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相信“得语文者得天下”吗?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bundwalker】的最佳回答:
不相信。
首先,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不是学不会,而是教学方法错误导致。语文的难度远远没有非母语类的外语大,也没有数理化大。
其次,语文能学好也不代表其他学科能学会。中小学语文需要的罗辑思维能力远远低于数理学习要求。这也是出现学生文科好未必理科好的原因。
【2】、来自网友【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最佳回答:
得英语者,得天下
【3】、来自网友【金风 359】的最佳回答:
“语文”这个词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这里取“语文科目”这个意义来讨论。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学科的目的至少有三方面: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以同化现代化的书面语言交际规范和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为任务。
“得语文者得天下”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太差,要想学好其他学科就会很难。因为所有的“知识”都必须通过“语言”这种形式来表达。语文不好,理解不了“语言”的意义,就不可能学得好其他学科。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有学生“题都读不懂”就是这种情况。
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是群居的动物,需要沟通和交流,如果一个人语文能力太差,说话词不达意,怎能顺利的沟通和交流?不能顺利地沟通和交流,怎能“得天下”?
语文以“典范的古今书面语言作品为教学媒介”,教给学生立足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规范语言交际”、“同化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心理”,“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才能自觉地融入社会融入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得语文者得天下”不假。
有的人把语文理解成单纯的卷面上的分数,这是极其错误的。甚至有些学校也严重歧视语文学科,认为语文学科很难得高分,也不至于得太低的分数,也就是平常说的“拉不开差距”,于是语文学科被不断的边缘化。这都是极其功利的思想,极其短浅的目光。
语文绝不单纯只是分数,语文也是智力,语文更肩负着人文心理的奠基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更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让学生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简言之,语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得语文者确实能得天下!
(图片来自网络)
【4】、来自网友【夏虫语冰与雪】的最佳回答:
“得语文者得天下”,有点夸张,语文满分,数学不及格,还是进不了好大学。各学科全面发展,均衡发展,才能在高考中拔得头筹。
“得语文者得天下”,这句话无非是语文专家强调语文的作用而已。高考改革,英语两次考试,数学也要降低难度,只有语文,专家温儒敏说要增加题量和难度,让一部分学生答不完题。这让大家感觉语文成了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
语文是一个很奇妙的学科,听、说、读、写,即使没文化,正常交流中,听和说都没大问题。有的作家学历并不高,但能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那么多中文系毕业生,能创作出好作品的人并不多。学校有一名更夫,就初中毕业,特别喜欢写小小说,不时就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老师们都挺佩服。
语文学科确实重要,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思维的工具。学不好语文,会影响学习其它学科。但是,仅仅学好语文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历史上是重文轻理的,那些文学大师们创造了至今难以逾越的作品,许多名篇,今人都能脱口而出。但在科学方面,大家能说出的名字不多。就是说,得语文者仅仅是人文方面具有优势,并不表明科学方面的成就有多大。
“得语文者得天下”,过于强调语文的重要,其实,数学、物理一样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也曾流行一时。
语文的文采和数学的逻辑,同样重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语言表达、空间想象、动手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一种东西,过分强调都是一种偏激。每一个学科都有它特定的体系、方法,彼此之间都有关联,但又不能互相替代。
高考需要所有学科都要认真对待才行,要扬长补短,靠总分取胜。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你相信“得语文者得天下”吗?】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