蛋白大于 6.5%时,就进一步进行糖耐量试验及时排除或诊断糖尿病。

目前,我国实行血糖分级管理,标准是:

  •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 3.9-6.1mmol/L 及餐后 2 小时血糖 4.4-7.8mmol/L
  •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 6.1-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 7.8-11.1mmol/L
  •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 7.0mmol/L 或餐后 2 小时血糖大于 11.1mmol/L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3】、来自网友【朱萧俊说健康】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实际上,2021 年 4 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已经正式发布:糖化血红蛋白(即 HbA1c)被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之列,从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为名副其实地衡量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面,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为什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要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2021 年后糖尿病确诊的 4 个标准

准确的说,应当是 2021 年 4 月 19 日,我国发布了《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新指南,其中共确定了 4 个糖尿病确诊的标准。

标准 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 11.1mmol/L

标准 2: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

标准 3:糖尿病症状+葡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11.1mmol/L。

标准 4:糖尿病症状+HbA1c≥6.5%

备注:

1.糖尿病症状是指: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

2.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 2h 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3.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而不是主要依据。

4.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低于 6.5%的结果,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葡萄糖测定的结果。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很重要?

所谓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简单地理解,就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非酶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所谓的非酶反应,简单地理解,就是指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具有持续、缓慢、不可逆的特点。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的而非即时的血糖浓度决定的,与检测前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因素无关。

通常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映过去 8-12 周平均血糖水平,其中 HbA1c 占约 70%,且结构较为稳定。

因此,临床上常用 HbA1c 代表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

为何糖化血红蛋白是补充标准?

既然糖化血红蛋白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只把它作为补充标准?而不是主要标准呢?可能主要与以下 2 大因素有关。

1.尽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既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进食的影响,但糖化血红蛋白与体内的红细胞生成、血红蛋白结构改变、糖化过程、红细胞破坏、检验过程等因素有关。

也就是说,尽管糖化血红蛋白≥6.5%时,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6.5%时,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 2h 血糖测定的结果。

2.虽然我国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各地区检测技术水平差别,仍然较大。

因此,2020 版《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才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总结:在 2021 年 4 月 19 日,我国发布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中,已经明确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尽管糖化血红蛋白≥6.5%时,可作为确诊糖尿病的依据;但当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6.5%时,却并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还应该参考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葡萄糖负荷后 2h 血糖测定的结果。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应用需遵医嘱;评论区中推荐的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4】、来自网友【孙医生讲糖】的最佳回答: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几经变更,自 1997 年确定为空腹血糖超过 7.0mmol/L,餐后或者随机血糖超过 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尿糖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这些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是糖化血红蛋白近 10 年来它的地位却一直没有被确认。

上海糖尿病研究所贾伟平教授致力于确认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切入点研究,可是很多年过去了,这个标准也没有被写入最新版的《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说明糖化血红蛋白还没有被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接受,虽然国外作为标准已经很多年,但是显然不太符合我国的国情。

原因考虑为,我国国民饮食习惯,餐后血糖较高,血糖波动幅度较大,反复的高低血糖交替出现也会出现糖化血红蛋白为正常值,导致漏诊。

血糖测定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而糖化血红蛋白费用高,各个实验室的质控标准不一样,也给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带来了障碍。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被作为糖尿病控制的金标准在临床上被使用。

【5】、来自网友【微笑面对糖尿病】的最佳回答: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三个月血糖控制情况,反应平均血糖。

正常范围一般在 4-6%,不同检测试剂方法,正常范围略有差别。糖化低说明平均血糖低,糖化高说明近期平均血糖高。

因为我国各个医院检测试剂不一,我国未将它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

美国检测有统一标准,已经把糖化大于 6.5%作为诊断指标,但是必须在糖耐量试验前提下,糖化辅助诊断。

糖化血红蛋白低就说明血糖好吗?是越低越好吗?

当然不是!

简单讲,3 和 7 的平均数是 5,但是如果加一个血糖单位变成血糖值,那就是低血糖了,是低血糖把平均血糖拉低了。

糖化血红蛋白也是一个道理,当低血糖较多时,糖化血红蛋白也偏低,有时会造成误导,以为血糖很好。

所以,光看糖化血红蛋白是不够的,糖化能作为指血糖的补充,但不能替代。

需要规律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测睡前,夜间血糖,一方面看哪些时候血糖高,更要看看有没有低血糖存在。

一般糖尿病前期,新发糖尿病,2 型糖尿病早期,妊娠期糖尿病都能通过好的控糖方法让糖化达标,在 4%-6%之间。

对于年龄大,糖龄长的 2 型和 1 型糖友要根据自身情况,听取专科医生建议,设定适合自己的糖化目标。

想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的实用干货

想读到医生原创的糖尿病教育文章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糖化血红蛋白为什么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