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王平为什么离开强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国?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超级七品小芝麻官】的最佳回答:
事实上,三国名将王平之所以会一反常态,选择离开强大的曹魏,去投奔弱小的蜀国,主要是因为他遭遇了极大的不公!不信你看徐晃对他干了啥!
王平
说起三国蜀汉名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关羽张飞,然而事实上,除了这些人,蜀汉还有不少非常厉害的名将,比如王平!
在众人的心目中,魏延被称为五虎之下第一人,军事能力冠绝蜀军,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魏延最终就是败在王平手中的!当时魏延听说诸葛亮去世,权利被交给了杨仪,于是他立即出兵攻打杨仪。魏延本就是当时蜀军中的第一猛将,蜀军中大部分人都不是其对手,就连姜维都没有把握击败魏延,结果王平一出手,直接将魏延击败,令众人大跌眼镜!
王平展示了如此强悍的实力,于是他的地位开始节节攀升,并最终成为了蜀汉的汉中统领。后来,王平率军击败十万魏军,再次让他声名大噪。当时魏国的当权者乃是曹爽,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声望,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大部分蜀汉将领都被魏军的举动吓到了,准备固守城池,等待成都方面的援军。但是王平却力排众议,准备拒敌于外,将魏军挡在汉中之外,并最终成功击败魏军,令天下震惊!可以看到,王平确实是难得的猛将,他被很多人所低估了,从他击败魏延,并最终击败十万魏军的操作来看,他绝对是不逊色于关羽张飞等人的名将!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厉害的王平,又为何会离开强大的曹魏,投奔弱小的蜀国呢?
事实上,王平之所以会有此反常的行为,有许多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他遭到了难以忍耐的压迫,而压迫他的人,则是曹魏名将徐晃!
王平的遭遇
王平本是巴西郡的人,曹操击败汉中张鲁后,派人去巴西郡劝降,王平便跟随着自己的主公投降了曹操。汉中之战时,曹操率军支援,王平由于颇有军事才能,且熟知巴西郡的地理形势,所以被曹操带在了身边。
原文:曹操命徐晃为先锋,前来决战。帐前一人出曰:“某深知地理,愿助徐将军同去破蜀。”操大喜,遂命王平为副先锋,相助徐晃。
曹操在汉水之战中吃了大亏,于是他让徐晃领兵前去和蜀军决战,而王平听闻曹操的决断后,立马主动请战,可见他其实是非常想在曹操这边建功立业的。而从曹操“大喜”的反应来看,其实他对王平也是比较看重的,希望王平和徐晃配合,能够击败蜀军。也就是说,当时的王平对曹操很忠心,而曹操对王平也很器重,按照常理来说,王平是绝对不至于背叛曹操的,这期间必有故事!
事实上,这里面的故事,就源于徐晃!徐晃率军到达汉水之后,立马命令前军渡河,想要摆开阵势和蜀军好好干一场,但王平却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王平认为,在军情不明的情况下,不宜立马下令渡河,万一被蜀军半渡而击,岂不是会伤亡惨重?而且即便曹军渡河成功,也没办法立马占据有利地形,一旦蜀军直接压上来,曹军将退无可退,最终被逼入绝境!
王平的看法其实非常有道理,但是徐晃却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王平不过是一个牙门将,提的建议不足采纳,甚至还搬出韩信背水一战的例子来教训王平!
原文: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徐晃认为,当年韩信背水一战,激发了军队的最强作战勇气,现在他命令手下渡河,就是在效仿韩信。不过在王平看来,徐晃的操作还是过于冒险,韩信的背水一战,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是因为韩信的对手比较愚蠢。但现在徐晃的对手可是赵云和黄忠,这两人可是天下闻名的猛将,他们怎么可能愚蠢地让徐晃的军队平安度过汉水,铺展开来?遗憾的是,徐晃仍然不愿意听从王平的建议,他仍然一意孤行,最终遭到惨败!
当徐晃引兵渡河之后,赵云和黄忠并没有立即与其交战,而是任由曹军挑战,都坚守不出,直到天色已晚,曹军都疲惫了,赵云和黄忠才发动突袭,将曹军打得大败!仓促之间,曹军根本不是蜀军的对手,而曹军背后又是汉水,退无可退,最终损失惨重,徐晃拼死力战才得以生还。
徐晃此次出战,损失惨重,就这么冒失地回去,他必定会遭到曹操的责罚,为了躲避责罚,徐晃决定开始甩锅,而他甩锅的对象,便是王平!
徐晃率领败军回营后,立马找到王平,责备王平见死不救,导致曹军大败。很明显徐晃这是要将此次战败的责任推给王平,不过王平也不傻,这种锅怎么敢背?于是他立马出言反驳,说他之所以不出兵相救,就是害怕挡不住败军的颓势,到时候会连本寨都保不了。很明显,王平的这番话,就是在解释他不出兵的理由,而且在给出这个理由之后,王平立马又补了这么一句!
原文:平曰:“我若来救,此寨亦不能保。我曾谏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败。”
王平的这句“我曾谏公休去,公不肯所,以致此败”,直接戳破了徐晃的阴谋,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徐晃,此次战败的锅他不背,真正应该背锅之人,乃是徐晃,因为正是徐晃不听建言,质疑出战,才导致了此次大败。听闻王平这话,徐晃顿时怒了,想要诛杀王平,把王平给吓了一跳。
原文:晃大怒,欲杀王平。平当夜引本部军就营中放起火来,曹兵大乱,徐晃弃营而走。
回到营地后,王平越想越害怕,因为相比于徐晃的地位,他在曹操面前人微言轻,一旦徐晃在曹操面前胡说,王平很可能连辩解机会都没有,就会被处死,于是他当夜就出兵进攻了徐晃大营,想要趁乱投奔刘备。而这一切,其实也完全是徐晃的计谋!
曹操虽然弑杀,有屠城的劣迹,但曹操并不傻,相反他还非常聪明,面对徐晃的大败,他肯定不会只听一面之词,而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来判断,所以说,王平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一方面,徐晃虽然想要诛杀王平,但他肯定不敢当着众人的面如此行事,因为当众诛杀大将,是需要给曹操一个交代的,而且王平手中也有兵马,他们不会坐视主将被杀。另一方面,只要王平跟徐晃回到曹操身边对质,那么被处罚的一方,必定是徐晃,王平不仅不会得到处罚,甚至还有可能因此高升!
说白了,综合整件事情来看,其实一切都是徐晃的计谋!徐晃不听王平的建议,执意出战,结果遭到大败,这个时候他就需要一个背锅之人了,而王平则是徐晃选定之人。徐晃先是用言语恐吓王平,想要让王平背锅,结果发现王平异常聪明,根本不上套,于是徐晃又用武力恐吓王平,逼迫王平为自保而出兵,最终王平果然中计,出兵进攻了徐晃的大营,叛逃到了刘备那边。而王平的离去,正好满足了徐晃的需求,自此徐晃可以随便甩锅王平了,反正王平也不可能出来当面对质!
原文:却说徐晃逃回见操,说:“王平叛去降刘备矣!”操大怒,亲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
结语
总的来说,三国名将王平之所以会选择离开强大的曹魏,而去投奔弱小的蜀国,主要是因为他遭遇了极大的不公,而这个不公便来自于徐晃!为了推卸战败的责任,徐晃想方设法的逼迫王平背锅,最终以死亡威胁,成功迫使王平转投蜀汉阵营。至此,原本在曹营大有作为的王平,离开了曹魏,开始为蜀汉效力,幸亏蜀汉没有徐晃这种坑货,使得王平得以大展才华,扬名天下!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2】、来自网友【澳古说历史】的最佳回答:
王平,三国蜀汉后期名将。宋末大儒郝经曾言王平“有大将之略”。
王平曾为曹操帐下的一位代理校尉。但因曹操麾下人才济济,王平出头的机会并不多,在曹操麾下效力四年,依然只是一位底层军官。于是在 219 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王平投靠了刘备。
随后被刘备任命牙门将、裨将军。
其实王平会离开曹魏,原因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得重用。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即然曹魏不用他,他又何苦待在那里呢?还不如出去搏一搏。曹魏再强有何用,自己出不了头,再强也枉然。
当然在刘备的麾下,王平前几年也并没有得到多少的重视。直到公元 228 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王平在街亭一战表现突出(马谡军惨遭大败时,只有他率领的千余名将士挡住了张郃的进攻,并平安归来),得以被诸葛亮看重,
被拜为参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自此开启了名将的一生。
公元 231 年,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时,王平负责镇守南围。此时张郃来袭,王平坚守不出,张郃无功而返。公元 234 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此时魏延应与长史杨仪不和,发动叛乱。王平被杨仪命令前往抵御魏延,在阵前王平对着魏延的先头部队大骂道“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就是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造反。
而先头部队听到王平搬出诸葛亮,也觉得自己有错在先,于是纷纷弃魏延而走。就这样,魏延叛乱被平定。同年,王平因平定叛乱有功,被
晋升为后典军、安汉将军
,并兼任汉中太守,与车骑将军吴懿一起驻守汉中。
公元 237 年,车骑将军吴懿去世,王平接任汉中都督一职,负责镇守汉中,并晋升为安汉侯。公元 238 年,蜀汉大司马蒋琬开府治事,同年曹魏讨伐辽东公孙渊,为防备曹魏的突然袭击,及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蒋琬率兵进驻汉中,王平进入大司马府,
被蒋琬任命为任前护军。
公元 243 年,蒋琬病重,王平被任命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继续总揽汉中一切军政事务。次年,王平经历了人生中最后一场大战。这一年,曹魏大将军曹爽为了赚取军功,率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此战蜀汉与曹魏之间兵力可谓悬殊,蜀汉兵力不满三万,因此蜀汉的将领都要求王平放弃汉中所有关隘城池,将全部兵力集中在汉、乐二城,后等待援军的到来。
但王平认为此举不可,他认为若放弃所有关隘,只会让曹魏有机可乘,到那时仅剩二城的蜀汉军队只会陷入重重包围之中,后患无穷。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他自己领数千兵马在外游走,其余兵马全部据城而守,曹魏攻哪里,他就骚扰到哪里,这样就能拖住曹魏,等待援军的到来。
而后,王平的这条计策被采纳,最终蜀汉战胜了曹魏数十万大军。 此战让他赢得了“虎卧北境,键闭剑门”的盛誉,并与彭乡侯马忠、阳武亭侯邓芝二人被蜀汉百姓尊号为“平安三侯”。
公元 248 年,为蜀汉鞍前马后,忠心耿耿的王平病逝于汉中都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