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作战与参战有什么区别?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2-22 14:10:22 30次浏览

关于问题作战与参战有什么区别?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度度狼 gg】的最佳回答:

1948 年 7 月 5 日,以原来的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为基干,正式成立了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纵队实有官兵 17104 人,首任司令员黄逸峰,1955 年因故没有授衔。

(这谁啊)

注意啊,铁道纵队可不是东北军区的后勤武装,而是直接隶属于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野战部队”,在两个多月以后打响的辽沈战役期间,铁道纵队那也是“参战部队”的一部分。

东北野战军到 1948 年已经是大兵团作战,每战须消耗大量粮草弹药,同时还有大批重装备需要前运,比如炮兵纵队的大口径火炮,特种兵纵队的坦克装甲车等等,东野的情况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

而这些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战役发起前都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北部地区,若想把 70 多万野战军和这些装备物资,以最快的速度运往“沈锦”前线,铁路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方式。

连东野前指和林罗刘首长,也是坐火车到达锦州前线的,因此东北野战铁道纵队的任务既关键又艰巨,黄逸峰司令员肩上的担子很重。有些读者应该看过老电影《军列杀出重围》,就是描写铁纵初期那算历史的。

铁道纵队全体指战员,冒着敌机的轰炸,冒着敌人的炮火,提防着特务的破坏,不畏艰险抢修损坏的铁道线和桥梁,确保东野大军和作战物资的顺利通行,可谓是东北野战军在辽沈大决战中的“开路先锋”。

但是在战役全面打响以后,铁道纵队并不承担任何作战任务,因为这支部队是以技术和警戒为主,不仅缺乏枪支弹药的配备,连具备作战经验的官兵数量也不多。

所以铁道纵队其实是专业技术部队,而非一线作战部队,但是这支部队又确实真正参与了辽沈战役,那么准确诠释起来,它就是辽沈战役的“参战”部队而非“作战”部队,这就两者的细微区别。

不仅是铁道纵队这样的特殊兵种和建制,当时东北军区指挥的地方武装,情况也比较类似。按照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性质划分,全部 12 个野战纵队、炮兵纵队和铁道纵队,以及全部 17 个独立师或骑兵师,统归野战军司令部指挥。

上述部队也是辽沈战役中,我军的主要野战力量和战役主体,大约 73 万余人。可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有 103 万之众,还有 30 万兵力在干嘛呢?那就是由东北军区指挥的各二级军区、各独立团(或营)等等建制武装。

这些地方武装又被统称为“二线兵团”,他们在辽沈战役期间有两大任务,第一是承担后方勤务和任务,比如押运物资、保卫党政机关、打土匪抓特务、看押从前方运回来的俘虏等等,严格意义上,这些地方部队当然也属于“参战”部队。

但是攻城拔寨,或者打击围歼敌人正规军的作战任务,却不需要他们来完成。一方面是二线兵团装备和素质仍然较差,整建制拉上战场是不负责的,另一方面东北野战军有 70 万人马,兵力绝对优势,没有必要。

第二大任务是补充野战部队的损失,毕竟有战斗就有伤亡,若想保持作战部队的建制完整,那就得及时补充兵员,东野补充的“解放战士”不多,因为有大批的“二线兵团”。

(原来李团长叛变了)

所以东北军区、二级军区下辖的数十个独立团,要随时抽调干部战士补充主力,有时干脆整建制补入野战纵队。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参战”部队在必要情况下,也是可以直接升格为“作战”部队的,完全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战场的需要来决定。

除了像铁道纵队这样的特殊兵种部队,在大规模的战役中,“参战”的后方人员、后勤人员、预备人员,随时可以投入“作战”。比如在 1948 年 10 月 19 日,东北军区留守的首长们,就致电锦州前线的林罗刘:

“以 6 个二线兵团补充长春缴获之武器,留置于长春地区负责守备,其余各独立师和二线兵团,统由萧、萧指挥,向法库、新民疾进”。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迅速歼灭廖耀湘兵团和包围沈阳,所有独立团全部直接投入“作战”。

这是根据部队性质来区分的参战与作战之差别,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野战部队中,也存在“全部投放兵力”和“实际作战兵力”的区别。比如在攻克锦州的战役中,东野投入了 8 个野战纵队和 1 个炮兵纵队共 34 万大军。

其中直接用于攻城的是第 2、第 3、第 7、第 8、第 9 纵队和第 6 纵队第 17 师,以及炮兵纵队的主力;用于塔山方向阻援的,是第 4 和第 11 纵队(另有两个独立师);大致一算就知道,这是 7 个野战纵队的番号(6 纵一个师不计),另外一个纵队呢?

当然是置于锦州与塔山之间高桥镇的李天佑第 1 纵队,该纵队有一个师被加强到黑山方向的第 10 纵队,实有纵队司令部率两个师的兵力,被野司确定为攻锦战役的“总预备队”,也是最后的杀手锏。

众所周知,攻锦的 5 个纵队顺利完成了任务,塔山的 2 个纵队也阻击成功,所以一直到锦州解放,第 1 纵队主力也没有真正上场,但 1 纵又确实参加了攻锦战役。因此严格界定的话,第 1 纵队绝对属于攻锦战役中的“参战”部队,却又未实际投入“作战”。

这类情况也是比较普遍的,在大型战役中,某方军队会投入大量建制和兵力遂行作战,那么所有这些部队都得算“参战”部队。不过由于战场范围过大、战役结束过快等等因素,其中的有些部队来不及或者没有必要投入火线,也就没有“作战”的经历了。

总体来说,这两个词在含义上确实很接近,但也有细微的区别,个人浅见,除去兵种的不同以外,应以部队是否“投放火线”为重要标志,没顶上火线那就是“参战”,真刀真枪拼杀在火线上,那就是“作战”。

【2】、来自网友【进取明月 EN】的最佳回答:

我任为作战和参战本来就不应该有区别,作战就是参战,参战就是参加战斗。参战的认定范围应该是有一定界定标标准的,各军区因战区战斗形势的需要,派往前线集结并进入主战场,阵地的陆军师团营连就是最首要的作战部队,而且是成建制的作战部队,这应该是不用质疑的。这些部队就是受领了某一时段,某一区域的进攻或防御作战。至于战区常驻防守的部队可能有部份分队,或人员只配属了担任主要作战部队在情报搜集,地形道路的向导工作。只能是算部仿人员参加了某次战斗。不是只要这是这个部队的人员,出差的,在职不在职的,早己退伍的,还未入伍的,边境只要有其他部队在作战,十年二十年,担不担任主要作战位务,驻守的这个部队都在作战。其实建国后的历次边境反击战真正能攻善守的,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部队,伤亡最大的部队是常驻的,还是受领任务机动集结的部队。这些当过兵的人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只是说本来党和政府对部份有限的参战人员体现点温暖,財力有限,僧多粥少的,在这点小小的利益面前还有部分同志付合不付合的都往这靠,己经把曾经退伍不退色的军人风格丢掉了。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