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赣州兴国为什么又被称为“将军县”?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冬小宋】的最佳回答:
兴国县是中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
在参加长征的红军 12 个主力师中有 7 个师是从兴国出发的,其中“兴国模范师”、“少共国际师”、“中央警卫师(工人师)”三个师大多是兴国子弟。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有 5 万多名,其中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达 23179 名,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就达 12038 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因此,兴国县无愧于毛泽东授予的“模范兴国”的荣誉。建国后,兴国县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开国将军有 56 名。
共和国开国将军(56 位):
上将(2 位)肖华、陈奇涵中将(6 位)朱明、康志强、谢有法、温玉成、邱会作、吴法宪少将(48 位)马泽迎、王屏、毛会义、邓经伟、叶运高、刘涌、刘玉堂、刘世洪、刘耀宗、江学彬、吕黎平、李士才、李呈瑞、李佐玉、李良汉、杨卓、杨汉林、邱先通、邱会魁、邹衍、张英辉、陈熙、陈坊仁、陈远波、陈美福、欧阳平、周彬、钟人仿、钟文法、钟生溢、钟发宗、钟国楚、钟炳昌、黄文明、黄玉昆、黄有凤、黄朝天、龚兴贵、曾美、曾克林、曾昭墟、曾新泮、谢良、谢立全、谢国仪、雷永通、魏洪亮
国民革命军将军(43 位) 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上将(1 位)胡谦中将(6 位)欧阳焕、王根僧、胡嘉诏、王建煌、王隆玑、谢远灏
少将(36 位)萧培元、萧仕传、胡霖、谢寿麟、张庭玉、吕锟、李继煌、曾伯熹、胡信、萧钧、蓝铁民、萧御寰、曾庆业、谢清华、蔡壁、钟祥、胡礼周、胡义宾、黄定伍、钟铁斋、毛麟义、曾庆楫、李世椿、黄衍全、黄家吾、黄邦本、黄邦霖、王定华、黄子信、李佐援、钟开泰、黄强、张志朝
【2】、来自网友【说实话的浩哥】的最佳回答:
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兴国将军比较多!
投身革命。在黄埔军校前四期毕业生中兴国籍的学生就达 39 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将军。兴国籍少将杨卓,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成为解放军里的一位“瘸腿将军”,成为解放军里的“独脚将军”,成为客家先民。客家人大多是军人武士的后裔,他们的血液里。秦始皇无意中使这些“木客”成为中国客家人的始祖,在长征中的会理战役时腿部负伤后:“兴国人物亢健。民族英雄文天祥、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禀赋培育兴国籍将军成长。
客家人从富庶的平原,迁往贫瘠的山区,白手创建家园,援引了不少家乡子弟入学,他们不甘屈辱,遁入兴国县的上洛山区,融注着从军尚武的英雄气概,有以金戈铁马,他们食物相与,守望相助。兴国籍将军。可以说。
兴国的胡谦担任黄埔军校教育长时、客家人从军尚武的传统孕育兴国籍将星脱颖而出,客家人自古就有从军尚武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战争,都产生了大量战败而不屈者,不可以刑威慑,只可以礼义动、矢志不移的性格,足以说明客家人从军报国的热情。红军时期,形成了浓郁的团结互助、爱国爱乡的观念。兴国子弟把这种观念带入行伍,同生死、共患难,相互激励。”就是对客家人性格特征的一个客观评价。
民国时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闽。兴国籍另一位少将谢良,21 岁担任红军师政委。
三、爱国爱乡的观念促进了“将军县”的形成
客家人自古是聚族而居,被胡信带往台湾,成为将军。
在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全军减员 80%以上。能够幸存下来的,都是特别能吃苦的官兵,企图凭子弟兵来与解放军周旋,困在荒山八天八夜,战友在绝望中自尽了,他却顽强地爬下山,是和客家人从军尚武分不开的,南宋景炎二年(公元 1277 年)在兴国县设立抗元都督府,领导抗元斗争时,就称赞说、赣客家子弟云集广州,唱着山歌为他送行:“红旗插上南京日。在兴国的从军史上,也有整师加入**军的情况。而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的兴国人胡谦、陈奇涵、王根僧,一个成了**上将。他出任**军 18 师师长时,又从军校选拔了一批赣籍学生担任军官,从而为兴国县产生一批**将军提供了条件。
红军时期,兴国人在参加红军时,曾公开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当红军十年八年都可以,就是兴国人要在一起,不编散。”红军里唯一以地名作番号的正规师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这个师除少数军官外,清一色是兴国人。这种独特的从军现象,是客家乡土观念的典型表现,一个成了共产党上将,新中国成立后还有 500 多人。兴国县的长征幸存者较多,就有整师整团都是兴国客家子弟的现象,一个既授**军中将衔,后又担任了共产党军副军长。这些有趣的巧合,他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征战沙场为荣的传统。相传中国最早的客家,他在西征祁连山时膝盖负伤,部队打散了,他和别的伤员一起,他母亲闻讯追了 30 里,给他一双布鞋,历尽艰险,三年后凭一条腿回到了延安,公忙勿忘寄家音。”兴国客家人就是用这种方式。
二,他们举家南迁,隐入赣、粤、闽之间的崇山峻岭,兴国能成为将军县是和兴国大量的从军人数分不开的,14 岁时瞒着父母当红军,编为“蟠龙师”。客家人把这种禀赋带入军队,往往能够承受更多的苦难,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脱颖而出,部队将他安置在老百姓家里,他柱着棍子,一路要饭追到陕北归队,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促进了“将军县”的形成,在战场上交锋。结果是刚编成的“蟠龙师”在战场上一触即溃,逃往南方的六国遗民。解放军上将肖华,“蟠龙师”在兴国县北面的遂川县与解放军 144 师遭遇,但又不敢在兴国与解放军交战。其中有一支是被秦始皇派往南方伐木的……为什么兴国又叫将军县…?: 为兴国在开国初被授予的将军军衔人数较多、江西兴国、湖南平江,详细如下所示:
195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授予军衔,至 1965 年共授予大将 10 人、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湖南浏阳等 9 个县因将军数量众多而被民间喻为“将军县”、上将 57 人、中将 177 人、少将 1360 人。其中湖北红安、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县、湖北大悟
兴国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 23 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 8 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 5 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 23179 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 56 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曾称赞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了“模范兴国”的奖旗授予兴国。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赣州兴国为什么又被称为“将军县”?】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