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东方剑 50】的最佳回答:
谁说生产队粮食产量不高,不知真情,信口雌黄。七十年代我这里生产队的粮食年亩产巳达 1700 多斤(超双纲要,国家农业发展纲要目标是亩产 800 斤,高的生产队巳超过 2000 斤,当时称之为建成吨粮田。)这种成绩我们到现在也没有超过。那时虽然化肥不多,(不是沒有,每年按计划分配化肥,)但靠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苦干实干创造了奇迹。那时每年种三熟粮(靠提高复种指数,来提高全年粮食总产量]社员们太苦了,每一熟粮食收种都要抢时间,争取无霜期。麦子熟了连夜抢收,然后抢栽早稻,早稻成熟是在夏季,为了保证晚稻在天冷下霜前成熟,就必须冒着高温日夜抢收早稻,抢栽晚稻。时间就是粮食。现在人们根本不知道那是多么的苦啊!夜里收稻到十二点,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就要开早工下地栽晚稻。八十年代后大家认为年种三熟粮太苦了,就改为年种二熟,麦子一中稻,有的地方只种一熟中稻,劳动强度减轻了,但粮食产量怎么办?好在这时化肥能满足供应,提高了每熟的单产,保持总产不降。那时化肥不多,种田肥料怎么解决,也是靠苦干解决。大力发展养猪,个人集体一齐上,用猪粪解决部分肥料。沤制堆肥,夏季把田间,野外的野草收集起来(冒高温铲草运草)加上早稻的秸杆,玉米桔杆,一层草一层土堆起来发酵,到了秋季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有机肥施多了,农田就肥沃,当时称这种农由为海绵田,这种田如果有点化肥下去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后来人就不搞了,谁愿意吃这种苦,现在的人听说那时是这样种田都不相信,甚至认为是蛮干。那时确实就是这样苦干,拼出来的粮食。我们都是参加者。人们要永远记住那一代农村农民和干部,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付出了青春,付出了人生。不要再诬蔑抹黑他们了。
【2】、来自网友【上进田上草】的最佳回答:
决定粮食产量高低的是:土、水、肥、种子、农药,管理、种植技术,天气变化等因素。
平整的土地,合理施肥、使用农药,优良品种、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是粮食高产的决定因素。
生产队时期,没有优良品种,种子都是自留种,是粮食产量低的一个原因。生产队时期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与现在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相比,粮食产量低是必然的。
生产队时期,化肥农药短缺也是造成粮食产量低的一种原因。化肥、农药用量很少或者基本不用,品种单一,化肥以氨水为主,使用不当,还容易烧坏庄稼,且只有植物三要素氮磷钾之中的一种氮元素,农药有低效果、高残留的“六六粉”,1059,1605 等剧毒品种,杀虫效果不咋的,人喷洒农药中毒现象经常发生,现在都已经禁止使用。
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有所缓解,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抓住时机,从西方国家引进了成套的大型设备(包括化肥制造设备),生产出高效的化肥农药,加上我国的粮食制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品种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以及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八十年代粮食产量提高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