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吃鸡肉
鸡肉,在《中华本草》中这样记载:“味甘,性温。可温中益气,补精,填髓。能治虚劳赢瘦,病后体虚,食少纳呆,反胃,腹泻下痢,消渴,水肿,小便频数,崩漏带下,产后乳少。”
清代名医王孟英说它“甘温。补虚,暖胃,强筋骨”,还说“老雌鸡熬汁最佳,乌骨鸡滋补功优”。
因为鸡肉是温性的,又走脾胃经,所以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吃。
所谓脾胃虚寒,就是平时一吃凉的,或者着凉、阴天下雨时胃就难受加重,或者腹泻。脸色也苍白或者萎黄,并且伴有少气乏力。
您可以用鸡肉适量、生姜 15 克、肉桂 1.5 克、陈皮 6 克、黄酒 50 克加适量清水一起炖至鸡肉软烂,出锅前加适量盐喝汤吃肉。
鸡肉和栗子一起可以补脾胃,
益肾气,治腰疼。
各种阴虚吃鸭肉
鸭肉,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它:“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
也就是说鸭肉特别擅长滋阴,从具体功能来看它尤其擅长滋补脾胃和肺的阴液。
阴虚的人常常舌头很红而舌苔很少,甚至没有舌苔或花剥如地图。
肾虚的人容易口干口渴、心烦急躁、夜间手脚心发烫或盗汗;
肺阴虚的人易干咳或口鼻干燥;
胃阴虚的人胃部灼热,消瘦又食欲差;
脾阴虚的人不思饮食、食入难化、四肢无力、肌肉萎缩、腹部灼热胀满、心烦口渴,大便溏薄。
您可以用鸭肉适量、石斛 6 克、黄精 10 克加水炖 1 小时左右,最后出锅前加入少量食盐调味即可,喝汤食肉。炖汤最好用雄的老鸭效果最好。
肾阴不足吃猪肉
猪肉,《中华本草》说它“味甘,咸。性微寒。补肾滋阴,养血润燥,益气,消肿。主肾虚赢瘦,血燥津枯,燥咳,消渴,便秘,虚肿。”
也就是说猪肉既可以补肾阴,又可以养血润燥。特别适合阴血不足引起的皮肤干燥、月经量少、便秘等问题的调理。
可取猪排骨 100 克、石斛 6 克加水一起煲汤喝,可加强滋补肾阴,滋阴润燥的作用,出锅之前加少量食盐即可。
脾胃气虚吃牛肉
牛肉,味甘,性平。《中华本草》中说:“可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虚劳赢瘦,腰膝酸软”。
《本草纲目》中说:“牛肉补气,与黄芪同功”。可见牛肉补气作用是很强的。
对于身体虚弱,脸色萎黄,乏力短气的人来说,经常喝些牛肉汤可以收到很好的补气作用。消化功能可以的话,也可以直接吃肉。
黄牛肉 30 克、糯米 100 克、白萝卜 60 克,加葱、姜、味精、盐少许,加水煮粥食。可用于气虚乏力,脾胃虚弱的调理。
阳虚怕冷吃羊肉
羊肉,《中华本草》记载其:“味甘,性热。”
“可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主脾胃虚寒,食少反胃,泻痢,肾阳不足,气血亏虚,虚劳赢瘦,腰膝酸软,阳痿……产后虚赢少气,缺乳”。
可见羊肉最适合身体虚寒的人吃,常用于各种阳虚疾病的调养。
阳虚的人往往比一般人更怕冷,常年手脚冰凉,脸色晄白,腹部发凉,精神状态差。舌头淡且舌头上常常湿漉漉的有多余的水份。
如果女性产后肚子冷痛,或平时肚子爱发凉、疼痛,可以用《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来调养。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全当归 9 克、生姜 15 克、羊肉 48 克。用这三种食材一起煮至羊肉软烂熟透,吃肉喝汤。
男性肾阳虚而阳痿、精力差、怕冷、四肢冰凉,或女性肾阳虚而月经量少后错或闭经,或基础体温低,也可吃羊肉来调理。
以羊肉 250 克,去脂膜,白水煮熟,切片,以适量盐、蒜、韭菜同食之,三日一次。
总得来说,肉类都是血肉有情之物,都能大补气血,益气填精。
越是气血虚弱或者阳气虚弱的人越应该适当的吃些肉类。消化力弱的可以喝汤为主,消化力还可以的,可以吃肉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