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北平无战事》里,蒋经国推行的币制改革,很多人都知道改革必失败,为什么蒋经国还是一意推行币制改革?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兰台】的最佳回答:
因为蒋经国要为他爹敛财啊。
蒋经国币制改革的实质就是用纸强行收缴老百姓手里的黄金,然后自己不出本钱,还拼命的印钞票,同时要求商人必须限价向老百姓出售商品,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举个例子:我兰台家里有一两黄金,现在蒋经国搞改革要求我必须兑换成金圆券,兑换十元金圆券;但是这金圆券又不能兑换成黄金,等于蒋经国用十张纸换取了我的 1 两黄金。
蒋经国当然知道这么干太赤裸,吃相太难看,所以他把市场上的物价给固定住,强制商人只能限价销售商品。
如果蒋经国真能做到 1 两黄金兑换 10 金圆券也还可以,但事实上他做不到,因为国民政府不断开印钞机印金圆券,同时蒋经国也控制不住全国的物价。
还是举例,蒋经国只能控制住上海的物价,但是周边地区他控制不了,我兰台是上海卖馄饨的,但是我从乡下收来的猪肉是 2 金圆券,但是蒋经国只准我在上海卖 1 金圆券,这个账傻子都能算得过来,亏定了,所以我只有不做生意了。
蒋经国不是不知道,所以他就出台了一份名录,要求以下物资那些做批发的大公司必须按照他规定的价格售卖,而且必须售卖;至于这些公司亏本不亏本,他是不管的。
俗话说得好“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蒋经国这么搞谁会卖?如果蒋经国能控制得住全国物价也没问题,反正我进货价便宜,我出货价也能便宜,但是问题是蒋经国不能。别说物价了,他连印多少金圆券都控制不了。
大公司不卖怎么办?
蒋经国把他在苏联学会的东西学以致用,干脆在上海“打老虎”,把一切不愿意亏本售卖的商人都打成“老虎”。
简而言之,就是要把他们父子两疯狂印钞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的损失转嫁给商人和老百姓。
这种金融改革,他蒋介石和蒋经国不滚到台湾去,谁滚到台湾去?
【2】、来自网友【温读】的最佳回答:
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对于国共之间经济战线的斗争描写还是比较深刻和细腻的,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分崩离析也有了比较合理的解读。很多看过电视剧的观众们对于蒋经国为什么一定要推行币制改革有疑问。他在众多反对声之中,对于这场改革的坚持,坚持的是打击腐败,建立自己的实力派系,乘机可以捞取资本,顺便可以争取民心。大约还有点年轻气盛,想要拼上一拼的意思在吧。
虽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场币制改革的过程是尤为痛苦的,所有的血汗钱换成了转瞬不值钱的废纸。大概除了几个大官僚,社会上每一个社会阶层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更是将国民政府的信用一度降到零点。而在币值改革之初,小蒋的一句感叹也说明了他真正的心情和意图:“我国的百姓,真是善良。”
改革之初的成功,显而易见是源于小蒋在上海的督导。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真正在金融市场上搅浑水的不是小商人,而是大资本家。他曾经的“不论财富权势,违法必诛”的正气凌然,让上海的经管工作一路通畅。只是币制改革之中,一些资本家的消极态度让蒋经国十分懊恼,他直接找到那些曾经对国民党支持的大资本家过来问话和警告,导致他们的强烈不满。
然而问题就在于强令限价这项措施,带来了大规模的混乱,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导致了当时的百姓人心惶惶,到处都在抢购物资。后来的扬子公司舞弊案,让小蒋遭到重挫,正在北方忙于战事的蒋介石,竟然为了此事直飞上海,将徇私贯彻到底,训斥了蒋经国,让这场轰动一时的打虎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改革从此进入颓败之势。蒋经国在上海的经济工作以失败告终,只能黯然地离开了上海。
而有专家学者认为,当初的币制改革的主导者依旧是蒋介石,和蒋经国没有什么关系,蒋经国所做的只是对上海地区的经济管制。1945 年抗战结束之后,蒋介石已经看到了法币的颓势,立刻要求相关部门拿出币制改革的方案。当时持反对意见的宋子文和俞鸿钧多认为刚刚经历过二战的中国没有币值改革的条件。
而蒋介石却一意坚持,主持通过了币值改革的各项文件。无论是蒋经国也好,蒋介石也罢,企图以改革经济以达到为国民政府“续命”的效果,怎奈当时党内已是病入膏肓,币制改革最终夭折,成为一场空。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北平无战事》里,蒋经国推行的币制改革,很多人都知道改革必失败,为什么蒋经国还是一意推行币制改革?】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