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沙俄在欧洲战力一般,为何在远东扩张这么快,占领这么多领土?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静夜史】的最佳回答:
因为对手太弱。
虽然长期在农奴制笼罩下的俄罗斯相比于英法等西欧列强始终差点儿意思,但面对近代以来全方面落后的亚洲政权,俄罗斯依然具备巨大的优势。它完全可以以大师兄的口吻说:“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也是俄罗斯虽然在东欧和高加索的扩张举步维艰,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扩张势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不过,即便是扩张难度小,也不代表没有难度。毕竟就算西伯利亚地区的政权不经打,但这里的气候足以摧毁任何人的意志。想想自古以来俄国动不动就将人发配到远东啃雪的操作,我们大致也能看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扩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地广人稀下那稀稀疏疏的敌人,而是冰窖一般的气候。
毕竟,想要征服这样一块面积达 1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算走也要走个三年五载,何况是征服。所以在静夜史看来,俄罗斯之所以能“捷足先登”地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其纳入俄罗斯领土,除了有特别的缘分,更有非同一般的手段和内外环境。
在静夜史看来,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对手太弱
除了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这样的对手,沙俄在向东方扩张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具体来说就就是清朝。
但问题是,在清朝国力如日中天的中前期,作为中原王朝的清朝没有向北攻伐西伯利亚的野心,等到盛极而衰后,又没有阻挡沙俄不断南下的能力,所以西伯利亚就这样一步步成为沙俄的自留地。
由于自战国时期以来,小农经济就逐渐成为帝国的经济支柱,所以能不能耕种,就成为帝国是否开疆拓土并纳入版图的重要参考,而很明显,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从来都不是中原王朝的猎物。
事实上,即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高原,中原王朝也从来都不屑一顾,中原王朝之所以千里北上讨伐这里的少数民族,根本原因在于在东亚的“小天地”里,游牧民族从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是万里长城都挡不住的存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攻为守。
而即便如此,中原王朝对这里也没有经营的欲望,羁縻统治从来都是主要方式,充满着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也只有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才能真正将这些游牧地区纳入疆域。
而即便如此,对北方的西伯利亚,中原王朝依然没有征服的欲望,1689 年《尼布楚条约》将北界维持在外兴安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所以,在清俄对抗的 200 多年时间里,沙俄始终占据着优势和主动权。
2、模式很新
虽然作为所谓的战斗民族,俄国人看起来也确实耐寒,但征服西伯利亚并不是只有耐寒就足够,况且事实上越是高纬度的人越不耐寒。真正摆在俄国面前的困境是,如何能在生产力水平相当低下的环境下维持对 120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控制。
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如果不能有效管辖征服的土地,所谓的征服也就没有了意义,我国古代的羁縻统治区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沙俄选择了哥萨克。这些生活在东欧大平原上的所谓自由人,有着野蛮的扩张欲望,这正是沙俄所需要的的。所以从 1570 年伊凡雷帝开始,沙俄正式和哥萨克结成同盟,哥萨克为沙俄冲锋陷阵,沙俄则给予哥萨克更多权益。
不过,这种同盟关系并不能保证沙俄对西伯利亚的绝对控制,毕竟哥萨克只是沙俄的盟友而不是奴隶。所以沙俄在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后,也开始了逐渐诏安哥萨克的过程,包括控制哥萨克的供给,让哥萨克在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保持对沙俄帝国的依赖。
不仅如此,沙俄还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疯狂移民,包括流放犯人。与此统治,沙俄在征服土地的过程中也坚定奉行“留地不留人”的模式,保证了沙俄对西伯利亚的控制。
雇佣打工人开疆拓土的模式并不是沙俄的独创,早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国时代,就雇佣大量冒险家开拓世界,比如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沙俄对哥萨克的控制无疑是更加成功的。
3、环境太好
虽然西伯利亚天寒地冻,但从扩张的角度来看,自北向南无疑比自南向北更有压迫性优势。
更有利的是,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方向是自西向东。虽然气候也是一个逐渐恶劣的过程,但却远比其他方向尤其是自南向北来得温和。
而除了自然环境的“友善”,社会环境的利好也是沙俄能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范围内,17 世纪是游牧民族的回光返照,从此他们在先进的武器尤其是机枪的枪口下,真正过上了能歌善舞的生活。东方的清朝和西方的沙俄等都是游牧时代的终结者。
而沙俄,早在 15 世纪摆脱金帐汗国统治时,就取得了对游牧民族的优势,这意味着沙俄在蚕食游牧民族空间方面,走在了所有民族的前列。即便沙俄有着和沙俄一样的噬土成性,也不可能在沙俄之前占领西伯利亚。
事实上,清朝始终对蒙古这个“长城”情有独钟,而当清朝和沙俄产生交锋时,已经是 1685 年,而彼时的沙俄,早已在 1582 年越过了乌拉尔山脉,1600 年到达了贝加尔湖,1639 年到达了鄂霍次克海,1643 年侵入了黑龙江。
所以,沙俄能征服西伯利亚绝非偶然。
而从西伯利亚的地位来看,这是俄罗斯真正的大国之基,是俄罗斯走向四大洋的重要支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2】、来自网友【苏漢泽】的最佳回答:
首先,远东的核心地块
远东的优良地块,一个是西伯利亚平原,一个是我们东北的黑龙江地区,这两个地区都非常靠近 0 度年平均等温线(大致是红色直线)。更北方的地区就只有-10 度年平均等温线(大致下图黑山直线)以南人类还能勉强将就:
因而,跟俄罗斯争夺西伯利亚平原和黑龙江流域的,就只有中亚的势力和我们。中亚地区半游牧,主导势力多为游牧属性,向北扩张的欲望不太强。我们倒是农业为主,但向北扩张,主粮作物选择是个问题。
因而,第二个问题,是开发远东所依仗的农作物。
因为我们跟中亚种植小麦的地区,都是 10 度年平均等温线附近(大致上图红色曲线),直接将冬小麦种植习惯在 0 度年平均等温线实行,结果只能是失败。莫斯科为核心的俄罗斯则不同,更靠近 0 度年平均等温线,为了生存,东欧寒冷地区的欧洲人发展出春小麦种植技术。
无论春小麦是不是源出俄罗斯人,当莫斯科的俄罗斯势力掌握了春小麦种植技术,凭借地利,就成为向西伯利亚平原地区殖民扩张的唯一人选。尼布楚条约前,俄罗斯人就已经在黑龙江流域种植春小麦了。毛子从欧洲向亚洲挺近的历程,就是春小麦从乌拉尔山一路延伸到黑龙江的历程。
《康熙几暇格物编》将俄罗斯人把春小麦播种到黑龙江流域的过程说得很清楚:“黑龙江麦——黑龙江所产之麦最佳,色洁白,性复宜人。相传中国麦种之佳者,系西域携来。鄂罗斯地在西陲,万里有余。黑龙江上游原系鄂罗斯所居,其种亦自西来,所以麦之佳,较他出尤胜也。”
总结
俄罗斯向东扩张其实不是快,而是很长时间内都没有竞争者:远东内部,即使现在都地广人稀。春小麦种植传入后,远东内部太多可开发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民间对外扩张。这使得春小麦没有向南扩张的可能,直到俄罗斯将春小麦种植技术带到黑龙江,跟中国人接触。才出现我们这个可能的竞争者。
只是那时候是满清,国力衰弱,无法与俄罗斯竞争,但春小麦的传入加上满清对东北解禁,爆发了规模巨大的“闯关东”运动。之所以规模巨大的自发“闯关东”,就是因为春小麦解决了东北的基本主粮作物问题。而明代乃至更早关东没封禁却移民关东的数量有限,正是更北的黑龙江流域,无法在春小麦传入前解决主粮种植的问题。
远东为俄罗斯所有,根本来说,就是其他掌握春小麦种植技术的势力够不着远东,够得着远东的势力,又没机会自己发展出春小麦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