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怎样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是一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越的诗篇?一共有 5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我是司玛南】的最佳回答: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进行和谈。在重庆的日子里,虽然谈判桌上的进度是举步维艰,但毛主席的社交活动却异常丰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毛主席不仅会见了多位民主人士,还参加了不少国际活动,他的睿智与气度,凡接触之人无不赞赏。
尤其是毛主席和很多当地的文人一起写诗互赠,当时柳亚子多次写诗呈送,并且索要毛泽东的诗作。于是毛主席当即在便笺上手书一份《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柳亚子得到毛主席这首词后,欣喜万分。
当时时任重庆《新民报晚刊》主编吴祖光也了解到这一首词后,多方联系,将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刊登。吴祖光并在词后配跋文,称“毛润之氏能诗词似少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后来,《沁园春·雪》一经发表,就引起各界关注,他的广阔胸襟与气度令人称赞,这让蒋介石百般营造的所谓“形象”几近化为乌有。
如此绝唱诗词,蒋介石同样拜读过,当他读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顿时觉得毛泽东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于是便对自己的“文胆”陈布雷说:“你赶快组织人,写文章批判他!”
之后,据说陈布雷征集了几十首《沁园春》词作,却没有一首能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提并论。
也许此时,蒋某人有点后悔放毛泽东回延安了。
几年后,经过一番血与火的考验,中华民族终于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了。
蒋介石读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为何觉得毛泽东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呢?
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了获得足够的调兵时间,也为了在舆论上占据主动,便接连三次往延安发电,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国共会谈。
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如果毛主席不去,那正好把反对和平的帽子扣在我党的头上;如果毛主席来了,那重庆也是蒋介石的地盘,国民党也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不过,毛主席一眼就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为了打消舆论的质疑,也为了最大限度争取和平的到来,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前往了重庆。
在毛主席和我党其他领导人下飞机后,机场有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人员,以及民主党派代表,重庆各界人士代表接机。
毛主席一身中山装,拿破仑帽的装扮一下飞机,就引起了现场记者的关注,记者们纷纷拍照以记载这历史性的一幕。
蒋介石还特意为其安排了一场宴会,以接风洗尘。于是毛主席气定神闲地走入了山洞林园赴宴。行至会客厅中央时,毛主席看着墙上悬挂的巨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立刻收敛了笑容,庄重地对画像行了鞠躬礼。
可没想到,站在一旁的戴季陶看到毛主席行礼后,竟说道:“不是一家人,倒拜起同一个祖宗来了?”
毛泽东说:“今日能够来重庆参加和谈,为我中华和平建国之大业,略效绵薄之力,正是继承先生的遗志最好方式。”
毛主席话刚说完,全场雷动,戴季陶也尴尬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宴会中,双方宾主分明,气氛融洽,但仅仅停留于相互寒喧层面,并未进行具体的会谈。
国共双方会谈期间。据统计,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直接会谈差不多有 10 次左右。
在谈判桌上,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斗争。
蒋介石虚情假意,竟然提出可以让毛主席担任新疆省长一职。
要知道,当时的新疆远离内陆,也就意味着远离权力的中心。因此,毛主席没有同意,而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作出的七律诗,也算是对“新疆省长”一事的间接回应。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压力之大,精神之高度紧张,可以想象。
在会谈过后蒋介石倍感压力,他曾对自己的心腹爱将陈布雷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人我们没办法将他轻视,我曾听闻他是一个嗜烟如命的人。但在谈判时,他却从来没碰过一支香烟,这种决心和精神真是一般人所不能够呈现出来的……”
此后,国共双方的谈判几度陷入僵局。可是尽管双方分歧极大,但是在周总理与张治中的积极斡旋下,还是达成了一个让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10 月 10 日,最终国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了“双十协定”,愿意长期合作,建设一个新中国。
第二天早上 8 点,毛主席和蒋介石共进早餐后,进行最后一次商议,可是仍旧未能在解放区问题上达成一致。
这次会谈也不欢而散,毛主席在 9 点半离开重庆返回延安,后续的事情,由周总理和王若飞代表自己与国民党商议。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了一句话:“毛泽东这个人阴阳怪气,绵里藏针,不好对付。余料其不能成事,终究不可能逃出余之一握也。”
这篇日记里面说毛泽东“阴阳怪气”,说明蒋介石总是摸不清楚毛泽东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再加上通过几次交谈,蒋介石感觉毛泽东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和蔼可亲,但却是寸土不让,态度很强硬,很难对付,所以说毛泽东是“绵里藏针”。
但蒋介石此时还是很乐观,因为他手下的国民党军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大大优于共产党,所以他才会认为共产党逃不过“余之一握也”,怎么样也逃不出他的掌心。
但毋庸置疑的是,蒋某人显然非常佩服毛泽东。
【2】来自网友【秋夜雨泪】的最佳回答:
回答:气势磅礴,天地合一,逞献一种伟大的意志和精神。
忆古追惜,体现出一种气冲云霄的伟大胸怀和英明的智慧胆略。
气壮山河的气魄和不可逾越的灵魂,跨越了光阴和时空,永远是历史长河中不可超越的历史篇章,像星空让人们永远仰视而不可逾越。
【3】来自网友【好凉夏天(提问者)】的最佳回答:
这篇诗篇读起来气势磅礴,思想宏伟,敢于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是我读过的诗词中,从诗词的各个放面成就上讲,还没有人能超越的诗篇。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敢于打破旧思想,开创新时代的诗篇,在今天读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提出来共大家探讨。
【4】来自网友【徐州一人】的最佳回答:
不管怎样看都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超越的宏大诗篇!
【5】来自网友【泽仁德喜】的最佳回答:
纵观历史所有诗词,没有一首能以人民为主,以民族大业为首的,且气势磅礴的诗,《沁园春·雪》做到了,这首诗就是咱们劳动人民的诗![呲牙][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