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雍正王朝》中雍正派老九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有何用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花中看人生】的最佳回答:
《雍正王朝》中,皇帝雍正派老九胤塘和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在我看来,用意有两点:
第一,派御前侍卫去西北效力,是让这几个人去看住当时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
年羹尧本来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可是随着其手中权力的增大,雍正感受到年羹尧已经不受控制了。
而且近来也传出一些风言风语,说其与京城里的“八爷党”,有着不干不净的关系!
在一个,当时的雍正王朝在军事力量方面,相比康熙朝来说也有了下降。尤其是军事人才这一方面,已经出现了断层。
所以,雍正皇帝派十名御前侍卫去西北“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处效力,就是这两点原因!
只可惜年羹尧识破了雍正皇帝的意思,再加上御前侍卫嚣张跋扈惯了,所以这十名御前侍卫一到,就被年羹尧收拾的服服帖帖!
第二点,派老九胤塘去西北,就是为了拆散京中“八爷党”的势力。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老九胤塘在“八爷党”里号称小诸葛!
而且他行起事来,也是十分猥琐。而对于雍正来说,他狠自己的这位九弟,但又不想背上“杀弟”的骂名。
再有他听到年羹尧与其“八爷党”有着不明不白的联系,正好也借此机会去验证一下!
所以,这就是雍正派老九胤塘去西北效力的真正原因!
说是让老九胤塘去历练,好像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老九出个馊主意还行,要让他军前效力还是算了吧!
【2】、来自网友【雍亲王府】的最佳回答:
《雍正王朝》中,雍正安排九阿哥胤禟以及十名“上三旗”的子弟前往西北大营,在年羹尧的麾下效力,为的就是要这些人在战场上进行“历练”。
当然,雍正的这个理由有些过于的冠冕堂皇了。实际上,雍正此举的目的绝非如此简单,他这样做既是为了要缓解眼前的舆论压力,维护自身皇位的稳固,同时,他还希望借此达成“一石三鸟”的目的。
一则“流言”,使得雍正决定让九阿哥胤禟和十名御前侍卫前往年羹尧军中效力。
《雍正王朝》原著中,有这样一段在电视剧中并没有进行演绎剧情。
年羹尧在军前射杀了冒进兵败的富宁安,结果十四阿哥胤禵将富宁安的妻子和儿子带到了此时已经是皇太后的乌雅氏面前。要知道,富宁安是乌雅氏家族的人,年羹尧却对其先斩后奏,乌雅氏不仅对年羹尧充满了愤恨,同时对于雍正也是愈发的不满。
就在雍正准备起身去安抚乌雅氏的时候,十三阿哥胤祥向雍正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胤祥:“皇上,您知道外面都怎么说吗?”
雍正转过头望着胤祥。
胤祥:“说皇上心里只有汉人,没有满人;只有奴才,没有兄弟。”
雍正:“这话是从哪儿传出来的?”
胤祥:“老九的门人。”
胤祥的一番话,可谓是让雍正感受到了极度的不安。
在此之前,雍正刚刚经历了“山西藩库弊案”以及“科场舞弊案”,尽管雍正用跪拜的方式向天下人谢罪,并且还将涉事的两位“主犯”诺敏和张廷璐当众处死,然而这并没有改变雍正不利的舆论处境,朝堂上下以及市井之间,已经开始有了对于雍正不满声音。
这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雍正在用人方面的表现。
除了错误的任用诺敏和张廷璐,酿成了两起弊案,让朝廷颜面尽失外,雍正破格提拔刘墨林,引发了朝中传统势力的抗议,重用大字不识的李卫以及已经有了“酷吏”名声的田文镜,也让众人对此颇有微词。更为关键的是,雍正让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替代了原来的十四阿哥胤禵,更是让人认为这是“任人唯亲”,就连雍正的生母乌雅氏都予以了强烈的反对,再加上此时的年羹尧平叛进展缓慢,但军需开销十分庞大,雍正所面临的舆论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就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对于雍正的反对声音,让雍正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之中,所以雍正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内心的愤怒之情是可想而知的。
于是乎,雍正开始了他的“报复”行动。
在上书房的御前会议上,雍正先是当众宣布,要安排以穆香阿为首的十位出身于“上三旗”的御前侍卫前去西北进行“历练”。
“你们都是上三旗的子弟,又是朕身边的人,到了西北,好歹也替朕争口气,不混出个人样儿,就不要回来见朕!”
紧跟着,雍正又说道。
“不是还有人说,朕只有奴才没有兄弟吗?那好,朕的兄弟中也派个人去前方历练历练。拟旨,叫胤禟去。”
雍正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尤其是八阿哥胤禩,更是对此是目瞪口呆,唯独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心里非常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是说雍正不重视满洲人嘛,那么那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御前侍卫,前去西北;不是说雍正不重视兄弟么,那就正好安排雍正自己的弟弟也跟着去西北当差历练。
雍正此举,无疑是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应对外部对他的质疑之声,同时他也可以借此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来震慑那些编造对他不利言论的人,特别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成员们,雍正无疑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反击,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当然,雍正真正的目的远不止此,他还要借助于此实现其“一石三鸟”的目的。
细品雍正的“一石三鸟”计划。
如果说雍正只是想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平息外部的负面舆论声音,那就太小看雍正,雍正的目的远不止此。
首先,雍正这是在削弱“八爷党”在京城之内的势力。
九阿哥胤禟不仅是“八爷党”内部的重要核心骨干,同时也是八阿哥胤禩最为仰仗的幕僚,“八爷党”的许多策略和谋划都是出自于胤禟之手,其对于胤禩的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的。而此时的雍正尽管已经坐上的皇位,但是其在朝中真正的支持力量却是非常单薄的,可以说目前的他还不足以压制住胤禩,甚至还需要借助其力量才能实现其皇权统治。
不同于位居“总理王大臣”之位,能够起到稳定、拉拢人心作用的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对于雍正不仅没有任何正面的价值,反而经常性的跳出来进行掣肘和干扰,让雍正对其是不厌其烦。
于是雍正将胤禟调离了京城,一方面是要对胤禟进行报复和惩罚,另一方面便是削弱胤禩等人的势力,从而减轻“八爷党”集团给他所带来的压力。
其次,雍正这一次是真的对九阿哥胤禟动了“杀心”的。
如果想要在京城内处置胤禟,雍正不仅需要非常确凿的证据和理由,同时还要面对胤禩等人的阻挠与反对,再加上康熙临终前对其留有“善待你的兄弟,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伤害他们”的遗言,让雍正对于胤禟根本无法下手。
所以,雍正将胤禟派往了远离京城的西北军中,而替他实施这一想法的人正是年羹尧。
此前,年羹尧已经有过不少先斩后奏的事情,并且“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要胤禟在军中有任何的“把柄”,年羹尧都可以用违抗将领军纪为理由,将其处死。而即便是年羹尧不方便自己动手,那么也可以采用“借刀杀人”的方式,让胤禵战死在军中,同样可以解除雍正的后顾之忧。
可以说,雍正此举是为胤禟之死找到了非常充分的理由和借口的,而他也用书信的方式对年羹尧进行了暗示,其目的就是不希望胤禟活着离开西北。
再次,此时的雍正也需要对年羹尧在西北的真实情况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
年羹尧出兵已经很长时间了,可却迟迟不去寻找叛军决战,同时庞大的军需开销让国家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这其中,年羹尧的铺张浪费更是引得了举国的不满。
尽管此时的西北军中,雍正已经有了包括伊兴阿等人来充当自己的“眼线”,来让自己了解西北军中的情况,但是雍正对此还是非常的不放心,他需要了解到更多有关年羹尧以及整个西北大军的真实情况,所以他才一口气派了十位御前侍卫前往西北。为此,雍正还授予他们“密折专奏”的权力,为的就是要清晰、客观、全面地掌握实情。
雍正的“一石三鸟”计划最终功亏一篑。
雍正在胤禟等人离京后,可谓是满怀希望,等待其目的的达成,可是最终的结果却让雍正感觉到无比的失望,而破坏雍正计划的不是别人,恰恰正是年羹尧。
此时的年羹尧并不想和八阿哥胤禩等人结仇,所以对于雍正的暗示,他并不准备执行,可又不能不顾及雍正的“命令”,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羹尧决定拿这十名御前侍卫开刀,准备借由军令将这十人处死。
然而,九阿哥胤禟在最后时刻突然出现,用下跪恳请的方式,求得了年羹尧的原谅,而这恰恰是年羹尧最想要看到的结果。虽然自己没有处死胤禟,可是毕竟让一位康熙皇子跪在了自己面前,使其颜面尽失,这样一来多少是可以想雍正有个交代了。
在这之后,年羹尧并没有再为难过胤禟,从而使其之后非常安全的回到了京城。
再看这十位御前侍卫,因为受到了年羹尧一套“恩威并施”的组合拳,进而在年羹尧面前彻底“服了软”,不仅不敢再对年羹尧有任何的意见,反而要极力的讨好年羹尧。而在此之前,九阿哥胤禟又用一叠银票将这些人成功“收买”,这就使得他们的“密折”不管是针对于年羹尧,还是针对于胤禟,有的这是虚假的汇报,根本没有雍正想要看到的实情。
于是,当雍正从伊兴阿的“密折”中得知一切的时候,便知道自己“一石三鸟”的计划彻底落空,此时雍正心中的愤恨与失望也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