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消失得这么彻底?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Celave】的最佳回答:
有一句话可以极为恰当的解释并回答这个问题。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什么意思呢?风雪天,为众人抱来柴火取暖的人,不能让这样的人因为寒冷而冻死。 引申来说,也就是不能让为大家做奉献的人而因为奉献而受到伤害。
如果对墨家的理念稍加了解,就会发现这句话几乎就是用来形容墨家学子的。
墨家学派的众多弟子,就是一个个抱薪者,在艰难跋涉的途中消亡。
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墨家思想,有很多深入阐述的专著;而回答这个问题,用一些浅显的认识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墨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兼爱非攻”,浅显的解释就是相亲相爱,不互相伤害。
非攻并不等于非战,而是反对侵略战争,很注重自卫战争。自卫是反侵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自卫就会等于不反侵略。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这种思想出现在战国时期,但是,在那时就不为各国的掌权者喜好。
战国(公元前 475—前 221 年)初期,墨子在齐国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立即派大弟子禽滑厘率领他的三百多名学生,携带守城器械,到宋都商丘,作防守的战斗准备,自己日夜兼程连续十天十夜到楚都郡。
公输般主持制造攻城器械,墨子用“义”的道理折服了他,然后又去求见决策者楚王。通过展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亮肌肉”,墨子同样暂时说服了楚王。
然而,公输般提出终极解决方案,楚王也不反对,那就是从肉体上消灭墨子。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对于墨子的理念,公输般认为有道理,然而双方都接受的“义”却不能打动公输般的内心,知道“不义”,为了实现目的他也想去做。
最终,墨子成功阻止了对宋国的攻击,并不是只靠讲道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而这个故事的最后也别有意味,大功告成的墨子从楚国回鲁国,途中经过宋国,当时下着大雨,他想进城门洞躲雨,但是宋国知道了楚国的攻击计划,提高了戒备,守城士兵也不知道墨子对宋国有大恩,不让他进,墨子被淋得一身湿。
是宋国人恩将仇报吗?谈不上,他们也不清楚墨子的付出、辛苦和牺牲。
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很多,所有人认为公正的,对墨子是非做不可的义举,他也愿意为此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其他人看来就觉得不必坚持,反而选择利益至上。
为了坚持心中的信念,墨家学子不怕牺牲,但他们的无私,又很难得到众人的理解和支持。
抱薪者得不到救助,只会倒毙在途中,即使他一心想要救人;同样的道理,想要救世的墨家,却很难得到援助,只会日渐式微。
这也是墨家在中国彻底消失的原因,这个结局,也是由墨家的性格特点决定的,他们追求侠肝义胆的理想人格,敢于为共同的理想而甘愿献身。
但这种理念,很难得到广泛的支持与理解,哪怕是被他们救助的众人。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到:“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墨家虽然已经消逝,但墨家思想的光辉永存。
〈完〉
—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 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2】、来自网友【兰台说】的最佳回答:
墨家独树一帜,地位和影响力曾经非常显赫,与道家、儒家并驾齐驱,但是后来突然几乎销声匿迹。这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的遗憾。
我们先看墨家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墨家创始人墨子,是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是文理兼通、能文能武、能言善辩的牛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墨家思想是“显学”,即在社会上处于热点、显赫地位的学科、学说、学派。
法家代表著作《韩非子·显学》中说道:“世之显学,儒墨也。”是说墨家和儒家思想并称当世“显学”。
儒家代表著作《孟子·滕文公》中说道:“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是说天下学说思想,由道家杨朱学派或者墨家垄断。
道家代表著作《庄子.天下》中评论墨家:“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法、儒、道家代表都众口一词地说墨家的影响力巨大,可见墨家在当时的显赫地位。
墨家的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在逻辑学领域有重要贡献,并涉及自然科学研究。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节用(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天志(重视并掌握自然客观规律)等。
这些思想主张,放到现在也是正确、科学合理的思想,满满的正能量,完全可以成为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
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而且“德行”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标准。
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要求为官所得俸禄必须向团体奉献,重视艰苦实践,以清苦生活磨砺心性,注重“勇士”精神,是个精神力量强大的团队。
其实,墨家厉害的还有其它方面,即在哲学、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墨家形成了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印度因明的逻辑思想,并称为形式逻辑三大源流、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
墨家成员多具有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知识经验,因而在探索自然科学、科技生产发明创造方面,成果显著。
墨家重视生产技术实践,为当时诸国统治者提供了争霸所急需的技术和物质力量。
墨子的思想学说及发明成果,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这是中国最早的科学启蒙著作,包含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研究成果及理论体系。
墨子精通器械制造, 与同时代的鲁班齐名,而且发明制造了云梯、赣车、连弩车、籍车、悬门、橐、轩车、轺车等军事器械装备。
墨子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和光学原理;提出的“极限”理论,是数学上的极限逼近原理;明确提出“力,刑之所以奋也”(即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力,重之谓”(即力与重力等效)等等。
这些成果堪称奇迹,大多领先于西方,堪称中国人的骄傲,也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那么,为什么墨家后来很快消失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墨家思想学说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
其一,墨家的很多思想主张被古代统治阶层压制。
例如墨家主张的“兼爱”思想,严重损害统治阶层的根基;“非攻”思想,在群雄争霸混战、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在通过严刑峻法役使天下百姓的封建专制社会,简直就是空喊、空想主义;“节用”思想,限制了统治阶层寻欢作乐、享受奢靡生活的自由。
因而,墨家思想独树一帜,一度引人瞩目,然而并不被统治阶层接受。
在战国后期,墨家思想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弱。
同时,在诸子百家中,墨家是唯一正面对抗儒家思想的学派。墨家往往从操作性、实用性及功利性层面,抨击、否定儒家的仁义道德学说。
而且,墨家与儒家并称为“世之显学”,形成两虎相斗之势。
到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术成为官学、主流统治思想学说。
墨家等诸子百家被严重打压,沦落为杂家学说,只能在民间流传,逐渐灭绝。
此后,“儒道互补”构成中华文化的基本结构,儒、释、道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三大主流文化。
例如《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东汉时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 年),道教天师张宇初将《墨子》刻入《道藏》,也即此时已无“墨家”之流派学说,从而被道教兼并。此举也无形中使得零散的墨家思想得以遗传后世。
其二,墨家崇尚的自然科学研究及技术发明,在中国古代社会难有用武之地。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能成为“世之显学”,重要原因之一是,精通器械制造的墨子发明制造了一批军事器械装备、输送了一批“勇士”,为当时诸国统治者提供了急需的技术、物质力量和军事人才。
也即,统治者看重的是墨家擅长的“守城术”。
众多周知,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醉心于政治权谋、驭人之术。至于自然科学研究及技术发明,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匠人之作,奇技淫巧”。
由此也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重文轻理”的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土壤,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理论总结、传播、交流和创新,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因而,像《墨经》这样中国最早的科学启蒙著作,没有获得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崇高地位。
同样,先秦诸子百家中研究自然科学的墨家、名家、数术家学派,也就更难以存身、发展。
即使有了“四大发明”,也并未真正用于科技发展方面。
这也导致我国在近代的科技发展落后于西方,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欺侮凌辱。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对科技的重视,一批有识之士重新发掘墨家思想,才使得更多人深感其魅力非凡。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墨家在中国为什么感觉消失得这么彻底?】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