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该如何评价?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5-15 00:00:10 8次浏览

关于问题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该如何评价?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烟郭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薛仁贵被李世民认为是亲征高句丽最大之收获,相当生猛,但他性格中有个致命缺陷,虽然战功赫赫,但也留下了人生污点。

在小说和影视剧中,薛仁贵是一代大元帅,厉害至极,但在他从军之初也在遭到先锋大将张士贵的雪藏,还被李道宗多次陷害。

但真实的历史上,薛仁之所以能够得到李世民的赏识与提拔,是因为他掌握了一门职场升职指南。

薛仁贵是如何得到李世民赏识的?

这事儿,还得从薛仁贵的从军经历说起了。

原本,薛仁贵的祖上也是官宦之家,但是由于他父亲死得早,所以他们家也逐渐家道中落,变成了普通的贫苦家庭,以种地为生。

在他 30 岁这一年时,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

但薛仁贵似乎对此并无兴趣,而是一心想着迁葬自家祖坟,不出意外的话,他会错过这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老家种地为生,直至结束平淡的一生。

就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妻子柳氏却一本正经地对他说道:

有才华的人都是要等到合适的机遇,才能发挥出来,如今皇帝亲征辽东,正在招募四方骁勇之士,你何不趁此机会,投入军旅,沙场建功,等到你建功立业回来,再迁葬祖坟也不迟啊。

这时,薛仁贵才恍然大悟,自己一身武艺,只有在军队和战场才有施展的舞台,可贞观年间的对外征战次数屈指可数,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么好的机会,岂能放过?

于是,薛仁贵听从了妻子的建议,投效到正在当地招兵的将军张士贵麾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头兵。

在最开始的一年里,大头兵薛仁贵和其他大头兵一样,在人数众多的唐军士兵中并不起眼,想要从这群不起眼的大头兵中脱颖而出,还是很有难度的。

但是,这并不影响薛仁贵的发挥,只要给他上战场的机会,他就一定会成为战场上最闪耀的那颗星。

很快,机会就来了。

645 年 3 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军中有一员郎将名叫刘君邛,被高句丽军队围困,无法突围,眼看着就要被敌军歼灭。

关键时刻,只见薛仁贵单枪匹马,瞬间突入敌军阵营中,正当敌兵还没回过神来时,薛仁贵手起刀落,咔嚓一声,便斩下一员敌军将领首级。

薛仁贵随即就把敌将首级悬挂于自己的战马上,敌军见状,莫不惊惧,随即撤兵,不敢再战。

自此以后,薛仁贵这个名字才开始在唐军中传播开来。

至安地,有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旧唐书》

虽然薛仁贵扬名于军中,但要想被皇帝赏识,这个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好在薛仁贵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穿白袍出战!

3 个月后,李世民统率唐军与高句丽军队在辽东重镇安市城一带展开了一场主力决战,薛仁贵看准了这是一个机会。

如果想在清一色服装的大头兵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让自己明显异于常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穿一身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衣服,给人视觉冲击。

于是,他决定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身穿白袍出战。

唐军发起进攻后,李世民就在不远处的一座高地上眺望战场形势,没想到山下密密麻麻的人潮中出现的一幕把他惊呆了。

那一日,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只见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方天画戟,腰挎大弓,率先冲入敌军阵营,左冲右突,凡是遇上他的敌兵无不横尸当场。

不一会儿,这名白袍小将在战场上的厮杀移动轨迹已经形成了一条不规则曲线,加上他本人穿着白袍,使得这条轨迹十分显眼。

唐军紧随其后的士兵见状,顿时士气大振,血气上涌,大举跟进,与敌厮杀,高句丽军队随即溃败。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旧唐书》

此战,唐军大破高句丽军队,斩杀 2 万余敌军。

而薛仁贵也因此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后,李世民当即就下旨要把那个白袍小将给找出来,亲自接见。

皇帝要找个人,自然是很容易的,不久之后,他便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这位令他大开眼界的白袍小将。

当得知薛仁贵只不过是一个大头兵时,李世民当即就给他升职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还赏赐了战马,奴仆。

至此,薛仁贵的升职计划大获成功,从一个大头兵直接升到了军官级别。

不久之后,由于高句丽久攻不克,加上冬季大雪,粮草不济,李世民决定班师回朝。

在回去的路上,李世民又对薛仁贵说:

昔日跟着朕打天下的老将都已经年老体衰,无法胜任战场指挥作战的工作,朕也一直在提拔年轻一代的将才,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你的。

朕对于此次大破高句丽并不感到高兴,朕高兴的是得到了你这样一员猛将啊。

言罢,李世民当即又把薛仁贵升职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皇宫重地玄武门。

从此以后,薛仁贵算是出人头地,沙场建功,从小兵一跃成为了将军,也算是能光宗耀祖了。

不过,玄武门守将这个职位的天花板也是很低的,因为要常年镇守宫门,严重缺乏出去征战建功的机会,所以根本没什么升职机会。

事实上,自此以后,薛仁贵也确实在玄武门守将这个职位上干了 9 年,没升过一官半职,等到下一次机会来临时,已经是唐高宗时代了。

薛仁贵的军事巅峰是在唐高宗时期。

按照常理,如果薛仁贵在玄武门一直这么干下去,也没机会出去打仗,那么他大概率会在这个职位上干到退休,再无进步。

但世事总是那么奇妙,李治巡幸宫城内的万年宫,当夜正好薛仁贵负责值守在玄武门,谁知那晚竟然暴雨倾盆。

暴雨之下,引发山洪,大水直接冲进了宫城,守城士兵见状,纷纷夺路而逃。

薛仁贵看见这帮逃散的士兵,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吼道:眼下皇帝正处于危急当中,你等岂能丢下皇帝独自逃生?

可士兵们都被洪水吓破了胆,根本没工夫听他说,也没人搭理他。

薛仁贵又十分担心皇帝的安危,焦急之下,干脆跳上一根横梁上,气沉丹田,朝着万年宫方向连续呼喊道:

不好啦,山洪爆发啦,请陛下速速避险……..

此时的唐高宗李治睡得正香,被喊声惊醒后,才赶紧撤离,不一会儿,洪水就把万年宫给淹没了。

事后,李治褒奖了薛仁贵,还赐给他一匹宝马。

虽然李治开始注意到薛仁贵这个人,但他还是没有机会出去打仗。

一直到三年后,苏定方为统帅,出兵讨伐西突厥,薛仁贵才看到了机会。

原本,苏定方率军攻打西突厥,薛仁贵也是没机会去的,但他不甘心就这么一直在玄武门挎把刀过一辈子。

于是,薛仁贵决定主动出击,为自己博一个机会。

作为一员武将,薛仁贵也在研究大唐与周边各国之间的军事攻防,此时的西突厥虽然强大,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曾经吞并了突厥内部另一个叫“泥熟”的部落,而唐军在历次与西突厥作战中,也俘虏了不少泥熟部落的人。

所以,薛仁贵当即就向唐高宗上书建议道:

泥熟部落的人本身就对阿史那贺鲁不满,这些人被大唐俘虏后,也是充入贱籍,如果陛下能赏赐他们,并将其遣返家园,他们必定对陛下感恩戴德,转而拥护大唐。

这样一来,就可以从内部瓦解突厥人。

李治看完之后,十分惊讶,他没想到区区一个玄武门守将,竟有如此见解,于是采纳了薛仁贵的建议。

不久之后,泥熟部落很多俘虏听说大唐皇帝不仅赏赐他们,还要送他们回家,高兴之余,纷纷决定加入唐军,做起了带路党,引着唐军狠狠地砸向了西突厥。

此后,苏定方一战攻灭西突厥,薛仁贵也有一份功劳。

也是从这一刻起,唐高宗李治开始重视薛仁贵,前面的万年宫救驾,加上此次的建议,李治已经把薛仁贵当成了自己人。

一年后,李治决定试一下薛仁贵的能力。

当时,高句丽不太安分,李治派出大将程名振率军讨伐,并以薛仁贵为副将。

此战,薛仁贵身先士卒,在端城大破高句丽,斩首三千余级。

鉴于薛仁贵的表现令李治十分满意,所以第二年再度重用他。

659 年,李治派梁建方、契必何力为大将,薛仁贵为副将率军讨伐高句丽,与高句丽大将温沙门大战于横山。

薛仁贵骑着马、提着弓箭就冲向敌军,一边往前冲,一边连续向敌军射出箭矢,敌兵连续数人中箭倒地,等冲到敌兵跟前时,再挥刀一通乱砍,敌众随即崩溃。

紧接着,他又在石城与高句丽精锐大战。

不巧的是,敌军中也有一个十分擅长射箭的将领,此人就像狙击手一样,一箭接一箭地射出,唐军先后有数十人被射杀。

薛仁贵见状,怒火被瞬间点燃,提起方天画戟就冲进敌军阵营,只一个回合就生擒了这名敌将。

自此以后,薛仁贵的勇武扬名于大唐军中。

捷报传来,李治十分欣喜,自己果然没看错人,薛仁贵可堪大用,于是立马就将其封为左武卫将军、河东县南。

两年后,西域九姓铁勒叛乱,薛仁贵再次以副将的身份随主帅郑仁泰出兵讨伐。

这次作战,薛仁贵将成就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但也第一次展露出了性格中的缺陷。

大军抵达前线后,郑仁泰、薛仁贵与九姓铁勒十几万大军对峙,古代少数民族向来崇尚骑射技术,当即就派出十几名骁勇之士前来挑战。

当这十几名敌军骁勇之将冲上来之时,薛仁贵轻蔑一笑,随即张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敌将应弦倒地身亡。

战场上死个人也没啥,剩下的人根本没在意,还在继续冲,谁知薛仁贵再射出一箭,又一名敌将中箭身亡。

就在对方还没回过神来时,薛仁贵又接着射出一箭,一名铁勒勇士应弦落马。

剩下的人见状,顿时慌了神,当场被吓破胆,连忙下马跪地请降。

薛仁贵瞅准机会,率军瞬间掩杀过去,敌军大溃,不久之后,薛仁贵率军追至碛北,连同铁勒首领兄弟三人一起擒获,平定了叛乱。

事后,薛仁贵的威名对西域各族产生了极深的心理震慑。

甚至在唐朝军队中也开始传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后世又将此事演义成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旧唐书》

平定叛乱之后,按照常理,也该着手进行善后事宜了。

但薛仁贵的善后比较粗暴,这也是他身上致命的缺点。

他将投降的铁勒军队全部坑杀,这是一件能导致严重政治后果的重大事件!

不仅如此,薛仁贵还看上了一个俘虏来的铁勒族女子,就把人家给拿来当小妾了,顺便还接受了多笔贿赂他的财宝。

仁贵亦取所部为妾,多纳赇遣,为有司劾奏,以功见原。——《新唐书》

杀降、强占铁勒女子、贪污受贿,随便一条都是不小的罪名,也随便一条都是为将者之大忌。

后两条大家都懂,就不多说了,但是杀降这一条也是很严重的。

因为这不是春秋,也不是战国,而是一千多年以后的大唐,中原文明进化已经到达新高度。

杀降既有失大国风范,违背礼义道德,也严重损害了大唐对外形象,如此一来,以后周边部族都选择死战到底了,谁还愿意再投降大唐?

所以,有关衙门迅速就收到了消息,当即就上书弹劾薛仁贵。

但李治念在他战功卓著,所以没有追究他。

不过,由于薛仁贵对铁勒部族采取了比较血腥的政策,导致铁勒部族人口损失严重,九姓铁勒自此衰败,不再为边患。

几年过后,薛仁贵再度追随名将李世勣攻灭高句丽。

670 年,李世勣统率大军攻破高句丽西部重镇新城,并以新城为基地,连续攻占高句丽十六座城池。

谁知,关键时刻,后院起火了!

高句丽方面派出重兵袭击新城,这里是唐军据点,一旦有失,唐军将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李世勣不敢大意,如果派兵回援的话,统兵之将十分重要,要迅速带着军队经过长途行军,然后还得立马投入战斗,确保救援成功。

这样的人必须得是个猛人才行,李世勣思来想去,觉得薛仁贵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薛仁贵奉命带着一支唐军马不停蹄地就往新城赶去。

没想到刚刚抵达新城外面时,正好撞见高句丽军围攻新城,薛仁贵二话不说,也不顾长途行军的疲惫,当场提着方天画戟就率军投入了战斗。

一场厮杀后,贼众大败,唐军斩杀数百敌兵,薛仁贵果然生猛。

没过几天,新城行军总管高侃进兵至金山,谁知遭遇大股敌军,唐军由于连续作战,尚未修整,疲敝之师很快便被打得溃退。

关键时刻,薛仁贵收到消息后,当即就带兵救援。

抵达前线后,眼见高侃军连连败退,薛仁贵并没有慌乱,而是瞅准敌军薄弱点,率军从侧翼袭击敌军,高句丽大军被拦腰斩断,分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

由于薛仁贵所部的突袭,敌军猝不及防,随即大溃,高侃所部见状,当即转身,杀个回马枪,两面夹攻下,敌军大败而逃。

此战,唐军斩杀五万余敌兵,大获全胜,薛仁贵由此乘胜攻取了高句丽不少城池。

仁贵领骁勇赴救,斩首数百级。同善等又进至金山,为贼所败,高丽乘胜而进。仁贵横击之,贼众大败,斩首五万余级。——《旧唐书》

不久之后,薛仁贵决定攻取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但是他手里只有两千人马,真要去攻打敌军重兵布防的重镇,还真有风险。

因此他的部将都劝他不要冒进,可薛仁贵却回应道:

兵不在多,在于会用!

于是率军向扶余城发起了进攻,结果真如他所说,薛仁贵指挥得当,加上他本人身先士卒,唐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扶余城。

随后连战连捷,率军进至平壤,与李世勣合兵一处,围攻平壤,不久便攻灭高句丽。

战后,李治将薛仁贵留在了辽东,任命他为安东都护,负责善后事宜。

史载,薛仁贵在辽东期间,安抚百姓,抚养孤儿,赡养老人,使得辽东在战后得以快速恢复民生经济,高句丽遗民生活幸福,甚至都忘记了亡国之痛。

这一刻,薛仁贵的军事生涯得以升华,从纯粹的猛将上升到了名将级别,不再是那个单纯战场冲杀的猛人,而是一个善于用兵的大将。

虽然打了这么多仗,薛仁贵也一直扬名于军中,但他却一直没有做过统帅,每次都是以副将身份出战。

一年后,唐高宗李治给了他一个做统帅的机会。

谁知,这却成了薛仁贵军事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战败!

薛仁贵兵败大非川

670 年,吐谷浑故地被吐蕃攻陷后一直未能收复,唐高宗决定出兵讨伐吐蕃,便以薛仁贵为行军总管,郭待封为副总管率十几万兵出师讨伐。

值得注意的是,副总管郭待封是是名将郭孝恪之子,也算将门之后,所以不太瞧得上薛仁贵这个草根出身的统帅,因此总是不大听话。

薛仁贵率军抵达大非川后,大即将进军乌海,于是薛仁贵立即就着手部署了军事行动。

他对副总管郭待封说道:

乌海这个地方地势险要,而且瘴气又多,如果大军带着辎重以常规速度进去,肯定是死路,但如果行军迅速,对乌海实施突袭,必能成功。

所以,薛仁贵让郭待封带着两万兵在大非岭构筑简易工事,将粮草存放在此处,并就地待命。

接着,薛仁贵带着主力大军急行军抵达河口后,与敌军遭遇,吐蕃人没想到唐军会突然出现,被杀得大败,唐军斩获颇丰。

随后,薛仁贵率军进入乌海城构筑防线,等待郭待封的后援部队。

谁知,郭待封收到薛仁贵的指令后,竟然不当一回事。

按理说应该带着留守的两万大军迅速赶赴乌海与薛仁贵率领的主力汇合才对,可他却带着人朝着乌海方向,慢吞吞地前行。

等他行军至乌海时,正好撞见吐蕃名将论钦陵带着 20 万大军赶来救援乌海,2 万对 20 万,根本没有胜算,郭待封遂溃败逃进山里险要处构筑防线,才暂时稳住阵脚。

但郭待封也抵挡不了多久,于是又派人向薛仁贵求援。

薛仁贵收到信后,顿时大怒,这小子老跟自己作对,如今不服从军令,导致大败,还有脸求援?

一怒之下,薛仁贵干脆不予理睬,而另一边的郭待封没有援兵,最后被吐蕃歼灭。

薛仁贵眼见唐军已经损失一部,已经失去战机,再打下去没有胜算,于是撤军至大非川重构防线。

但吐蕃人并不打算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不久后,吐蕃后援部队赶到,兵力激增至 40 多万。

一番激战后,薛仁贵所部大败,唐军主力损失殆尽,而且被重重围困,薛仁贵无奈之下,只好与论钦陵议和,才得以将残部撤回唐境。

仁贵遂率先行,至河口遇贼,击破之,斩获略尽,收其牛羊万余头,回至乌海城,以待后援。待封遂不从仁贵之命,领辎重继进。比至乌海,吐蕃二十余万悉众来救,邀击,待封败走趋山,军粮及辎重并为贼所掠。仁贵遂退军屯于大非川。吐蕃又益众四十余万来拒战,官军大败,仁贵遂与吐蕃大将论钦陵约和。——《旧唐书》

导致这场军事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将帅不和,另一方面是用兵策略的问题。

当时郭待封战败后,薛仁贵估计也没有这个实力去撬动吐蕃 20 万大军,因为薛仁贵所部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加上高原反应,士兵很难持续作战。

如此情况,再分兵救援,弄不好就把自己搁进去了。

也有人说,大非川之败,就败在对敌我力量过于悬殊。

薛仁贵当时带出去的是 10 余万大军,按理说还不至于出现太大的悬殊,而且对于真正的名将来说,兵不在多,而在为将者之调遣。

当初,大唐名将苏定方在西部边境与吐蕃人作战时,曾经用一千人把吐蕃 8 万大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8 万人只有一千人生还。

两年后,吐蕃人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报复,苏定方以八千兵力打残吐蕃十万大军,敌兵生还者仅仅数千人。

达延莽布支于乌海之东岱处与唐朝苏定方交战。达延亦死,以八万之众败于一千。——《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羊年》

这就是名将和猛将的差异,可见,薛仁贵虽然懂得一些用兵之道,但与苏定方这类不世出的名将相比,差距还是蛮大的,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

言归正传,此战过后,李治十分震怒,当即就把薛仁贵一撸到底,贬为平民。

至此,薛仁贵奋斗半生,从大头兵到大将军,飞黄腾达,如今又回到原点,做起了平民。

但作为名将,又正值多事之秋,薛仁贵注定是不会一直当个平民的。

果然,一年后,高句丽遗民作乱,李治再度启用薛仁贵前往平乱,不过这次更惨!

因为薛仁贵回到辽东后,没过几年,就因为犯了事被流放象州,这下连平民也做不成了。

被流放几年后,兴许是薛仁贵昔日立下的赫赫功勋在李治心里有重要的地位,681 年,李治感念于薛仁贵昔日的战功,将其再次启用。

薛仁贵也得以回朝任职,仅仅过了一年,大唐边境再起战事,已经是个老头的薛仁贵再次挂帅出征。

682 年,突厥人叛乱,薛仁贵奉命征讨,此战,薛仁贵全凭“薛仁贵”这三个字,打赢了一场战争。

事情是这样的,当薛仁贵率军与突厥对战时,地方上前来问:唐军将领是谁?

“薛仁贵”。只听唐军将领答道。

这时,敌将突然一脸懵逼,带着疑惑的眼神说道:我听说薛将军被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可能再出征?

这时,薛仁贵才从主帅的位置骑马上前,将头盔摘下,让对方看清楚自己的面容。

没想到,突厥人一看真是薛仁贵,顿时大惊失色,当场下马跪拜,甚至有些突厥人顿时跑路。

估计是薛仁贵昔日在征讨九姓铁勒部族时,三箭定天山,大规模杀伤铁勒人的事迹对突厥人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震慑,以至于二十年过去,塞外胡人依旧对他感到震恐。

眼见突厥人已经被自己的威名吓破胆,薛仁贵当即抓住机会,率军掩杀过去,贼兵大败,薛仁贵一路追击,斩杀敌军上万人,俘虏两万余,斩获颇丰,取得云州大捷。

不过,这也是薛仁贵生命中的最后一战了,此战过后仅仅一年,薛仁贵便病逝家中,年 70 岁。

至此,这位名将走完了自己辉煌而且传奇的一生。

我们该如何来评价这位传奇猛将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薛仁贵的一生的话,大概可以这么说:薛仁贵青年时得意,中年时辉煌,老年落魄,晚年善终。

他是大唐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员虎将、猛人,在战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尤其是作战技术过硬,武力值相当高,十分生猛。

作为名将,他也懂得不少用兵谋略,但他的性格中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比如杀降、贪污受贿、抢铁勒女人作小妾等,这些看似是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但也确实是为将者之大忌。

历史上真正的名将,比如李靖、苏定方、李世勣、岳飞等,他们是绝对不会犯这种致命错误的,至少史书上根本找不出他们有这类缺点。

无论是从性格缺陷还是用兵谋略来说,薛仁贵都止步于猛将这个层级,完全达不到苏定方、李世勣这类不世出的名将水准。

【2】、来自网友【闰土读文史】的最佳回答:

薛仁贵的名声在民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薛家将的故事与杨家将的故事一样经过无数的艺术加工,早以深入人心。

但是,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呢?他真的和小说评书中讲得那样厉害么?

为光宗耀祖而参军

薛仁贵本名薛礼,仁贵是他的字。出生在隋朝末期,祖上一直都是做官的,河东薛氏也算是当时很有名的望族。

但薛仁贵的父亲很早就去世,所以家道中落了。小薛同志没享受过祖先的荣华富贵,为了生活,干起了修地球的伟大事业,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转眼就到了三十岁,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而他从军的原因完全是由于妻子柳氏的劝告。

话说这一年他想迁祖坟,或许是希望改一下风水格局转转运吧。但这遭到了妻子的阻止,柳氏对他说:“如今皇帝正在亲征辽东,你为何不去投军干出一番事业呢?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你再迁祖坟,那祖宗也觉得光荣啊。”薛仁贵一听,还真是这个道理,于是便投奔了正在招募士兵的唐朝名将张士贵的麾下,来到了辽东。

历史上的张士贵可是个很厉害的将军,但是到了后世的演义里,就成了陷害薛仁贵的小人和奸臣了。然而在正真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刁难薛仁贵,二人是正常的上下级关系。

在公元 645 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在妻子的鼓励下呢,薛仁贵怀揣着改变命运的希望应征入伍,成为征东唐军中普通的一个士兵。

而这个三十岁的小兵在征伐辽东的战役中靠着两次战斗彻底的翻身,实现了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梦想。

画戟白袍薛仁贵

在唐军攻打安地城的时候,当时唐军的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的军队围困,没有办法脱身危急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个将领的人头,还把这个人头就悬挂在他的马头之上,这样的操作让高句丽的士兵们看的心惊胆战,敌人士气减弱,在唐军的冲杀下只得撤军,刘君邛也因此获救。

一个普通的士兵在战场上吓得敌人退军,还救了军官的性命,这是多么牛的事情啊。通过此战,薛仁贵的名声传遍了大唐的军营。

然而这并不能让薛仁贵满足,他要的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好光宗耀祖。他还在等待更大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三个月之后,薛仁贵的机会来了。当时高句丽结集了二十五万军队前来与唐军对阵,作为最高统帅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亲自站在高处指挥战斗。薛仁贵再次展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威猛。

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

—— 《旧唐书~薛仁贵传》

李世民正在高处观战,只见唐军阵中冲出一个造型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

他一边冲杀一边大声呼喊,远远看上去就好像是天兵降世一样,除了造型与众不同外这个小将杀敌也特别生猛,高句丽的士兵们纷纷被他的画戟刺倒在地,敌军一阵混乱。唐军主力立刻跟上大破敌军,高句丽的军队很快就溃散而去。

这个与众不同的白袍小将就是薛仁贵,而他的造型和杀敌时的英勇表现,早被李世民看得一清二楚。没想到自己的军队里还有这样厉害的角色,一定要提拔重用。

战斗结束后,他就特意召见了当时还是普通士兵的薛仁贵。赏赐了两匹马,40 匹绢以及俘虏的十个高句丽人,让他们作为薛仁贵的奴隶。并且当时就升他为游击将军等官职。

后来李世民班师回朝,他对薛仁贵说:“以前辅佐我的人都已经老了,我每次都想提拔一批新人,我今天我终于发现你了啊,辽东能不能打下来这我都不怎么在乎,我特别高兴的是得到了你啊!”

李世民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欣赏自己发现的这个猛将。薛仁贵通过自己的才智和英勇,终于获得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和赏识。

他总算翻身了,从此他就是天子最信任的将领,再也不用过着农夫的艰苦生活了。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负责镇守玄武门。

虽然这只是一个门卫性质的岗位,但玄武门作为李世民当年发动政变夺权的重要地方能交给薛仁贵驻守,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是很高的。

薛仁贵于是在玄武门当了十二年的门卫,再次赢来了人生的另一个机遇。

新的机遇与传奇

十二年的光阴过去了,唐太宗也早就死了。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薛仁贵任然驻守在玄武门,平静地当一个门卫大叔。

永徽五年五月份的一天,天降大雨,山洪爆发,大水一下就冲到了玄武门。汹涌的洪水把守门的士兵们全吓跑了,薛仁贵很生气。

他怒吼说:“皇帝还在玄武门内的万年宫里呢,你们这些负责守卫的人怎么能自己先跑,撂下皇帝不管?”

但是士兵们哪里搭理他,纷纷逃命去了。此时洪水已经很大,淹没了玄武门。薛仁贵登上玄武门上的横梁,大声呼喊,向宫内告警。唐高宗李治听到了薛仁贵的警报,忙从床上跳起来,爬上高处。

不一会功夫大水就灌进了寝殿,李治因为爬到高处没有被冲走。

水退后的统计显示这一次大水造成了皇宫侍卫以及当地居民三千多人死亡,是一次很严重的山洪爆发。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李治对薛仁贵十分感激,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忠臣啊,自己要是没薛仁贵的警报的话早就喂鱼了。于是赏赐薛仁贵御马一匹,李治心里也在盘算:对于这样难得的人才该好好重用,守大门太屈才了,该派他做点什么呢?

薛仁贵征东

当时,东北地区的高句丽仍然是大唐的一个边境威胁。虽然唐太宗曾经御驾亲征,但并没有彻底消灭高句丽。

当时呢,在高句丽的南面还有百济和新罗两个小国。新罗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和韩国的祖先,他是臣服于唐朝的。公元 655 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

公元 658 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苏定方率兵攻打高句丽;薛仁贵也作为副将参与东征。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斩首无算。

薛仁贵在横山与高句丽军大战。

当时敌军中有一个神箭手,一连射杀十多名唐军士兵。薛仁贵大怒,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把那名神箭手吓得目瞪口呆,最后被生擒。唐军也趁机冲杀,高句丽军大败,被斩首三千余人。

在攻打高句丽的用时,薛仁贵也顺手把当时与高句丽结盟的契丹王给活捉了。

这样的功劳让李治很是开心,自己果然有一员福将阿。等到战事结束后,薛仁贵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公元 660 年,新罗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而作为征东将领的薛仁贵却被调回,因为另一场战争等着他去指挥。

三箭定天山

公元 661 年,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而新继位的首领开始不把大唐放在眼睛里了。李治就命令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今蒙古杭爱山)攻打铁勒九姓部落。

临行之前,李智在内殿赐宴。吃饭的时候,他问薛仁贵说:“古代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让我看一看。”薛仁贵答应后弯弓搭箭,一箭穿透了五层铠甲。

李治大吃一惊,当命人取来非常坚硬的一套铠甲赐给薛仁贵。唐代的明光铠是十分坚硬的,能够一箭射穿五层,可以想见薛仁贵的箭术与臂力是多么的惊人!

郑仁泰和薛仁贵率军赴天山之后,九姓铁勒联军集结了十万余人,并挑选数十名骁勇的战士出阵挑战。

薛仁贵连射三箭击毙三人,铁勒军队大为惊恐,被薛仁贵的神威所震慑,全都下马来请求投降。

薛仁贵趁着敌军魂飞胆丧之际迅速剿灭残余部众,生擒亲王兄弟三人凯旋回城。

薛仁贵收兵之后,军中就传唱出这样的歌曲: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而三箭定天山的传奇也被天下人所传颂。但是在这场战役中,薛仁贵也透露出残忍嗜杀的性格,他将投降的九姓铁勒坑杀了二十余万人,并且在战胜后大肆搜刮金银美女,被人上报给唐高宗,由于功过相抵,并未受到处罚。

薛仁贵天山一战,成就了自己战神威名,也使得九姓铁勒从此衰败,无力威胁边疆。但唐代人因其坑杀降兵过于残忍,所以没有让薛仁贵进入武庙。

平灭高句丽

解决了不听话的铁勒九姓后,薛仁贵也没闲着,因为东边的高句丽还没有彻底解决呢。

公元 666 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继承而大打出手,内乱爆发。被哥哥们夺权的泉男生投靠了唐朝,并与唐军一起出征高句丽。

这真是灭亡高句丽的天赐良机,唐高宗命薛仁贵率部众跟随李世绩攻打高句丽。

唐军到一路节节胜利,但到金山的时候,受到一些小挫折,高句丽趁胜进攻,满以为可以转败为胜。但他们忘了,唐军里有薛仁贵这样开挂一般的牛人存在。

正当他们反扑唐军时,薛仁贵忽然率军杀出,把高句丽军前后截断。一场混战下来,被杀了五万多人。薛仁贵乘胜追击,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师成功。

李治亲自写信给他说:“金山的故事,你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力杀敌,不顾自己的性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各部军队都非常的有勇气才,使得这一次战役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第二年,薛仁贵带领两千精锐突袭高句丽军事重镇扶余城。

有人说他带这么少的兵会不会太冒险,老薛很牛逼地说:“士兵的多少并不重要,关键看会不会运用!”

事实证明,薛仁贵确实很牛,他用两千人奇袭,硬是攻破了扶余城,并且杀死和俘虏一万多高句丽军。

这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面对这样每战必胜的神人,高句丽有什么办法呢?大小城池一听薛仁贵来了,纷纷望风归降。

终于,李世绩与薛仁贵最终会师于高句丽都城平壤城下。公元 668 年九月,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唐军入城后擒拿了夺权的泉男建等人,高句丽灭亡。

唐朝设置安东都护府管辖高句丽故地,并任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率兵二万人留守平壤。同时唐朝还在朝鲜半岛南部设置了熊津都督府管辖百济故地。而向大唐臣服的新罗则被设置为鸡林州都督府,都督由新罗国王担任。

经过多年的东征,大唐王朝将整个朝鲜半岛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这也为后来的唐罗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在治理高句丽遗民的时候,薛仁贵能够任用当地的贤能之士,并且以仁爱为治理的基本原则。

他帮助高句丽恢复了生产和治安,让高句丽遗民们很是感激。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薛仁贵仁政高句丽”的故事。

然而,自从平灭高句丽以后,老薛开始走背运了。不久以后,他离开高句丽,再次被派去征西。

大非川惨败

公元 670 年,李治为了争夺吐谷浑而命 56 岁的薛仁贵领军五万征讨吐蕃,他安排副将郭待封将辎重粮草驻扎在地势险要的青海大非川,自己亲自率领精锐突袭敌人的重镇乌海城。

驻守在这里的吐蕃军大败而逃,薛仁贵占领乌海城,并打算下一步就直接突击吐蕃都城逻娑城(今拉萨)。如此一来,可以彻底解决吐蕃给西域带来的威胁。然而就在胜利即将到来之际,后方却出问题了。

原来这个郭待封也是出身将门,身份尊贵。之前一直与薛仁贵是平级的将领,但此时却作为副将管理辎重粮草,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他不愿意功劳被薛仁贵独占,于是违背了薛仁贵的安排,擅自带领军队离开大非川缓缓前进。

结果,离开了有利地形,唐军的粮草辎重部队被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围困,死伤惨重。断了粮草补给的薛仁贵无奈只得从乌海城撤军救援,唐军退回到大非川。

吐蕃和吐谷浑联军四十万进攻大非川,唐军惨败。战败后薛仁贵与吐蕃鉴定了停战条款而得以回国。

大非川惨败后,朝臣纷纷请求严惩战败将领。薛仁贵对唐高宗做出了自己的辩白:“根据天象显示,不宜西征,出师不利失败,是注定的事。”

唐高宗听后大为恼火,直接将薛仁贵贬为庶人,这算是从轻发落了,因为要按照当时造成了严重后果来说,是该直接被处死的。这说明李治给他留了一条后路。

再次启用与流放象州

薛仁贵被贬为庶民的这些年到底干了什么,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后世也不知道。

但是就在他被贬谪以后没多久,朝鲜半岛又开始叛乱了,于是唐朝再次启用薛仁贵,这次他被任命为鸡林道总管。

关于薛仁贵任鸡林道总管时发生了什么,国内的史书没有记载,只是说老薛这次又因为惹事情被流放到广西象州去了。但是在朝鲜古代的《三国史记》中,到是可以梳理出薛仁贵在鸡林州时发生的事情,原来他又打败仗了。

当时,由于大唐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朝鲜半岛,这让新罗很不满。他联合一部分反唐的高句丽和百济国的遗民,趁着唐朝与西方的吐蕃用兵时,不断侵蚀唐朝设置的熊津都督府。

战争最终爆发,高宗仪凤元年(公元 676 年)十一月,薛仁贵率军与新罗军在伎伐浦(熊津江下游入海口处)展开激战,结果是唐军惨败。

由于这次失败,有损国威。所以老薛就被大臣弹劾,再加上自己平时有贪污受贿,喜欢金银珠宝的污点。于是唐高宗很生气,直接把他贬谪到象州去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国内的史书中对于薛仁贵被贬的原因只有一句话:“复坐事,贬象州。”

《三国史记》中虽然写了薛仁贵指挥与新罗交战并且大败。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疑点。所以,老薛为啥被贬的象州,其实还是一个历史悬案。

传说薛仁贵被贬谪但象州以后,又帮助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利于百姓的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热爱。所以今天的广西一带也有许多薛仁贵的塑像。

这个也不见于史书记载,《唐书》说:“薛仁贵被贬谪象州后不久就遇到了朝廷特赦,又回到了京城。”

脱帽退万敌

公元 681 年的时候,李治召见见当时已经 68 岁的薛仁贵对他说:“以前在万年宫,要是没有你,朕就葬身鱼腹了。你曾经上阵消灭过九姓突厥,平定高勾丽,使漠北辽东都俯首称臣,这都是你的功劳,我又怎么会忘记呢?现在辽西不安宁,瓜州沙州的路都不能通了。你怎么就能安稳的睡在家里不给朕指挥打仗呢?”

薛仁贵虽然已经年老,但这么多年来,他的威名早就传遍了四方。在那些蛮夷的心中,薛仁贵是个战无不胜的神话。派薛仁贵出征,可以从心理上就压倒敌人。

公元 682 年 69 岁的薛仁贵奉命征讨入侵云州的突厥。两军阵前,突厥人就问唐军:“你们这次打仗,将领是谁呀?”唐军回答说:“薛仁贵。”

突厥人说:“我听说薛将军流放到象州,已经死了?怎么能死而复生呢?”

这时候,薛仁贵脱掉头盔。突厥人仔细一看,大惊失色,都下马行礼,向后缓缓撤退。薛仁贵乘势追击大败突厥军,俘虏上万人,夺取粮草辎重无数,取得了云州大捷。

这是薛仁贵最后的一战,也是接近于神话的一战。

第二年,七十岁的薛仁贵在长安病亡。唐高宗很伤心,追封其为左骁尉大将军,幽州都督。并派车马送薛仁贵骨灰回家乡埋葬。

一代战神的人生就此落幕。而他的儿子薛讷也成长为唐代战功赫赫的将军,继续书写着薛家的传奇。小说中说薛仁贵的儿子叫薛丁山,这是子虚乌有的。

总结:

薛仁贵的一生跌宕起伏,十分富于传奇色彩。这就让民间产生了许多关于薛仁贵的传说故事。

随着这些故事的不断演化,在宋末元初时出现了《薛仁贵征东事略》的话本小说,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薛仁贵的小说。

以后薛仁贵的形象出现于各种杂剧和平话中,艺术形象越发饱满,故事也越来越离奇。到了明清时代,关于薛仁贵及其子孙的故事开始出现。

在明代的《唐书志传》和清代的《说唐传》等作品中,薛家的故事被越拉越长,于是就形成了现今我们所熟知的薛家将的规模。

有趣的是,薛仁贵在文学作品中还衍生出另一个形象“薛平贵”。

这个薛平贵是以薛仁贵为蓝本,重新虚构的一个文学人物。这也让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二人的关系,其实他们就是原型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

民间文学中的薛仁贵是天神下凡,但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很普通的人,他也贪财,也好色,也有人生的污点。

但他却也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这辈子所创造的传奇事件实在是太多了。而正因为这些传奇,所以他也成为了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永远被后世传颂和演绎。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