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偏爱醇亲王,先后把载湉和溥仪立为皇帝?一共有 4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百夫长的幻影之舞】的最佳回答:
慈禧太后先后立载湉和溥仪为皇帝并不是他偏爱醇亲王,相反的,当慈禧太后与诸位亲贵大臣商定好宣布立载湉为皇帝时,醇亲王当时便瘫倒在地竟不能起,因为他知道载湉当皇帝意味着什么,当时的大清朝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让他三岁的宝贝儿子去当皇帝无疑就是一个傀儡,况且掌权的还是慈禧太后,还不如让载湉留在王府,好歹是个富贵闲人。
至于立溥仪的原因和立载湉的原因又不一样了,首先一点便是溥仪和载湉的血缘是最近的,溥仪的父亲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是载湉的同父异母弟,加之慈禧太后并没有意识到她自己会在载湉驾崩后不到一天就去世了,所以立个小皇帝更符合她接着掌权的目的。
那么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慈禧太后立光绪皇帝的原因:
总结一共三点:
1.血缘关系
2.慈禧本人想垂帘听政
3.确实没有比载湉更合适的人选了。
立溥仪为皇帝一来是血缘最近,二来载沣比较“听话”,利于顽固派继续掌权,另外一点就是载沣的嫡福晋是慈禧心腹荣禄的女儿,后来被端康皇太妃训斥而吞鸦片自尽的那位,在王府里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是慈禧太后的铁杆粉丝,又是她的干女儿,有这号人物在摄政王的府里对于慈禧来说比较安心。
【2】、来自网友【历史课课代表】的最佳回答:
如果说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哪位亲王是最幸运的,那恐怕醇亲王奕譞要称第二的话,没人敢称第一了。就对国家的贡献和功劳而言,醇亲王家族显然无法与清朝很多亲王相比肩,但是醇亲王家族在晚清时期却因为接连出了两位大清皇帝而声名鹊起,显赫一时。年轻的同治皇帝十九岁无嗣而终,使得原本是醇亲王子的载湉成为了大清第一位非皇子出身的皇帝,然而这位光绪皇帝在位三十四年驾崩时,仍然是孑然一身,同治帝驾崩时的尴尬一幕在光绪帝驾崩时再次上演,而这次被选为新皇帝的,仍然是醇亲王王子出身的溥仪。
实际上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的册立都是由慈禧太后一锤定音的。这位精明的老太太为何先后把载湉和溥仪拥立为皇帝呢?
首先、醇亲王家族与慈禧母族叶赫那拉氏联姻: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醇亲王之子载湉继承皇位,实际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载湉的生母的缘故。
那么载湉的生母是谁呢?她的名字叫做叶赫那拉婉贞,没错,他就是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一母同胞的娘家亲妹妹。
而载湉实际上就是爱新觉罗家族与叶赫那拉家族联姻的结果。实际上光绪皇帝的身上也流淌着一半的叶赫那拉家族的血液。
客观地讲,慈禧太后虽然以女主身份掌清廷大权近半个世纪,但是与历朝历代的太后当国,外戚弄权相比,慈禧太后的娘家人们实在是太低调了,叶赫那拉氏家族非但没有因为慈禧太后的掌权而兴风作浪,甚至连一个出名的娘家人几乎都没有,这既是慈禧娘家人昏聩不堪使然,亦是慈禧太后严格约束母族亲属的缘故,终慈禧掌权时期,叶赫那拉氏家族从无干政乱国者。如果说慈禧照顾娘家人,也就只有先后册立两位沾有娘家人血液的王子为皇帝了。
其次,慈禧希望册立年幼君主长期把持清政府:
慈禧太后之所以先后选择醇亲王府的两位小王子为皇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载湉和溥仪即位时年纪尚且幼小,而慈禧太后册立这样年纪的人为新皇帝,自己则仍可以以“皇帝年幼,无法理政”为由而实行同治年间的垂帘听政之举。
载湉即位时年仅四岁,溥仪即位时年仅三岁,如果按照同治皇帝十七岁亲政来算,慈禧太后起码可以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十多年。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清朝皇室内部有多位年长的宗室子弟可以继承皇位,载湉和之后的溥仪并非最合适的人选,而慈禧太后执意拥立两位年幼的醇亲王子为皇帝,实际上就是为了便于日后自己长期把持清朝最高权力。
慈禧一生视权力如生命,她的一切行为和一切决定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准则的。
第三,醇王没有政治野心对慈禧太后言听计从:
慈禧太后先后从醇亲王家族选择两位皇子做皇帝还有一条不可告人的原因,那就是因为
载湉的生父、溥仪的祖父醇贤亲王奕譞十一位政治能力平庸,又无政治野心的人,并且做让慈禧太后满意的是,奕譞对于慈禧太后的言听计从。醇亲王奕譞的这些“优点”比起政治经验丰富、政治能力卓越,才华横溢又有政治野心的恭亲王奕䜣来说无疑让慈禧太后即满意又安心。
慈禧太后无需担心醇亲王以皇帝生父的显赫身份自居而变得跋扈,并无需担心醇亲王会协助自己的儿子夺回权力,因为凭着自己对这位懦弱的小叔子的几十年的了解,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做这些事情的。这是慈禧太后选择载湉即位的另一个原因。
而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就更让慈禧太后放心了,载沣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无法与慈禧太后相比,但是要说起暗弱无能,载沣比起其父奕譞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慈禧太后不顾朝廷多事之秋,为了一己私利而毅然将两位不谙世事的孩童强行扶立为皇帝,最终不仅导致了自己的滚滚骂名,甚至也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虽然不能将清朝的灭亡完全归咎于慈禧太后,但是慈禧太后确实要为清朝的灭亡负有一定的责任。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3】、来自网友【大叔阿君】的最佳回答:
谢瑶回答,如果最根溯源恐怕要码它几千上万字,在查一下史书才能说得更清楚详细。,但我用我的方式简单给大家分享这几点原因:
1、当时慈禧选光绪进宫的时候曾经假惺惺地立下诺言:“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身为皇太后,说话总要算话。
2、因为同治皇帝生前没有传宗接代的继承人,皇帝驾崩死后,国家不能一日无君,慈禧老太后急呀,当务之急迫切需要立位;
3、其实作为当时的情况,立皇位的候选很多的,但慈禧为了能垂帘听政,肯定不希望有成年人跟她争权夺势的,所以选择奕譞醇亲王 4 岁的儿子,在适合不过了。
4、按照黄清国槭的辈分,老慈禧是清朝第 11 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伯母,也是是载湉的姨妈。溥仪是载湉的亲侄子,溥仪的父亲是载湉的亲弟弟;溥仪也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这个关系,要查史书资料才说得清楚,我是说不清了。
总之醇亲王儿子和孙子都被立为皇帝。溥仪继位的时候(宣统帝),光绪皇帝载湉还没有死,
慈禧太后在御前会上宣布了,立奕譞醇亲王 4 岁的儿子载湉成为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当时醇亲王奕譞就哭得稀里哗啦。原因很简单,奕譞看清了慈禧打的什么算盘。自己儿子只是一个傀儡角色,未来儿子的命运危机四伏。的确也是如此,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 1908 年的 11 月)绪皇帝载湉 37 岁就被慈禧临死前毒死了。
喜欢追根溯源历史的伙伴们,头条有一篇讲的非常详细的文章建议大家可以找找:慈禧为何选择载湉和溥仪做皇帝。
【4】、来自网友【不入八分辅国公】的最佳回答:
第一个是慈禧考虑血脉相传,慈禧的一生立过 2 个皇帝,她立皇帝后除了考虑到自己的权利外,再就是新立的皇帝要和自己有血脉关系。但在没有儿也没有弟弟的同治帝去世后,无奈的慈禧只能立自己的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为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在光绪帝驾崩后,这时候慈禧应该立谁为皇帝?考虑到血脉关系,慈禧就选择了光绪弟弟载沣的儿子,就是溥仪。把溥仪过继给同治,那溥仪就是慈禧的孙子了,所以在慈禧死后,溥仪就得给慈禧立太庙,如果立载沣为帝的话,对慈禧来说就等同于把江山送给了别人,自己死了以后就没有供奉了。
其次慈禧考虑到她死后的历史地位,慈禧有着很复杂一生,从垂帘听政,再到签订了众多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把整个大清朝弄得是体无完肤,慈禧当然不想在死后遗臭万年。这样的话就必须把自己的后人立为皇帝,因为其后人不会追究慈禧对大清的不负责任,所以如果立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为皇帝,那么慈禧也认为自己死后的下场也非常难看。
这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慈禧想继续垂帘听政,固然慈禧已经是快死的人了,但她自己也认为有奇迹发生,如果自己能过了这一个坎儿,不就继续能垂帘听政了吗?这个时候的慈禧应该在“回光返照”的状态,认为自己一定能好起来。如果能使自己以后继续垂帘听政,慈禧也应该立溥仪为帝。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慈禧太后为何如此偏爱醇亲王,先后把载湉和溥仪立为皇帝?】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