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敢造反吗?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21 23:29:50 30次浏览

关于问题靖难之役时,如果马皇后还活着,朱棣敢造反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史晓生】的最佳回答:

如果马皇后还活着,就是给朱老四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造反,因此,靖难之役也就不会发生。

公元 1398 年,刚过“皇帝实习期”的建文帝朱允炆,迫不及待的发动了削藩行动,在经过“大刀阔斧”的一顿操作后,将原本朱元璋赐封的藩王们搞得鸡犬不宁,甚至还闹出了人命。

在削藩的过程中,就藩于荆州的湘王朱柏被人诬告意图谋反,朱允炆派兵捉拿,朱柏不堪受辱,将妻儿召集到一起,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在解决掉几个威胁不大的藩王后,朱允炆将矛头对准了最终的目标,也就是他极为忌惮的藩王之一,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

在朱允炆的苦苦相逼之下,朱棣经过几轮的深思熟虑,最终活下去的欲望占据了上风,在和黑衣宰相姚广孝翻阅浩瀚的大明律法后,找出来一个“清君侧”的由头,正式发动靖难之役。

从建文元年一直到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最终成功的打进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宫内放火后不知所踪,朱棣登基,是为永乐大帝。

靖难之役是明初的一场皇权争夺的战役,由于朱允炆削藩的操之过急,导致燕王朱棣为了活命而造反,最终朱棣取代了朱允炆,成为大明第三任皇帝。

朱棣之所以敢造反,除了为了活命之外,最重要的是当时明太祖朱元璋已经驾崩,同时能够抗衡和管控朱棣的人基本没有,完全没有人能够压制住他,因此他才敢发动战争。

除了朱元璋这个令朱棣惧怕的严父驾崩之外,被朱棣追着认亲妈的马皇后也早在朱元璋之前去世。

马皇后原名马秀英,是明太祖的原配夫人,她和朱元璋的结合,完全是两个同病相怜的走到一起。

马皇后的父亲,和元末时期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是至交,在其临终时,将还是少女的马皇后托付给好友郭子兴,成为了郭子兴府上的一个侍女。

无亲少靠,一个半大姑娘只得每日里低头干活,当侍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人脸色,受人斥责那是常有的事,总而言之,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如果没有后来朱元璋的投奔,估计马皇后最多也是在年龄大了之后,随便被嫁出去,了此一生。

公元 1353 年,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起先还差点被当作奸细杀掉,郭子兴看他面貌清奇,孔武有力,就召他为自己的亲兵,至此,朱元璋正式加入起义军。

略通文墨,且颇有计谋的朱元璋,很快在军中站住了脚,由于战功,从一个亲兵被提拔成小队长,并且逐步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

为笼络朱元璋为自己效死力,郭子兴就收朱元璋为义子,这种看到青年才俊就收义子的行为,在元末时期非常的流行,就朱元璋本人,在后期所收的义子数量,就达到了二十多人,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将这些有潜力的人,收之麾下,以供己用。

而为了进一步拉拢朱元璋,郭子兴与夫人一合计,就准备将老友马公之女,也就是马皇后许配给朱元璋。

用一个无足轻重的侍女,来将朱元璋死死的捆在自己的战船上,还能不负老友之托,郭子兴可谓是一箭三雕。

虽然对于郭子兴来说,这两个年轻人走到一起并不让他有什么损失,但对于朱元璋和马皇后来说,那意义就大不同了。

这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当时的世上,已经没有亲人能让他们依靠,孤苦伶仃说的就是他们,因此,两个陌生的人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双方对于这一切,可以说是极为珍惜。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一生,若说与谁感情最好,那马皇后必须是第一位,因为在朱元璋还未发迹之时,马皇后就视朱元璋为天。

某次,因为朱元璋得罪了郭子兴,被罚禁闭,并且不得吃喝,自己丈夫被关小黑屋还没吃的,让马皇后万分焦急,于是,冒险偷偷的烙大饼,想去送给丈夫。

但途中被郭子兴的夫人遇到,为了不被发现,马皇后将滚烫的烙饼藏在怀中,以至于在送到朱元璋面前时,胸口的肉都被烫熟,扯下来一大块。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也正因为有着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朱元璋在登基后,对马皇后依旧是恩爱如初,在很多重要的决策上,马皇后都能提出正确的意见并影响朱元璋。

不仅如此,马皇后生性善良,无论是对于后宫嫔妃,亦或是非己出的皇子,都一视同仁,仁爱有加,同时,马皇后对于大臣也是极为维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言。

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明史》

而对于朱元璋的众多皇子们,马皇后更像是一个慈祥但又威严的大家长,所有的皇子对他均是极为服帖,至于忤逆,那根本就不存在。

正是因为马皇后极大的威信,因此在明初几乎所有人对他都是敬爱有加,所以,如果马皇后在世的话,就根本不会发生靖难这种事情。

朱棣发动靖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建文帝朱允炆在削藩这件事情上急于求成,直接将朱棣逼上了死路,这种情况之下,如何不反?

但马皇后若是在,就不存在这种问题。

首先,假设朱允炆仍旧顺利的登上皇位,成为一国之主,那么他的得位,是名正言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马皇后也会全力支持朱允炆稳定统治。

而削藩,在马皇后的坐镇下,也会顺利进行,所有藩王不会因此有什么心不甘情不愿的想法。

但是马皇后会在削藩的执行过程中,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无论是降低藩王护卫数量也好,还是把他们统一弄到京城管理也罢,亦或是将藩王的嫡长子留在京城,让其投鼠忌器等诸多方法,总而言之,至少不会直接真刀真枪的直接削藩。

这样一来,藩王们鉴于马皇后的威严,也就不会有激烈抵抗的情况出现,削藩可能不会马上到位,但是至少能够正常推进。

既然能够削藩,那也就不存在朱棣造反的可能性了。

其次,即使是削藩遇到阻力,朱棣仍旧冒天下之大不韪,意图谋反,如果马皇后在世,那么他的谋反,就是典型的无根之水。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起兵造反,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搞定的事情,中间需要大量的人才能完成,比如将领、谋士、士兵等等。

但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就是这些人愿意跟着朱棣冒这个风险。

造反这种事情,不是请客吃饭,虽然回报高,但是同样的,风险也极大,搞不好就是全家抄斩、祸灭九族,因此,造反是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的。

跟着朱棣造反的人,虽然是燕王的属下,但是均是大明的臣子,如果马皇后登高一呼,按照她的影响力,虽说不能让所有人都放下武器投降,但至少也会让朱棣的造反力量薄弱一些。

同时,如果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马皇后肯定是要保朱允炆的,那么她就会号召全国的力量来围剿朱棣,这个时候,在朝廷有明确态度的情况下,朱棣所面临的抵抗压力就会陡然而赠,别说打进南京,能不能打出北京还是个问题。

最后,就是所谓的“名不正言不顺”,朱棣起兵的理由是什么?是皇帝身边有奸佞,因此才借助《皇明祖训》中的一条“清君侧”,名正言顺的起兵。

“朝无正臣,内有奸佞,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皇明祖训》

但如果马皇后在的话,朱棣这场自导自演的战争就完全没有能够立住脚的理由,哪里有奸佞?谁不是正臣?

削藩是朝廷的举措,作为臣子是要遵守执行的,并且前文也讲过,马皇后会采取较为温和的措施来进行,既然大部分人都支持,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朝无正臣,内有奸佞”的事情了。

因此,朱棣发起这场所谓的“靖难”战争,其正义性以及合法性也就荡然无存,并且朱棣对此连辩解的权力都没有,更重要的是,朱棣名不正言不顺,发动战争就是明显的是篡位的行为,到时候被天下人围而攻之,是必然的结果。

总而言之,如果马皇后在朱允炆登基后依然健在的话,包括削藩、靖难等这种事情可能就会是另外一种局面,而朱棣,也不敢在马皇后在世的情况下,还冒天下之大不韪造反篡位。

总结:

马皇后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公认的好皇后之一,她出身贫寒,跟随朱元璋从底层走到一国之母,很大原因就是她本性善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和尊重,同时她极为善解人意,在不影响朱元璋权威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救下了许多原本要被处死的人,她的善良和大度,也得到了后世史学家的称道。因此,如果她在世的情况下,朱棣是万万不可能敢造反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朱棣,只能老老实实当一个拱卫边疆的藩王而已。

【2】、来自网友【浪花听书阁】的最佳回答:

靖难之役,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建文帝朱允文看到叔王们的权利都非常大,让他有一种危机感

,于是下令削藩,也就是将权力掌握到自己手里,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帝王。(马皇后像)

但削藩政策触动了藩王们的利益,而且被削藩的皇叔下场都不好,这就让燕王朱棣为了自保,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也是为了告诉世人:我朱棣不是想篡位,是我的侄子听信小人的话,将我们老朱的江山搞得遍体鳞伤,我是出来收拾残局的。同时朱棣还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儿子,是嫡出的皇子,也是在为自己后面做永乐帝铺路。

看到这里,试想下,如果马皇后还没死,朱棣还敢反吗?答案只有两个字,不敢!

燕王朱棣名不正,言不顺

据《明史》记载: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

马皇后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良淑德皇后,明史也给了她非常高的评价。马皇后从小家境殷实,父母死后被郭子兴收了义女(朱元璋职业生涯中的贵人),文化水平也非常高,属于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女性。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就一路相伴,可以说在军队中也是有一定的威望。

而且马皇后性格非常温和,深受百姓及群臣爱戴。举个例子,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之后,杀伐之心很重,马皇后就经常劝谏他。当朱元璋因胡惟庸案要杀太子朱标的师傅宋濂时,马皇后就出面立保,最终宋濂才得以平安无事。朱元璋也想动刘伯温的时候,她也立马隐晦的告诉刘伯温让他赶紧离开是非之地,刘伯温也是立马辞官,多活了几年。(马皇后剧照)

因为马皇后关心百姓及群臣这个特点,导致她的威望很高,很多将领也愿意听她的。

如果她坚定的站在朱允文这边,或者明确发布懿旨,老朱的后代不准窝里斗,我想这对朱棣来说是致命的。这也会导致朱棣发起这场战争的正义性及合法性荡然无存,而且连辩解的权力都没有,也就是朱棣名不正言不顺,是篡位的行为,会被所有人批判。

削藩或许将不会实施

马皇后是在太子朱标去世前就已经病逝,朱元璋也是再也没有立后以表达对马皇后的思念。朱元璋为了给朱允文留下一个太平盛世,将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功臣,斩杀殆尽。同时在朱元璋死之前,老二秦王,老三晋王也都病逝,燕王朱棣是资格最老的皇子。

如果马皇后在,或许朱元璋哪怕在朱标病逝后,都不会杀了那么多功臣,因为马皇后肯定会出面保下一部分,比如大将军蓝玉等。如果蓝玉活着,朱棣还敢反吗?估计朱棣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家底了。退一万步,如果马皇后无法阻止朱元璋清除功臣,时间点来到建文帝时期,或许削藩就不会进行。

削藩是为了将皇权集中,也是消除潜在的危险。如果马皇后依仗在军队里的威望,或许朱棣军队里就有不少受过她的恩惠,真正跟随战争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建文帝倚靠马皇后,心里就有底了,或许还会跟皇叔们关系处的非常好,毕竟有马皇后从中协调缓和。

(朱棣像)

哪怕削藩势在必行,马皇后也会让朱允文不要对皇叔们赶尽杀绝,先来看看削藩的王爷们的下场:周王朱橚贬为庶人流放云南,湘王朱柏不堪受辱全家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缏都被贬为庶人流放到明朝边境。可以说朱允文对待叔叔们没有一点亲情可言,暴力过激,心肠硬的像石头。

而恰巧马皇后是有慈爱之心,她说的话,相信朱允文肯定会听,或许削藩就变得结局非常圆满,中央集权也完成了,叔叔们也都愿意交出权力跟地盘。

结合这两点,朱棣在造反之前就得好好想想,天下民心都不在朱棣这,而且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朱朱允文心肠软,朱棣才勉强赢了,如果马皇后还在,借一百个胆给朱棣,他都不敢有所谋反之举。(朱棣剧照)

马皇后如果还在,朱棣起兵就是谋逆之举,同时或许连削藩都不会实施,因为马皇后可以掌控全局。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