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相声历史上,郭荣起有哪些故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且行且听风】的最佳回答:
“马家太能剥削人了”,因为演出后台的一句话,郭荣启彻底得罪了马三立,两位甚至结怨一生,老死不相往来。虽说马三立在相声界名望更大,但要真论相声能水平,郭荣启先生丝毫不亚于马三立,只不过由于身体原因,郭荣启先生早早退出了相声舞台,这使得他的名气地位都大打折扣,作为相声界寿字辈的大家,郭荣启先生的几位徒弟在相声界也是可圈可点,有一位甚至还是国家级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
最年轻的寿字辈名家
郭荣启先生生于 1917 年,和宝字辈的侯宝林大师同岁,比寿字辈的马三立还小三岁。郭荣启的父亲郭瑞林是相声名家,郭荣启的师父则是相声八德之一的马德禄,也就是马三立的父亲。
郭荣启在马家学艺的时候还是旧社会,当时旧社会讲究徒弟要给师父效力,所以郭荣启在马家不仅要当徒弟学艺,还要给师父家干杂活,这段经历对于郭荣启来说并不愉快,而这也埋下了郭荣启和马三立两位大师的恩怨由头。
郭荣启艺满出师后,开始走南闯北,凭借对相声艺术的热爱,郭荣启开始痴迷相声,在走南闯北中,郭荣启留意各地方言、人情世态和各种叫卖,并把他们揉进相声的表演中,有人说,在相声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中,郭荣启的学堪称第一,他表演的《打牌论》是相声界教科书版的存在,迄今无人超越。
郭荣启后在常连安开设的启明茶社卖艺,是当时最火爆的相声演员之一,不过在解放后郭荣启由于身体原因很少登台,迄今留下录音资料的郭荣启、赵佩茹、马三立的《扒马褂》是这部作品最好的演绎,只不过 60 年代后,年龄不大的郭荣启先生由于身体原因退出了相声舞台。
和马三爷的恩怨
郭荣启的师父就是马三立的父亲,郭荣启学艺期间吃住都在马家,按说和马三立关系不错,但其实则不然,由于郭荣启在马家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得郭荣启和马家走动并不多,而在一次演出后台,郭荣启先生更是无意之间谈到:马家太能剥削人了。而这句话传到了马三立耳中,更使得两家结怨。
马志明在回忆自己拜师的时候说到,自己拜师的时候寿字辈已经无人可拜,福建的陶湘九太远,天津的郭荣启先生不走动。郭荣启先生和马三立在一个单位,两家距离不远,之所以不走动就是因为两家恩怨是非。
1988 年马三立在燕春楼收徒姜宝林,在许多相声晚辈面前,马三立更是痛说郭荣启的不是,说郭荣启先生人品不好,不孝顺父亲,而当时马三立和郭荣启先生已经是古稀之年,马三立这样当众说郭荣启先生,更使得两家不再来往。
郭荣启的徒弟
郭荣启先生人小辈大,收徒并不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常家的三蘑菇常宝霆。其实郭荣启先生不仅是常宝霆先生的师父,而且还是常宝霆的姑父,常宝霆先生被誉为小蘑菇后常家相声水平最高的相声演员,是常家相声的代表性人物,也是天津数得着的相声名家,值得一提的是常宝霆还是国家级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这一荣誉称号目前只有三位,另两位分别是姜昆和马志明。
郭荣启另一个知名的徒弟是谢天顺,谢天顺是曲艺世家出身,祖父更是李德钖的代拉师弟,谢天顺早年和马志明搭档,后来因为职称闹崩,晚年加入德云社,他的儿子谢金是德云社晚辈的师爷,我是师爷,也是谢金最常用的梗。
常宝霆和谢天顺的师承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杨少华,杨少华自称是郭荣启先生徒弟,不过这事有争议,如果算的话,杨少华算是郭荣启名气最大的徒弟了,虽然有争议,但是和郭荣启先生过不去的马三立在编相声家谱的时候,硬是把杨少华归到了郭荣启门下,而杨少华是马三立大师的义子。
【2】、来自网友【辛修宇】的最佳回答:
郭荣起表演相声以逗哏为主,活路宽广,说、学、逗、唱四功俱佳。他的表演稳中暴脆、朴中见巧。“稳中暴”就是要有脆包袱,稳住了有暴脆。不是一上来就暴,常是铺平垫稳之后再甩出包袱,从稳中见效果,从稳中见功夫。他“稳中暴”的表演风格颇为观众喜爱,更为同行所推崇。他的相声表演不俗、不贪、不吵、不闹,沉稳中见诙谐,台风庄重大方,包袱火暴。善于刻划人物是他表演的又一显著特点,他擅长于学各行各业各地方言土语;各种人的特点一经他学就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装谁象谁;摹拟戏曲唱腔形神并重;且善于运用倒口及方言表演,自然和谐、流利自如、能很好地和包袱结合表现人物的心里活动。
【3】、来自网友【心平气和 205009622】的最佳回答:
我荣起先生说的《怯拉车》相当有意思,还用的唐山话,还有剃头。打麻将,郭荣启先生是老一辈的艺术家。他的段子很好玩,听起来还很很好玩,用唐山话什么那个什么烙听话,说可有意思了。
【4】、来自网友【风吹水面 TouT】的最佳回答:
1978 年天津成立相声培训班,聘请郭荣启为教师。郭老的水平是大学教授级的,给一帮小孩开蒙有些大才小用,这时领导想到了还在工厂下放的李伯祥,让他教这帮小孩正合适,于是将李伯祥调回天津市曲艺团教这帮孩子,其中就有戴志诚。
【5】、来自网友【相当旺德福】的最佳回答:
说一说老老年间的事儿吧。
都知道郭荣启先生和马三爷不对付。
究其原因,有的说是“一山不容二虎”,有的说是因为当年马三爷立家谱,把杨少华归到郭荣启的门下的缘故。
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您且耐着性子往下看。
咱先介绍一下事件的背景:
因为其父郭瑞林常年在外谋生不着家,郭荣启先生幼年一直就跟着母亲生活。
4 岁母亲去世,于是跟着姥爷又过了 5、6 年。
所以荣启老和怹的父亲打小就不亲近。
10 岁左右,郭瑞林让小荣启跟着李瑞丰学相声,可是不知咋滴李瑞丰没看上。
从此郭瑞林也瞧不上这个儿子了。
据荣启老自己说,那时候怹父亲“情愿给侯一尘过活,也不给他过”。
这就有点管生不管养的意思了。
父子关系由此彻底恶化。
虽然之后荣启老拜上马德禄,可没几年马德禄也病逝,这时郭荣启 18 岁就已经出徒了。
再 4 年左右郭瑞林也去世,郭荣启彼时才 22 岁。
这年轻时的经历,如果愿意掏 2000 块钱给狗王出书,
那除了“杀人魔王墨索里尼”、“骂名千载的秦桧儿”、“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和“道貌岸然的杨少华”,
后面还得加上本“命运悲惨的郭荣启”。
好了,不瞎扯。
之前是介绍背景,事情的源头就打这里开始。
早先照顾周德山(就是八德里的周蛤蟆)晚年,马三爷牵头带着大家伙儿帮凑,彼时估计郭荣启(18 岁刚出徒)是没钱,没有参与。
但是郭瑞林晚年的生病和去世,荣启老依然不掏钱,不出力,还是以马三爷为主带着大家伙儿帮凑的,这个就有点儿招人非议。
所以姜宝林 88 年的收徒仪式上,马三爷提到给周、郭二老送终,压根儿就没有提到郭荣启的名字,言下之意就很清楚了。
(据说后来河水改道,郭瑞林要迁坟还是不出头,是侯一尘给操办的,这个就不清楚了。)
所以马三爷一直认为荣启老人性不好。
其实,以现在人“人不养我,我凭啥养他”的想法,两代郭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倒也情有可原。
但是老马家自来以忠孝传家,就肯定看不惯(虽然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
何况郭荣启是常连安的妹夫,马三爷当年在常家可吃了不少苦头。
再加上由于年少多舛,荣启老性格上就有点喜欢犯葛。
属于人家见着你说“见着你真高兴”,你非要回一句“你到底有多高兴?”的主儿。
前面的事儿在郭荣启看来,马三爷就是“多管闲事儿”。
三方面原因加到一块儿,马三爷肯定不乐意和郭荣启亲近。
前面说“收杨少华”。
荣启老对收杨少华的事,虽然没承认,但是也没反对,而且当初也有过口盟。
所以心里其实是承认的。
这个从常三爷当着杨少华说“咱师父”,就能瞧的出来。
(同行们也都知道)
那荣启老为什么不高兴呢?大概齐是因为修家谱没和怹打个知道,面子上过不去。
所以,家谱里“收杨少华”,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郭马互相不对付的起因,其实是由来已久的。
至于孰是孰非,所谓清官不断家务,就不好说了。
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相声历史上,郭荣起有哪些故事?】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