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清朝和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严重的外戚干政?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瑯琊浪子】的最佳回答:
外戚干政主要发生在皇帝幼小、皇帝不作为,太后听政时期,一般都是太后至亲觊觎最高权力,趁此机会,独揽大权,明朝虽没外戚干政,但有严嵩、魏忠贤之流,清朝,慈禧老佛爷干政达半个世纪,她太爱权力了,亲戚也不放手。
【2】、来自网友【上将嗳福斯】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明清两代总结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发现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就是外戚干政和宦官干政。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就是从民间选妃。
朱元璋很聪明,他认为外戚之所以能够干政,就是因为后宫妃子娘家势力庞大。所以,他规定,明朝的皇帝都要从民间选妃子。明朝皇妃大都是普通人家的女子。这样一来,就算是后宫妃子很受宠,他的家人因为出身寻常人家,不懂国政,就不会出现外戚干政的问题。
清朝大体也采取了这种策略。
第二是特务监督统治。
明朝有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有粘杆处、还有密奏制度以及无孔不入的暗探间谍。时时刻刻监督着文武百官和王公贵族。他们的任何异动,都逃不出皇帝的眼睛。所以历史课本上才说,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的巅峰。这话一点不假!
在这样的高压统治下,什么外戚都得服服帖帖的,哪儿还敢干政?那不是作死吗?
【3】、来自网友【豪森林】的最佳回答:
明清处于我国封建王朝历史的晚期,有许多前代王朝兴衰史可以借鉴,而作为大一统王朝,它们在开国之初也认真研究了历代王朝更迭的经验教训,对于有能力构成皇权重大威胁的强藩、权臣、外戚、宦寺等不稳定因素,均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除此之外,明清社会的某些特质也抑制了外戚专权的可能性,以下简述明清两朝制约外戚专权的相关因素。
一、明朝
1、明朝规定皇后和妃子必须出自“小户”人家。一般通过全国选妃,然后再从中选出皇后、皇贵妃、贵妃等。历代外戚专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皇后家族本身就是高门豪族,嫡女当上皇后以后,更是如虎添翼。明朝这种小户人家选妃的制度,有效防范了外戚势力过大,因为从小户发展到豪族需要漫长的时间,等外戚有一定根基时,皇后已经过世了。
2、科举制对外戚专权的制约。明朝科举鼎盛,科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将官职这种国家公器开放给全社会,而不是一二豪门,这就抑制了豪门的发展,对外戚也起到类似的制约作用,想要掌权,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或者当太监)。
3、第一代皇后的率先垂范。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在朱元璋夺取江山过程中助力颇多,任劳任怨,朱元璋欲报答马皇后,要给其亲戚族人封官加赏,马皇后断然拒绝:“国家爵禄,宜与贤士大夫共之,不当私妾家!”
二、清朝
清朝对外戚专权的制约,除了与明朝相同的科举制原因外,还有以下原因:
1、皇嗣生母一般不亲自抚养其所诞之皇嗣。皇子出生后一般是由位分更高的妃子或皇后抚养;或者过继给官位较高的亲王或大臣培养。这样可以防止母妃对皇子过高的影响力。
2、限制后妃与皇帝的感情。皇帝即使非常宠爱一个妃子,也必须给其他妃嫔雨露均沾;更不人性的是,妃子侍寝不能留宿,完事就走,限制相处的时间,防止吹耳边风。
3、清朝后妃均不是民籍汉人。除了在旗汉人(汉军旗)外,清朝官方禁止满人和非在旗汉人通婚(顺治朝曾短期解禁),因此,一般汉人女子只有少量通过非正规途径入宫。故清代后妃的主体是少数民族和在旗汉人女子,而官员主体是民籍汉人,这样相对限制了外戚权力的扩张。
【4】、来自网友【春暖花开喜羊羊】的最佳回答:
皇帝弱而干政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清朝和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严重的外戚干政?】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