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中国历史很长很复杂。我想问的是元灭亡之后,明朝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复过来?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老鹰 0468】的最佳回答:
汉族人做皇冠都是耕好一亩三分地。
【2】、来自网友【而知而行的历史】的最佳回答:
康熙参拜明孝陵时,曾经做了一场政治秀,他说明太祖“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康熙能以皇帝的身份来做此评价,可见也不是一时兴起。
经过元朝末年近 20 年的战乱,整个中原和江南残破不堪,明朝在艰难中立国。
元顺帝在徐达带领大军攻破大都前一天晚上偷偷逃到了上都,在那里等待王保保带领援军汇合,指望着卷土重来,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明军在野战中击败了元王朝从西域调来的主力骑兵。元朝复国无望,妥欢贴睦尔和王保保君臣在草原上抱头痛哭,随后两人整顿车马,退到漠北,重新建政,招纳各地效忠元朝的部落和势力,与塞内的明朝对峙。
其时的明朝虽然攻占了北京,可是内忧外患不断。传统汉地并没有一统,内部还有四川明玉珍、云南梁王、辽东辽王等割据势力。在外部,北元皇帝仍然自命正统。朱元璋已经承认元朝的法统,如果不能彻底攻灭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会存在问题。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九伐大漠。朱棣继位之后,也曾五征草原。
就在朱元璋以为胜券在握,在第三次北伐时,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大明第一名将徐达在土拉河畔被王保保击败,折损一万九千名精锐士兵。这不仅使得北元暂时终止了明军持续打击不得喘息的不利局面,还让朱元璋认为北远仍然有强劲的实力,不能草率行事。因此,朱元璋就开始在北方修筑要塞,步步紧逼。同时,朱元璋在南方频频发起攻势,逐渐削平了传统汉地的割据势力。
所以,在明朝立国初期,明朝最大的敌人并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地进行消除,明朝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组织北伐,与北元对抗。后来,北元太师阿鲁台更是以诸葛亮自比,要恢复故国。这让朱棣大为恼怒,一直把北元势力作为心腹大患来对待——不灭北元,明朝的合法性就存疑。
而此时的北元经过朱元璋时代的持续打击,已经四分五裂,只是作为一股游牧势力骚扰明朝边境,对明朝的已经称不上覆国之祸了。所以,明朝没有那么强大的动力要去效法汉唐,占据西域,以期对漠北强权实现战略大包围。
而且,此时漠北地区的形势也比较乱。从东到西,蒙古分成了兀良哈、鞑靼、瓦剌三部,而控制西域的,是东察合台汗国。明朝政府对西域的情况也是一知半解,对复杂的蒙古亲戚也是云里雾里。这是因为,经过了 600 多年的战乱,西域已经没有了“自己人”。
当初汉朝为了经营西域,移民实边,大量汉人迁居西域。这些汉人在西域落地生根,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唐朝时,还存在有高昌国这样的汉人王国。唐朝在西域的经营也是可圈可点,李白据说就是出生在西域。
可是唐朝后期,西北地区已经陷入了多国争霸的阶段。伊斯兰化的东喀剌汗国在西域进行圣战,逐渐攻灭了心向中原王朝的西域国家。当初于阗国王还曾经派人到宋王朝朝贡,并且请求宋朝派兵支援。宋王朝是一个内敛的保守王朝,太祖皇帝就主动放弃了大渡河以西的土地,对于远在天边的于阗国,实在是无力救援。
后来契丹人虽然靠着葛逻禄人打败了塞尔住突厥人,结果却便宜了花剌子模人。因此,在汉人力量退出西域的这些年,西域已经被完全伊斯兰化,那些留在西域的汉人要么战死,要么融入了其他民族。到明朝开国时,汉人势力在西域已经没有了,这意味着明朝对西域状况知之甚少,在作战方面情报不利。
明朝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收复西域,实际上,关西七卫就收复过。不过这里已经全都是蒙古人,没有汉人了。关西七卫之所以投降还是因为打不过明军,只好投降了事。不过,他们人也不傻,不仅向明朝投降,还向北方的卫拉特蒙古派出使者,免得被两边攻打。
随着经济中心的东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原本作为财富之路的西域丝绸之路,逐渐被海运所替代。明朝前期的航海成就,可以得出当时的海洋贸易的发达。陆地丝绸之路的不畅通,以及蒙古人的势力仍然强大,明王朝满足于漠西蒙古的臣服,仍然将主要防范对象放在了蒙古的黄金家族身上。此时,再去征讨西域,得不到太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鉴于契丹、女真、蒙古都是从东北起家的,这与汉唐时的匈奴、突厥起家于西北不同,因此明朝把首都放在了北京,着意提防东北地区再有敌对势力出现。这与汉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威胁来自于西北方向不同。当然,最终明军也还是削弱于东南,亡国于东北,迁都并没有改变明朝的国运走势。
所以,不管是从政治上(打击黄金家族的合法性),经济上(海上丝绸之路),军事上(北元势力仍然不可小觑),明军都对西域没有十分强大的动机,他们需要优先解决北元即鞑靼蒙古的政治敌对关系。可是,明朝花了 200 多年仍然没有处理好这个难题。
对于元朝好勇力战而亡国的教训,朱元璋语重心长地给后代子孙们编写了《皇明祖训》,为了不让子孙后世好战亡国,还特意规定了 15 个不征之国,主要是在东南亚,如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所以,以明朝对外国策来说,明朝没有理由去恢复西域都护府。对于皇朝来说,得其地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是个亏本买卖。当时明朝已经占了东亚大陆最好的耕地。尤其是宣宗朝后,明朝已经改变了对外积极扩张的路线,开始转向保守发展,规复西域的事情只能束之高阁了。
【3】、来自网友【陶短房】的最佳回答:
元的灭亡和其它朝代不同。
首先,元顺帝是自己退出大都,但此后他还曾先后在上都和开平驻守,残元(北元)保留元朝大体框架几十年,在塞外还传承了两代人,并一度保有关中、甘肃、辽东、云南等大片疆域,朱元璋耗费几十年力气才得以将这些地方一一收复,并顺便消灭了四川明玉珍等割据势力,而此时民力已趋于极限,北元剩下的疆域多是不适合当时汉族人长期居住的草原、沙漠,在确认其已不足以构成对明致命威胁后,明朝也暂时停止了对其大规模讨伐,因为“得不偿失”。
事实上在洪武、建文两朝中后期,明军不但暂停北征,而且在塞外也只留下辽阳都司、大宁三卫和哈密卫等少数前出据点,永乐发动靖难之役后虽感到蒙古部落威胁又起,为此发动多次远征,但都把打击蒙古有生力量、而非夺占草原、沙漠等地当作目标(因为不划算),在占地方面非但无扩张,反倒放弃了大宁、哈密两个方向的塞外之地。
其次,蒙古和元本来即便在元朝也不是同一个概念。
自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闹翻,尤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蒙古共主”的概念便逐渐淡化乃至趋于不存在,成吉思汗时代传承下来的四大汗国及其分支基本独立发展,即便名义上承认“蒙古共主”甚至“元朝皇帝”的“两道诸王”,和中枢的关系也若即若离(相对而言“西道诸王”离心力更大),也就是说,早在忽必烈消灭南宋之前,元就已经无法控制诸汗国,后者也不承认自己是元的一部分(充其量承认一个模糊的“蒙古共主”,且也远不是个个承认),既然连元朝自己都无法控制自己的“所有疆域”,凭什么认为明朝就能做到这样?
【4】、来自网友【夏雨风】的最佳回答: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一路打到了欧洲,其四个儿子各自在中亚和欧洲建立了国家。
忽必烈夺得了蒙古大可汗,并建立了元朝,可四个大汗国不承认忽必烈大可汗,并因此退出元朝独立出去。从此,元朝和四大汗国分道扬镳。
明朝取代元朝后,对中亚丶欧洲游牧之地并不感兴趣,一个是游牧和严寒,另一个是民族文化差异,还有就是路途遥远丶鞭长莫及,总之华夏文明圈已建立成熟,华夏天下观也大致到位。明朝不要说寒冷的北域,就连热带的东南亚,好多王国都情愿自动并入,也一再拒绝。
郑和七下南洋,带去丰富多釆的商品和先进文化,南洋诸国钦敬的五体投地。对郑和一再表示臣服和愿以加盟。明朝皇帝都以山高水远而婉拒。有的国王索兴随郑和的船到福建漳州,赖着不走了。至今还有许多墓碑呢!
明王朝前后,皇帝和朝廷都无意于华夏疆土之外,竟成了华夏民族闭关自守的自得其乐了。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中国历史很长很复杂。我想问的是元灭亡之后,明朝为什么不把元的所有疆域都恢复过来?】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