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道光为什么不立政治才能和身体素质更好的恭亲王为皇帝,而是选择了咸丰?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饕餮不码字】的最佳回答:
道光 49 岁那年,自己唯一在世的儿子不肯读书,用力一脚给踹死了。儿子死了,他差点绝后。可万万没想到,老当益壮的道光皇帝晚年费尽力气还生了 6 个儿子。有意思的是,他嫌弃儿子多,还把老五过继给了已经去世的弟弟。
当时道光踹死大皇子一月有余,心情非常低落,频繁的叹息:自己都这把年纪了,怕是要断后。虽然目前后宫的全贵妃和祥嫔都怀着身孕,可是全贵妃接连两胎都是女儿,这一次估计也悬乎!祥嫔身份低微,之前也是生了两胎女儿。
无论怎么看,这俩个人都没有生儿子的福态,道光不免深深自责:好不容易有一个种,还让我给踢死了!
就在道光自怨自艾时,在圆明园待产的全贵妃竟然生下了一个男孩,消息传到皇宫后,道光直接下跪磕了三个响头,这下终于有儿子了。随后 6 天,一直不被重视的祥嫔也产下一子,道光再次感谢老天爷又给了他一个儿子。
这下不仅不缺儿子了,还一下子来了俩,道光皇帝的腰板又硬了起来。有了底气的道光一鼓作气,接连生下 4 个儿子。皇九子奕譓是道光 63 岁那年出生的,老当益壮的道光在去世之前,留有 6 个儿子。
孩子多了,道光就开始为选谁当储君而犯难。
有几个孩子资质都不错,他也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办了。道光皇帝去世的前几年,只有皇四、皇五和皇六子长大,这其中大家最看好的就是老六了。
虽然他在这哥仨中,年纪最小,但因为皇五子奕誴被过继給了旁人,所以当时皇位就在老四和老六之间徘徊。
皇四子自幼身体欠佳,头脑也一般,大家并不看好他,但是过了几年谁也没想到,道光早已秘密立老四奕詝为皇储。
这下朝中老臣们炸成了一锅粥:这皇帝莫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评比也是六皇子更胜一筹。这皇位交给老四,看来是天要灭我大清!
四皇子也就是后面的咸丰皇帝,果真如朝臣预想的那般,咸丰帝只活到 31 岁就病逝了。
那么,为人聪明的道光皇帝不可能不知道儿子的身体情况,可他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立老四为储君。道光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01,道光年近半百,一脚踹死唯一在世的儿子,差点绝后
清朝皇族多为联姻所生,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发达,很多小皇子、小公主还在幼年时期,就因病去世了。
到了道光十一年,已经 49 岁的道光虽说还有 4 个女儿,可是男孩就只剩大皇子一个了。
大皇子奕纬乃是意外结晶,道光在一次醉酒后,跟当时府中一名婢女发生了一夜感情。之后“一举即中”,生下了奕纬,这可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个孙子,为此那位婢女开心地等着圣旨到来,她从此母鸡飞上枝头变凤凰。
可是道光并没有因此感觉开心,反倒是认为这个孩子的出生对他来说是一种耻辱。毕竟自己平时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修养的皇子,一直给人都是光明磊落的形象。
现如今跟一个低贱的婢女发生了关系,生下了孩子,还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道光压根就不喜欢这个孩子,对其生母也没有任何奖励,随便给这个儿子娶了个名字——奕纬。
婢女眼看要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想到爷爷嘉庆对这个孩子喜欢得不得了,抬升其母为道光的侧福晋。只不过疼爱奕纬的爷爷嘉庆皇帝过世后,没有人再帮奕纬撑腰,母子两个过得很艰难。
但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两个弟弟相继过世后,奕纬成了道光现存的唯一儿子,一直被父亲疏忽的他,转眼间成了“香饽饽”。
当时道光已经快 50 岁了,他觉得自己恐怕再难生出儿子,奕纬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可是奕纬自小不被父亲重视,自然也就不像其他皇子那般辛苦学习,他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道光突如其来的“宠爱”,奕纬觉得很压抑,时间久了奕纬终于爆发了,处处与道光作对。
据资料记载:道光为了训练他,找了一位老师传授知识,但是奕纬不喜欢上课,他已经 20 多岁了,早就过了在课堂学习的时间。他想要去训练场学武艺,老师见他一点耐性也没有,就劝他好好学习,以后当个好皇帝。
谁料,没有头脑的奕纬直接回怼: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就杀了你!
这句话被道光听见了之后,直接叫来奕纬臭骂一通,这样还不够,干脆直接上脚踹了好几次。生气的道光没在意轻重,有一脚正好踹在奕纬的下面,疼得他直打滚。后来更是因为伤到了“根基”,医治无效去世了。
也不知道道光是不是因为伤心过度,竟然追封奕纬为“隐志贝勒”,相当于告诉大家,大皇子奕纬因为隐疾去世了。
奕纬去世后,道光身前一个儿子都没有了,眼看自己这一支就要绝后。心想:这下可玩完了!
02,道光随着年纪增大,身体却越战越勇,晚年生了 6 个皇子
就在奕纬去世后的几个月,道光宠爱的全贵妃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的降生,为整个清廷都带来了希望。但是幸福远不止于此,陆陆续续,又有 5 个男孩出生了。
道光由“差点绝后”变成了“人丁大户”,这可能是祖先保佑吧。
有了儿子的道光再也不担心继承人的问题,儿子多了,他还大方地将皇五子奕誴过继给了已逝的弟弟。
后出生的 6 个儿子,其中全贵妃生了四皇子奕詝、祥妃生了五皇子奕誴、孝静成皇后生了六皇子奕訢、庄顺皇贵妃生育了年纪靠后的三个男孩。除了送出的一个,道光还剩下 5 个儿子。
这其中皇四子比较受道光的疼爱,因为他是道光心爱的全贵妃所生,全贵妃在孝慎皇后病逝后,先是被封为皇贵妃,之后更是做了道光的第三任皇后。只不过这全氏后来因病去世了,奕詝只有 10 岁,道光不放心,便将他交给静贵妃抚养。
静贵妃是六皇子奕訢的生母,所以奕詝和奕訢从小一起长大,宛如一母同胞的兄弟。
奕詝对养母非常尊敬,但毕竟养在别处,心思还是非常敏感的。寄人篱下,奕詝性格非常安静,爱好读书,而奕訢的性格比较活泼,喜爱射箭骑马。
道光心想有了好几个儿子,也不着急立皇储。直到 1846 年,道光越发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出了问题,他害怕自己走后,朝廷没有主君,会发生争斗。于是,他开始注意这几个儿子的优缺点,考虑立储的事情。
皇四子是当时的嫡长子,身份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皇六子头脑灵活,心思细腻,也是道光看中的孩子,所以这皇位继承人就在老四和老六之间选择了。
1850 年,道光皇帝病重,在他临去世之前,让人拿来纸笔,亲手写下“命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同时召集御前大臣、军机处大臣、内务府等人前来,当众打开放有密旨的铁盒子,宣布: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
此言一出,震惊四方,大家都认为能当上皇太子的应该是六皇子奕訢,而奕訢本人也对皇太子之位势在必得。
人心难测,谁都没想到,最后的赢家是那个不起眼的四皇子。
那么,道光立储的理由是什么?难道是临死之前脑子故障了,又想按照嫡庶尊卑来决定未来的皇权交到谁手中吗?
03,道光选择奕詝为皇位继承人的三大主要原因
(1),奕詝性格委婉,更像自己一些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而签订这个条约的皇帝就是道光。
虽然说这种结局不能让他背黑锅,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属实没有接好班。
由于乾隆当了多年的皇帝,这就导致嘉庆当皇帝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那他的儿子道光也是辅助了他很久,38 岁才当上皇帝。道光习惯做事犹豫不决,什么都等嘉庆做主,而长年这样行事,养成了固步自封,外加气量小的毛病。
再加上继位的时候,他年纪大了,性格已是不能更改了,做了皇帝后没有丝毫进步,所以他在位期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他这种性格跟他的父亲嘉庆非常像,又很好地遗传给了四儿子。
嘉庆按照传嫡不传庶的原则,将皇位传给了道光,道光同样的将皇位给了奕詝,这既是顺应礼法,也是为了纪念已经去世的全贵妃。
除了性格之外,道光的忠孝也是跟他非常相似的。
早在嘉庆年间,天理教进宫闹事,还是皇子的道光打死了两个正在后宫作乱的贼子。为此,嘉庆还特别褒奖他为和硕智亲王。
而奕詝在与弟弟奕訢争夺皇位过程中,受到“高人”指点,自己的智慧、才能都不能与奕訢相比,“高人”告诉他:人老了,心性也会被磨平,这个时候谁孝顺体贴,谁就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亲近。
果然,在一起面圣过程中,奕訢听从老师的安排对道光的提问应答如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奕詝则注意到道光的面容有病色,故在道光提问时,直接跪在地上痛哭。众人疑惑时,他哭诉道:父皇生病这么严重,儿臣居然都不知道,儿臣真的是不称职。
这下,道光的心都要被融化了,对奕詝的感情更是亲近了很多。除此之外,奕詝不好杀生,存有一颗仁义之心,也深深地打动了道光,令其定下了立奕詝为储的决心。
(2),奕詝生母为全贵妃,是道光的挚爱
奕詝的生母乃是道光的全贵妃,也就是以后的孝全成皇后,相对于奕訢的生母孝静成皇后出身更高一些。孝全成皇后刚进宫的时候被封全嫔,一年后就被升为全妃,从她的称号上就可以看出在道光心中,这位妻子是一个样样皆全的奇女子。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女人确实不一般。1825 年,进宫后的第四年,就被道光封为贵妃。足见道光对这个女人的宠幸达到了一定高度。而奕訢的母妃就没有这么受宠了,从刚进宫封为静贵人到静贵妃,她足足用了 8 年。
虽然这比很多后宫女人“升职”速度快很多,但较比孝全成皇后还是慢了一大截。
爱屋及乌,道光不免对奕詝也更好一些,尤其孝全成皇后因为流产后未能养好身子去世了,道光内心对其有愧,加倍地对奕詝好。
但是道光之所以把皇位交给奕詝,也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他的性格和对其母的补偿,更多还是因为奕訢本人不受道光喜欢。
奕訢这个孩子思维太跳脱,喜爱西方先进文化,这与思想迂腐的道光简直是天壤之别。
(3),奕訢喜欢西方文化,与道光的政见不同
在与奕詝争夺皇位的过程中,奕訢一直是锋芒毕露,处处压制着奕詝。
奕訢太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却不知揣摩圣心才是最重要的。奕訢的文才武略都在奕詝之上,开始的时候道光确实也非常喜爱这个儿子。
时间久了,在敏感的道光心里,总觉得这个儿子有才是有才,但就是心机太深了。况且奕訢年少时特别喜欢学习西方文化,没事的时候自己还做一些小发明。可对道光来说,鸦片战争带来的耻辱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的,这奕訢还时不时的在他面前提到西方,道光真的头疼。
在选储君的时候,道光心想:这老六头脑聪明,但是也太不争气了,自己老祖宗的东西都不知道发扬光大,反倒去学习那些洋东西。以后大清要是交给他,岂不是要把我大清跟西方融合在一起,我大清未来不保啊!
所以,出于对清朝的“保护”,道光选择了奕詝,并且他坚信跟自己性格相似的奕詝,可以很好的守护大清江山。道光三十年,病重的道光命人打开锦匣,正式册立奕詝为皇太子,奕訢为亲王。
自此,道光时代结束。大清进入了咸丰时期。
后记:
咸丰皇帝一心想要振兴大清,奈何他的处政能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大清王朝已经破败了,咸丰能做的只是让它不那么快沉下去。
咸丰改革的力度远比他的父亲、爷爷要强得多。但是咸丰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跟他父亲一样优柔寡断。这种性格处理政事,根本不敢触碰根基问题,所以咸丰所做的工作都是表面的。
就在咸丰兢兢业业的工作时,疾病却找上了他。本身体质就一般,生病后身体就更不行了,年仅 31 岁去世。至于他弟弟奕訢,真的如道光预想的那样,勤恳的致力于发展洋务,他建立的各国事务总理衙门,可以称作是中国近代最初的外交机构。
【2】、来自网友【橙咖精剪】的最佳回答:
道光帝在清朝皇帝里子嗣不算多的,但照后面几个皇帝绝对是多的了,道光一共九个儿子,老大奕纬出身极为低贱,据说是道光十几岁时心血来潮幸了一个宫女生下的,道光对这个孩子丝毫没有好感,但老皇帝嘉庆非常喜爱这个孙子,因为隔代亲嘛,还是第一个孙子,道光也无可奈何,那时候道光也是皇子,所以对奕纬并不怎么上心,过了发蒙的年龄还没找老师。所以奕纬打小就养成自由散漫,顽劣成性的性格,道光即位后才开始重视对奕纬的教育,特地给他找个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当老师,无奈奕纬顽劣的性格让老师很头疼,有次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诫他说如果将来为君的话要怎样怎样,奕纬不听还好一听火冒三丈说出一句让老师瞠目结舌的话来,他说将来我要是当了皇帝第一个就把你杀了,老师惶恐万分,赶紧求见皇帝,说起这孩子如何如何,自己要告老还乡,道光帝一听就火冒三丈,立马让人把奕纬喊来,照着他小肚子就踢了一脚,也不知怎么就那么个寸劲儿,不是踢得脾破裂就是踢命根上了,第二天就死了。这奕纬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皇帝直接打死的皇子。要说道光后不后悔,那肯定后悔啊,一时盛怒还可以理解,出手重了踢死孩子,再冷血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啊。
-
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1808—1831 年), 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
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1826—1827 年) ,顺和郡王,幼殇。
-
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1829—1829 年),慧质郡王,幼殇。
-
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 年),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不予赘述。
-
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1831—1889 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
皇六子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 年),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
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 年),醇贤亲王,光绪帝生父,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1844—1868 年),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
·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1845—1877 年),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是道光的儿子简介,老大奕纬死后,道光帝当时马上五十岁了,但是膝下没有一个儿子,都是女儿,老二老三都是幼殇,道光很着急,暗自祈求上苍,或许是感动了上天,之后道光帝妃子一连串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均长成年,老四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詝是在当年的七月初出生的,老五被道光帝过继给了自己的弟弟绵恺,老六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老七奕譞,是慈禧的亲妹夫,慈禧的妹妹是奕譞的嫡福晋,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光绪帝。溥仪是奕譞的亲孙子。
老七醇亲王奕譞
老四是孝全皇后所生,老六是静贵妃所生,按清室规矩,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位轮到老四是板上钉钉的事,但道光帝迟迟没有立储,这就给人以无限猜想的空间,在 1831 年以前,皇长子只有奕纬一个,没有别的皇子跟他竞争,奕訢的生母静贵妃十四五岁就产了两子,均早殇,道光觉可能觉得立储只有这么一个人选,况且也不招自己喜欢,所以就把立储这事搁下了,等到长子奕纬一死,道光有些慌了,毕竟那时候快 50 的人了,没有儿子,怎么继承大统呢?前文说过,道光虔诚地祈祷过,然后他的几个妃子接连给他生了六个儿子,孝全皇后生奕詝(也就是咸丰帝)的时候也刚刚 24 岁,但他的儿子此时是嫡长子,地位是无疑的。我看到有文章说咸丰的生母生怕奕訢生在自己孩子前面,求了太医一副药,让不足月的咸丰先降生下来。这说法简直就不走脑子,首先那时候没有 B 超,谁也确定不了未降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女孩,其次,咸丰和奕訢差了两岁,就是说咸丰必须抢在奕訢龙种种下前一年多生下来。再者,孝全皇后当时是贵妃,两年后,道光的孝慎皇后当年死了,全贵妃被晋封为皇贵妃统管六宫,不久后直接晋封为皇后,那年孝全皇后才 27 岁。地位如此显贵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当政治筹码。唯一能印证这种猜测的是,老五奕誴的降生,比咸丰小了七天,生母是祥妃,这个孩子后来过继给了道光的弟弟绵恺,奕誴有个儿子后来又过继给了咸丰的堂弟奕志为子,并承袭了郡王封号,他就是义和团祸首—爱新觉罗.载漪。
端郡王载漪 (正中)
孝全皇后的晋封速度在有清一朝是非常罕见的,这足以证明道光帝对她的宠爱程度之深。后来的奕訢生母静贵妃,入宫也很早,也比较受宠,但晋封速度就差了一些,早殇的皇二子、皇三子就是她生的,那时候静贵妃才不过十四五岁,有人说两个孩子早夭与静贵妃孕龄过早有关,其实还有一点,清廷内宫,皇帝妃子生产后,孩子照例要找乳母喂养,然后生母喝回奶汤,一来坐月子没那么累,二还还不太耽误皇帝宠幸。这种现象,用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对孩子的健康害处是很大的。再者,当时的医疗条件确实照现在有很大差距,那时候离抗生素的发明还差一百多年呢。后来的恭亲王奕訢是静贵妃所生的第三个儿子。
恭亲王奕訢
咸丰帝十岁的时候,他的生母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命静贵妃抚养咸丰,那时候奕訢八岁,可以说俩人是一块长起来的,感情很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二人渐渐长大,不同之处显现出来了,咸丰老成,奕訢好动,这也应了那句老大老实老二精,尽管实际上一个是老四,一个是老六。道光帝格外喜欢老六,或许是老六身上的许多特点正是自己所不具备的,道光帝是清代皇帝里以简朴著称的,自己穿的衣服补丁打了又打,打一个要五两银子,搞得大臣们也上行下效,纷纷打补丁,甚至新衣也要弄破了打上补丁,他们打补丁只要三钱银子。
道光朝大臣曹振镛
眼看两个儿子越长越大,道光也越来越纠结,皇位本应传给老四的,但老六各方面指标均要超出老四一大截,文韬武略方面老六见地颇高,老四水平并无新意。体格方面,老六习武,咸丰体弱。最关键的是咸丰有次骑马摔了下来,腿摔断了,估计也没找到好的整骨医生,落了残疾,是个瘸子。皇帝是一国之主,道光前的历任皇帝哪有不良于行的。立太子一事一直拖到道光 26 年的时候才确定下来,那时候道光留在人间的寿命还剩四年。至于是什么促使道光帝最终下定决心立老四为太子的,很多文章或影视剧都讲过,咸丰有个好老师杜受田,他知道他的学生资质要照老六差一截,但道光内心最容易被触动的却是仁孝,于是咸丰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通过了道光的考验,顺利接班。
咸丰帝师杜受田
这个原因可能是道光帝选择咸丰即位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嫡庶之分,咸丰的母亲在生咸丰时是贵妃,但最后被册封为皇后,所以咸丰是个根正苗红的嫡子,而且还是长子(前三个都死了),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大统这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会有人有异议的。奕訢是庶子,虽然他的生母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在道光朝,她最高地位是静贵妃。如果有人还是不太理解嫡庶的概念,我再讲个事情。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任上时,生母病故,袁扶灵回老家项城,要把生母葬入袁家祖坟,但当时的袁家族长袁世敦,也是袁世凯的异母大哥坚决不同意,原因是袁的生母生前只是个妾,没有资格进祖坟。袁世敦的理由无懈可击,因为礼法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袁贵为疆臣之首,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把生母葬在离项城几百公里远的彰德(今安阳),并发誓不再回项城。还有一个例子是,民国大人物谭延闿,他父亲也是督抚级人物,但自己是个庶出子,家里地位就不高,他母亲地位就更不高了。所以谭的正妻死后,老蒋提出要给他续弦的时候,他很坚决地谢绝了,因为他不想再让嫡庶问题搅扰他了,更不想让他的后代因嫡庶问题痛苦一生。民间封建礼法制度尚且有这么大的约束力,何况皇家作为百姓典范,尤其要遵守这些礼法制度。再者道光帝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真正的嫡长子继承大统的皇帝,多少也会有一种捍卫这种制度的心理。
谭延闿
选咸丰为继任者的第二个原因就与道光帝个人情感有很大关系了,咸丰表现出的仁孝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咸丰的生母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有感情的妻子,从她火箭般蹿升速度就可以看出道光帝对她的重视程度。孝全皇后身后事也备极哀荣,她的谥号是道光帝自己定的,一般后妃死后上到谥号都是相关部门议定后给皇帝一个结果,皇帝同意才算完。这次道光一反常态,亲自出马,可见爱护程度。守灵期间道光帝连续十几天穿素衣亲自祭奠,正式葬入清西陵,道光帝也全程参与了,这在有清一朝是极其罕见的。所谓爱屋及乌,心爱的女人死了,但两个人的结晶还在,或许咸丰的相貌像孝全皇后多一点,所以道光最终选择了他。
咸丰帝画像(皇帝均无照片只有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