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4-12 23:14:28 4次浏览

关于问题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关羽 67056836】的最佳回答:

其实军队对手枪的需求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在战后。手枪在一定程度是军官身份的象征,所以在后方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肯定是不会喜欢哪种体积大且重量大的手枪,所以从诞生之初手枪都是往精致小巧方向发展。而被称为驳壳枪的毛瑟 C-96 最开始的定位就不是军官用手枪,而是战斗用的冲锋枪。在 1918 年伯格曼 MP-18 冲锋枪出来前,毛瑟 C-96 其实是作为冲锋枪使用的,而德军在一战战场上也的确是将它配给具有特战性质的冲锋队。

而一战之后,冲锋枪迅速发展,而介于冲锋枪与手枪之间的驳壳枪的地位就比较尴尬,和冲锋枪比没有弹容和射速优势,和手枪比有没有体积和重量优势。所以一战之后欧洲基本上就不用这款武器了,哪怕后来出了全自动型的毛瑟 M762,但都没有多少人喜欢用,理论上到这个时候驳壳枪就已经被淘汰了。而一战后这款武器开始大量流入中国,而这时的中国是啥都缺,就像饥不择食的人一样什么都吃,更何况这一款不符合欧洲人胃口的武器却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因为中国缺乏半自动/自动武器,而毛瑟 C-96 的定位刚好符合中国国情,所以驳壳枪就成为了民国时期的明星武器,不仅各方势力的军队喜欢用,而且土匪、警察、游击队也喜欢用。所以本应该在一战后被淘汰的武器在东方这片轻武器十分贫瘠的土地上又焕发了第二春。而到了建国后中国逐渐建立自己的重工业并仿制苏联的武器,随着战事的平息毛瑟 C-96 这款为战斗而打造的武器也基本上功成身退。

【2】、来自网友【前线小咖菌】的最佳回答:

德国制造的驳壳枪,是世界手枪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枪支。驳壳枪也叫毛瑟军用手枪,这把枪从研发出来一直到最后被淘汰,从来没有成为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制式装备。驳壳枪的研发者本来是想要制造一种方便携带,威力处在普通手枪和步枪之间,射程比普通手枪更远,弹容量更大的实用性手枪。这个设计想法是比较好的,但是却忽略了手枪的实际定位。驳壳枪在研发出来之后,就一直不受德国军方的待见,一直到一战之前,德国军方为了照顾毛瑟军工厂的面子才勉强订购了一小部分驳壳枪。

德国军方订购的这一部分驳壳枪,在实战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虽然驳壳枪的射程威力要高于普通手枪,但是在实战中,驳壳枪能够发挥空间却十分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打阵地战,普通步枪的射程在 400 米以上,穿透性和精准度十分高,而驳壳枪的射程只有 150 米,精准度比步枪差得远。假如士兵看到 100 米的距离内的敌人,用步枪去射击敌人,要比用驳壳枪去射击敌人效率更高。在进行刺刀战的过程中,小巧轻便的手枪,又要比驳壳枪更加的灵活。

在欧洲战场上,拼刺刀的情况非常少见。大部分装备手枪的军官,都是把手枪当做了一个装饰品,而不是防身武器。挂着笨重的驳壳枪,不仅不够美观,还影响到身体的协调。因此大部分军官都不喜欢驳壳枪,在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到了军事条约的限制,不可能继续订购驳壳枪。驳壳枪失去了国内市场,只能去寻找海外市场。驳壳枪的价格高,性价比低,在战场表现不佳,西方国家都不愿意购买驳壳枪,毛瑟公司的驳壳枪一度陷入停产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市场的需求,拯救了在停产边缘的驳壳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当时的国内兵工厂生产水平有限,无法大量的生产枪支。军阀们的资产非常的丰厚,为了改善装备,军阀们都大量的从国外进口武器。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对华武器限售的影响,军阀们无法进口到射程较远的单发步枪,只能选择威力和射程略次于步枪的驳壳枪来充当步枪使用,

由于国内兵工厂制造的单发步枪故障率高、精准度差,在战场上表现反而不如驳壳枪,因此驳壳枪在进入我国后,迅速成为军队里面的热门武器。当时国内的一些军阀甚至组建了手枪团、手枪营等专门装备驳壳枪的建制单位,德国毛瑟公司也专门针对国内军阀的需要,制造出了具备连发功能,能够装填 20 发子弹的“大驳壳枪”。

后来我国的一些地方兵工厂也开始仿制驳壳枪,国内装备的驳壳枪数量大约有四五十万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仿制品。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国的兵工厂拥有了生产仿制毛瑟步枪的能力,驳壳枪逐渐的退居二线。在我国停止驳壳枪的进口后,毛瑟兵工厂也停产了驳壳枪。在解放战争时期,驳壳枪就已经成为一种落后的装备,后来随着各种新式枪支的不断装备,驳壳枪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德国制造的驳壳枪为什么被淘汰了?】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