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甲午海战败后,清朝为什么不组织陆战?海军败了,但陆军毫发未损为什么不反击?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知世馆馆长】的最佳回答:
甲午海战发生在 1894 年,当时的清朝已经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困境。对于为什么清朝不组织陆战,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内部政治因素。清朝当时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政治腐败严重,而且各地的起义和军阀割据也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实力。因此,清朝政府无法组织有效的陆军作战。
2.资源短缺。甲午海战之后,清朝已经损失惨重,经济和资源都处于困难状态。要组织一支强大的陆军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但清朝当时已经无力承担这个负担。
3.军事技术和装备的差距。当时的清朝陆军和西方列强相比,已经严重落后,装备和训练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如果清朝组织陆军反击,很可能会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因此,虽然海军失利,但是清朝并没有组织陆战,也无法发挥陆军的力量来反击。此外,这次战败也暴露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弱势,成为了推动清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2】、来自网友【战略论】的最佳回答:
大清和日本的冲突是因朝鲜而起,双方的军事对峙也自然会在朝鲜境内展开,所以一开始清朝就开始向朝鲜派驻相当数量的陆军,也就是说一旦清朝和日本真的爆发战争,首先围绕朝鲜的陆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清朝不组织陆战是有悖事实的。当时从清朝运送军队和物资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东北走陆路,另一条就是经渤海走海路,无论从快捷性还是经济性来看,走海路无疑是首选。这时北洋水师就出场了,为了保证从海路向朝鲜运送军队以及给养的安全,不受日本军舰的袭击,所以清朝才调动的北洋水师,也就是说,北洋水师一开始就是为清朝的陆军服务的,并没有单独担负什么战略决战任务,日清之间的决战仍将在陆上进行,大清的陆军才是真正决定这场战胜胜负的关键力量。
从总体战略上来看,清朝是大陆国家,以陆权为主,但由于又有漫长海岸线,所以才建立了强大的北洋水师来掩护这些海岸线,但是陆军仍旧是清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而且清朝和朝鲜是接壤的,即便北洋水师战败,清朝也只不过是失去了同样朝鲜的海上路线,陆上联系仍在,在战略上影响并不大。而日本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日本想要夺取朝鲜首要目标就是夺取日本和朝鲜半岛之间海域的制海权,这样才能把日本陆军安全的运到朝鲜并保证长期的物资补给。日本海军在大东沟海战取得的胜利对于日本来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但对于清朝来说这一失败远谈不上致命,只不过较为被动而已,日本只有打败清朝的陆军才有可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当时清朝有步兵 862 营、骑兵 192 营,步兵营兵力约 350 人,骑兵营 250 人,没有单独的炮兵营,炮兵都编入步兵营之内,总兵力 35 万人。日本陆军则拥有 7 个野战师团,总兵力 12 万多人。从人数上来看,清朝陆军是日本陆军的三倍,应该占据决定性的优势,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国土实在太大了,真正部署在东北和辽东半岛以及京畿地区的兵力不多,估计算上临时征召的兵勇在内,实际参战的清朝陆军也就 10 余万人。加上要海岸线漫长,要处处设防,清朝的陆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在甲午战争中清日陆军之间的几次对战中,清朝陆军的兵力都居于劣势,这也是日军拥有进攻主动权所带来的兵力集中优势所致。
中日之间的陆上对决首先在朝鲜半岛展开,17000 名日军率先向驻守平壤的清朝陆军(15000 人)展开进攻,并迅速击溃了这支清军,清朝陆军至此全部退回鸭绿江沿江设防,随后在朝鲜的日本陆军向鸭绿江一线挺进并实施了渡江作战,清朝陆军不敌,日军成功渡过鸭绿江,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国土上。虽然日军一个师团从花园口登陆,击败清朝陆军先后占领金州和旅顺军港,最终和越过鸭绿江的日军会合和清朝陆军在辽东平原上展开陆战,尤以双方在田庄台附近的会战规模最大,双方投入兵力达 4 万人,以清军失败而告终,这是甲午战争规模最大的地面会战,东北境内的作战以日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
另一支日军从山东半岛的荣城湾登陆,目标直指威海卫军港,山东的清朝陆军没能阻止日本陆军的进攻,威海卫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此后清朝开始请求和谈,双方休战,大规模的陆战也随之结束,总的来看,日军的死亡在 13000 人左右,其中病死就达 11000 人;清军损失了 35000 人,并丢掉了东北和山东半岛,清朝陆军的主力并没有被歼灭,还是拥有一战的能力,而且日军占领的中国领土对清朝的影响也不致命,只要江南各省仍在清朝手中,清朝就不缺钱粮,但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懦弱便早早与日本选择了和谈,最终使清朝以失败告终。其实从军事角度来看,虽然北洋水师已经覆灭,清朝陆军却仍旧存在,是可以和日军决一死战的,清朝陆军确实进行了作战,只不过没能尽到全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