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为什么有些公司要搞很多子公司?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砼会计】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想过,直到在上市公司上班后才知道其中的缘由。
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事情也就多了起来,业务变得异常复杂,此时,就有必要成立子公司,以分散风险,便于管理,方便融资。以生产性的工业企业为例如,年产值一二千万时,只需要 1 个单体公司即可,销售、生产、研发、采购、后勤等部门各司其职,当业务量过亿后,职能部门直接管理就变得吃力起来,外部的风险集中于单体公司,显然不适合。于是,开始将销售部独立出来,成立销售公司;将生产独立出来,成立生产厂;将研发中心独立出来,成立高新技术类的研发中心;将采购独立出来,成立商贸公司。如此安排的好处在于:
1、享受政策优惠
各地方招商引资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地方层面的税收返还、创业支持,国家层面的高新技术企业补贴、税率优惠等。
最大的诱惑是土地、厂房提供上的优惠条件。
2、融资安排的需要
集团总体利润不高,但独立出来的销售公司可以做到现金流良好,利润可观,从银行贷款便轻易而举;通过股权融资的情况下,纷繁复杂的股权关系让投资者有更多选择空间。
3、内部管理及风险隔离
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由于管理幅度过大、事务过于繁琐,内部容易造成混乱,一个部门混乱后会产生连锁反应,最终整个公司全部乱掉,严重影响生存发展。但将业务模块独立出来后,管理幅度就能降下来,能保持良好的运转;即使某个业务模块有问题,也不至于影响整体。子公司遇诉讼,不至于影响整个集团。
此外,公司多元化经营也需要成立子公司。
凡事有利必有弊,当业务量达到成立子公司条件时,会有积极影响;相反,不顾实际情况贸然学着人家成立子公司有害无益:资源分散、成本陡增,代理风险加大,从而导致管理失控。
【2】、来自网友【郑州小小】的最佳回答:
原因挺多的,有的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举几个例子吧:
1、避免决策层花费时间办理低价值事务:公司业务多了,如果还是在一个法人主体下面,很多的工商相关手续都需要决策层亲自办理,这种低价值工作不适合占用决策层太多时间。
2、控制需要:我们能看到,大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权结构,其直接股东往往也是股东,往上穿透很多层才能看到自然人股东。原因是通过多层公司架构,股东可以放大控制权。比如以 30 万控股 100 万的 a 公司,a 公司再控股 300 万的 b 公司,这样几层下来,就可以用 30 万控制一个上市公司了。
3、拓展业务:按照中国国情,要想去外地拓展业务,比如参与大项目招投标、申请业务许可等等,通常都会被要求在当地注册法人公司,有的还会要求在当地由纳税承诺,所以很大大企业都会有一堆没什么实际业务的子公司,大多是干这个用的。
4、风险隔离:中国大部分企业形式都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这个在房地产行业比较典型,基本上一个开发项目都会注册一个单独的公司,万一出现不可控风险,也不至于牵连到母公司。
5、税费筹划: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会有各种各样的税费政策,也包括对于亏损企业税法允许进行抵扣等等,这些如果在一个法人主体下就很难去做灵活筹划了,所以需要注册不同的法人主体,争取在合法前提的下的税费最优化。
7、简化管理:大企业通常会涉及不同的业务领域,如果都是用一个法人主体,在各种管理制度、管理体系方面很难做到完全兼容,或者兼容成本过高,那就不如分为不同的法人主体,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做差异化管理,既有助于简化管理,也有利于更贴近业务实际。
以上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实际的情况还要更加复杂的多。举一个例子,当年某家公司申请增发股票,但被证监会以账上已有资金较多的理由给否决了。如果有多家法人主体并提前做好资金筹划,就不至于出这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