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孩子很努力成绩依然不理想?孩子的“稀缺心态”在作祟

十万个为什么 晴, 空 2025-1-20 01:20:23 35次浏览

  在很多家长眼中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足够努力,在学校老师的评价是勤奋认真,回家做功课同样很自觉,但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考试的成绩却不理想,看着孩子如此努力家长也忍不下心去责备…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投入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这样的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做“稀缺陷阱”。

  

  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看似互不相关的的现象其实有着共同之处。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状态被称为“稀缺心态”。

  

  金钱稀缺导致贫穷,时间稀缺导致忙碌,社交稀缺导致孤独,而饱腹感稀缺导致节食失败。稀缺心态让人陷入疲于应付的陷阱中,而现实情况也许并不能得到解决,无疑瞎忙活的状态让人绝望。

  

  稀缺心态影响人的过程是无意识的。

  

  当稀缺状态开始影响人的意志和心态时,会带来以下三个负面问题:

  

  稀缺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管窥

  

  从好的方面想管窥是专注于某件事上的专注力,但是这一过程往往会忽略其他事情,形成“管窥心态”。管窥心态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眼界,视野无法打开,一些和解决稀缺问题无关的东西都会被忽略。

  

  穆来纳森说:“人们的视野会因稀缺心态变得狭窄,形成管窥之见,即只能通过‘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体,而无视管外的一切。”

  

  关于管窥代价的例子中,一个让人震撼的数据相信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1984-2000 年期间,消防队员有 25%左右死于车辆相撞,其中 79%是因为没有系安全带。

  

  安全训练很到位,但是现实中消防员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准备工作,时间的稀缺让他们忽略了系安全带这件“小事”,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稀缺造成的第二个问题是带宽降低

  

  关于“带宽”可以理解为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认知力,二是执行控制力。

  

  前者决定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和逻辑能力,而后者在于执行,具体的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

  

  稀缺造成的带宽降低具体会呈现出认知力薄弱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弱的情况。

  

  1. 影响孩子专注力和持久性

  

  稀缺造成紧迫感,越想弥补漏洞越大,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会影响人的判断,错误率增加,这就是专注力下降的征兆。

  

  孩子们容易产生稀缺心态更多的还是关乎学习与时间,长时间紧绷的状态不利于保证效率,具体的就比如长时间的学习无法“等价”的换来满意的考试成绩。

  

  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资源有多少是真的有效的,又有多少是在做无用功呢?这一点是学生和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占用孩子内在动力

  

  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一味的被动接受会让积极性消磨殆尽。

  

  而如果换一种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来开展学习,那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未知的探索也会迸发出更强烈的兴趣。

  

  布鲁纳的理论中,好奇心更像是一种“学生内部动机”,有了动力的驱动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渴望提升自己的才能,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内在动力也需要积极的燃料,而身处稀缺陷阱的孩子为了疲于应对稀缺问题,好奇心会被无限压缩,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也无暇顾及,内在动力因为稀缺被消耗殆尽,缺乏了求知的渴望,要想进步更是难上加难。

  

  3. 影响孩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

  

  稀缺心态下孩子们会陷入一个反复的过程,解决眼下的问题,接着后续的稀缺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无休止的稀缺紧迫感填满了自身。

  

  亚伯拉罕·马斯洛表示: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儿丢失了?如何受挫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创造力面前我们必须毫无惊愕之感,就好像如果人人都有创造力,我们会认为这是个奇迹。”

  

  孩子的精力被强烈的压迫感所占据,闲余减少的情况下自然无暇去观察和发现其他的事物,于是洞察能力和创造力都会遭到极大的抑制。

  

  稀缺造成的第三个问题是借用和短视

  

  人们为了解决今天的稀缺而借用了明天的闲余,于是穷人更容易欠债,忙人也有拖延的坏习惯。着急于解决当下的稀缺的情况下有人选择牺牲未来的闲余,那么往后就需要不断地弥补窟窿。

  

  同样的在学习中也是如此,今天偷得半日闲,明天就要为此“还债”,于是明天的事留待到后天,循环往复就是稀缺陷阱形成的原因了。

  

  短视的情况下只能看到短期内对稀缺看似有帮助的事物,以至于忽略了长期的规划,包括那些对解决当前状况有益的长期行为。

  

  毛毛虫效应的启示

  

  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将许多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圈,毛毛虫们在花盆边缘跟着队形转圈,随后法布尔在花盆周围的地方放置了一些食物,预想的结果是一段时间后毛毛虫会厌倦这种反复的行走而脱离队形去找吃食,结果一周过去了,意外的结果毛毛虫没有离开队伍,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尽相继死去。这种“跟随者”的习惯被称为毛毛虫效应。

  

  虫子们根据固有的本能、习惯和经验行事,最终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际上拥有这种“特质”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喜欢跟着经验走,其实这是思维惰性和目光短视的表现。

  

  对于孩子而言,学习中同样要避开类似的心理: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学习的意义。不懂得举一反三就是思维惰性的体现。

  

  对于轻车熟路的问题往往会下意识地用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解决办法,也就是一些人最喜欢的“模板式”解决方法。但是经验主义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对潜能的发掘起到阻碍的作用。

  

  如何改变孩子的稀缺心态

  

  1.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会拥有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力以及积极的表达能力,培养成长性思维可以改变孩子的稀缺心态。

  

  具体的,首先要鼓励孩子不要轻易否定自己,通过心理暗示的方法给孩子增强信心。

  

  比如孩子对学习缺乏自信,这时候家长要给孩子灌输他不是没法学好,只是暂时的成绩不理想,暗示的力量很强大,从自我否定中解脱出来,让孩子保持住学习的内在动力。

  

  还有一点在于用积极的对话方式来看问题,一件事换个思维或是换种说法会从消极朝着积极转变,

  

  比如“我数学成绩不好”,其实也可以转换思维看做是“我要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此外“犯错了,我把事情搞砸了”也可以用积极的方式来解读:“这次失败了没关系,有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也许情况并没有想象地那么糟糕。

  

  2. 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很多时候稀缺感的压力是来源于外界的,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巨大,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海量作业,题海学习,另外来自家长和周围的压力同样给孩子造成紧迫感的原因。

  

  在压力的推动下,即便孩子自觉学习投入精力后效率不高,也没法从疲惫不堪的学习中获得短暂的休息。

  

  华盛顿说过: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的礼物一样珍贵。

  

  通过压榨自己的闲余来弥补稀缺,效果不见得有多好,而付出的精力只会让人愈发地疲惫,往复循环之下落入陷阱中难以自拔。

  

  家长在发现孩子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要从中调解,及时将孩子从稀缺陷阱中解放出来,学习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能够用更高效健康的方式来进行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3. 培养孩子发散式的思维方式

  

  发散性思维是基于想象力而开展出来的,明白了毛毛虫效应,在学习中也要避免被经验和前人的处理方式所左右。

  

  发散性思维的锻炼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从生活中发现,家长可以针对任何细小的事物提出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回答,答案可以多种多样,能够主动思考并给出答案,这就是在锻炼发散式的思维。

  

  如果觉得孩子的发散性思维薄弱的话,那么问题也可以由浅入深,从简单的生活常识入门,慢慢地加深层次达到强化和锻炼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一点,家长在问答中不要刻意灌输自己认为的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所谓发散在乎的更是思考和创造的过程。

  

  学习讲究效率和方法,摆脱稀缺陷阱,不要让付出的精力和时间都成了弥补漏洞的无用功,稀缺心态的无意识性让身处其中的孩子很难主动走出,这时候家长要留心观察并了解解决的方法,遇到这种情况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