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萧红的《呼兰河传》好在哪里?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雅舍闲人】的最佳回答:
首先要清楚,萧红撰写的《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描写落后生活习俗摧残人性的诗化小说。
《呼兰河传》写于 1940 年,最初由桂林上海杂志图书公司于 1941 年 5 月出版,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
小说共七章,以一个女孩子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东北呼兰河小城中的故事,表现了作者记忆中家乡的单调与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对国民劣根性的思考与批判。
呼兰河小城有几条街,几家杂货铺。在那里,日子再苦你也得过下去,活着不只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人们根本不用思考为什么活着,他们平静地活着一一活着只是为了吃饭穿衣而已,悲哀的同时也很幸福。有时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然而他们总是能找到让自己继续静静活着的理由,抬头看看美丽的火烧云就是一种慰藉了。在那里,“住着我的祖父”,他很是慈祥,“我”跟着他会忘记父亲的冷淡和母亲的恶语。邻居胡家喜欢跳大神,为终年生病的老太太驱鬼;胡家的团圆媳妇来了,她健康、大方,长得黑乎乎乐呵呵的;可没几天,胡家就打她且打得特别厉害,原因是团圆媳妇走路快、坐得直,吃饭吃三碗,不知道羞答答;她被打病后,胡家又说是着了魔,有狐仙缠身,于是给她治病,整夜地跳大神,驱鬼,按偏方吃药,扶乩,最后用滚烫的开水给她洗澡,没有几天她就死去了;随后胡家又死的死、疯的疯,逐渐被人忘记。还有一个有二伯,性情古怪而且喜欢偷东西,常和老厨子对骂,骂主人家没一个好东西。磨房的冯歪嘴子是个好人,跟王大姐很要好,邻里常捉弄他。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死去,冯歪嘴子顽强地把两个孩子带大。
作者对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寄予了不同的感情。在小团圆媳妇身上,寄托了至为深切的同情;对有二伯,一方面同情他作为“奴才”的不幸遭际和悲苦可怜的一生,另一方面又深深讽刺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帮凶的病态心理和阿 Q 精神的影子;对磨倌冯歪嘴子则寄予厚望:他虽身为奴隶,却是个具有坚韧性格的战士,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
小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一是构思独特,形散而神凝。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情节,故事和人物都是片断的、琐碎的。它们由“我”回忆的思绪贯穿起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其深刻,以琐碎见其完整。二是以“我”的视觉来摄取人生的色相,真切、自然,感人至深。小说以一位懂事颇早的小孩子“我”的回忆起笔,以“我”的思绪跳动和变化来谋篇布局,借“我”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对生活、对事物的评价。三是意境深远。作品并不着意于人物的精细刻画,而侧重于抒写作者的感受,力求创造深邃的意境。
茅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中评价这部作品:“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小说抒情的笔调浓郁,叙事写景娓娓动人,小说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力求朴素而不求华丽。
【2】、来自网友【民国年间那些事】的最佳回答: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作家,一般人都认为她是一位左翼作家,其实从她的文学追求和艺术思想来看,萧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自由主义作家。
六十多年前,金庸在读了《呼兰河传》后说:“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萧红(中)在鲁迅墓前
金庸这段话有个错误,《呼兰河传》并不是完全在香港创作的。从现有资料分析,此书写于 1937 年底。抗战爆发后,萧红、萧军、胡风、端木蕻良等人来到武汉,二萧住在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 21 号,与二萧同住的还有诗人蒋锡金。据蒋锡金回忆,萧红大约是在 1937 年 12 月,就已经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写作。
此后二萧婚变,萧红带着身孕嫁给了作家端木蕻良,后来又辗转武汉、重庆、香港,并开始了长篇小说《马伯乐》的创作,这部开了头的《呼兰河传》被扔到了一边。
1940 年 1 月,萧红与端木来到香港,7 月底完成了《马伯乐》,从 8 月份开始写作《呼兰河传》,12 月 20 日结束。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有人说,这部小说既像小说又像散文,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不是整个的有机体。文学大师茅盾也在《呼兰河传》序言中这样写道:“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篇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正是《呼兰河传》的精妙之处。
从《呼兰河传》这个名字也可看出,这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以其故乡呼兰为背景展开了故事。在小说的尾声,萧红这样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萧红祖父就是她的精神家园,也是家乡呼兰的代表,萧红对爷爷的思念,其实就是对故乡 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