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大明王朝中,嘉靖为什么突然因为别人叫吕芳“老祖宗”而大发雷霆?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21 16:15:49 32次浏览

关于问题大明王朝中,嘉靖为什么突然因为别人叫吕芳“老祖宗”而大发雷霆?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杨角风发作】的最佳回答:

这个问题出自《大明王朝 1566》,此事发生的背景是海瑞将一份供词递到京城,因为涉及到了宫里。吕芳瞒着嘉靖帝去见了严嵩和徐阶,后来陈洪替吕芳说话,说老祖宗也是好心,结果嘉靖帝就怒了。

海瑞刚正不阿,不顾谭伦和赵贞吉的劝阻和锦衣卫的威胁,硬是把何茂才牵扯到皇上的供词递交到了朝廷。

上次海瑞递交供词后,嘉靖帝已经下令对巾帽局、尚衣监和织工局进行查办.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吕芳,显然这段时间并不好过,天刚蒙蒙亮,他就冲没有及时吹掉灯的小太监们发飙。

随后,就见到了这封供词,那么接下来,他为什么瞒着嘉靖帝去见严嵩呢?

一、

吕芳不明白浙江到底在干什么,他认为是严嵩和徐阶把战场搬到了浙江,导致现在司礼监被将了军。

这时候陈洪也火上浇油,说着他们这么干,无外乎想要我们这五颗人头,况且现在宫里正在清算:

“大不了宫里这十来万人,都砍了头呗!”

关于明朝皇宫有十万人的记载,其实是有争议的,康熙帝讲过,明朝太监和宫女有十万人,因为供应饭食照顾不到,日有饿死者。显然这是刻意抹黑明朝,他们还说过张献忠在四川屠杀了一亿人呢,毕竟明朝的财政一直是大问题,更不可能养这么多宫女太监。

即使真有这么多太监,可想而知,明皇宫一共才 9000 多间房,按照十万人的住法,一间就要住十个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明朝建立之初太监只有百来号人:

“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足百人。”

即使到了嘉靖时期,也不可能过万,明朝历史不可信,但清朝历史可信,清朝一代,最多的时候,太监不过二千多人,宫女三千多人,包括侍卫三千多人,再三宫六院所有人都加上,估计最多两万人。

陈洪这样说,放在剧中,是衬托明皇宫人员及花销之大,为后来的海瑞死谏做铺垫。但放在这个档口,其实还是故意恶心吕芳,谁让你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呢,谁让杨金水是你干儿子呢?

石公公也蹦出来说话,大体意思是国库还空着,胡宗宪还在打仗,郑泌昌何茂才已经被追究了,为什么还要扯上毁堤淹田,还要扯上井上十四郎,到底想干嘛?

二、

后来陈洪上台后,是把石公公当心腹用的,派去守内阁,显然司礼监五大太监,也是分帮派的。

其他的太监只会发牢骚,真正得拿主意的还得靠吕芳:

“现在置气已经晚了,这样的供词,万不能给主子呈上去,你们说该怎么办吧?”

刚才还蹦着脚骂街的太监一个个都哑巴了,一句话说得好,表态是不要本钱的,而出主意,日后可要担干系的。

这时候就能看出黄锦的重要性了,他虽然没能出个好主意,但是顺着吕芳的话讲了把奏折递给嘉靖帝,可能引发的后果。

难怪吕芳平时喊黄锦为“锦儿”,关键就在这里:

“他们这些个家大业大的,还不如你一个没家的晓事啊。”

吕芳真难,其他的事他倒不怎么在意,真正在意的是毁堤淹田的事,别忘了当初他还安慰杨金水呢:

“你也是为宫里好,难得是你不隐瞒,这便是最大的忠,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

这件事不上秤没事,上了秤就不是忠不忠的问题了,而是嘉靖帝的脸面问题,这事跟司礼监有关,吕芳难逃其咎。

这还仅仅是吕芳这里为难,真正难办的是牵扯到了胡宗宪,毕竟案子是他结的,这时候还在打仗,嘉靖帝该怎么办?处理胡宗宪,那么东南不保,不处理胡宗宪,淹死了那么多人,真相大白于天下,那么大明朝的尊严何在?

三、

权衡利弊之后,吕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先让黄锦去给嘉靖帝修脚,越久越好,最好撑两个时辰,其次,他要带着海瑞和王用汲审的这份供词,拿给严嵩和徐阶看。

随后就喊陈洪为“陈公公”,这也引起了陈洪的敏感神经,一脸谄媚地让吕芳还是叫儿子吧:

“你是首席,平时我得尊着你点,今天我就叫你洪儿吧!”

陈洪接到的任务是马上给赵贞吉写急递,问他是何居心,竟然把这么份供词交上来,马上重审。

陈洪就是坏,他心中是既激动又兴奋,看不出一点大难临头的样子:

“倘若干爹到时没回来,皇上问起这个事,儿子怎么回话?”

吕芳给的答复是,如果真问起来,就把赵贞吉和谭伦审的那份供词给嘉靖帝,再问别的就往吕芳身上推,随后吕芳强调了一句:

“打个招呼,这里的事有一个字透出去,立刻打死!”

海瑞二审何茂才的供词,跟一审何茂才的供词同样递京,吕芳同样去见了两个人,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截然不同。第一次去见高翰文和芸娘的时候,他是让黄锦明确给嘉靖帝回话,说的就是去见两个人。而这次吕芳出去,却是让大家瞒着嘉靖帝,不要透露自己去见了两个人。

后来为什么嘉靖帝要罚吕芳去建筑工地,不是说吕芳多么罪大恶极,而是因为,他竟然有事瞒着皇上,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

吕芳去了严嵩的府上,一同前去的还有徐阶,而严嵩显然已经穿好官服,时刻准备进宫呢。按照剧中的设定,严嵩一年 300 多天,往往会被嘉靖帝叫到宫中问话,一些国家大事也是这么制定出来。显然严嵩是习惯性的穿朝服,就等着被传进宫呢,所以看到吕芳走后门进来,已经感到了不妙。

吕芳、严嵩、徐阶落座,吕芳先发表了一通言论,大体意思是嘉靖帝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随后把自己随身携带的花雕酒搬出来,给严嵩倒了满杯,给徐阶和自己倒了半杯。

徐阶聪明,说话滴水不漏:

“严阁老是首辅,朝里的担子都靠他了,我能陪着喝个半杯已是逾份了,可宫里的担子全在吕公公肩上,不应该也只倒半杯?”

吕芳脸色一变,既然这样说,那就把两个半杯都被徐阁老吧,徐阁老吓坏了,就要下跪谢罪。

随后吕芳掏出了那份供词,让徐阶和严嵩都看一看……

严嵩看完首先表态,说实话,杨角风第一遍看剧,还对严嵩的表态异常感动,但回头细细一想,不愧是老狐狸啊:

“上奏吧,真如郑泌昌、何茂才所言,是严世蕃他们叫浙江毁堤淹田,还敢通倭,就应该满门抄斩!”

严嵩之所以敢这样说,其实很简单,之前吕芳考虑到的所有顾虑,严嵩都考虑到了。吕芳敢瞒着皇上来见他,就表明吕芳不敢轻易上奏。其次,这个时间点正是胡宗宪跟倭寇决战的时候,即使上奏,也是嘉靖帝为难,不会自掘坟墓,毁掉严党的。

五、

当然,最重要的是,吕芳就代表皇上,严嵩自然搞不清,这次吕芳前来,会不会就像上次胡宗宪夜访一样,是来试探他的?

有了严嵩的话,吕芳又问徐阶的话,徐阶再想倒严,这时候也不能说啊,只能帮忙洗白:

“证据何在?”

说了这么半天,终于点了题,吕芳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句话,他要搞明白严嵩和徐阶两派的态度:

“这话说得好,何茂才在口供里扯出严世蕃,又扯出杨金水,问他证据,却说烧了,这显然是在攀扯!”

吕芳先把这份供词给定了性,就是何茂才胡说八道,胡乱攀扯,随后再问徐阶态度,如果皇上让你去彻查,你怎么查?

徐阶只得表态:

“没有证据,谁也无法彻查!”

由此,吕芳此行的目的达到:

首先他要先确认严嵩和徐阶知不知情,确认了不知情;然后直接给何茂才等人定性为攀扯,让大家认同没有证据;随后质问徐阶,你能为了倒严而不顾西南战局吗?徐阶当然不敢承认,这样严世蕃也获救,杨金水也获救;徐阶最终也只能表态再给赵贞吉写信,让他重审此案。

事情圆满解决,吕芳、严嵩、徐阶举杯共饮,为了皇上,同喝皇上这杯酒,共渡难关……

那么海瑞审何茂才的供词被打回,海瑞会善罢甘休吗?

吕芳接到海瑞二审何茂才的供词,并没有及时反馈给嘉靖帝,而是瞒着他去找了严嵩和徐阶。

其目的有三:

首先是了解严嵩和徐阶对海瑞二审何茂才的供词知不知情,其次是确定严嵩和徐阶对待这件事的态度,最后,三个人权衡利弊,共同制定对策,那就是打回去重审。

而吕芳私自会见严嵩和徐阶的事,却成了他倒台的导火索,而可笑的是,却跟海瑞的供词内容无关……

六、

吕芳去见严嵩去了,伺候嘉靖帝的活落在了黄锦身上,这个太监除了忠诚以外,还有一项绝活,那就是修脚。

看看这段后面的一张截图,这洗脚盆就是一件艺术品,低的地方是放脚的,洞的地方是伸手的。这洗脚盆一律用刚刨好的松木板制成,不上漆也不抹油,洗一次脚,换一次盆,用黄锦的话讲,这嘉靖帝就爱闻松香味:

“主子,松柏长青,松香味要起咯!”

黄锦不愧是吕芳的干儿子,他要想法给吕芳挤出两个时辰来,两个时辰那就是四个小时。参考现在的足浴店,一般一次最多一个半小时,还得加上敲背、按摩、推拿,光洗脚的话,那还不把脚给洗秃噜喽?

黄锦也真下得了鼻子,端起嘉靖帝的脚就闻了一下:

“主子,有味!”

这家伙,二十多天没洗脚了,也真有人敢闻,嘉靖帝自己也闻了一下,味道好极了……

黄锦就是在拖延时间,还不忘拍拍马屁:

“主子是仙体,那自然是仙味咯!”

嘉靖帝也知道这是黄锦在拍马屁,这是在开玩笑,但是作为高高在上的皇上,也只有跟太监们唠唠家常了,跟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不会这么轻松。

或许是嘉靖帝寂寞了,开始跟黄锦聊一些家常话题:

“古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你们扬州有什么好?”

七、

谁再说黄锦不够聪明,我杨角风第一个蹦出来反对,你看看人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让人叫绝:

“主子这是在明知故问呢?”

嘉靖帝,脱口而出:

“掌嘴!”

换别人估计就已经左右开弓了,黄锦根本不会执行,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真的不一般:

“不是扬州人,谁敢搓主子这双天下第一脚啊?”

黄锦虽然也开玩笑,但每个玩笑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皇上身上,既幽默又不失尊重,嘉靖帝的马屁必然也被拍的舒服万分。

但是,言多必失,黄锦虽然刻意在拖延时间,在跟嘉靖帝打趣,但是还是疏忽了一点,嘉靖帝刚夸他是一张好嘴,他就开始夸自己家乡好:

“南京啊,杭州啊,苏州那些天堂般的地方,主子万岁爷竟然连一处都没去过,奴婢都替主子委屈。”

嘉靖帝显然是听到了一个地方,脸色一下子就变了,黄锦一看说漏了嘴,赶紧想圆回来。马上讲万岁爷又要管江山,又要修仙,那些地方都是凡人玩的,主子万岁爷不稀罕。

但为时已晚,嘉靖帝还是被提醒了:

“杭州那边最近有消息吗?”

八、

黄锦自然不敢欺骗嘉靖帝,急忙回答,是有两份浙江送过来的供词:

“司礼监正在归置呢,等归置好了便会呈奏给主子!”

嘉靖帝问是谁在归置,黄锦脑袋一转,这是个难题,不得已,只能把这个活推到了陈洪头上。嘉靖帝马上脸色一变,马上叫陈洪过来……

陈洪被叫来后,一直跪在那里,并没有说话,不是不想说,是没想好怎么说:

“不回话,那就不用回了,滚犊子吧!”

“滚犊子”这是东北的方言啊,敢情嘉靖帝还有这项技能?

吕芳见严嵩之前,对陈洪进行安排的时候,陈洪是这样说的:

“干爹放心,能拖,儿子一定拖到干爹回来!”

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说,如果万不得已,那我也就只能招了。所以,陈洪先沉默一会儿,表明自己是抗争了的,但是拖不住了,皇上要让我滚犊子了,只能招了:

“回主子万岁爷,奴婢这就回话,如实回主子的话,只是望主子体谅老祖宗,也是一片苦心!”

陈洪其心之毒啊,上次嘉靖帝已经严肃批评过吕芳,不要再叫什么老祖宗。吕芳这么谨小慎微的人,必然会传话下去,当着嘉靖帝的面万万不能提“老祖宗”这三个字。而陈洪,表面上是尊称吕芳是老祖宗,且替他说好话,实际上是反话正说,这是把吕芳往火坑里推。

九、

嘉靖帝也怒了:

“谁的老祖宗,谁家的老祖宗,我大明朝只有太祖、成祖是老祖宗,你们哪又找来个老祖宗?”

有了嘉靖帝的这句话,陈洪心里更加有底了,原来吕芳在嘉靖帝心中的地位并不是坚如磐石的,还是可以撼动的,他立马就有了主意,自己给自己掌嘴,掌出了血:

“不要装了,吕芳怎么跟你们说的,都瞒着朕在干什么?”

随后陈洪巴拉巴拉全说了,说吕芳去见严嵩和徐阶了……

嘉靖帝最怕的事情就在这里,他的帝王之术,就是让严党、清流、宫里三派势力互相牵制。自己嘛,安安心心当裁判,他们斗得越狠,自己评判时越爽快,但是如果选手合伙蒙裁判,裁判还怎么展现重要性?

“好哇,三个人联手瞒朕了!”

实际上吕芳并没有告诉司礼监的人,他要去见谁,想来,给吕芳准备轿子的人,可能有陈洪的卧底。吕芳出问题就出在这里,上一次他去见高翰文和芸娘,那也是给嘉靖帝打过招呼的。

随后嘉靖帝的回答,也证明,他还是相信吕芳的,这次真的是吕芳做错了,如果他汇报嘉靖帝,打算把供词发回去重审,我想嘉靖帝也会不看供词而批复的。

陈洪随后讲了,吕芳安排的第二件事,那就是把供词打回去重审,想不到嘉靖帝一口应允了:

“好办法,就照他说的去办!”

十、

陈洪想不明白嘉靖帝为什么还按吕芳说的办,不敢执行,结果被嘉靖帝命令,就这样干,而且不允许把他说的话透露出去。

所以,吕芳之所以后来被嘉靖帝处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他严重低估了他在嘉靖帝心中的地位,却严重高估了他在陈洪心中的地位。

而嘉靖帝采取的策略却是不打草惊蛇,装作不知道,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们后面会讲到,我们再讲吕芳回到司礼监。

吕芳自然会问嘉靖帝那里怎么样,陈洪接话:

“回干爹,不知为何主子问起杭州的事,叫儿子过去!”

先把自己的嫌疑抹掉,不知为何,那么就说明暗示这之前的黄锦知道为何咯?

吕芳自然问怎么回答的?

“当然照干爹吩咐回的话,主子起了疑,儿子掌嘴发誓,这才平了主子的气!”

哈哈,现在明白陈洪刚才在嘉靖帝面前为什么要掌嘴了吧?原来他根本不是掌给嘉靖帝看,而是掌给吕芳看,高,这是高手!

随后吕芳马上安排急递送浙江,连看都不用看,选择相信陈洪,倒是黄锦觉得自己有些愧疚,想有所挽回:

“干爹,这两份供词还是呈给主子看吧?”

吕芳严词拒绝,当然不能给他看,发吧!

陈洪心里估计笑死了:

“儿子立刻去发!”

天亮后,吕芳进宫,嘉靖帝悄无声息地找了个理由,就把吕芳打发去看看吉壤修的咋样了,哈哈吉壤,很好听,实际上就是坟墓啦!

所以,吕芳千错万错,不该瞒着皇上,更不该背地里跟清流和严党碰头,这才是为帝者最担心的事情啊!

【2】、来自网友【剑雄品评文史经济】的最佳回答:

自明永乐朝起,由于朱棣得位不正的关系,太监的地位是上升的。太监不仅可以把持东厂,这种特务机构,还可渗透到上至各部、下至州县的广大范围里,执掌着军事、经济、行政等各要害部门。实际上,此后大明各朝皇帝,大都沿习着永乐帝,这种对太监家人级的信赖,太监渐变成一份有前途的职业了。这种现象,无疑反映了永乐帝对文官集团的极度不信任。

对永乐帝来说,这么做是有理由的,他害怕文官集团因其得位不正,而对其在执政中的不合作和鄙视,所以永乐帝提高了太监们的权限。

要知道,终明一朝,文官集团,是权力构架中的重要一极,言官御史、百官甚至可以上书指斥皇上。比如每每驳得嘉靖帝面红耳赤、怒火中烧这种事,海瑞不是经常干么。明朝这几百年,皇权独栽的势力,还没发展到顶峰,到了清朝,才算是到了皇权独栽政治的巅峰。还别说,明朝皇帝还真不如清朝皇帝好当。

嘉靖是个少年老成、政商早慧的皇帝,他的出现,导致太监权力开始下滑。他认为,太监就是奴才,完全不必给予太多的信赖。在他看来,这帮人就该去洗厕所、扫地,安心干活,岂能让他们轻易沾染发财、带兵、操控朝政之位?他表示,奴才就该干奴才之事,如果敢于撍越,就决不轻饶!如此一来此消彼长,文官集团地位和权力自然就上升了。

吕芳是《大明王朝 1566》中的虚拟人物,位列司礼监掌印太监之重位。虚拟不虚拟,对本文的讨论,其实是不影响的,因为大明每朝都有一个“吕芳”式的司礼监总管太监。司礼监,对内,有内廷 12 监的“第一署”之称;对外,执掌着奏章的代帝“批红”之权。批红之后,”文件”就可以下发全国遵照执行。所以,”吕芳们”的权力是很大的,大到可以影响国政的运行。

也许是太监的运气不好,或许是政治权力系统的固有规律使然,制衡文官集团的司礼监,力量发展过于强大,如果遇到软弱而低政商的皇帝,这个系统也就得过且过的运行下去,直到王朝崩溃为止。但此时大明王朝国运尚健,智商、政商双高的嘉靖帝出现了,太监的好运就要变差了。

下面选取嘉靖帝作为藩王,从湖北到达京城登基之事,来感知下大明朝的权力架构状况。那时,年仅 15 岁的嘉靖帝,就对政冶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还未坐到他的堂兄正德皇帝的龙椅,人还在京城的城门口,身份还是个储君,他所展现对政冶的敏感,和手腕强硬不乏灵活之手段,就令人叹服不已。

进京之际,官员们依例在东安门,列队迎接藩王殿下(即未来的嘉靖帝)。东安门是皇太子走的城门,循例走东安门,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嘉靖帝偏不愿意,他要求从大明门进入京城。大明门是皇帝日常出入的城门,明朝文官们可不好对付,他们死抠着祖宗之制不可逾,礼制不可撍越之成例,来苦苦劝说嘉靖。意思很明白,即使藩王明天登御大宝,成为九五至尊,可今天你还是储君,依制就得走东安门。

这换成一般人,还在乎这个么?几天后,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一高兴,一迷糊,连狗洞也可以先钻过去再说。再说走东安门,并没有降低规格。可小小年纪的嘉靖帝就是不肯,却偏要绕道大明门进去,百官看似恭敬、实则强硬,全堵在大明门的入口前,不让嘉靖的车队进入大明门。

也许他们心里想,这乳臭未干的小儿闹腾几下就会退让。可嘉靖帝政商超高,心里也明白,入大明门进京逾制,但他更知道皇权来源于血缘、来源于名份。提前要了这个名份,一为测试一下,本朝文官集团为了守祖制,到底有多强硬,心中先有个数;二来,告诉文官集团,遵守规则是对的,但要知道规则,是由谁来制定的,而且规则的制定者必须有超然规则的逾越权。大臣们才是规则的遵守者,而皇帝不是,即便是几天后,皇权才会落在手上的储君也勿需遵守成制(嘉靖过份了哈,不过他另有目的,却可以理解)。

但本朝的文官集团,显然并不畏惧皇帝期权,即便是这个储君对百官发出了“登基后,要收拾他们”的死亡威胁。百官们认为,他们本来就是文官集团→皇权←司礼监,这个政制系统的重要制衡的一极,所以,百官们显示出了可贵的仕坤阶层“威武不能屈”的素质。别小看了这种能保证国家,不被皇权整体绑架的制衡素质。无此制衡,国制就会在皇权胡为之下崩溃,小事见大节。

嘉靖帝见强硬通过无效,倏尔表现出惊人的政冶灵活性和杀伐决断的气魄,那就是”政冶耍赖”。不是不让进么?老子这皇帝还就不当了,让你们文官集团去收拾残局吧。国不可一日无君,没了皇帝,你们百官屁都不是,国不将国之下,你们谁敢扛下这个塌天的责任?这样一闹,连身经百战、老成谋国的内阁首辅杨廷和都懵了,整个文官集团,陷入了一片大脑空白之中,杵在大明门前的风中凌乱不巳!

服了。祖宗成制在皇帝期权的威慑下,陷入一片困窘(注意,还还不是皇权,可见这个 15 岁孩子的政冶天赋和手腕之厉害)。“恭迎殿下入城”,百官这一齐声拜呼,宣告了,若干年后,嘉靖帝的 20 余载脱产不上朝,却依然牢牢地把控着朝政的合理性;昭示着,未来本朝皇权对文官集团、宦官集团驾驭能力的强大无比;也暗示着,载入史册的“大礼仪”,即嘉靖帝在不久,又逾制为其生身父追谥太上皇,和称宗祔庙的必然性。

皇权独栽中央集权制的社会,实施的是精英管理制度。国祚绵长与否,与皇帝的执政水平和政冶手腕高低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嘉靖进京登基,进那个门的小事之分析,我们浏览了大明权力构架的概况。此时再去解读,嘉靖帝对别人称吕芳为“老祖宗”,而突然大发雷霆的原因,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这,不过是嘉靖帝对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实施的许多调控中的一个片断而已。接着再分析一下有关此事的几个小细节。在剧中,称吕芳为“老祖宗”是无处不在的,以嘉靖厂卫的耳目众多,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根据剧情,分析嘉靖帝的突然发难,分明不是在讨厌吕芳,而是在保护着吕芳。让他不至于在以后,因国事成而身却死,而嘉靖提拨心狠手辣的陈洪,就不同了,就是让陈洪替吕芳去功成身死。嘉靖,开阖无常而有序,真堪称权力的魔法师!

至于“突然性”的本身,也体现了嘉靖帝实施帝王术牌风多变的风格。要知道,不管是司礼监总管,还是几届内阁的首辅杨廷和、张璁、夏言、严嵩等,皆为人中龙凤、老道官僚,政冶智慧非寻常大臣可比。但在牌风机变的嘉靖帝驭臣之术下,不过都是提线木偶,指啥干啥。丝毫不敢逾雷池半步。这种为帝的境界,让嘉靖帝因首开中国帝王 20 余载脱产修道练丹、远离朝政烦扰,王朝却巍然屹立之况,而载入史册。换作别人,换作别的权力架构,说不定早就被篡位谋国了。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穿越历史的迷雾,检视历史的足迹,仰望历史的辉煌,感怀历史的沧桑。“剑雄品评文史经济”与您同学同行,同喜同叹。您的关注,是我奋笔疾书的动力,您的阅读,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