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被誉为“正义联盟”的东林党,为何最终却成为臭名昭著的典型?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2 03:25:13 40次浏览

关于问题被誉为“正义联盟”的东林党,为何最终却成为臭名昭著的典型?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文史不假】的最佳回答:

提到“东林党”,相信一定会见仁见智存在不同的声音,支持者称其为“正义联盟”,反对者称其为“伪正义联盟”。事实上,双方都不是无的放矢,都拥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东林党最早由吏部郎中顾宪成等人通过创办东林书院为契机而成立,一直伴随到明朝的灭亡,前后经历了四十年的时间。说白了,他们就是以江南士大夫阶层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是明朝畸形政治体制下催生出的一个怪胎。

本着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讲述东林党的形成、发展和灭亡过程。请带着这样的问题来阅读此文:

他们究竟属于正义联盟?还是属于伪正义联盟?

明朝中期以后,内有起义叛乱,外有倭寇袭边,可谓是风雨交加和内忧外患。而且,奇葩的朱皇帝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官僚集团和太监集团的势力膨胀,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和国家的灾祸。

高拱离开后,张居正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下一任的内阁首辅,也实现了位极人臣的夙愿。而且,由于赢得了当时大太监冯保的坚定支持,他还短暂结束了太监和文官的长期对抗,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权”。

张居正经历了明朝内阁最鼎盛、最传奇也最复杂的一段时期,历任的首辅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像夏言、严嵩、徐阶和高拱等人个个都能力不凡。他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出头实在是不容易,自然而然就练就了“金钟罩、铁布衫”的功底,期间的阴谋和阳谋都没少用。

终于成为大明首辅后,张居正以不计毁誉和不惧荣辱的决心开始推行改革举措,希望能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史称“张居正改革”或者“万历新政”。很快,明朝就在清明吏治、改进税制、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和整饬军备等方面都出现了可喜的成绩。

在张居正的不懈努力下,早已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竟然重新焕发了生机,甚至还出现了

“四海肃清、四夷臣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库寺积金四百万”

的景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完全称得上是封建时代的一位卓越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随着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大,越来越对张居正的独断专行和大包大揽感到不满,于是在对方病故后很快便废除了大部分的新政内容。之后,以太监、王公、勋贵和权臣为代表的各种势力操控朝政,引起了关内百姓的接连反抗和关外后金的蠢蠢欲动,难怪后世会评价为“明亡于万历”。

万历八年,顾宪成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因为屡次进言而遭到张居正的贬谪,几经辗转后才调任吏部郎中。不过,他依然表现得非常耿直,因为屡次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触怒了万历皇帝,又因为在推选内阁首辅时再次违背圣意而被罢官革职。

顾宪成返回江苏无锡老家后,先后联络了高攀龙和钱一本等政治失意人士开始二次创业,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后开始讲学授课。虽然是民办的学校,但他们每人都是著作等身的大儒,而且还敢于针砭时弊,很快就在士人中间积攒了足够的人望。

为了体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东林书院非常注重自己的格调,甚至就连大明王朝的马屁都不拍,直接以“匡扶天下”作为奋斗目标。而且,他们不用为柴米油盐而担心,背后有江浙一带的地主势力作为经济后盾,因而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顾宪成死后 , 东林书院的学术研究与政治主张逐渐分道扬镳。学术上,由高攀龙继续主持书院的教学工作;政治上,越来越多的官员以东林书院作为契合点而结党。

由于兼具了“软实力”和“硬实力”,东林书院及其追随者们迅速在朝堂崛起,甚至还被反对派们称为“东林党”,暗讽“结党营私”。不过,他们对于这个称呼并不排斥,有时也会自称为“东林党”,公开解释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当时,虽然东林党不断崛起,但还没有到了天下无敌的程度,朝中还有“齐党”、“楚党”和“浙党”等作为牵制。三个小党为了能够在夹缝中求得生存,逐渐形成了“齐楚浙联盟”去共同对付东林党。

这种党争的平衡态势,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期间相互看不惯对方,却也灭不了对方。直到一个人出现,“齐楚浙联盟”终于宣告解体,曾经的势均力敌也不复存在,这个人就是汪文言。

汪文言并不是多么著名的人物,甚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他的前半生并不如意,像许多读书人一样眼巴巴等着加官进爵和出人头地,一个偶然的机会才攀附上了东林党。

当时的东林党兵强马壮和人才济济,根本看不上默默无闻的汪文言,只能绞尽脑汁去表现,希望可以换取扬眉吐气的机会。经过仔细思量,他认为只有分化瓦解“齐楚浙联盟”,才能找出逐个消灭的破绽。

正当汪文言苦思冥想瓦解“齐楚浙联盟”的具体策略时,机会竟然不期而至了。万历四十八年,“齐党”、“楚党”和“浙党”中有人上疏严惩张居正并且要求开棺戮尸,以便彻底清除他的余毒。

东林党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吵架的机会,纷纷上疏应战以驳斥三党的观点,双方很快就吵得不可开交。党争的危害性就在于此,不论观点和主张是否正确,只要是对手提出来的就一律反对,俨然就是“

为了争吵而争吵

”。

汪文言敏锐地发现,在这次声势浩大的骂战中,居然有一个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个人就是官应震。您大概率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也没有太大关系,只要知道他是当时的楚党领袖就够了。

作为楚党的领袖,官应震在上疏中反对将张居正开棺戮尸,实在是出于公心。但是,汪文言却开始利用这件事去大做文章,不断离间和挑拨“齐楚浙联盟”,最终导致了三党联盟变成了两党联盟。

“齐楚浙联盟”才能勉强与东林党打成平手,而“齐浙联盟”自然就不是对手了,东林党从此开始独霸朝政。受此影响,三个小党只能委曲求全先后攀附于阉党集团,否则就会荡然无存。

从此以后,大明王朝的朝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党争由东林党和“齐楚浙联盟”变成了东林党和阉党集团。万历一手促成了党争,但却没能终止党争,这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万历四十八年,随着明神宗朱翊钧驾崩,东林党迅速扶持明光宗朱常洛登基称帝。不过,这个被“吓大”的朱皇帝实在是太过短命,屁股还没捂热龙椅就在二十多天后驾崩了。

这件事令东林党人大失所望,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的果实呢。于是,这些老油条们再接再厉,又开始扶持明光宗的长子朱由校登基,不惜引发了闹得沸沸扬扬的“移宫案”。

朱由校也就是那个“木匠皇帝”,由于爷爷万历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朱常洛,连带也就不喜欢这个孙子。于是,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年,不仅不用读书学习,而且不用弓马骑射,除了会做木工以外就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登基以后,朱由校没有忘记东林党人为自己所作的贡献,大力提拔他们担任了朝廷要职。谁知,这些东林党人完全就是“矛盾之源”,片刻不宁就开始翻历史旧账,吏部尚书张问达、户部尚书汪应蛟、礼部尚书孙慎行和左都御史邹元标通过上疏弹劾引发了“红丸案”。

明光宗登基不久时,鸿胪寺丞李可灼向他进贡了红丸,导致先帝服用后驾崩,东林党人攻击此人图谋不轨。事实上,这所谓的“仙丹”也就是一些由无毒化学材料烹制而来的补药,即便不能治病,也断不会吃死人,最多就是拉几天肚子罢了。

东林党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为了扳倒政敌,他们集中火力要求彻查“红丸案”。事实上,一个区区的鸿胪寺丞李可灼从来就不是他们的目标,真正目标是他背后的浙党领袖方从哲,此人还是当今的内阁首辅。

经过了坚持不懈和孜孜不倦地“努力”,李可灼被下旨惩处,内阁首辅方从哲引咎辞职,浙党也从此变得一蹶不振。之后,东林党人叶向高继任成为新的内阁首辅,从此牢牢掌控了朝局。

叶向高立即重用了一大批的东林党人,比如杨涟、赵南星和左光斗等,开始积极革除万历时期的许多弊政。而且,他们认为朱由校是文盲,基本上很少进行请示和汇报,大事小情都由自己议定。

虽然说朱由校识字不多,虽然说朱由校酷爱木匠工作,但人家毕竟是皇帝,而且也不是傻子。因此,他很快便意识到由东林党操控的内阁没把自己当回事,为了增强皇权而引入了宦官集团来协助自己。

在叶向高等东林党人大张旗鼓施政的同时,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也迅速崛起。为了打压东林党,他们借助为“红丸案”翻案的机会,将东林党人孙慎行和邹元标等人纷纷治罪。

天启四年,东林党人杨涟向朱由校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罪状,反而被对方诬陷后下狱。由此为切入点,阉党展开了绝地反击,左光斗、周顺昌和黄尊素等人接连被逮捕下狱并且遭受酷刑而死,其他的东林党人也被死走流放。

从此以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取得了党争的胜利,势力和权力都空前膨胀。后人多指责阉党如何如何的坏,如何如何的不堪。不过,之前身居高位的东林党人似乎也没有做出过多么巨大的贡献,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相互拆台”和“吵架比赛”中。

当徐光启提出技术革新时,东林党人唾沫星子乱飞,一直骂到对方不敢吭声为止;当熊廷弼在辽东搞得初见成效时,东林党人不仅攻击他用人不当,而且抹黑对方是阉党;当朝廷准备征收矿税时,东林党人代表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坚决反对,反而鼓励加征农业税以增加贫苦百姓的负担。

基本上,“满口仁义道德”的东林党人往往都是说得多做得少,往往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基本上,他们长期都扮演着祸国殃民的角色,用“

小事不屑干

”和“

大事不会干

”来形容是比较合适的。

崇祯皇帝即位后,很快就利用东林党人清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于是,在刚愎自用的朱皇帝和好大喜功的东林党联合作用下,一系列前后混乱而又错误连连的内外政策叠出,内忧外患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面对关外的皇太极,面对关内的李自成,已经心虚的崇祯皇帝希望可以迁都南京以图后起。可是,东林党人又一次发挥了自己“

善于喊口号

”的特点,用“背弃祖宗基业、背弃江山社稷、背弃黎民百姓……”,将自己塑造得正义凛然,将崇祯驳得哑口无言。

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下只得硬着头皮“决战都城下”,结果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打败,只得吊死在煤山上捍卫了自己帝王的最后尊严。临死之前,彻底醒悟的他留下了“

朕非亡国之君,群臣皆亡国之臣

”和“

文臣人人可杀

”的遗言。

文史不假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不过,这帮自命清高的东林党人却加速了这种必然,自己也终于同大明王朝一起走向了坟墓。

【2】来自网友【日常刷下线】的最佳回答:

东林党撒泼打滚把那个短命鬼光宗扶上来,接着就发生了三件大事,众正盈朝,收矿监稅监还有一个就是复辽东军饷!多少呢 680 万两,接着呢光宗皇帝一月游又修了朱祁钰的那坟给光宗放进去,又花了 150 万两,然后就是把小皇帝天启绑架出来!又花了 230 万两买马。这算的出名头来了的就 1060 万两,万历三大征花了多少呢 1160 万两,也就是说从 1620 年到 1621 年不到 8 个月的时间东林党就把万历三大征 30 年的对外战争的总和花完了!结果呢 1621 年大浑河之败,1622 年广宁哗变,东北丢了三分之二,500 万关外难民内迁,10 来万明军伤亡!打出了 1894 甲午战败的战绩!这才有了魏忠贤 1623 年的掌印,1624 的东厂督工!魏忠贤实际就干了一件事,杀东林党,这还没杀完,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3】来自网友【远处吹来阵风】的最佳回答:

东林就是明末那个东林,本来也没什么黑不黑白不白的,硬是给一些现代精神阉党强行影射史学,你们攻击公知就光明正大的攻击就行,扯什么明末东林党?两者有一毛钱关系吗?东林是读书人出身,问题是阉党也几乎都是读书人出身啊,崔呈秀王绍徽魏广微徐大化顾秉谦……哪一个不是进士及第?东林自标正义,可阉党也都自称正人啊,相比较清军入关,死全家的东林可比比皆是,黄道周夏允彝夏完淳父子袁继咸吴钟峦堵胤锡瞿式耜……,阉党倒是可怜兮兮仅有猫狗两三只,明亡之后对东林厌恶至极的是大清乾隆,乾隆在读书笔记里对东林大加鞭挞,原因不外乎东林提倡的儒学道统侵犯到乾隆极为维护的君权专制,你们精神阉党讨厌明末东林什么?奇了怪了[捂脸][捂脸][捂脸]

【4】来自网友【西区一只猫】的最佳回答:

东林党相当于现在西方议会制里的反对派或者多党制里的反对党。。有它积极的一面,可是如果反对派借用体制漏洞反对而反对,那就成为政府的一股捣乱派,拖垮政府职能,削弱政府威信。。

【5】来自网友【开阔的眼】的最佳回答:

这个命题可以说是个伪命题。

东林党臭名昭著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网络舆论?

其实,历史上小集团太多了,你要认真看待历史后,可能会得出一种”没有好坏人,只有各自立场,各自代表的利益” 这样的观点。

就比如你说的东林党,其实你说他们不好肯定也是不对。

只能这样描述:以前的历史对太监集团抹黑太严重,妖魔化太监,把宦官描述成每个都是死变态。而对于文官集团则美化过多,这是由于文官集团势力大,是最后的胜者。

但是也不要反过来就一定说:文官精英就是比太监更坏。

因为历史你很难得到公正评价,谁发声,则谁就会说自己立场的调调。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