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直奉第二次大战大胜后,张作霖为何不给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升官?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3 09:16:40 34次浏览

关于问题直奉第二次大战大胜后,张作霖为何不给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升官? 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俺说】的最佳回答:

实事求是地说,张作霖在“大封功臣”时,是想到了郭松龄。张大帅的本意是:姜登选主政江苏,郭松龄主政安徽。不料杨宇霆从中横插一杠,也想要个地盘玩玩,郭松龄则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郭松龄是北洋集团奉系的优秀将领,也是奉系少壮派张学良的良师益友,深受奉系老大张作霖的赏识和器重。

实际上,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都功不可没。

1922 年 4 月,因为了争夺北京政府的控制权且分赃不均,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大头张作霖,恼羞成怒,亲率 12 万大军首先发起对直系的进攻。直系大神吴佩孚,以少胜多,将奉军打得鬼哭狼嚎,奉军全线溃败,张作霖惊慌失措,狼狈逃往老巢奉天。郭松龄在山海关打了一场漂亮的狙击战,将直军阻挡在山海关外,挽救了奉军挽救了张大帅。

郭松龄一战成名,深得张大帅的赞许和重用。从此,郭松龄在奉军的地位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面对惨败,是可忍,张大帅不可忍。张作霖非常的不甘心,卧薪尝胆,改革军队,整军经武,积极备战。时隔两年后,也就是在 1924 年秋,张作霖悍然发动了第二次直奉大战。

第二次直奉大战一开始打得是异常激烈。特别是由郭松龄亲自指挥的发生在长城的九门口争夺战,简直就是绞肉机。在短短 20 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直奉双方战死者竟达一万多人。正当战争的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时,直系将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倒戈”,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战争的天平倒向奉军,奉军兴高采烈地打着得胜鼓,敲着得胜锣,咚咚锵锵地就那么一路凯歌地占领了北京城,顺带就占据了直系控制下的大片大片的地盘。

毫无疑问,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居功至伟。威风凛凛,龙颜大悦的张作霖是该论功行赏了,也该列土封疆了。于是乎,奉军的“小诸葛”杨宇霆主政江苏,“虎将”姜登选主政安徽,“狗肉将军”张宗昌主政山东……张作霖新封的封疆大吏们弹冠相庆,郭松龄则黯然神伤。

不得不说,后来郭松龄愤而起兵反张,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写到这,俺不得不再说一下,郭松龄为甚倒戈反奉?主要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郭松龄和奉军的“领头羊”张作霖在政见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已完全掌握北京政权的张大帅(此时已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准备以落实早年北洋政府签订的不平等秘密条款《二十一条》为条件,换取日本的支持和军火供应。准备再扩大内战规模。郭松龄闻之,非常愤怒。二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互相打击,相互排斥,两个集团早已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郭松龄起兵反奉的三大主张:一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二是要求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三是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俺个人认为:郭松龄深受张作霖的器重,深受张学良的信任,起兵反奉,绝不是仅仅因为张作霖没有给他升官那么简单。事实上,郭松龄地位显赫,手握重兵,势力正如日中天。

郭松龄兵败被杀时说:“吾倡大义,出贼不济,死固分也;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

俺想:这才是爱国将军郭松龄起兵反奉的真正原因!

【2】、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最佳回答:

第二次直奉大战中,郭松龄立下汗马功劳。可是战后,张作霖并没有奖赏郭松龄,这也造成了郭松龄后来的“反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郭松龄剧照)

郭松龄是正规军校出身,不论治军还是打仗,都有很强的能力。不过,由于他籍籍无名,出身绿林的张作霖认为他书生气重,起先对他并不感冒。

好在,郭松龄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时,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抱负得到了张学良的钦佩,两人在校期间便亦师亦友,很谈得来。

张学良毕业后,担任东北军第三混成旅第二团团长,郭松龄也在他的极力举荐下,被张作霖委任为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走马上任后,郭松龄对军纪散漫的卫队旅进行了军事整治。经过一年的时间,卫队旅军纪作风焕然一新,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让张作霖对郭松龄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郭松龄奉张作霖的命令,协同张学良到吉林剿匪。他身先士卒,又很有谋略,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肃清了吉林一带的土匪。自此后,他便开始得到张作霖器重。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直军火力强大,奉军溃败而逃。唯有郭松龄指挥的三八旅,不仅撤退有序完整,还以少胜多。凭着顽强的战斗力,将直系军阀的兵力拦在了山海关内,最终让他们攻取奉天的计划泡汤,同时还护卫张作霖全身而退。

战争失败后,郭松龄帮助张作霖训练新军,针对奉军的弊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三八旅,经过他的训练,很快成为奉军中的威武之师。

他因治军有方,获得了“大公无私、量才使用、信赏必罚、甘苦与共”这样的美誉。

(张作霖剧照)

1924 年 9 月,第二次直奉战争再次打响。

郭松龄被张作霖任命为第三军的副军长,和张学良互相配合,与第一军将领姜登选和韩麟春成为奉军主力。

在这次征战中,郭松龄依然没有辜负张作霖父子的厚望,浴血奋战,屡获战功。特别是山海关大捷,让他更是名声大振。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志在夺取天下的张作霖,对参与战争的部下,自然要论功行赏。

本来,张作霖打算让姜登选接管江苏,郭松龄接管安徽,张宗昌接管山东。

谁知道杨宇霆横刀夺爱,非要做江苏督办。

杨宇霆可是奉军中的核心人物,他不仅是张作霖的智多星,还为扩大奉军实力作出了许多贡献,比如建立海军、修建铁路、搞土地改革,鼓励农民垦荒,发展东北经济等等。最重要的是,他督办东北军工厂,制造了大量枪支弹药,为奉军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保障。

所以,当杨宇霆向张作霖提出要做江苏督军后,张作霖经过权衡答应了他。

这样,杨宇霆接管了江苏,姜登选改为接管安徽。

可这样一来,立有大功的郭松龄,则啥好处也没得到。

(杨宇霆剧照)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什么也不给郭松龄呢?是因为分封的不够吗?显然不是。张作霖不奖赏郭松龄,其实另有原因。

其一,目无军纪。

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和郭松龄分别担任第三军的军长和副军长,他们负责从正面进攻山海关。

当时,姜登选和韩麟春负责的第一军则从山海关侧面进攻。

谁知直系军阀在山海关的正面增派了巨大的兵力,所以激战了很久,第三军都无法突破。

此时,九门口和石门寨一带眼看就要攻下来,张学良为了早日攻下这两个地方,把几个将领召集起来开会。会上他说,想让郭松龄从第三军中抽出五个团,增援第一军。

尽管姜登选和韩麟春都认为此举有抢功之嫌,可这个决策也是取胜的良策,所以他们只得同意。

会议结束后,韩麟春对郭松龄说,这个计策不错,你又可以露脸又能立功。

郭松龄一向骄傲自负,根本瞧不上韩麟春等人。听他这样一说,脸色一沉,表示他绝不会沾别人的光,还是按原计划进攻。

说完,他未经张学良同意,便冲动地把精锐部队撤走了。

姜登选见此,连忙说,这样不服从上级指令,完全打乱了原定计划,实在太胆大妄为了。于是到张学良那里告了郭松龄一状。

最后,还是张学良将郭松龄给追了回来,才没有节外生枝。

(张学良剧照)

张作霖得知此事后,对郭松龄这种目无军纪的行为非常不满。所以,他觉得有必要打压一下郭松龄。这样,等张学良接班后,才有可能驾驭得了他。

其二,政见不同。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郭松龄见张作霖雄心勃勃,准备继续攻打其他各省。他非常不赞同张作霖这种军阀行为,因此一再请求张作霖“退回关内,保境安民”。

这和张作霖的想法相背,自然让张作霖不高兴。再加上郭松龄和其他将领关系处得不是很融洽,因此有人趁机对他大加构陷,张作霖愈发认为他不忠。

正是出于这种种考虑,张作霖最终没有封赏郭松龄。

然而,让张作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竟让郭松龄大为不满,最终对他倒戈相向,从而造成奉军内部一次最大的分裂。

(参考史料:《张作霖传将军》《张作霖传奇》)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