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关于问题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围炉煮酒话春秋】的最佳回答:
渭水之盟中,唐朝没有割地,也没有赔款,几乎没什么损失,李世民为何感到耻辱?
事实上,史书上对于渭水之盟的具体内容,采取了春秋笔法,没有记载具体内容,只说李世民成功让突厥退军了,并且事后突厥还向唐朝上贡牛羊。
那时候,唐朝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正是虚弱的时候,突厥三十万大军入侵,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就退军,李世民是不是暗地里承诺了什么,以至于他感到耻辱?
要弄明白这件事,我们就得从一个叫做义成公主的人说起。
南北朝时期,突厥部落开始崛起,先后吞并柔然、吐谷浑和高昌等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最巅峰的时候拥有兵甲百万,并且战斗力十分强悍。
北周和北齐对立的时候,突厥仗着自身实力强大,左右逢源,捞了不少好处,因此越发强盛,成为中原王朝极力拉拢的对象。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深感突厥是个巨大的威胁,于是软硬兼施,对突厥实施打击,最终导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其中东突厥与隋朝接壤。
为了拉拢东突厥,对西突厥实施打击,杨坚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给启民可汗,但安义公主后来去世了,杨坚又将另一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去世后,儿子始毕可汗继位,义成公主便按照收继婚制,嫁给了始毕可汗,继续当突厥王后。
与中原王朝不同的是,突厥女人是可以参政的,作为王后的义成公主,在政治上有很大的话语权,在突厥境内拥有自己的领地,影响力非常巨大。
比如说,隋炀帝时期,隋朝与突厥交恶,始毕可汗准备出兵攻打隋炀帝的车驾,义成公主一方面派人将消息告诉隋炀帝,另一方面又行使权力,调集军队到北方,做出敌人入侵的假象,然后将消息告诉始毕可汗,最终成功让始毕可汗撤军。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义成公主不但很有权势,而且对隋朝的感情很深,是隋朝安插在东突厥的“间谍”。
大业十四年(618 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后来窦建德灭宇文化及,得到了隋炀帝的萧皇后及孙子杨政道等人。
当时,中原王朝诸侯纷争,为了消灭对方,许多人选择投靠突厥,比如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就曾暗中对突厥称臣,以此获得突厥的支持,窦建德也是如此。
义成公主听说萧皇后在窦建德手中,于是派人向其索要,窦建德很害怕突厥人,便将萧皇后及杨政道送到突厥。
后来,在义成公主的操控下,始毕可汗将定襄郡划给杨政道,并扶持杨政道成为隋王,建立了隋朝小朝廷。
619 年,始毕可汗去世,弟弟处罗可汗去世,义成公主又嫁给处罗可汗,但她对处罗可汗感到不满意,于是给处罗可汗服用五石散,将其毒死了。
处罗可汗去世后,义成公主本来可以扶持亲生儿子当大汗,但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很丑,而且性格十分羸弱,不足以成为大汗(其实她是想继续以王后的身份参政),于是拥立始毕可汗另一个弟弟继位,也就是颉利可汗,自己则改嫁给颉利可汗,继续掌握大权。
可以说,那时候义成公主在东突厥的实力已经十分强大了,而此时唐朝却逐渐发展壮大,后来只花了数年时间就消灭其他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对于义成公主来说,李唐王朝作为隋朝的亲戚,却夺了隋朝的江山,因此是隋朝的敌人,也是她的敌人,她一心想要扶持萧皇后、杨政道反攻唐朝,夺回隋朝江山。
为此,义成公主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武德六年(623 年)的时候,颉利可汗想要跟唐朝和亲,娶一个唐朝公主,但义成公主却坚决反对,她还让颉利可汗出兵攻打马邑,最终颉利可汗攻下马邑,杀害了许多唐朝将士。
在义成公主的操控下,颉利可汗与唐朝的关系也不怎么好,后来又多次出兵攻打唐朝,杀害了不少军民,也掠夺了大量财产。
唐朝那时候刚建国没多久,积贫积弱,百废待兴,根本无力抵御突厥。
可以说,在相当长一段日子里,唐朝都是夹着尾巴做人,而突厥则趾高气扬,根本不把唐朝放在眼里,这让李世民感到十分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当然了,还有一件事让李渊和李世民如鲠在喉,那就是在突厥的保护下,以杨政道为首的隋朝依然存在着,虽然领地不大,人口也不过数万人,但只要它存在一天,李氏父子就无法坐稳江山。
并且,李渊称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得到可以证明唐朝作为正统王朝的传国玉玺,那传国玉玺在哪里呢?
答案是在萧皇后手中,萧皇后远遁突厥的时候,一直将传国玉玺藏在身上,李氏父子如果无法得到传国玉玺,那他们的头顶将永远是笼罩着阴霾。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建成,两个月之后李渊禅位给他,他由此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继位之后没几天,得知消息的义成公主坐不住了,他认为唐朝发生内乱,正是出兵攻打的好机会,于是让颉利可汗出征。
颉利可汗也不含糊,带着三十万大军就直奔唐朝而来,一路打到了武功,对长安形成威慑之势。
李世民得知突厥大军入侵,于是仓促迎战,最终化险为夷,签订渭水之盟。
事实上,李世民不是第一次跟颉利可汗打交道了,早在武德七年的时候,颉利可汗就率领大军入侵幽州,李世民当时只有一百多人,根本打不过突厥人,但他跟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始毕可汗的儿子)关系很好,在突利可汗的帮助下,他这才说服颉利可汗退军。
当时,李世民为了进一步拉拢突利可汗,还跟突利可汗结为兄弟,自那之后突利可汗就成为亲唐朝派人物,与颉利可汗则貌合神离。
这一次,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领三十万大军来攻,李世民感到非常着急,因为他可以调遣的将士并不多,再加上他刚刚继位,人心未附,他的能量也有限。
作为应对之策,李世民一方面下令长安加强警备,另一方面派遣尉迟恭率军抵御突厥,虽然取得一些小胜利,但终究无济于事,突厥大军很快就来到了渭水河畔,距离长安只有咫尺之遥了。
到这个时候,李世民深感大唐即将覆灭,也自知必须亲自出马,于是带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几个大臣来到渭水河畔。
为了震慑突厥人,李世民采取疑兵之计,让突厥人觉得唐朝大军已经来了,同时他亲自到渭水河上的便桥上与颉利可汗交谈,他指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名义上来说,唐朝与突厥一直是盟友关系),让颉利可汗撤军。
这是双方的第一次交谈,虽然没有谈出什么结果,但颉利可汗心里还是有点打鼓的,因为李世民以军事见长,他又见唐军将士军容整齐,个个精神抖擞,后方旌旗飘扬,似乎有大军增援,便不敢轻易进攻。
为了试探虚实,颉利可汗派遣大将执失思力去见李世民,李世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竟然将执失思力给扣押了。
颉利可汗见执失思力被扣押,心里就更慌张了,难道李世民还有后手,不然怎么敢扣押使者?
两天之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再次约在便桥上相见,这一次他的态度更加强硬,指责颉利可汗背信弃义,无耻至极,而就在他说话的时候,唐军慢慢靠近便桥,颉利可汗觉得李世民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便又开始打退堂鼓。
亲出玄武门,驰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再加上,突利可汗也为李世民说了不少好话,颉利可汗最终决定与李世民讲和,就这样双方签订了渭水之盟。
一方面,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机智与果敢,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就应该有这种气魄,且临危不乱,富有谋略。
另一方面,渭水之盟中唐朝作为既得利益者,之后突厥再也没有入侵唐朝了,按道理说李世民应该高兴才对,为何他会感到耻辱呢?
这件事其实十分蹊跷,突厥一直对唐朝不友好,李世民不割地也不赔款,颉利可汗怎么就这么轻易退军了呢,李世民究竟给了突厥什么好处?
再一个就是,为何史书上没有渭水之盟的任何记载,甚至连当时跟着李世民去见颉利可汗的人员名单,都没有记载下来,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吗?
更为蹊跷的是,史书还记载,渭水之盟后不久,颉利可汗还送给唐朝三千匹马和一万只羊,难道突厥出兵三十万,军费开支没有赚回来,还倒贴了一笔钱财?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我个人揣测,在渭水之盟中,李世民或许跟父亲李渊一样,对突厥称臣了,突厥这才撤军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突厥人一直都有个心愿,那就是入主中原,但一直未能实现,那么让唐朝对自己称臣,或许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当初,李渊为了取得突厥人的支持,曾向突厥称臣纳贡,这当然是权宜之计了,而他在称帝之后立马就不承认有这么回事了,因此与突厥关系不太好。
可见,李渊也以向突厥人称臣为耻,李世民虽然也是因为不得已才向突厥称臣的,但他作为一代战神,又是一国之君王,从来没有如此狼狈过,他怎么能不不感到耻辱呢?
如果再考虑到,颉利可汗背后站着的女人,竟然是一个汉人(义成公主),也就是说李世民差点被一个汉人女子拉下马,他会作何感想,会不会感到更加耻辱呢?
再往深处想,义成公主扶持杨政道的小朝廷,一直跟大唐过不去,李世民却在与她的第一次交锋中就败下阵来,这就够丢脸的了,他还明知道隋朝依然还存在着,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他能不感到耻辱吗?
并且,在李世民的军事生涯中,就没有签订过城下之盟,这一次在突厥人的逼迫下,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这对他来说也是十分耻辱的。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李世民都应该感到耻辱,即便他没有向突厥称臣,这段历史都是他无法直视的。
据记载,李世民在签订完渭水之盟后,回到了长安,他曾对人说,这是他前半生最大的耻辱,他此生一定要灭掉突厥。
或许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尊严,李世民下令不许记载渭水之盟的内容,还说突厥畏惧大唐,不但撤军了,还给唐朝送来了牛羊。
为了消灭突厥,李世民开始休养生息,积极发展国力,数年之后他就展开了对突厥的打击。
事实上,自从渭水之盟签订之后,李世民就已经开始布局了,他积极挑拨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之间,突厥与铁勒等部落的矛盾,在唐朝还没有展开军事进攻之前,就将东突厥给削弱了。
贞观三年,李世民彻底坐稳了皇位,唐朝国力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他便开始对东突厥实施军事打击,派遣大将李靖出征,李靖不负众望,一鼓作气将东突厥给灭掉了。
在消灭东突厥的过程中,无处不透露出李世民对突厥的仇恨,比如说,他下令李靖就地斩杀义成公主,以解心头之恨;再比如说,当时颉利可汗已经逃走了,几乎不可能追上了,但他依然下令李靖派人追击,最终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给抓住了。
颉利可汗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世民举行了大型献俘仪式,让颉利可汗颜面扫地,之后他虽然厚待颉利可汗,但颉利可汗过得一直不舒服,没几年就暴毙而亡了。
另外,李世民还让李靖收复了定襄郡,并将萧皇后和杨政道送到长安,传国玉玺因此被他得到,他的心病也因此解开。
同样是隋朝的女人,李世民对萧皇后的态度,显然要比义成公主好,之所以会如此,还在于义成公主长期与唐朝作对,并让李世民在渭水之盟中遭受了奇耻大辱。
总的来说,在义成公主的操控下,突厥趁唐朝虚弱的时候入侵,让刚刚登上皇位的李世民遭受重大挫折,并且李世民可能在盟约中向突厥称臣,因此这件事被他认为是奇耻大辱,但他不愧是个圣明君王,懂得隐忍待发,最终将突厥给灭掉了。
【2】、来自网友【穿越再现彼岸】的最佳回答:
李世民成为一代明主之后,一些历史真相被历史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渭水之盟”,也称“便桥之盟”。
渭水之盟发生于 626 年 8 月 30 日。这一年的 6 月 4 日发生玄武门之变,8 月 9 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得知消息的突厥(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的侄子,小可汗)立马率军进攻长安地区。8 月 28 日,约 20 万突厥主力和几万唐军对峙在渭水的两岸,大唐的都城长安有颠覆的危险。
多亏了李世民临危不惧,巧设疑兵,暂时迷惑了突厥统帅的判断,然后李世民给出了诱人的条件,并且杀白马歃血为盟,突厥得到利益之后撤退,并于 9 月送给大唐 3000 匹战马,10000 只羊。(渭水之盟剧照,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去见颉力可汗)
以上都是正史的记载,渭水之盟到底哪些历史真相被掩盖了,待我细细道来。
东突厥的野望——李世民登基未稳。
一、东突厥的再度统一。
583 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并开始突厥内战。东突厥的军事实力仍旧非常强大,对隋朝的西北和北方边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87 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朝支持东都蓝可汗的弟弟突利对抗都蓝可汗,东突厥的内战可以缓解东突厥对隋朝边境的压力。
599 年,突利在东突厥的内战中失败,隋文帝于是将突利封为启民可汗,居住在河套地区,此时东突厥分裂为两部分——都蓝可汗和启民可汗各率领一部。隋朝为了拉拢启民可汗,先后将隋朝的宗室女嫁给了启民可汗,先是安义公主,后是义成公主。娶这两个公主之时,启民可汗都得到隋朝的高规格礼仪接待,并且赐给启民可汗很多礼品。
在隋朝的支持下,启民可汗于 603 年统一了分裂的东突厥,东突厥的军事势力更加强盛。东突厥的再度统一离不开隋朝的支持。(隋朝末年,割据势力和东西突厥地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窦建德等都臣服于东突厥始力毕可汗)
二、东突厥和隋朝翻脸。
东突厥再度统一之后,每年都向隋朝纳贡称臣。不过东突厥的势力的迅速壮大却使得隋炀帝感到不安全,于是千方百计想让东突厥再度分裂,这十分有利于隋朝统治的安全。
隋炀帝为了分裂启民可汗儿子始力毕可汗的势力,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封始力毕可汗的弟弟为大汗。
重复隋文帝的操作,派遣使者携带大量的礼物给始力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且封他为“南面可汗”,让东突厥再度内战。不过隋炀帝的这一招失败了,始力毕可汗的弟弟胆小如鼠,况且没有多少军事实力,不敢接受隋朝的封赏,始力毕可汗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恼怒,不过隐忍不发。
第二件,杀始力毕可汗的亲信。
史蜀胡悉是始力毕可汗最信赖的手下,为可汗出谋划策,隋炀帝挑拨离间东突厥内斗这事被识破也有史蜀胡悉的功劳。隋炀帝根据大臣的建议,哄骗史蜀胡悉到马邑地区互市,然后派军杀了这个可汗最信赖的臣子,隋朝谎称此人谋反,并告知了始力毕可汗。
隋炀帝做的这两件大事都被识破了,始力毕可汗于是寻机报复隋炀帝。
615 年,隋炀帝巡守雁门关,得知消息的东突厥于是发兵围困了雁门关,吓得隋炀帝痛哭流涕。还是派遣使者走通了义成公主的门路,义成公主谎称北方有战事,始力毕可汗才撤围而去。
三、东突厥意图称霸中原。
东突厥趁着隋朝内乱,于是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一样进军中原,然后统一天下。东突厥的可汗先后支持了刘武周、梁师道、郭子和等割据势力,刘武周被始力毕可汗封封定杨可汗,梁师获封大度毗伽可汗,郭子和获封平杨天子。始力毕可汗的目的非常明确,扶持中原割据势力,时机成熟则图霸中原。
619 年,始力毕可汗率突厥主力,刘武周、梁师道协同准备进攻太原,半途中,始力毕可汗病故,东突厥撤军,这才使得大唐初年避免了被颠覆的危机。
已经崛起的东突厥问鼎中原的野心在隋末战乱之时已经有了,一直在寻找机会对付刚刚建立的大唐。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东突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认为,李世民不能够马上解决唐朝内部的各种关系,趁着李世民登基没有彻底稳固之际,一举拿下大唐的国都,东突厥则可以趁势问鼎中原。(颉力可汗剧照,启民可汗之子,始力毕可汗之弟)
渭水之盟就处于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签订的。
义成公主的仇恨。
也许是上天保佑大唐,自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东突厥就迎来了魔咒。619 年,始力毕可汗(启民可汗长子)就意图攻占太原地区,然后看情况继续进军。不过始力毕可汗却在紧要关头得重病去世了,东突厥内部又出现一番内斗,始力毕可汗的弟弟取代自己的侄子继承可汗之位,史称“处罗可汗”,启民可汗的第二子。
处罗可汗如果稳固下来,东突厥可以继续进军中原,没想到处罗可汗命不长,于 620 年就病故了,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可汗,启民可汗的第三子颉利可汗即位。
东突厥在走马灯换可汗的当头,有一个女人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她就是隋朝的义成公主,她姓杨,是隋朝皇室的子女,对隋朝有很深的感情。义成公主先后成为启民可汗(颉力可汗的父亲)、始力毕可汗(启民可汗长子)、处罗可汗(启民可汗次子)、颉力可汗(启民可汗第三子)的妻子。义成公主对唐朝从内心仇视,希望借助东突厥问鼎中原之际,消灭新建立的大唐,为隋炀帝报仇雪恨。她在东突厥内部的话语权还是非常大的。(义成公主形象图,隋朝皇室杨氏宗亲,先后嫁给四任东突厥可汗)
譬如,615 年,始力毕可汗围困隋炀帝在雁门关,是义成公主发布假消息让突厥主力撤围而去。
义成公主想着为隋炀帝及其皇家宗室报仇,一直支持东突厥对中原地区用兵。颉力可汗即位之后,屡屡进攻唐朝的边境地区,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趁着李世民刚刚登基,让颉力可汗、突利可汗(颉力可汗的侄子)率领 20 万突厥大军进攻唐朝首都长安也有义成公主的巨大影响力。
630 年,唐朝名将李靖破东突厥,俘虏了义成公主、隋炀帝萧皇后等人,义成公主被处决,而萧皇后却安然无恙,为何?义成公主仇视大唐,是主战派,而萧皇后则是温和派,这才得以幸免被杀。
历史记载证明,义成公主主张对大唐频繁用兵,她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到底李世民赔了什么?
626 年 8 月 28 日,20 万突厥大军和几万唐军对峙在渭水两岸,如果突厥坚决进攻,唐军大败而且要丢了长安。李世民艺高人胆大,只带了五个随从就去渭水之上的便桥和颉力可汗对话,这六个人中包括高士廉、房玄龄,其他人都没有历史记载。
一、赔偿?
李世民和颉力可汗直接谈判,双方签订和平协议,颉力可汗得到金银布帛等财物之后,全军撤退而去。至于李世民到底赔偿了多少东西,历史记载中没有说,但是,据传说,李世民当时几乎搬空了大唐府库内的金银和布帛。东突厥自可汗之下都心满意足而去,突厥军队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乍一看历史记载,好像颉力可汗畏惧大唐的军力而退却,并且赔了一些东西,这是非常不符合战争常规的。
乙酉(626 年 8 月 30 日),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旧唐书》)
李世民和颉力可汗见了两次面,第一次在 8 月 28 日,第二次是 8 月 30 日,和平盟约签订,交接物资,然后颉力可汗撤军。至于颉力可汗所给的 3000 匹战马和 10000 只羊,李世民并没有接受,而是让颉力可汗将俘虏的民众放还。
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头,帝不纳,诏归所俘于我。(《新唐书》)
这里明显的是春秋笔法,颉力可汗掳掠唐朝的边境很多次,这么好心献给唐朝这些东西。这次渭水之盟能够顺利达成,李世民只率领六骑到渭水的便桥同颉力可汗对话,一下子镇住了突厥君臣上下,疑兵布设也非常成功,让东突厥不知道唐朝的军事势力,从而不敢贸然进攻。此外东突厥进军长安无非是为了钱财,只要满足了东突厥财物需求,自然就会率军退去,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争。
二、称臣?
此外让唐太宗李世民最感到耻辱的应该是向东突厥称臣,这事应该也不是李世民双方订立的盟约,而是李渊。当年唐朝尚未建立之时,群雄四起,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很多起义割据势力都向东突厥的始力毕可汗称臣了,有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王世充、李轨、郭子和等,记载如下:
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新唐书》)
东突厥在隋朝末年势力庞大,有号称百万的军队,北方少数民族臣服,中原的各个割据势力也向东突厥称臣。李渊的发家之地在太原,他也安排刘文静同突厥和谈。北方这么多割据势力和少数民族都臣服突厥了,难道李渊例外,况且太原距离东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么近。由此可以推断,李渊当时口头上和突厥达成了和议,至于是否臣属有待推敲,李渊臣属突厥的可能性非常大,目的是保持太原地区的安定,为争霸天下打下基础,是权宜之计。有鉴于后来唐朝影响力非常大,这里采用的是春秋笔法,遮掩了真实的历史。
李世民战功显赫,刚刚登上帝位就被东突厥颉力可汗逼迫之下签订了渭水之盟,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被人打到了都城下签订的,况且可能赔偿了不少的财物,这就是李世民感到最耻辱的地方。
东突厥的灭亡。
其实东突厥没有在渭水发动对唐朝的战争,其内部不和也已经暴露出来,当时的颉力可汗的反对派已经出现了。
627 年,原来臣服于突厥的薛延陀部、回鹘部等反叛东突厥,唐朝立马抓住时机,封薛延陀为可汗。东突厥的突利可汗(始力毕可汗的儿子)率军镇压反叛的部落,遭遇惨败,被颉力可汗囚禁,囚禁了很长时间才释放他。突利可汗和颉力可汗的部族之间产生分裂,颉力可汗在兵力衰落之时要求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提供兵源,叔侄二人反目成仇,互相攻杀。
突利可汗很早之前就和李世民有过联系,在颉力可汗的攻击下,突利可汗率众内附唐朝。李世民封突利可汗官职,记载如下:
(628 年)突利至,礼见良厚,辍膳以赐之,拜右卫大将军,封北平郡王,食户七百。(《新唐书》)
东突厥的颉力可汗先是薛延陀、回鹘等反叛自立,然后内部突利可汗依附唐朝,势力大减。
629 年的秋天,李世民派李靖为统军大将,领兵 10 万,部将柴绍、薛万彻、李勣,全面进攻颉力可汗。颉力可汗被击败之后诈降归顺唐朝,企图保存势力,东山再起。李靖趁着唐朝和议使者唐俭在颉力可汗大营谈判成功饮酒之际,突袭颉力可汗大营,东突厥最后的主力被全歼。
630 年 3 月,颉力可汗在逃亡吐谷浑的半路上被俘,东突厥灭亡,李世民报了当年城下之盟的耻辱!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