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历史上真实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14 17:50:35 27次浏览

关于问题历史上真实唐伯虎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栖山君】的最佳回答:

公元 1499 年,在锦衣卫镇抚司的诏狱中,江南才子唐伯虎被绑于刑具之上,锦衣卫挥舞着鞭子,一下又一下地抽打着这位文弱的书生,企‬图让他招供,可唐伯虎始终要紧牙关。

但是,和唐伯虎一同被捕入狱的

徐经

却不堪忍受酷刑,屈打成招,承认自己用金银厚礼向主考官行贿,以此得到了策问的考题。

最终,

唐伯虎被革去功名,终身不得入仕,

他空有一生才华,最终无缘报效国家,成了他一生的伤痛。

世人皆知唐伯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风流贵公子,就算没有读过他的诗集,大概也都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

他有了八个妻子还不知足,要三笑点秋香,抱得美人归,他一手丹青出神入化,贵人们千金难求,可回归到历史本身,唐伯虎从来都不风流,甚至带着悲情色彩。

01

进京会试

唐寅,公元 1470 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伯虎的先祖是前凉陵江将军,晋昌郡太守

唐辉

,所以,他常在自己的书画上题名“晋昌唐寅”,隋唐时期,其祖

唐俭

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家世显赫。

到了明代,祖上

唐泰

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战,之后到了唐伯虎父亲

唐广德

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全家经营着一家小酒馆,以此为生。

在古代,士农工商,商人是最低等的,所以,唐伯虎的父亲决心要将唐伯虎培养成一个读书人,以此来改变社会地位,因此,他专门为唐伯虎请了老师授课。

唐伯虎天资聪颖,更清楚父母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读书非常用功,

在十六岁时就考中了秀才第一名。

19 岁时,唐伯虎遵从父母的安排,与一位徐姓女子成亲。妻子是位贤良的淑女,对父母弟妹照顾,对唐伯虎体贴,一家人的日子十分美满。

有了妻子的红袖添香和殷切期盼,唐伯虎更加勤学苦读,希望能于仕途上更进一步。

可是,二十四岁这一年,唐伯虎的人生直接荡到了谷底,仿佛是老天都嫉妒他一般。

,心爱的妹妹出嫁后饱受虐待,抑郁而亡,结发妻子也因难产离开,同时也带走了肚子里的孩子。美满的家庭骤然崩塌,唐伯虎倍受打击。

先是,父亲因病去世。

随后,妻子也因难产离开,连同腹中的孩子也一并带走了。

然后,母亲撒手人寰。

最后,出嫁的妹妹饱受虐待,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骤然倒塌,唐伯虎备受打击,开始意志消沉,整日流连酒馆,醉生梦死。可人生的坎坷并没有消磨掉唐伯虎身上的傲气。

27 岁时,唐伯虎娶了官宦人家的女子何氏为妻,何氏过惯了金尊玉贵的生活,不愿意跟唐伯虎过粗茶淡饭的生活,总是盼着唐伯虎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

29 岁时,唐伯虎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应天府的解元,

从此,唐伯虎多了一个唐解元的称呼。

唐伯虎满腹才华,解元不是他的终极目标,状元才是。

公元 1498 年的冬天,数以万计的考生们汇集京都,来年二月,他们就要参加京城三年一度的会试,这将是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其中也包括唐伯虎,还有与他同行的江阴县举子

徐经

徐经出生于江阴富户,家中资产丰厚,可他却不似一般的纨绔子弟,整日寻欢作乐。相反,他自小聪敏好学,

23 岁就中了举人。

在赶往京城的路上,两人不期而遇,交谈之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两人结伴同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不同于唐伯虎的初次入京,徐经早已是京城的常客了,刚在住处安顿好后,便拉着唐伯虎迫不及待地要去拜访自己的房师——

程敏政

徐经乡试那年,程敏政任主考官,根据当时的惯例,

考生一般尊称录取自己的考官为房师

自称其门生,这是未来入仕后,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如今,程敏政官至礼部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在士子之中颇有声望,到了无人不知的地步。程敏政学识渊博,精通六艺,

是当朝弘治皇帝和太子的老师

,受百官敬仰。

所以,徐经每次来到京城,都会登门来拜访程敏政,以此来维护关系,可这一次的拜访,似乎又有了一点不一样的意义。

作为皇帝和太子共同的老师,程敏政的才华自是不必说,单就其如此深受皇恩,今科会试的主考官说不定就是他了,所以徐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多多走动。

可唐伯虎却不这么认为,

科举考试,拼得是真才实学,靠攀附权贵,投机取巧,实在不是君子所为。

可徐经却觉得,程敏政是自己的老师,于情于理,到了京城都该上门拜访。再者主考官这事纯属自己猜测,就算程敏政不是,也可以上门讨教一些应试的方法和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徐经的一力劝说下,唐伯虎只能跟着徐经上门拜访了。

其实,程敏政对唐伯虎早有耳闻,早就想见上一面。

当年,唐伯虎参加南京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是

太子冼马梁储

。乡试上,当他看到唐伯虎的卷之时,一下子被唐伯虎的博学多才所吸引,直言如此奇士,今科解元非他莫属。

回到京城后,梁储对唐伯虎大加赞赏,极力推荐,唐伯虎虽身在江南,但是才名早就在京城传开了,对于梁储的知遇之恩,唐伯虎一直是心怀感激的。

所以,这次随徐经拜访程敏政,便打定主意想要求一份墨宝送给自己的老师。

席间,三人推杯换盏,喝到微醺之时,唐伯虎不觉诗兴大发,竟吟诵起来。程敏政听罢,只觉坊间传言不虚,此人才华横溢,定能入朝为官,成为国之栋梁。

言谈间,程敏政不知不觉就说到了此次会试的情况,于是便询问起两人的准备情况。徐经听罢直言道:

“四书五经学生已烂熟于心,此次试题只要不是太生僻,学生定有信心能高中。”

程敏政闻言,却摇头道:

“读书人岂可只囿于四书五经,应博览群书,只要是出自先贤的智慧,就不能算是生僻。”

趁着程敏政高兴,唐伯虎便提出想要为梁储求一篇

《送梁冼马序》

,一来,可以作为报答房师的谢礼,二来,唐伯虎也想要领略一下程敏政的文采。

程敏政十分看重唐伯虎,一口就应下来,连夜写成了《送梁冼马序》,从此唐伯虎和徐经成了程府的常客,可每一次拜访,

徐经都会备上厚礼,从不知避嫌。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会试的日子。

与乡试不同,会试规模更大,前来应试的举子都是来自各府的佼佼者,如果能考上就能得皇上重用,

若是作为本次主考官,就能与考生建立师生关系,快速扩充政治人脉。

所以,很多官员都对这次主考官的位置垂涎三尺。

就在会试的前两日,考官的人选终于定了,由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

出任主考官,由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出任副考官,皇帝下令,由二人拟出此次会试的考题。

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就是因为程敏政的考官身份,将唐伯虎牵扯进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中,将他的科举仕途尽毁。

02

科场舞弊

这一日,会试的第三场考试结束了,从考场出来的举子们各个满面愁容,一边恨自己平时看书太少,一边抱怨这次的考试题目太生僻了。

这群人中,唯有唐伯虎和徐经笑容满面地走出考场,回到酒楼就迫不及待地饮酒庆祝。席间,两人志得意满,高谈阔论,酒过三巡后,两人说话不禁有些随意。

就在两人相互恭维的时候,酒意上涌的唐伯虎不经意间说出了

此次考试多亏了程敏政的致电,不然题目如此生僻,很难答出来。

恰好此时,酒楼有一名官员也在饮酒,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突然想起前两日,程敏政在阅卷时的对两位考生的试卷大加赞赏,莫非这酒楼中的两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

他瞬间有了一个念头,难道

程敏政收受贿赂,泄露了试题

。他沉思片刻后,立刻就离开了酒楼,他要回家写奏疏上报朝廷。

这名官员名叫

华昶

,任户科给事中,他能说会道,经常借由言官特权,讽议左右,这次仅凭自己的猜测,就上书弹劾程敏政受贿,将试题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科场舞弊向来都是国之重罪

,明朝时期,对科场舞弊的惩罚尤为严厉。

为了平息众怒,弘治皇帝下令,撤了程敏政主考官的头衔,并停止阅卷,其批阅过的试卷由主考官李东阳重新审阅。

可复审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傻了眼,唐伯虎和徐经并未被程敏政录取,两个人落榜了。

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能支持华昶对程敏政的控诉,于是,为了查清事情的原委,弘治皇帝下令,

将徐经、唐伯虎、华昶一起逮捕入狱,交由锦衣卫查证。

本以为能金榜题名,却不想如今镣铐加身,身在狱中的唐伯虎此时还云里雾里,没有任何头绪。就在这时,又有第二个人跳出来指证程敏政。

此人是同为考官的

林廷玉

,他声称自己亲眼看见程敏政在得知东窗事发后,将审阅过的试卷重新整理,将回答出试题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以此来摆脱嫌疑。

有了新的证词后,弘治皇帝龙颜大怒,下令

将程敏政和林廷玉全部下入大牢

,彻查清楚。

为了尽快结案,负责调查的锦衣卫对唐伯虎和徐经动用了各种酷刑,虽然

唐伯虎抵死不认

可身为富家公子的徐经哪里能忍受如此严刑拷打,当场就

屈打成招

了。

他承认,自己每次去程府都准备金银厚礼,就是为了贿赂程敏政,得到会试的题目。

虽然有了徐经的证词,但是程敏政却矢口否认自己有泄题的行为,他自认为官三十余年,从来都是严于律己,绝不会做对不起皇上的事情来,严词要求与华昶当面对质。

可是,若程敏政没有泄题,那唐伯虎和徐经是如何知道会试的题目?又为何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要感谢程敏政这样的话呢?两人落榜真的是程敏政做的手脚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困扰着审案的锦衣卫们,也困扰着皇上。程敏政是他的老师,也是朝廷不能缺失的人才,于公于私,他都想保下程敏政

为了不再让案件继续牵扯下去,弘治皇帝拍板决定,

让程敏政、唐伯虎、徐经和华昶四人来个当面对质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大殿之上,双方各执一词,于是,审案官员又将之前招认罪行的徐经带了上来。此时的徐经已经休养了好几天,恢复了精神,他一口气推翻了之前的招供,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他从未贿赂过程敏政,送礼只是出于师生关系。

当日在程府,为了讨教会试经验,唐伯虎问程敏政,若是作为主考官,将如何出题。程敏政便想二人列举了策问的文章,让两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拘泥于四书五经。

况且,当时的程敏政并非主考官,一切不过是凑巧而已。

回到客栈后,唐伯虎与徐经详细阅读了程敏政推荐的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写了篇文章练笔,可没想到,程敏政成了主考官,推荐的文章成了考题。

虽然对于徐经的供词,唐伯虎和程敏政都没再提出异议,但是华昶依旧不依不饶,提出重新审阅唐伯虎与徐经的试卷,看程敏政到底有没有动手脚,以求自保。

但是弘治皇帝没再理会华昶,而是匆匆做了判决。

程敏政因不懂避嫌,被责令提前退休。华昶因听信谣言,不实举报,被贬官去了南京。而唐伯虎和徐经则有谋私利之嫌,被罢黜为吏,终身不得入仕途。

03

桃花仙人

这场轰动朝野的科场舞弊案,最终以各打五十大板的结果落下帷幕,

可惜唐伯虎,功名被革,一生都无法进入仕途,

枉费了那些寒窗苦读的岁月。

此后,唐伯虎终其一生都在做着下科场的噩梦。

二十年余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 鸡虫得失心尤悸,笔砚飘零业已荒。 自分已无三品料,若为空惹一番忙。 钟声敲破邯郸景,仍旧残灯照半床。

公元 1500 年,唐伯虎再次被罢黜为浙藩小吏,因深感耻辱,坚决不去入职,他的妻子何氏眼见丈夫仕途无望,不愿再过清贫的日子,

自请下堂

之后,仕途失意的唐伯虎离开了苏州,前往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游览,回家后就生了一场重病,久久未能痊愈,期间,

他的弟弟也与他分了家。

这还不是唐伯虎最低谷的时期,后来他受邀当了

宁王朱宸濠

的门生。可是,干着干着,他发现宁王想要造反,为了一份工作搭上命可不值当,于是唐伯虎便想要脱身。

可是,身为宁王的师爷,唐伯虎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宁王肯定不会愿意放他走的。

为了尽快脱身,唐伯虎装疯卖傻,在城内裸奔,还高呼,我是宁王的门客。

宁王见唐伯虎如此形状,只能命人将他送走。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后,唐伯虎终于大彻大悟,再也不愿提及官场,整日醉生梦死,靠卖字画为生,自得其乐。

公元 1505 年,唐伯虎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名叫桃花坞

,为了将这座房子买回来,他将自己的部分藏书做了抵押,问朋友借了钱才购置下。

从此,世界再也没有仕途失意的唐寅,只有桃花坞主唐伯虎,他也因此写下了那首不朽诗篇《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很多桃树,只为摘下桃花换点买酒钱。

清醒的时候只愿日日坐在花间,酒醉之后就在花下睡去,半醉半醒间一天又一天过去了,花开花落间,一年又一年飞走了。

我愿在这酒中醉死,愿在这花下长眠,不愿去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马车滚滚而去,是贵族们的乐趣,有花有酒才是我等贫穷者的缘分。

若是拿他们的富贵与我的贫贱相比,他们不过是世俗凡人,而我是天上仙子,若将我的贫贱比作马车,他们是纵意驰骋,我却是悠闲自得。

别人笑话我很疯癫,我却笑他们看不穿这红尘世事

,就算是那些豪杰曾有一时的辉煌,如今却墓冢不在,只能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唐伯虎用六个桃花,向我们堆积出了一个花的世界,还有一个花中仙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逍遥洒脱的日子。

这花与酒已经成了生命中的一个部分,那个曾经被幸福包围,梦想拜相封侯的少年郎不见了,那个曾经漂泊无依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

他痛也痛过,笑也笑过了

,终究还是放下了放荡不羁的人生,择一处世外桃源,安享最后的人生。

04

最后

公元 1523 年,唐伯虎在贫病交迫中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

世人爱慕唐伯虎皆因爱慕他风流才子的形象;世人喜欢《桃花庵歌》皆因喜欢他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豁达的人生境界。

徐祯卿评价他说:

唐寅,字伯虎。雅资疏朗,任逸不羁。

王世贞评价他的《桃花庵歌》说:

语肤而意隽,似怨似适,令人情醉,而书笔亦自流畅可喜。

他的人生充满着悲情色彩,可他从未被生活的磨难打倒,他说你们笑我疯癫,那这红尘世事你们又看穿了吗?

他仍是当初那个少年,不曾老去,他不是唐寅,他是人间的桃花仙,他如一缕清风,从桃花坞悠悠而来,荡开这世间纷扰,落入我们心中。

若是能回到过去,只愿能于桃花庵中看一眼桃花仙足矣!

【2】、来自网友【平阳狐狸奇谈社】的最佳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唐伯虎到底点没点秋香?祖上家事又如何?真的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吗?科场舞弊案又是怎么回事?四大才子到底怎么样?我们不妨通过这五大命题来一探唐伯虎的人生!

将门之后唐伯虎?

(唐俭)

唐伯虎号称“江南四大才子”,才华横溢,顶流知识分子,妥妥的文艺青年。唐伯虎的祖上同样风光无限,南北朝时,唐伯虎的先祖上官至宰相刺史,十分拉风,隋唐之时又出现了一个叫唐俭的人。

唐俭听起来有点陌生,干的事儿可不小,跟随李世民太原启兵,征战天下和玄武门之变,为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份功臣榜来头可不小,里面有不少我们的老熟人,如秦琼,尉迟恭,程咬金,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可以说含金量是相当的高!

到了明朝,唐伯虎的家世虽然不如其先祖拉风,倒也不差。1449 年,土木堡之变爆发, 20 万明军被蒙古击溃,明英宗被俘,唐伯虎的祖父也在这场战斗中丧生。

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关于唐伯虎的一个八卦,因为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他的字,所以说他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只能说对了一半。唐伯虎生于 1470 年,这一年明朝中后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明孝宗出生,1470 年确为寅年,但寅月寅日寅时就不靠谱了。唐伯虎有一个弟弟唐申出生于申年,可见唐寅确实与他出生在寅年有关。

公元 1470 年,从十二生肖来看属于虎年,唐伯虎的字想必也与这一属相有关。这么看来,唐爸唐妈起名字是不是太过随性了?不过到也顺耳。如果大家给小朋友起名字不想翻《诗经》和《康熙字典》,唐伯虎的名字的这个套路到不妨一用,堪称取名小妙招!

真假科场舞弊案?

1494 年, 24 岁的唐伯虎中乡试第一名,所以后人也称唐伯虎为唐解元!但在后来参加会试时,却卷入了一场科考舞弊案,被除名,从此与科考功名无缘。

与唐寅一起卷入这场科考舞弊案的,还有一个叫徐经的举子,徐经有一个后人很有名,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旅游达人徐霞客。唐寅是否参与考试舞弊没有实锤,但却有失当之处,朝廷对此的处罚方式,也是对揭发人,主考官和唐寅,徐经等各打五十大板。

纵观整个案件的处置过程及唐伯虎后来的境遇,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唐伯虎大概率没有科考舞弊,但确有失当之处,朝廷的处置并不过分,唐伯虎也不算太冤。毕竟这时在位的皇帝,正是和唐伯虎同年的,有明朝中后期第一明君之称,开启“弘治中兴”的明孝宗。

这里我们补充一点,就是在这一两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唐伯虎的一生。一是这场科考舞弊案,唐伯虎从此与功名无缘,这对于位古代知识分子的打击可想而知。二是也就在这一两年,唐伯虎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和妹妹相继去世,家道开始衰落,毕竟像唐伯虎这样的大艺术家,你要让他去理财那铁定是不现实的。科考失利和家人离世,这对于唐伯虎可以说是精神世界和物质基础的双重打击,是唐伯虎一生的重要转折,从此浪荡江湖,不问功名,放浪行海。

四大才子怎么样?

“江南四大才子”是唐伯虎最响当当的名号,其实唐伯虎身上有两大标签。一是从绘画角度,唐伯虎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二是从诗文角度,唐伯虎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四大才子”。

不过别盲目追星,“江南四大才子”可并非都是风流倜傥之人,祝枝山和徐祯卿的颜值那是相当的低,徐祯卿还因“貌丑”而在官场中遭人排挤。

四个人在科考上,除了徐祯卿进士之外,其余三大才子一个比一个惨。唐伯虎中了举人,会考却被除名。祝枝山中举后多年参与会试而败北,直等到他的儿子考中进士之后,祝枝山这才罢手。文征明更惨,连续 9 次参加考试,次次落第,最终无奈放弃。四大才子在科考上的不尽如人意,也算是老天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唐伯虎有无点秋香?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唐伯虎的生活脾性。 24 岁的唐伯虎参加乡试,之前还得有一次乡似资格的考试,而就在这场考试中,唐伯虎还在夜店放飞自我。主考官十分厌恶,决定把他的资格取消,最终在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吴宽等一众名士的要求下,主考官这才放了唐伯虎一马。

唐伯虎考中解元后更加放飞自我,“夜店是我家”可说就是唐伯虎的座右铭。唐伯虎的这种生活习性,就连他的好朋友文征明也看不下去了,写信劝诫他。但唐伯虎对好朋友的劝告毫不在意,反而十分气愤,还曾因此一度与文征明断交。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看《唐伯虎点秋香》,历史上倒记录了一件关于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与此故事相仿,但也有一些差别。唐伯虎在游玩的中途确实看中了一家人的丫鬟,并最终化身仆人混进其中,然后直接带着丫鬟私奔。只不过这家叫主人是华学士而不是华太师,丫鬟不叫秋香而叫桂华。

科卡失利后,唐伯虎彻底寄情于山水酒色与吟诗作赋之中,家人相继离世后家道中落,就唐伯虎这种“夜店之王”的生活,很明显会越来越拮据,事实也是如此。后半生的唐伯虎生活上十分窘迫,靠卖字画为生。

1524 年,唐伯虎去世,时年 54 岁。但唐伯虎的才情和给后人留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无愧于“明四家”和“江南四大才子”的称号!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