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叫“阴阳”而不是叫“阳阴”呢?
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一老沈一】的最佳回答:
自古以来,为何皆说“阴阳”而不说“阳阴”?
原来,我也认为这只是发音方便的语言习惯而已——“阴阳”利读,“阳阴”拗口——还专门就此写过小文。
后来,发现自己浅薄了。
距今 8000 年前,中国上古先民通过观象授时的实践,已经完成了关于“天极阴阳”的思辨,并形成了“天地交和”的“阴阳转圜”哲学。
这有河姆渡文化以降的诸多考古成果为证,不遑多论。
“阴阳转圜”哲学,由古人集中收集于《周易》中,并构成了庞大、严密的理论体系。
古人认为,“天地”“男女”“昼夜”“上下”“胜负”,等等等等,皆表现为“阳”和“阴”或曰“阴”和“阳”。
很重要的是,古人且演绎出“程式化”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八卦”以致“六十四卦”——“阴”“阳”符号为“爻”,三爻叠成一卦,即为“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便组成为“六十四卦”。之后,古人又为“八卦”和“六十四卦”配以文字,便形成了“卦爻辞”。
《周易》,就是这样一部既有卦爻符号图形,又有文字的特殊哲学著作,高度浓缩,形象生动,从天象到气候,从人世到自然,凝聚着中国上古先民的无限智慧。
古人说“阴阳”而不言“阳阴”,即可在《周易》中找到答案——古人“竖书”,竖书的“阴阳”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一卦《泰》卦,竖书之“阳阴”则为第十二卦《否》卦。
“阴阳”一语,反映了古人的“交泰”哲学思想。
先来看《泰》卦”。
《泰》卦,是“上阴”“下阳”。
《周易》里,卦象是否吉利,由三个因素决定——“交流”“相应”“变通”。
三个因素中,“交流”和“相应”,是“变通”之前提。
所谓“交流”,就是下卦与上卦交流,下爻与上爻交流。
“相应”,是爻与爻之间的阴阳属性要相应。
具备了“交流”与“相应”,也就自然能够实现“变通”。
“变通”,是《周易》认知、解释事物及世界的方法,也是认知、解释世界的目的。
《周易》六十四卦中,《泰》卦,是唯一实现“交流”“相应”和“变通”之卦,堪称最吉。
《泰》卦,一反“天上地下”之“阳上阴下”之“常规”,而转圜变化为“地上天下”之“阴上阳下”。
此一“反常规”,遂使“天地交泰”,爻爻“相应”,浑然“变通”——六爻之中,初九“征吉”;九二“得尚”;九三“有福”;六四“戒孚”;六五“元吉”;唯有上六“泰”极而“否”。
所以,卦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再来看《否》卦。
《否》卦,是“上阳”“下阴”。
《周易》的深刻,在于把“变化”看作是事物和世界的普遍特征。
客观事物和世界的本质特征,本来确实就是发展变化。当马克思读到黑格尔哲学时,曾深深被其所包含的发展变化辩证法所震撼。
然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头脚倒置”的哲学。在这一点上,《周易》要远比黑格尔高明许多。
《周易》的“转圜变化”特征,在《泰》《否》两卦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是因为,这两卦代表着事物发展变化的“两极”——“泰极否来”和“否极泰来”。
《否》卦,看似反映的,是“天上地下”“阳上阴下”的本来面貌。
但是,其显示的这种固定不变的“状态”,恰恰说明天地、上下之间缺乏“交流”“变通”,致使事物闭塞不通而不能发展。
对人而言,《否》象征着“小人”行志,君子困厄;对事而言,《否》象征着滞塞阻碍,难成大业。
总体说来,《否》卦,是说明“小人吉,大人否”之道理——小人于吉中有“包羞”之耻;君子于否中有不乱群之志。至九四,始有“否极泰来”之势。
卦辞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这是说,《否》与《泰》反,阴气剥阳,不利君子,又非人道,故曰“匪人”;三阴三阳对峙僵持,三阳有渐去之势,不利君子之行;阳为大渐消而去,阴为小渐来而长。
看官,如果是您,是选择“阴阳”呢,还是选择“阳阴”?
清代奇人王有光著《吴下谚联》四卷,其卷一“阴阳”条云——
阳大阴小,阳男阴女,阳君子阴小人,似应阳先阴后。乃圣经贤传,下至谚语,皆曰阴阳,不曰阳阴。何也?按此义本于《易》书,乾上坤下为《否》,坤上乾下为《泰》,曰阴阳者,从《泰》象也。
真可谓言简意赅。
古来皆言“阴阳”而不语“阳阴”,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2】、来自网友【树德汉硕】的最佳回答:
阴阳是一个相对并列的词,在汉语双字词语中,这类词都是很多的,如天地,刚柔,男女,夫妻,爸妈等。汉语双字词但合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对立开列的,更有习惯的固定形式,不可随便先后乱颠倒。如阴阳,天地,刚柔,乾坤,男女,夫妻,爸妈等,颠倒了,先后次序乱了,读起来绕嘴又拗口,味道意义也似乎不同子,所以,这种形成习惯了,就不易改了。组词是有一定方法规律的。要抑扬顿挫,要不绕嘴不拗口,那就要注意读音声调与平仄的关系,先平后仄,先仄后平是大不同的,双字词多是先平后仄的,这样读不绕嘴不拗口。
阴阳不单是汉语里极普通的双字词,更是极具哲学意涵一个字,阳男阴女,男刚女柔。阴阳的哲学意涵是极为丰富的,一分为二就是阴阳了。人类社会,最初以母系为主,阴在前,阳在后,除了声调平仄的关系外,与母系在前,阴性在前为重为尊为敬为让也大关系。并列双字词,有的前后次序是可挑换的,有的就不可,先后轻重主次顺序不能乱,不能换,已成固定格式,习惯已成自然。天地,乾坤,阴阳,男女,夫妻,爸妈,刚柔等等,是固定形成了的格式,不可随便变了的,这是汉语一大特点。用现正话说,女士优先,阴女阴柔阴平声,也最宜在前。易中的水火既济,也是阴上阳下,阴前阳后,阴阳男女,阴前阳后成了习惯,成了自然,连阴阳历法也是。
以上就是关于问题【为什么叫“阴阳”而不是叫“阳阴”呢?
】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内容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要实行请慎重,任何后果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