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是美国?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5-1-21 03:06:10 42次浏览

关于问题美国的中文名字为什么是美国?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独上】的最佳回答:

美国最早的中文名字叫“呵嘪哩噶”,相信在座没几个能读出来的,后来改成了“美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首先,我们先来聊一下美国英文名字的由来:

1492 年的 10 月 12 日,这一天,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他航海时意外到达了美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美国人称之为“哥伦布日”,并将其设定成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类似于我们的国庆节。

然而,美国并没有用哥伦布的名字来命名,而是用了“America”来命名,这显然是另外一个人的名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哥伦布虽然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可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来到了一片新大陆,还以为自己到达了印度,并且坚持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此一来,他就丧失了为新大陆命名的机会。

后来,意大利有一位学者对哥伦布的发现产生了质疑,为了探寻真相,他花费了很大的努力,终于来到了哥伦布口中所谓的印度大陆,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之后发现,这里跟印度一点关系都没有,分明就是一个全新的大陆。

这一发现,举世瞩目,于是,这位名叫 Amerigo Vespucci 学者,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片新大陆,于是,美国就叫做“America”。

那么,美国的英文名字,又是如何演变成“美国”二字的呢?

1776 年,美国独立之后,主动与我国展开贸易往来,当时是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乾隆根本分不清美国人跟英国人有什么区别,因为他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而且都说英文,所以,乾隆一直把美国人当成英国人。

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早在美国之前,英国就已经跟大清朝进行了长时间的贸易往来,而且合作的还算愉快,双方都比较信任,美国一来就得到了信任,他们当然是比较开心的。

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闹心的误会,为了能跟大清朝合作,自己不远万里开辟了航线,现如今,美国却来捡现成的便宜,要分一杯羹,这显然会减少英国的合作机会,降低自己的利益,所以,英国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于是,英国商人就提出了抗议:英国是英国,呵嘪哩噶是呵嘪哩噶,虽然同样讲英语,但是国旗不一样,他们跟我们不是一伙人,他们不值得信任,不要跟他们合作。

直到这个时候,清朝人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个“呵嘪哩噶”,这便是美国最早的中文名。

呵嘪哩噶,这 4 个字来自美国英文名的音译,说白了就是听声音写汉字,跟“三克油”同理,是一种极其劣质的翻译,非但不能表达含义,而且读起来十分拗口,所以,古人很快就摒弃了这一名字。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清朝官员终于分清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同之处,也记住了美国国旗的样子,美国国旗非常花哨,人们戏称为“花旗国”。

这个名字并非是官方提出的,而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外号,但是这么称呼美国的人非常多,至于清朝官方给美国取的名字,则是“弥利坚”。

古籍《海国图志》是这样记载的:

弥利坚无国王,止设二十六部头目,别公举一大头目总理之,故名其国育奈士迭国,犹华言总理部落也,夷图及贸易通志译曰兼摄邦国,亦以其无国王之故,则育奈士迭亦地名,故仍以“弥利坚”称之。

再后来,美国的中文名又经历了一番演变……

1844 年,中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中,美国自称“亚美理架合众国”,清朝对于这个名字表示认可。

1848 年,徐继畲对美国的名字进行了一次全新的翻译,结果是“米利坚合众国”。

不难发现,清朝在刚开始接触美国的时候,其实是瞧不上人家的,包括很多西方国家,也都瞧不上,所以给他们起了不少外号,面对美国的时候,喜欢称之为“米夷”或“米酋”,面对法国的时候,喜欢称之为“法夷”或“法逆”。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渐渐发现,西方国家非但不是蛮夷,反而还是发达国家,于是就有了“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子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念,所以,一些带着明显歧视性的译名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褒义的译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梁启超 1901 年在《立宪法议》中对西方国家的称呼,他将美国称之为“美利坚”,将英国称之为“英吉利”,将德国称之为“德意志”,将法国称之为“法兰西”。

在中国文字里面,美、吉、利、德、志、兰都是具有褒义的汉字,其实是有一种褒奖的含义在里面,这种褒奖并非谄媚,而是敢于正视对手的优点,这也正展示了我们的心胸!

其中,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一直沿用到今天,这就是美国中文名字的由来!

其实,对于“美利坚”这样的名字,有些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清末的户部尚书徐桐。

他说:

中国什么都美,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中国事事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中国坚不可摧,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

对于这种说法,你怎么看呢?

【2】、来自网友【翰林冷知识】的最佳回答:

抛开复杂的国际关系与情感不说,“美国”这个名字,翻译得信达雅,也看出了我们的胸襟。

中美正式接触可以追溯到 1784 年,当时的美国还不强大,被英国人在美洲大陆上狠狠摩擦,英国人还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抵制美国人。

当时的美国开着商船“中国皇后”号来到广州,是为了寻求大清帮助,在贸易上多多支持。

不过,当时的大清还无法明显区分英美人,毕竟长得都差不多,说得语言几乎一样。

当然,英国人不太愿意美国人被看成英国人。于是向大清的官员解释,“呵嘪哩噶”(美国的发音)虽然与他们英国人长得像,但不是他们那旮旯的。所以,“呵嘪哩噶”作为了美国的音译。

▲美国领土构成

等到 19 世纪初期时,随着清美贸易往来越来越多,美国在广州设立了商会,双方沟通后,大清国在审批文件中以“咪唎坚”作为美国的正式称呼。

这个名字基本就是正常的音译,不太见水平,起码比起“英吉利”差了好几档。

▲花旗银行

再后来,也有过几个美国的音译称呼,比如“咩哩干国” (《海录》)、“育奈士迭国”(《四洲志》,估计林则徐只翻译了“United”这一个单词)。

还有“花旗国”的称号,就是因为大清看到美国的星条旗(与今天的星条旗不一样,星星还比较少),挂在美国的商船之上,将其称为“花旗”,花旗银行的名称也参考了这一点。

▲望厦条约

后来的故事开始不好玩了。大清越干越怂,美国人不讲武德,在第一鸦片战争后,他们逼迫大清签订《望厦条约》,美国被称为“大亚美理驾合众国”。

同一时期的徐继畲,编了本大牛的书《瀛寰志略》,将美国译为“米利坚合众国”,已经有今天的影子。今天的日本就是将美国翻译成“米利坚“。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米利坚”因为叫起来比较容易,逐渐成为主流翻译。

直到 1900 的《辛丑条约》签订时,文件中大清将美国的称呼改为“亚美理驾合众国”,“美利坚”代替了“米利坚“。

后来,在 1913 年时,中华民国在与美国建交,双方确定正式名字,美国译名定为“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并沿用至今。

以上。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