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问题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淮北日月升】的最佳回答:
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
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做范弗利特弹药量。
朝鲜战场上,美第 2 师长拉夫纳少将以师的全部火力(中、轻炮 7 个营共 126 门和中、重迫击炮 72 门)一齐开始攻击 983 高地。目标高地和人民军的炮兵和迫击炮阵地完全被爆炸的烟尘所覆盖,使人感觉好像一个活人也没有了。在这 9 天的战斗中所消耗的弹药仅炮弹就约有 36 万发,相当 1 门炮发射了 2860 发(平均一门炮 1 天 320 发)。美军的弹药量是平常五倍,这就是所谓的范弗里特弹药量。
当时,美军的将领以为,这么大的轰炸力度,恐怕上甘岭就不会有什么生命存在了。但是,当炮击停止,美国人准备攻上上甘岭的时候,却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似乎从天而降,雨点般的子弹把美国佬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很长时间以来,美国人一直搞不懂这个问题。
实际上分析起来,美国人的飞机大炮打不赢上甘岭战役,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抱着祖国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义必赢的态度誓死保卫上甘岭。
根据军史资料记载,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把祖国和人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相比之下,美军尽管装备好待遇高,但是他们把自己的生命高于一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退,一个个贪生怕死,这种军队,注定只能靠武器和钱打仗,打赢的概率不高。
第二个原因是,我方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地形地貌,创造性地应用一系列战略战术。
例如,反斜面战术。
所谓反斜面,是山地攻防战斗中背向敌方、面向我方的一侧山坡。巧妙利用反斜面反斜面阵地可以有效规避敌方重火力输出。在反斜面大岩石下面构筑挖掘出的射击工事、屯兵洞、戴顶盖的壕沟,人员基本不暴露在露天,敌机、敌炮火的杀伤会大幅减弱。反斜面阵地还能防止敌方抄后路包围,己方主阵地面对抄后路的敌军,刚好倒打火。灵活运用反斜面战术,可以扬长避短,很好地减少我方人员伤亡。
再如,坑道战术。上甘岭是典型的山地。面对坚硬的岩石,我方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缺乏任何施工机械的情况下,靠人工凿穿岩石,构筑了大量坑道,地方炮击的时候,我方都躲在坑道里,可以有效减少伤亡,炮击完毕后,敌人攻上来,我方也从坑道跳出来歼灭敌人。
第三个原因是,实际上我方也是竭尽全力实施炮击,给对方造成巨大伤亡。当时敌我双方正在开展停战谈判,为了给谈判桌上增加筹码,敌方孤注一掷,我方也是不惜代价,尽可能组织大量的重火力给予对方沉重的打击。
总的来讲,上甘岭战役,美方是投入兵力 6 万人,伤亡 1.5 万人,竭尽全力也没有拿下这个小山头,而我方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面对强敌,顽强斗争,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小结:决定一场战役的关键因素是人,而不是什么飞机大炮。
【2】、来自网友【孟冬廿九】的最佳回答:
我尽量简单说,三点原因。
第一,反斜面战术和坑道战术。
真实情况是在美军强大的火力下我军一开始也被打蒙了,电话线被炸断,部队指挥一开始也搞不清楚前面的情况。比如 597.9 高地的 11 号阵地,一个班直接全冲到了表面阵地,结果一轮轰炸全牺牲了。2 号阵地看见 11 号阵地丢失,试图反击夺回,结果冲到一半又被一轮轰炸炸没了。可以说战役的一开始我军确实损失惨重,2 号阵地、7 号阵地和 11 号阵地直接失守。
但我军灵活的战术头脑立刻得到体现。之后的阵地就学聪明了,只在阵地上留 3 个观察哨,其他人全在坑道里待命,前面的阵亡了一个,后面就补上去一个。我们的反斜面阵地在山背面 ,坑道在山底下 。美军的直射火炮无法命中,而曲射火力或航空打击稍微偏差也无法造成有效杀伤。(不过也算天佑志愿军,当时钻地弹性能不够完善,温压弹还未发明)。加上我军日益完备的坑道防御体系,确实极为坚固。美军从 51 年开始 40 到 60 发炮弹就能杀伤我方一人,到 52 年 2 月已经平均需要 263 发炮弹杀伤我方一人,而到了 52 年 4 月平均 646 才能杀伤我方一人。
而只要我军保住阵地不失,联合国军就只能继续用步兵冲山头,而上甘岭战场狭窄,无法同时投入太多兵力,只要我军火力配置到位,一个班就可以封锁数百米的防线。联合国军空有纸面兵力,但进攻时实在无法展开,双方都只能以连排为单位进行添油战术,而这种刺刀见红的战斗恰恰是我军最擅长的。
第二,因为我军也有炮火支援,并且也很猛。
这种阵地攻防战,不管防御一方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多么坚固的工事。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对进攻方予以杀伤,失守就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个时期,已经得到大量苏联援助的我军炮火支援虽然不及美军但也相当可观了。美国幸存大兵战后哀嚎:中国炮兵每秒钟就会落下一枚炮弹,简直太恐怖了。(当然美军的火力是每秒钟 6 枚炮弹)。
据志愿军第十五军 45 师迫击炮手唐章洪回忆,仅战役第一天白天,他一人就发射了上千发迫击炮炮弹,给冲击阵地的美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军 7 成的伤亡是被我军炮兵造成的,整个战役我军日均弹药量也是极其恐怖的,一天打出了 3 万多手榴弹,260 根爆破筒,30 多万发子弹,2.1 万发炮弹。可见志愿军的炮兵还是给力的,确实功不可没。
第三,志愿军钢铁般的战斗意志
《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拥有绝对的地空火力优势,绝对完美的后勤补给,总发射 200 多万发炮弹,5000 多枚航弹,出动了飞机 280 余架。而志愿军的炮火,只有美军的四分之一,几乎没有制空权。后勤被切断,战士缺水缺药缺弹药,一个苹果 20 个人传四圈才吃完,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涌现出英雄集体 200 多个,其中特等功单位 2 个,一等功单位 28 个,二等功单位 60 个。另外涌现出以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为代表的功臣 12347 名,其中有明确姓名和事迹的黄继光式战斗英雄就有 38 位。其中:
特级英雄
黄继光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二营营部通讯员
一级英雄
孙占元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7 连排长
邱少云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
胡修道 第 31 师第 91 团第 5 连战士
二级英雄
王彦林 第 45 师第 133 团第 1 连班长
侬廷秋 第 45 师第 133 团第 1 连班长
蒋元伦 第 45 师第 133 团第 6 连班长
郑金钵 第 45 师第 133 团第 9 连班长
田立明 第 45 师第 143 团第 1 连班长
欧阳代炎 第 45 师第 134 团第 4 连副排长
葛洪臣 第 45 师第 134 团第 6 连排长
龙世昌 第 45 师第 134 团第 8 连战士
赖发均 第 45 师第 134 团第 8 连战士
陈治国 第 45 师第 134 团第 8 连战士
孙子明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1 连战士
牛保才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1 营营部电话班副班长
邓章德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3 连通信员
粟振林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3 连排长
吕慕祥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6 连班长
易才学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7 连战士
李忠先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7 连副班长
刘俊卿 第 45 师第 135 团第 3 营机炮连班长
马新年 第 29 师第 86 团第 2 连战士
唐治平 第 29 师第 86 团第 5 连副班长
林炳远 第 29 师第 86 团第 9 连战士
余贵 第 29 师第 86 团侦察排战士
薛志高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5 连副班长
王合良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5 连战士
戴荣华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7 连班长
李元兴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
欧文辉 第 29 师第 87 团第 9 连战士
李文彦 第 44 师第 130 团警工连工兵班班长
崔长海 第 31 师第 91 团第 6 连战士
蔡兴海 第 31 师第 91 团第 8 连副班长
曾平章 第 31 师第 92 团第 2 连副班长
蒋永德 第 31 师第 92 团第 4 连副班长
程云庆 第 31 师第 92 团第 6 连班长
郝兴文 第 31 师第 92 团第 7 连班长
杨国良 第 31 师第 93 团第 9 连副班长
高良伦 第 31 师第 93 团第 9 连战士
周平 第 31 师第 93 团第 9 连班长
刘保成 第 34 师第 106 团第 9 连班长
高守余 第 34 师第 106 团第 9 连战士
张瑞城 第 7 师第 24 团第 8 连炮手
11 月 25 日,整个战役,志愿军投入兵力 4.2 万人,伤亡 1.15 万人,美军投入兵力 6 万人,伤亡 1.5 万人。43 天的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震惊世界。有五千余名志愿军烈士永远倒下在这两个阵地上,很多烈士甚至找不到一块骨头,但正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明白了只要中国人决心守住的地方,管你是谁也别想夺走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