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林园说不买银行股,董宝珍说银行股有价值,该听谁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白猫财眼】的最佳回答:
关于银行股,林园说的对,董宝珍说的也对。
先说林园。
林园之所以说不买银行,是林园的投资风格偏激进,更热衷于确定性强的成长股,最近几年偏爱白酒和医药。
2006 年开始持有茅台至今,最近几年专注于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药的医疗领域。
林园是做交易出身,8000 块起步,从 1989 年到 2007 年,18 年间,把资产做到 20 亿。
之后由于资金体量太大,风口浪尖。
于是考虑合规性,潜心修炼,开始转做私募,林园投资。
在各种蛰伏后,2017 年左右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再次走火全网。
林园不会投资银行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银行是传统行业,总体的成长性受限。
再说董宝珍。
可能很多散户对于董宝珍并不熟悉,他并没有林园那么有名。
董宝珍的出名,同样是因为他对茅台的执着和热爱。
在 2013 年,公务人员高端消费被限制,茅台低迷的时候,董宝珍同样是站位茅台,并且坚定持有。
相比林园的低调隐忍,董宝珍当时非常高调,一度有了茅台下跌,他就裸奔 30 分钟的赌约。
但做人高调的董宝珍,投资风格却很低调内敛。
他的投资风格,主要是大市值个股,配合静态低估值的思路。
也就是全市场里寻找被低估的大蓝筹。
很明显,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银行股,对于董宝珍来说,非常具备投资价值。
林园和董宝珍的言论,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两人只是根据自己的成功路径,做出了最真实的判断而已。
散户听了二人的言论,如果觉得迷茫,代表自己内心对于投资的策略,并没有完全想清楚。
我们做投资,并不是冲着某位大佬的几句话去的,而是最起码的要认可大佬的理念,要理解大佬做决策的依据。
大佬之间出现分歧,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包括大佬们在不同时间段的业绩表现,可能也会差很多。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投资策略不同。
做短线的,肯定更喜欢爆发力强的,在牛市里更如鱼得水。
做长线的,会更注重价值成长,通过时间来体现收益。
散户要明确自己的核心决策依据,交易风格,再去匹配同样风格的大佬,去了解大佬们当下投资的情况。
以此作为辅助,才会有意义,才能有想要的结果。
绝大多数散户,都把交易风格的建立,搞反了,所以经常会信仰坍塌。
就是很多的散户,他本身没有任何的投资策略,也没有交易信仰。
进入股市之后,先一顿摸索,跌跌撞撞。
然后,开始膜拜一些行业的大佬,开始学习大佬的投资方法,企图复制大佬的经验。
虽说大佬的经验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大佬本身的成功路径,却很难真正意义上复制。
主要原因是你和大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集,也就不知道大佬的交易方式,交易策略,交易理念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我们在交易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没有人会专门为你做解答。
这就是为什么你和大佬永远没法走到一起的原因。
你只看到了大佬的形,却没有看到大佬的神,能接触到的就是大佬的一些公开信息,公开持仓,公开言论等等。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没有精髓,也就差得很远了。
就比如大佬的选股策略,你永远不知道,只能通过大佬管理的基金,看到哪些持仓。
但这些持仓公布,本身就是滞后的,而且什么时候加仓减仓,也不会告诉投资者。
你根本跟不上大佬的交易节奏,没准大佬清仓了,你还在苦等。
所以,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投资者很难真正掌握。
大佬分两派,一类是技术派,一类是理念派。
先说技术派的大佬。
现如今技术派的大佬,大部分都“归隐”了,深居简出。
直白点说,技术派本身就是存在踩红线嫌疑的,所以在赚到钱之后,也就功成身退了。
以前很多大佬喜欢写书,尤其是技术类书籍。
这些书籍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这类书籍也就销声匿迹了。
而现如今留下的一些战法,基本上都是延申出来的,有一些还是残缺不全,另一些则是已经改良升级。
一部分的技术派大佬,就像园林一样,开始转型正规化,走到前台上来。
而他们也从崇尚技术,到不可言传,最终改为了宣扬投资理念,成为了理念派。
理念派宣扬的,基本上都是价值投资的路线。
大部分理念派的大佬们,以大的投资策略为主,包括价值发现,宏观的投资周期等。
这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宽泛的内容,可能还会包括细致一点的行业选择。
至于,如何落地到个股的选择,这部分精细化的内容,几乎都是只字不提。
因为投研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才是这些大佬掌握的资源带来的信息渠道优势。
或者说,这部分即便告诉了普通投资者,也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他总不能说,我的投研团队调查了这家上市公司,他们家就是有潜力,有更好的技术,有更强的实力吧。
而散户盲目地追随大佬,却又无法真正的模仿大佬,成为大佬,最终会在某个节点,分道扬镳。
就好像今年上半年,当散户发现价值投资派掌门人但斌,居然在下跌途中清仓,而不是越跌越买,信仰就瞬间坍塌了。
当故事,变成了事故,一切就都变了。
当你发现大佬也开始亏钱了,大佬的那套理念似乎行不通了,你就开始怀疑大佬,怀疑自己了。
这就是为什么成功的人,都是自己摸索出了成功路径,而不是复制别人的路径。
散户想要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交易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风险等级。
所谓的风险等级,指的就是能够承受多大的损失。
不同的散户能够承受的损失幅度,其实是不同的。
有一些能接受 30%,50%的损失,而有一部分,其实只能接受 10%,20%的损失。
甚至有一部分散户,认为股票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地方,那就很致命了。
当你要摸索自己的交易模式之前,先要明白自己的风险等级,大概在什么比例。
2、投资目标。
除了风险的等级,还要明确的,就是一个投资预期。
因为不同的投资预期,采取的方式方法,一定也是不同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股神巴菲特,那么你的预期年化收益目标,就是 25%左右。
如果你的目标是园林、徐翔、赵老哥,这种几百倍上千倍的,那目标年化就是几倍。
不同的投资目标,带来的风险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然,不要轻易地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太高,毕竟那么多投资大佬,长期的年化收益,超过 20%的就不多。
3、交易频率。
接下来是交易频率,要符合自己的交易习惯,以及交易的能力。
所谓交易能力,一方面是交易的水平,另一方面可能和交易的条件相关。
就比如,上班族,是完全不适合短线的高频交易的。
因为上班族没有时间去盯盘,就无法做高频交易,也就不可能适合这种模式。
交易频率一定要符合现实状况,至少能够做好相对准确的交易操作。
4、优选行业。
接下来是选择股票,优先是做行业优选。
大部分的投资者,对于选股,是没有框定行业大类的,其实行业大类很重要。
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因为越是熟悉的行业,越容易看清方向。
优选行业的背后,能够找到自己了解的上市公司。
如果连行业都看不懂,那势必看不懂这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也就看不懂这只股票。
即便是做短线交易,本质上也需要对于行业板块做优选的。
5、精选龙头。
炒股就是要炒龙头,这一点其实是达成共识的。
所以,当你选定好行业后,就要寻找行业的龙头。
你对行业越了解,找行业龙头也有越容易。
只不过,龙头不一定是业绩好的,也可以是资金热爱的,炒作空间大的,上涨幅度大的。
精选龙头是必要的,因为龙头的机会一定是更大的。
6、交易策略。
最后一步才是制定交易策略。
到底什么时候该买入,什么时候该卖出,交易频率,持仓周期,目标盈利等等。
所谓的交易策略,指的是所有交易的个股,该如何进行交易,交易的方法论到底是什么。
这需要投资者,在一次次的交易之中,不断的实践,然后一步步的去做调整才行。
交易策略,并不一定要复杂,但是一定要适用,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
最后做个总结。
散户做交易,不要去轻易地听别人的,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分析。
我们要学会在股票市场里独立,因为抱着别人大腿,是走不远的,而且容易摔跤。
你可以花的时间久一点,领悟的更慢一点,但一定要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易模式。
【2】、来自网友【老霍说说】的最佳回答:
我是老霍,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自己亲身经历告诉你,不要听林园的,虽然他是炒股大师,但他买的股票金龙鱼一样会套住,只是他的资金实力雄厚,可以逐步加仓买入,把持有价格摊低,我们普通人是没有那么多资金的,作为普通人买银行股比较好,现在存银行利息三年期,才 3%多一点,利息很低的,那么买银行股就不一样了,我给你分析一下:
买银行股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最好持有时间超过 5 年以上,你就可以看到你赚到的利润了,越是持有时间越长,银行股的利润越多,我是 2010 年持有建行股票的,当时买入时是 4.5 元,买入 30 万股,每年分红将近 10 万元以上,分红率每年都超过 5%,是很可观的,经过十多年的高抛低吸,我现在持有股份已经超过 50 万股,年年分红,股价成本已经很低了,几乎没有成本了,现在的股权,都是可以分红下去,就像一只下蛋的母鸡,每天下蛋,多好啊!
我们普通人炒股,要按照自己的判断,不要听什么炒股英雄,大 v 的,要有自己的思路,要有自己的炒股模式,才能在竞争加剧的股市市场里,分的我们自己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