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卫子夫自杀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和谁合葬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2 09:33:53 27次浏览

关于问题卫子夫自杀而死,她是否是按皇后的规格下葬?汉武帝和谁合葬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江湖小晓生】的最佳回答:

卫子夫是造反的皇后,她没有资格陪葬茂陵。太子刘据起兵的时候,卫子夫将她的皇后玺绶交给太子,以方便他调兵。

卫子夫的玺绶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太子刘据利用皇后玺绶,先打开了长安牢狱,放出了犯人以充当士兵,又派人持符节调动了长水、宣曲两地的胡人起兵,让他们前来协同作战。又派人调遣护北军使者任安前来相助。

如果计划成功了,那么太子刘据肯定会提前登基,他不会给汉武帝任何反抗的机会。汉武帝将会成为第一个被儿子架空的实权皇帝。

不过很可惜,汉武帝虽然岁数大了,可是反应还比较快。他派遣手下人控制住了长水、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并且带着他们一同进入长安平叛。

与此同时,护北军使者任安选择作壁上观,太子刘据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而丞相刘屈氂这边的人马是越来越多。

最终太子刘据不敌之下,只好逃出了长安。帮助儿子造反的皇后卫子夫,此时已经是百口莫辩,只能选择自杀明志。因为她是造反的皇后,所以只给她草草安葬在了长安城南边的桐柏亭,此后也没有资格与汉武帝合葬茂陵。

汉武帝陪葬的人分为三部分。

  • 1、汉武帝最爱的李夫人,与汉武帝合葬茂陵。

汉武帝这辈子喜欢很多女人,也培养了不少外戚。其中有一段时间,非常宠爱李夫人,可是李夫人的命不好,在生下了儿子刘髆以后,就香消玉殒了。

这个李夫人可不简单,她的大哥是汉朝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李延年,二哥是著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

李广利负责带兵讨伐大宛,两次征讨过后,终于让对方服软,将他们的大宛名驹赠送给汉朝,汉朝以后这才有了这种名贵的宝马。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汉书》

李夫人去世以后,是以王太后的礼节安葬的,因为她不是皇后,只是昌邑王刘髆的母亲。等到汉武帝去世以后,李夫人则被追封为孝武皇后,陪葬茂陵。

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汉武帝的接班人是汉昭帝刘弗陵,他的生母是钩弋夫人,为什么刘弗陵不将自己的生母追封为汉武帝的皇后呢?

其实刘弗陵也是非常憋屈的,因为他做皇帝的时候,大汉朝不是他说了算,而是霍光说了算。钩弋夫人是犯了错被汉武帝赐死的,按照霍光的意思,当然不能被追封为皇后。如果钩弋夫人都能陪葬茂陵,那么卫子夫自然也可以,毕竟卫子夫是正牌皇后。

  • 2、汉武帝时代的天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是大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手里的权力一直被窦太后掌控,为了夺取权力,他必须要在军中培养属于自己的力量。

为此汉武帝想到了培养自己的外戚,卫子夫成为皇后以后,她的弟弟卫青也逐渐崭露头角,不断在军中建功立业。

曾经帮助汉武帝多次击败匈奴大军,彻底打服了匈奴人。龙城飞将,其实指的不是李广,就是卫青。卫青为人一生都比较谨慎小心,所以没有犯什么错,到死都没有得罪汉武帝,且为大汉朝立下了盖世功勋,自然是有资格陪葬茂陵的。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也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外甥,自幼就被汉武帝收入宫中抚养。霍去病很聪明,在汉武帝身边学习了不少兵法奇谋,之后又跟随卫青在军营中得到了锻炼。

所以霍去病第一次带兵出征就大获全胜,此后在对抗匈奴的战役中屡建奇功,年纪轻轻就创造了封狼居胥的功绩。

因此汉武帝将霍去病加封为冠军侯,大司马骠骑将军,地位和卫青同等。霍去病也成为了汉武帝最信任的将领。可惜霍去病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被罚前往外地军营,结果就在那边病死了,年仅 24 岁。

汉武帝那叫一个伤心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天才少年,就这么没了。为此汉武帝为霍去病风光大葬,将他安葬在了茂陵霍去病墓。

  • 3、辅政时代的两位功臣:霍光、金日磾。

霍光咱们都非常熟悉,他是霍去病的弟弟,因为霍去病的关系,早年就已经进入朝堂之中,跟随在汉武帝身边。

因为霍光做事十分谨慎小心,从来没有出过什么错。所以汉武帝在临终前,将托孤之重交托给了霍光。

  1. 霍光因此成为了汉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霍光辅政期间,可以说是尽心尽力。他对汉武帝的忠诚是没话说的,刘弗陵英年早逝以后,霍光力排众议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立为皇帝。
  2. 结果刘贺不争气,霍光果断将他给废了。但是霍光一直在寻找汉武帝的子孙,其他皇室后裔他一个都不考虑,这才选中了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刘询。
  3. 霍光活着的时候,始终大权在握,刘询也只能唯唯诺诺。不过霍光没有谋反的心思,死后大权便交托给了刘询,刘询掌权以后,将霍光陪葬汉武帝的茂陵,他的葬礼规格,是按照开国元勋萧何的规格来办理的,可见汉宣帝对霍光还是充满感恩的。

奈何霍光的家里人不争气,他媳妇儿霍显毒死了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他儿子霍禹打算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结果被汉宣帝满门抄斩,但是这件事没有连累到霍光。

金日磾这个人,很多人不是很熟悉。就算是他的名字读音,其实我们也很难正确读清楚。他本来是匈奴人,而且是匈奴休屠部的太子,他怎么会陪葬茂陵呢?

辅政岁余,病困,大将军光白封日磾,卧授印绶。一日,薨,赐葬具冢地,送以轻车介士,军陈至茂陵,谥曰敬侯。—《汉书》

金日磾被霍去病打败了以后,就投降了汉武帝。汉武帝当然非常高兴啊,认为这娃有前途,而且重用金日磾的话,可以让其他匈奴贵族们都有投降的想法。

为此汉武帝不断给金日磾加官进爵,加封他为驸马都尉、光禄大夫等官职。在汉武帝病重后,金日磾和霍光一样,承担起了辅政的重任。

可惜金日磾在辅政的头一年就病死了,年仅 49 岁。霍光将他陪葬茂陵,那是为了日后自己也能陪葬茂陵做一个铺垫。

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2】、来自网友【纪元的尾声】的最佳回答:

当卫子夫自杀的死讯传到刘彻耳边的时候,他愣了一愣神,竟不合时宜地想到:

“这女人,果真是够特别,与别人一点都不同”

征和二年,汉武帝静静地看向甘泉宫外,默不作声。

长安城里一片击败了敌军获得大胜的欢呼,他们畅想着接下来的赏赐,除掉了卫氏家族后重新空缺出来的大量机会。

可清醒之后的汉武帝却明白,他失去了他的“家庭”,老婆自尽,嫡长子被辱逃命,若果人生是有反相的,那么这一刻的全城同欢,就是建立在他的苦痛之上。

卫女胆烈:“不爱我,请放我回家”。

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 年)三月初三,这一天是“上巳日”,年轻的皇帝刘彻祭拜完了祖先高祖刘邦,就半道转去自己已经出嫁的姐姐平阳公主家里,看望一下姐姐。

这次见面,有可能是汉武帝和平阳公主提前约好的,也有可能是汉武帝自己单方面想去,但汉武帝此次去平阳公主的家里,这个“拜访”绝不是亲人之间的碰面那么简单,因为汉武帝当时正受着“无子嗣”的舆论风波,而他的皇后陈阿娇,肚皮丝毫不争气。

平阳公主当时是平阳侯的妻子,所以住在平阳府,而在平阳府中,有一个后世堪称“神奇”的家族,那就是卫家。

在平阳府中,曾经有一个老妪家僮,其夫姓卫,因此人们一般叫她“卫媪”,卫子夫乃是卫媪之女,在平阳府当一个“歌女”,而其子卫青,在平阳府当一个“马奴”,平时为府上的贵族牵马背箭,也恰恰是这两人,后来改变了一个时代。

以上是平阳府和卫家的关系,说回正题。

平阳公主知道弟弟正有这个烦恼,汉武帝来到平阳府,也很有可能是想“择妾”入宫,摆脱陈阿娇和刘嫖(汉武帝的姑姑兼岳母)掌控,而在以前,一般都是有“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给皇帝安排妻妾的习惯的,这样一来,会加强家人的联系,也更信得过。

所以平阳公主就费尽心思给汉武帝准备侍女,如果选好了,那么这个侍女就是未来她获得汉武帝更多亲情的筹码。

不过一开始,汉武帝对平阳公主精心挑选的女子都没有感觉,渐渐不开心了,而后平阳公主才将“歌女”安排进来给汉武帝表演节目,谁知道要求极高的汉武帝,一下子就看中了其中的一个女子。

她就是卫子夫。

卫子夫比汉武帝小一点,当她被通知准备换衣服侍寝的时候,她是紧张的。

身边的人或羡慕或嫉妒地看着她,她却有点茫然,因为她和汉武帝没有喜欢可言,纯粹就是一个强势的人对一个人临时起意的占有,而她只能服从。

短短的几个时辰,卫子夫交出了自己,汉武帝很开心,给姐姐平阳公主大量的赏赐,就带着卫子夫回宫了,启程之前,平阳公主和卫子夫说:

“苟富贵,勿相忘”。

是幸福吗?

卫子夫不知道。

但不幸福吗?

总比做一个歌女要好。

回到宫后,众人本以为汉武帝就要用卫子夫和陈阿娇“争宠”来压制外戚势力,可谁知道年轻的汉武帝健忘,当卫子夫来到宫中后,他就把卫子夫忘了,要知道刚入宫的新人,皇帝对她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她在宫中的潜地位,如果是冷落,那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卫子夫深感痛苦。

她有没有看过史书,不知道,她有没有听说过高祖的一个叫做“薄姬”的后宫的故事,也就是汉文帝的生母,这些也不知道,如果她知道,可能就不会那么冲动了。

当年薄姬被刘邦冷落,薄姬和另外两个同样被冷落的小姐妹共同约定:

“苟富贵,勿相忘”。

谁先被刘邦宠幸了,一定要推荐彼此,所以薄姬这才有了怀上汉文帝的机会。

但卫子夫没这样做,在第二年汉武帝释放一些宫人回家之际,卫子夫抓住机会,在汉武帝面前哭诉,如果汉武帝带她进来却又不宠爱她,也不关注她,更不知道她,那么她毋宁死,所以她求汉武帝,如果不爱她,请放她回家。

众人都害怕极了,卫子夫这样说话,可能激怒了汉武帝,但汉武帝愣了一会,就开始笑了,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女人有点不一样。

不久后,汉武帝重新宠幸卫子夫,卫子夫怀孕,不知不觉中,卫子夫成为了第二个“薄姬”。

家有贤妻,国有良母。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 130 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爆发了第一次“巫蛊之祸”,不过这一次巫蛊之祸,只是陈阿娇为了求得汉武帝的宠爱而迷信巫术,加上汉武帝还年轻,因此没有牵连太多的人,但是将陈阿娇废掉了皇后之位。

陈阿娇被废期间,关于汉武帝再立皇后,一直都在宫中有所议论,但众人都认为肯定是卫子夫,对此汉武帝从来没有正面回复过任何人。

而在此事两年后,已经生出了“卫长公主”的卫子夫再次怀孕,这个新怀的孩子,正是后来的刘据。

卫长公主的到来,本让卫家的地位水涨船高,卫青得以跟在汉武帝身边一步登天,卫君孺、卫少儿(霍去病之母)皆变得显贵,与汉朝的世勋诸侯通婚,因为这第一个孩子,打破了汉武帝“难嗣”的传闻。

卫子夫再次怀孕,这让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她的“肚皮”上,只要这是一个儿子,卫子夫必定会成为皇后,因为汉武帝,太需要一个嫡长子来立储了。

十月怀胎,刘据终于呱呱落地,宫中御医大声报喜:

“恭贺陛下,是位龙子”。

29 岁的汉武帝激动得一度要泣下,他有儿子了。

对刘据的到来,汉武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之情,先是让大儒们作文颂扬,其次大规模祭祀,感谢上苍,而后汉武帝还大赦天下,以此来为皇子“积福”,当主父偃再次提出立卫子夫为皇后之时,汉武帝立即同意了。

所以卫子夫也可以说是“母以子贵”。

就这样,刘据顺利地成为“嫡长子”,而不仅仅是“长子”,另一方面,卫子夫个人的出身和经历,给予卫子夫很理性的人物视角,她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因此行事十分得体,张弛有度,这种性格,让群臣皆叹服,纷纷赞扬,毕竟跟刁蛮的陈阿娇比,卫子夫简直是天生的圣人。

汉武帝也很宠爱卫子夫,本来先是美色,后来到繁衍上的青睐,最后是灵魂,他终于钟爱卫子夫的灵魂。

后世的独孤伽罗、长孙无垢都是以“卫后”为榜样,因为卫子夫从未开口提过要汉武帝给她的家族任何利益,就算是卫青成为顶尖的将军,被封侯,都是卫青自己得来的,而卫家也被认为是最应该、最有资格“跋扈”的外戚家族,但他们却从来不跋扈。

卫子夫的为人处事,让汉武帝对她尊敬,即便是她年老色衰,汉武帝有了新宠妃,汉武帝都不曾动摇过卫子夫的皇后之位,夫妻二人相敬如宾,而卫子夫也拿出自己的人生理念教育刘据,这让刘据长大之后,也很受汉武帝宠爱。

所以卫子夫的存在被认为是“国之幸事”,卫家的壮大,也让汉武帝安心,比如卫少儿、卫君孺这些人,她们虽然显贵了,可却对汉武帝没有威胁,而霍去病、卫青等人,则是绝对忠诚于汉武帝,愿意为了汉家奉献自我的“亲人”,这种平衡,十分难得。

只是,汉武帝安心,有别人不安心。

卫后之殇:“用死来让你相信”。

公元前 106 年,卫青离世。

在此之前,霍去病已经早逝,加上卫青的离世,卫家的根基在朝堂上是有很大的动摇的,因为汉武帝在得到了刘据后,人生忽然“知耻后勇”,不断地纳新妾,生儿子,也不是所有妃子都跟卫子夫一样自觉,有的人就会为娘家索求利益,汉武帝酌情给予。

这就造成了,有人对“卫家”有想法。

因为当朝太子刘据,乃是一个最大的靶子,其他汉武帝妃子,也想自己儿子当太子。

因此有了江充的污蔑,“巫蛊之祸”爆发。

巫蛊之祸,从头到尾都以一种“离奇”的形式阻碍着汉武帝、刘据、卫子夫三方的沟通。

从江充诬陷、栽赃太子开始,江充和太子的矛盾与江充“报复”的方式已经不成正比,所以江充诬陷刘据,动机绝不是为了日后防止刘据日后登基不排斥他那么简单。

而对于刘据,身边也仿佛被埋下了“暗子”,从杀了江充,再到组织长安军民“抵抗”,都是有人在一步步指导的,史书复述着巫蛊之祸的过程,但这场祸事,却以汉武帝、刘据的智商回到孩童时一般展现着。

其实当时有人看出来了,那人就是卫子夫。

当刘据向卫子夫“求”未央宫的武装时,卫子夫或许犹豫了,但她思来想去,这个阴谋指向的只会是她和刘据,就算她无动于衷,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汉武帝已经老了,三日一小病,信神信道信仙丹,卫子夫也不敢保证,这种状态下的汉武帝,还是正常的。

所以她赌了,这位从来不曾和丈夫唱反调的皇后把兵给了儿子。

在汉武帝军队和刘据对战的时候,汉武帝和刘据都互相提出过要沟通。

可每次都是,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回来撒谎,说刘据就是摆明要造反,要不就是汉武帝的使者转头就下令继续围攻长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有巫蛊之祸,百万浮尸的原因,因为卫子夫、刘据,就是活生生被这些人引导汉武帝一步步害死的。

刘据终究是兵败,刘据兵败之时,汉武帝让人收回卫皇后的印玺,以此来表示对她的失望和质问。

可汉武帝没想到的是,连同印玺一起传来的,是卫子夫“自杀”的消息,汉武帝终究是震动了,他好像明白了,卫子夫为什么要自杀。

在卫子夫自杀后,汉武帝立即下令,要把刘据安全带回来,可下面的人会让汉武帝如愿吗?

刘据最后还是被追兵逼得“自尽”,理由是他不愿意回来受辱。

受辱?

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刘据不可能读出他父亲要抓他回去羞辱的意思,那么他真实听到的消息又是什么?或者他的自尽,与为了他而自尽的卫子夫有没有关联?

史书如此记载,寥寥几笔,事实已经不可追究了。

就这样,汉武帝得到两具尸体:当朝皇后卫子夫、当朝太子刘据。

思子宫、思后陵。

汉武帝真的老了,所以他更不甘心了,他培养的太子,竟然就这样死去。

后来汉武帝一番追查,终于明白其中脉络,史书亦没有记载汉武帝到底查出了什么,但是江充和一众主张抓、废太子的官僚家族全部受诛,传话的使者亦然,最重要的是,后面派出去“传话”太子的官吏全部被族灭。

汉武帝这样做了,有些“线索”已经大致明确了。

在发泄完之后,汉武帝建立了一座“宫”,一座陵来纪念皇后和太子。

一座是思子宫。

一座是思后陵。

当然,后世也有人说汉武帝就是薄情,在装,因为刘据的孙子刘病已明明流落民间,甚至遭受迫害,汉武帝都没有带回宫中,所以汉武帝根本就是装样子。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汉武帝是“不敢”认这个重孙,更不敢带回来,太子和皇后都能如此被除掉,更何况曾孙归来。

所以,卫子夫也没有能够进入茂陵合葬,因为卫子夫在“明面”上,还是将自己的武装借给了刘据,也就是“造反”之意,汉武帝根本没办法给卫子夫洗掉罪名,他不怪卫子夫,跟卫子夫的确“造反”了这件事情,并不冲突。

不管怎么样,汉武帝还是给卫子夫追了谥号,乃是“思”,卫子夫的皇后之位依旧保留,而后给卫子夫立了陵墓,就在长安城外五公里处的柏桐亭,史称“思后陵”。

有人说卫子夫是以“小棺”下葬的,并不是皇后之礼,但汉武帝却又给卫子夫“思”的谥号,因此这里可能存在一个决定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的是,在汉武帝心里,他是一直认可卫子夫的皇后地位的。

而汉武帝驾崩后,他选择了“独葬”,并没有与任何人合葬,他这样做,或许不是表明他淡薄了情感,对于这个改变中原历史的人物来讲,或许他心中有着更广的星辰大海,只是鲜有点明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