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为什么汉武帝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2 00:01:29 36次浏览

关于问题为什么汉武帝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自由东兴 5T3】的最佳回答: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对外战争,使国土面积得到扩张,但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此外,汉武帝实行了高压统治,将大量的土地、财富资源和人民都集中到中央,以资助对外战争。同时,还大力推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强对边地的控制,以支撑战争的需要。这些长期以来的战争和高压统治最终使得汉朝的财政、物资和人口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使国家越来越穷困,导致了汉朝后期的政治不稳定和内外交困。

唐太宗时期虽然也进行了大量的对外战争,但是唐太宗实行了“肆夺罢弊”的政策,加强军队和官员的管理,削减冗官、精简编制,整顿财税制度和重视民生建设等。这使得全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同时政府收入增加,使得唐朝财政充裕,能够通过逐步扩张领土和举行大规模战争来巩固和扩大国家的势力范围。因此,唐太宗时期的对外战争虽然激烈,但也不会使得国家遭受重大损失,反而越打越强

盛。

【2】、来自网友【读书悟道】的最佳回答:

汉武帝刘彻好战,他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匈奴,在位 54 年,和匈奴就战了 44 年之久。为了战胜这个强大的敌人,西汉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汉朝在经济上的困境除了抗击匈奴所需的开销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花费,比如打通丝绸之路,等等。

但同样是对外征战,七百多年后的唐太宗李世民,在他执政期间也有一个劲敌–突厥,双方也博弈了多年。但为何唐朝不仅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还整出一个“贞观之治”的盛世呢?

两者相比,这究竟是为何?以下两方面分别阐述。

汉武帝的财政危机

大约在公元前 200 年,散居在当今甘肃、宁夏、内外蒙古的游牧民族大致有:东胡、大月氏、乌孙、匈奴等诸多部落,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民族就是匈奴。

匈奴全盛时代的人口也不过 200 万左右,不及西汉的十分之一,但军事力量却异常强大,刘邦所遭遇的“白登之围”就是最好的证明。

白登之围后,汉朝为维持边境和平,采取了“和亲”政策。但汉朝军事上的弱势已被匈奴看穿,造成的局面就是,匈奴人不仅要汉人的姑娘,也照旧经常袭扰汉朝边境,甚至还有几次兵锋直指长安,长安附近的甘泉宫就被匈奴人烧了好几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七十余年,直到汉武帝刘彻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被动的局面。

刘彻之所以发起对匈奴的征讨,主要得益于继位初期经济上的强大,汉朝与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西汉的休养生息提供了空间,从汉初经历文景时代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国家没有出现严重的政治动乱,也没有发生严重的水旱灾荒,民间家给户足,粮仓充满,朝廷财政也大有盈余,可以说“文景之治”为武帝攻打匈奴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汉朝与匈奴基本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每次的战争消耗都是巨大的。比如漠北决战,刘彻调集了十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统领,分东西两路进攻。此次出征,负责运送后勤的战马就达到了四万匹,步兵辎重几十万人,其后勤保障可谓规模空前。

毫无疑问,汉朝花费在匈奴之战上的钱财是巨大的,但除了对抗匈奴,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花费也不小,比如对河西走廊与河套平原的开发,在此都设立了郡县,并筑城驻军,可以说不惜血本也要在此站住脚跟。

在打通丝绸之路方面的花费也不少,为了与西域结盟,刘彻采用的措施是又打又拉的策略。张骞率先开启了汉朝与西域的破冰之旅,第一次出使西域花费了十三年时间,虽然没有建立起与大月氏的盟友关系,但他创造了中华历史的神话,一条贯通中西的文化大道。

张骞之后,汉武帝多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诸国,先后使用武力征服了楼兰、车师,与乌孙建立了盟友之后,又发动了对大宛国的战争。与此同时,为了交好西域,汉朝也送出大量的财物去打点各国。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大规模地治理了两次黄河,动用军队十几万人,把黄河从东到西都修了一遍。再加上,他的私生活也很丰富,又要赏赐皇子,泰山封禅等活动,还有建造自己的陵墓就建了五十年左右,这些花费也不小。

到公元前 120 年,与匈奴的战争由被动变主动,打仗军费开支加大,安置匈奴降军也要花钱,再加其它各方面的开支,汉武帝的财政便出现了困境,至 124 年,文景之治积累下来的财富差不多就花光了。

然而比没钱更可怕的是,西汉的经济政策也出现了问题。西汉原本在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轻徭薄赋政策,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通过经商成为势豪大户的商人,为了提升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他们开始买田置地,成为新兴的地主阶层。

这样一来,这些新兴地主阶层便有了双重身份,既是汉朝地主,同时又是商人。西汉从建国后,实行的是低税率政策,工商业的巨大利润,交税却是非常低。再加之,这些新兴地主获得新身份后,与官府勾结,巧立各种名目逃避税收,以致于到后来,掌握国民经济命的重要行业都到了这些富商巨贾手里。

由于在汉武帝之前,西汉举国信奉的是黄老无为之学,对民间经济采取不干涉政策,久而久之政府对民间经济便失去了控制。再加之土地兼并问题,贫富差距便不可避免,等等,诸多经济问题都等着汉武帝去做调解。

为了筹款,武帝不得不实行改革,比如漠北一战的军费,就是从盐铁改革当中获取的,但在改革中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需要武帝去解决。

综上所述,不论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也好,对西域的又拉又打也好,他所背负的经济压力是很大的。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初步划定了华夏的江山,汉武帝不愧是一位伟大的帝王。

那么唐太宗在对外征战时,为何还弄出了个“贞观之治”呢?

唐太宗的对外战争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在建国初期,李世民为唐朝的江山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战,比如平定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在他执政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比如:与突厥的较量,吐谷浑之役,还有与西域的系列战争。

汉武帝敢对匈奴叫板,在经济上得益于祖辈们的积累,可以说他大半生的精力都耗费在了与匈奴的较量上。在巫蛊之祸后,他颁布了《轮台罪己诏》,之后汉武帝才开始真正治理国家,汉朝才进入休养生息的阶段。

但唐太宗的路线与汉武帝是不一样的,在他继位后,经历了隋末大乱,唐初的国库空虚,民生凋敝,面对突厥人的挑衅,李世民很有自知之明,一是没钱打仗,二是自己的位子还没坐稳,所以并不敢贸然对突厥人用兵。因此,他对突厥人采取的是妥协的措施。

比如渭水之盟的建立。突厥经过多年的发展,到隋朝时已分裂为两个集团,即东突厥和西突厥,后来隋文帝联合西突厥,大败东突厥,此后的东突厥消沉了一段时间,至隋末,又起来兴风作浪,成为一支大唐劲旅。

早在李渊父子晋阳起兵时,就曾向突厥纳贡,以便安心争夺天下。大唐建立后,高祖也曾送给突厥不少金银财宝。但突厥贵族的贪婪永远没有止境,为了更好的掠夺中原,他们一面拿着大唐的钱财,一面背地里支持着大唐的敌人,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各方割据势力,都曾受过突厥人的支援,甚至是借兵。

武德七年(624),东突厥来犯,当时唐军大批兵马还没来得及回都,高祖便派出时任秦王的李世民出面解决,在拿了大唐的钱财后,突厥人走了。至武德九年(626 年),玄武门之变刚结束,东突厥趁着唐政局动荡,又一次大举来犯境。这次又是李世民出马谈判,最后订立了渭水之盟,之后突厥人又拿着钱财撤回去了。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大唐初期对待突厥人的主要政策就是拿钱消灾买和平。那么,大唐为何不出兵解决这个讨人嫌的突厥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没钱,所以,李世民集中精力除了练兵,就是搞经济建设,然后等待时机一举将突厥消灭。

所以,贞观三年(629 年),时机一旦成熟,李世民绝不贻误战机。当时东突厥内部发生矛盾,太宗十一月便派出以李靖为首的十万大军,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一举平定了曾经称霸一时的东突厥,从此北部边境终于安静了。

待东突厥这支劲旅搞定后,太宗又先后把矛头对准了吐谷浑,而打这场战争时已是贞观八年(634 年),再说对付吐谷浑远没有东突厥那么困难。再之后去征讨西域不听话的小国,已到了贞观十三年(639 年)。平定了这些小国后,西域的道路被彻底打通,由此揭开了丝绸之路新的篇章。

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汉武帝征战匈奴时,正值匈奴强盛时期,之后武帝还经历了匈奴的分裂,可以说,武帝不仅参与了,而且见证了匈奴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

相比之下,李世民遭遇突厥时,突厥已分裂为东西二部,相应实力也减弱,所以,唐太宗集中精力对付东突厥时,才有了一举拿下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太宗的对外战争之所以没有影响到“贞观之治”盛世的形成,一是对手没有匈奴那么强悍,对大唐的对内治理影响有限。二则是初期的妥协政策,为对内治理赢得了时间。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对外战争为什么越打越穷,而唐太宗为何能整出贞观之治,基本说完了,如有补充,评论区吧。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汉武帝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