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张良、萧何等人放入世家,而将韩信归入列传?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3-20 23:39:01 2次浏览

关于问题《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张良、萧何等人放入世家,而将韩信归入列传?一共有 3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渔樵之人 W】的最佳回答:

谢谢邀请!《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张良、萧何放入世家,而将韩信归入列传?按照《史记》的体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史料,都将放入不同的范畴。本纪,主要记载帝王的事迹。表,主要记载重大的历史事件。书,主要记载各类典章制度。世家,主要记载王侯事迹。列传,主要记载人臣事迹。张良被封为留侯,萧何被封为酂侯,作者必然会把他们放入《世家》,韩信开始被封为齐王,后又被封为楚王,而后又被贬为淮阴侯,按理说也符合进入《世家》的级别,可是有一个不符合的理由,那就是张良、萧何的后人都世袭了爵位,而韩信被加上谋反的罪名,被吕后处死,他的子孙除了个别逃跑,藏姓埋名去了,其余都被杀害了,没有人也不许可世袭爵位。“世家”就是世袭之家,就因为没有人也不许可世袭爵位,才不能进入《世家》的。还可以这样理解,韩信被判死罪,爵位也没有了,就不是王侯了,后人也不能世袭了,为此,也只得放入列传。还有,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正是汉武帝时期,把韩信写入《列传》,还是非常严谨的!

【2】、来自网友【JackyXia 九夏】的最佳回答:

《史记》是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其中共有:本纪、世家和列传三个记述方式。题者所问张良、萧何等人入世家,而韩信却入列传。

首先,我们要明白世家和列传的区别,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归入世家,什么人物归入列传。

世家,顾名思义,传世之家,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也就是一传二,二传三,传及百世。

列传,顾名思义,帝王诸侯外的个人英雄事迹和传记描述。

张良册封留侯,不恋权势,晚年云游四海,精通黄老之道。刘邦称之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深谙此道的子房最终安度晚年,造福子孙!方得入世家!

萧何册封为酂侯,食邑最高。可谓风光一时无出其左右者,诛灭韩信中更是举足轻重。正是人生巅峰时期,然看到韩信的下场后瞬间明悟。遂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十分高兴,奖励有加。最终终老一生。子嗣延绵,才有世家!

韩信册封楚王,后贬淮阴侯。功高震主,被迫起兵造反,最终别萧何等合计击杀。诛三族。子孙都断了,怎么传袭,可不就只能入列传了!

【3】、来自网友【七月流火 140400643】的最佳回答:

按一般的理解,《史记》中的《纪》是帝王事迹的记录,《世家》是诸候事迹记录,而《传》是一般人物的事迹纪录。这种理解大约不错,但是,《纪》、《世家》和《传》之间的区别,除了官职的大小之外,还有更深刻的文化意义,把它搞明白了,为什么韩信没有和萧何、张良等人一样归入《世家》,也就很容易明白了。

司马迁做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其贡献的一个方面在于他为后世治史开创出一种新的体式。这种新的体式就是所谓的纪传体。他之前的中国,虽然也有上千年记史的传统,但那时的历史,都是按时间顺序记录君主的言行,形成史书,就是所谓的记年体。纪传体和纪年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关注的是事,前者关注的是人。也就是说,从司马迁开始,中国历史的关注点,不仅是帝王大事,也开始关注到具体的人。

《纪》《世家》和《传》都是写人的,他们的差别除了官大官小之外,还在于人物政治文化上的影响。《纪》是记录帝王行事的,其侧重点在于政治。在司马迁看来,只要是政治影响力相当于帝王的,就可以列入《本纪》了。比如,《史记》中列入的《本纪》的项羽和吕后,都是没有皇帝身份的人。但是,因为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类似于皇帝,于是,也就列入《本纪》了。这种情况,在后世大约就不可能了。简单的例子,清代慈禧太后在政治上影响力大约不比汉代的吕后差,可是她却没有吕后的幸运在历史上被写进《本纪》中,与帝王并列。《清史稿》中,慈禧只是写进《后妃传》中,比起吕后来,已经矮了两级了。这是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之后,男权日益扩张,而女权日益不振所造成的。

《世家》和《传》中的人物,除了政治影响之外,还有文化上的影响。说白了,《世家》是一个家族影响了好几代人,才能称为世家,也就是世世兴旺之意。从政治上说,汉之前的中国政治结构中,天子有天下,诸候有国,大夫有家。有天下者入《纪》,有国者入《世家》,因为每一个诸候国都是要传好多代的。诸候之下,才入《传》。明白了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就可以把韩信与萧何、张良做一比较了。

汉代的功臣,都是封候的,这个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候的延续。但是,汉代功臣封候的,与之前有个很大的不同在于,这时的天下已经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了。郡县是受中央的绝对领导,与郡县并列的诸候,在政治上的自由度与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汉代的诸候,大多三至五代就因为犯错,被朝廷除消了。但是,汉初功臣封候的,都有几代。《史记》中功臣列入《世家》的,除了萧何之外,还有曹参、张良、陈平和周勃。这几家都是传了几代之后,才因后代犯错国被除消的。

韩信与他们的不同在于,虽然韩信的功劳很大。曾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又降为淮阴候。最后因谋反的罪名被杀。中国人讲究的是盖棺定论,韩信死的时候,官方的结论是谋反,所以,功臣当中就没有他这一号人了。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说,儒家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终极目的是三立,也就是立功、立言和立德。韩信从立功的角度上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但从立德上来说,就拿不起来了。这并是简单意义上说的,他做了什么德行有亏的事,而是从大的方面来说,有德,必不至招来杀身之祸。有德必能全身。这一点上,韩信比张良差了一大截。

总之,韩信未列世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功业没有延及后人,没有达到世世流传。所以,他只归入《列传》。

韩信没列入世家,可以与老子没列入世家比较一下,其中的原因是一样的。现在说起中国文化,有一大群捧老子而贬孔子的。这种做法虽然有问题,但老子做为与孔子并列的古代大思想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为什么《史记》中把孔子列入世家,而老子仅入《列传》呢?原因也是一样。孔子的学术,有弟子和家人代代传承,成果慰为大观,到司马迁时期,还有孔子的后人孔安国为武帝博士,当时的博士,与今天不一样,大约相当于上层智库人物。而老子的弟子有几人,就没人知道了。

问题大约说清楚了。既然说到韩信,再罗索几句。韩信为什么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与项羽一样,就是因为没有看清当时的历史大势。诸候分封的政治格局,已经成为历史了。但在项羽和韩信的心中,还是一直念念不忘。项羽灭了秦国,要分封诸候,自己去当楚霸王,而不是登基当皇帝。韩信打下齐国,请封齐王。在他们的心里,都认为当一方诸候是合理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世道变了。诸候也不一样了。所以,萧何也好,张良也好,他们虽然封了候。但他们知道,他们是汉朝皇帝的臣子,与郡县地方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小心弈弈的保住了自己。传了四五代之后,才因为子孙犯罪而除国。韩信一代而终,自然不能列入世家。

《宋史》有世家,但世家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他们的结果大都不是很好。比如南唐李家,西蜀孟家等等。到明史、清史就没有世家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史记》中为什么司马迁将张良、萧何等人放入世家,而将韩信归入列传?】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