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你听过什么让人心酸的故事?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聪明的饼干 Yd】的最佳回答:
村里二宝叔自己死在床上一个星期,邻居闻到臭味才发现,他无儿无女,连一个给他送葬的人都没有,村里人用一个草席把腐烂的尸体裹住火化后埋了。他远在国外的哥哥听说这件事情后,对侄子大发雷霆。
二宝叔一共兄弟三个,大哥早年定居了国外,在国外结婚生子,回来过几次,在家待不几天的时间就走了。
二宝叔这一生没有结婚,一生老实忠厚,早年的时候自己去外边打工也挣下了不少的钱,回来后把自己的老房子翻盖了一下,想让自己住的舒服一些。
二宝叔三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说好了照顾弟弟老两口,二宝叔老了就由二侄子来养老,当时也就是这样说好的。二侄子也同意了。但二侄子有一个要求,养老可以,但他二伯的房子还有土地都归他。二宝叔想想也是应该的,自己无儿无女 的,要这些房子也没有用,自己就把盖得挺漂亮的一座小院给了侄子做了婚房。
自己住进了三弟家里面的破破烂烂的老屋里面,特别是下雨的时候,外边下起了大雨,里面就下起了小雨。看着自己的新房子换来的是这么破烂地方。想起这些年来自己在外边拼死打工挣的钱盖好的房子自己却不能住,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于是,二宝叔就找到了自己的侄子,现在的房子自己不能住了 ,现在一下雨就哗哗地漏雨。自己希望回来住自己的新房子,自己住一间就行,可以在里面自己做饭自己吃,不和他们一块吃。
谁知道,二宝叔的侄子已经把所有的房间都分配好给了自己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房间给二宝叔住。没有办法,在我们村里那个靠近大坑的地方有一块公用的空地,二宝叔就和大队说了一下自己的困难,大队里面同意了二宝叔的请求,二宝叔就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盖了一间简易的铁皮房子,自己在里面住。
二宝叔已经 76 岁了,出去打工已经没有人愿意再用他,为了生活中的基本开支,他开始给附近的蔬菜大棚帮忙赚一些油盐酱醋的支出。他那个铁皮房子里面也没有装空调,夏天特别热,冬天又特别冷。
今年的夏天又特别的热,平常的时候,二宝叔的身体还算健康,经常和邻居们唠嗑,我老爸有时候还会拿一点菜给他,冰箱里面给他冰一下啤酒送过去。
后来,一连好多天都没有见到过二宝叔出门,他的邻居们也都很好奇,还说闻到一股发臭的味道,大家也都怀疑,于是,有大胆的邻居就去敲敲门。这一走进,发臭的味道扑鼻而来。于是,就找大队的人过来。后来,才发现二宝叔已经死了不知道多长时间了,整个人都没有了人形了。
于是,就通知了他的侄子,他的侄子在外地打工也不在家里面,直接扔给大队里面一句话,你们看着办吧!没有办法,大队的负责人就又找了大侄子,大侄子直接拒绝,二大爷不归我管,我没有义务。看着这一家两兄弟互相扯皮。
大队的负责人就联系上了在国外的二宝叔的哥哥,因为疫情的原因,他也回不来,答应自己出钱让大队帮着火化一下埋掉。无奈之下,大队里面的负责人只好找村里面的人帮忙火化了一下,草草掩埋。这件事情老爸给我讲述的时候,我真的唏嘘不已。
二宝叔真的是太可怜了,自己的侄子也太狠心,既然霸占了二伯的房产就要负起养老送终的义务,但他不但没有尽义务,甚至是连他二伯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出面,真的是无情无义之人。后来,二宝叔的大哥在二弟弟下葬后几个月从国外回来,和侄子大吵了一架,重新给弟弟上了坟。
回到主题,二宝叔由于太过于相信自己的侄子,把自己的房子早早地交出去,导致自己在小铁皮房里面活活地热死。
如果他自己不把房子交出去,在自己有空调的房子里面生活,悲剧也就不可能发生,所以,老人不管是有没有儿女,还是自己手里面有房子,有钱才是王道。如果,二宝叔把盖房子的钱省下来去住养老院,就是生病的话也不至于去世那么长时间都没有人发现。
看着无儿无女的二宝叔就 这样的离世,我着实很吃惊。更对他侄子的无情做法感到无语!
【2】、来自网友【牛叔记录】的最佳回答:
我亲身经历的,一个 88 岁的老奶奶,送她钱都不敢要。当她的一个亲人出现的时候,我破防了。
前几年,我摆摊卖衣服。有一次,在城外的一条马路上摆摊,旁边是一个看起来年纪很大的老奶奶,在地上摆了一点自己种的菜在卖。有几个长得不好看的南瓜,还有一点小白菜。
老奶奶身体很消瘦,满脸皱纹,牙齿全脱落了,毛线帽子下的头发几乎全白了。她佝偻着身体,坐在马路沿上。每次有人从前面路过,她都抬头,用渴望的眼睛看着,低声地问道:“买不买菜,自家种的。”
那种期盼的眼神,让人感到酸酸的。
路人大多不搭话,眼光扫一眼地上的菜就走了。这时,老奶奶期盼的眼神就会变得有点失望,眼睛也耷拉了下来。
这是一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每天晚上就会出现,位于城市的边沿,但还没有发展到这里,周边大部分是农田,还有几个村庄,几个厂房。
已经是深秋的天气,有点寒冷,老奶奶在风中颤颤巍巍的。她时不时用手整理一下地上的菜,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好像生怕菜受冻一样。
人流量三三两两的,我也没有什么生意。我感觉这个老奶奶挺让人怜悯的,这么晚了还在这里卖菜,就走过去和她攀谈起来。
我走过去问道:“老奶奶,这是您自己种的菜啊?”
老奶奶说道:“嗯,自家种的,吃不掉丢了就可惜了,拿来换点盐巴钱。”
“今天您卖了多少钱了?”
“不好卖,太阳下山就来了,就卖了 8 元钱。”
我看了一下时间,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快八点了。
“那您是要卖完才回去啊?”
“再等等看看,说不准等会有人来买,就便宜点卖算了。”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老奶奶是附近村子的村民,今年 88 岁了。
我问她家里有几口人,她说还有个儿子在家里,做好饭等她回去吃呢。
我心里想,儿子不出来卖菜,还要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出来卖,是不是有点不孝顺。
这时,有个中年妇女路过,蹲下来看了一下南瓜。但又嫌弃南瓜长得不好看,翻看了一下起来走掉了。
过了十几分钟,这时一阵带点伤感的音乐响起。顺声望去,却是一个老乞丐,坐在一个自制的平板车上,用一根木棍撑着路面,蜿蜒而来。
乞丐从面前经过,老奶奶拿起一个南瓜,走过去把南瓜递给了乞丐。
“奶奶安康吉祥,好人一生平安”,乞丐接过南瓜,朝奶奶道谢。
“那是我们隔壁村的娃儿,以前年轻的时候,和我儿子是工友,在工地上打隧道。怪可怜的,他的爸妈都不在了。”老奶奶跟我说道。
不一会儿,过来了一个骑着电瓶车的中年人,穿着工装,看起来应该是附近工厂的上班族。他把车停在老奶奶菜摊前,问道:“你这个南瓜怎么卖的?”
老奶奶来了兴致,慢慢地站起来说道:“6 元一个,你要的话给个五元也行。”
“天都这么晚了,怎么可能还卖 5 元。便宜点,2 元,我买一个。”中年人蹲下来仔细挑选。
“那怎么得行,这南瓜每个都有三斤多重呢。”
“给你添一元,不能再多了,人家超市才卖几毛钱一斤呢!”
好说歹说,中年人用 3 元钱挑走了最大的南瓜。
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把钱揣进衣兜里,又用手拍了拍口袋。
一直到晚上接近九点的时候,老奶奶也没有再卖出一棵菜。此时,离散场已经不远了。只要九点一过,基本就不会再有行人了。
老奶奶还是没有要回去的意思,难道她非要等到把菜卖掉才走吗!
看到老奶奶无助的眼神,我过意不去,心里想,不如把她的菜买了,她就可以安心地回家了,权当是做好事得了。当天晚上,我卖了两件衣服,赚了几十块钱。
我开始收摊子,十几分钟收完之后,老奶奶还在。我走过去,对她说道:“奶奶,您的菜我全要了,正好我家里也没有菜了,您看五十块钱够不够?”
说着我把一张五十块的纸币递给她。
老奶奶把手往后面一缩,说道:“不要钱,用不着这么多钱,我也没有钱找给你。”
我说:“没事,你拿着吧。都这么晚了,我也该收摊回家了。”
“不得行,这些菜不值这个钱,最多给个 20 元的就中了。”老奶奶说啥也不收。
我想也许她是有点担心这张钱会不会有问题,就换成了五张十元的,硬塞在她的手里,然后把菜拿到我的车上去。
就在老奶奶在帮我把菜拿到车上的时候,突然背后一个声音传了过来。
“妈,我接你来了。菜卖完了吗?”
“唉哟,你怎么来了呢!今天遇到好心人,都卖完了。”
我转身一看,发现是一个坐着轮椅的男子,五十多岁。看得出来,男子的裤腿是空空荡荡的。原来,这就是老奶奶提到的儿子,居然是残疾人。
“让你别出来,摔了怎么办。”老奶奶有点责怪儿子。
“担心什么,这么多年我还不是好好的。”男子说道。
“就是这个好心人,把菜全买了,硬塞给了我五十块钱。”老奶奶用手指了指我。
“妈,那你应该是多收了人家的钱了吧。”
我连忙说道:“不多不多,这是农家菜,城里都买不到的,值得那么多。”
老奶奶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笑容。
“儿子,有钱了,明天我给你买件棉衣。你看,天气都冷起来了。”老奶奶对他儿子说道。
“妈,不要给我买 ,先给你自己买一件吧,我不冷。”
“你穿得这么少,还说不冷!几年没有给你买衣服了,都拿来买药了。”老奶奶扯了扯儿子身上的旧单衣。
“妈,咱们回去吧,今天我烧了一条鱼。今天是你的生日,我一直都记得。我知道你最喜欢吃鱼。”
看着老奶奶推着儿子蹒跚离去,耳边传来母子两人的对话,我莫名的心酸泛涌起来。
趁她们还没走远,我从车上抽出了两件棉衣 ,追过去塞到了男子的怀里,转身就走。
“等等,这是什么?”背后传来男子的叫声。
“两件衣服,送给你们的,不要钱。”我大声说道。
我打开车门,发动汽车。从她们身边经过的时候,她们还招手让我停下来。我和她们招招手,驶离了现场。
事情已经过去好些年了,但那个老奶奶卖菜时那种希冀的眼神,令我印象深刻。除了她儿子,我不知道她家里还有没有别的亲人。从当时的判断来看,应该是母子俩相依为命,一老一残,过着不容易的日子。
我这个人心底软,见不得人间疾苦。每次看到让人感动的瞬间,就容易被打动。虽然母子俩日子过得不容易,但也有她们的小幸福。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即使面对生活的不公和艰难,也要坚定勇敢地生活下去。
人生就是一条河流,有激流,有浅滩,有困难。每一个人在这条河流中,会遇到不同的人。有的人生活幸福快乐,也有的人生活坎坷。当你遇到坎坷的人时,不要忘了,给他们一个微笑,也是他人生路上的一丝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