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妙招免费各类生活中的小问题知识以及音乐简谱等,是你了解世界未知知识的好地方。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十万个为什么 空空 2024-11-20 14:15:43 29次浏览

关于问题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一共有 2 位热心网友为你解答:

【1】、来自网友【糖人健康网】的最佳回答:

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近几十年来爆炸式增长:从 80 年代的 0.67%升高到 2010 年的 11.6%,增加了 17 倍!区区 30 年间,为什么中国人就变得这么容易得糖尿病了?

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有节约基因,“由俭入奢”之后,就更容易肥胖、糖尿病!

所谓节约基因,意思是人在吃糠咽菜时,身体的某些基因会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

改革开放后,吃得好,活动量减少,属于经常坐着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敞开吃、闷头睡,出门靠车”,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消耗,就造成营养过剩。

粮食吃得越来越细

中国传统的饮食以五谷为基础。就在三十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吃的还是糙米,没有经过深加工。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粮食越吃越细,现在精白米面是我们经常选择的,可精米精面几乎不含纤维,吃进体内,很快被消化分解代谢,会让血糖急速升高。

但活动量越来越少,这些吸收的葡萄糖不能被马上消耗掉,活跃的胰岛素只能把盈余的葡萄糖储存起来,但如果我们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总消耗不掉,就造成了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就越来越高了。身体若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便会得糖尿病。

如何防治糖尿病?

1.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现在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容易得糖尿病呢?还是吃出来的!

要免受慢性病之苦,从现在开始跟老祖宗学习“谷物为主、少油少盐、吃八分饱、辛勤劳作”的生活方式,或许还不晚!

粗细搭配,给白米饭添些杂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等)、杂粮(糙米、大麦米、玉米碎、燕麦等),如果爱吃面,就在精白面粉中加些玉米粉、黄豆粉、紫薯粉。

2.肌肉是天然降糖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中说道,人衰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肌肉流失。你看老人颤颤巍巍,他肌肉拿不住了,肌纤维是人生下来是多少条,每个人就是多少条,固定了。

然后从三十岁左右开始,如果您不刻意锻炼肌肉的话,逐年丢失,逐年丢失,丢的速度还很快,到 75 岁,您的肌肉剩多少?50%,一半没了。

所以运动锻炼,特别是负重锻炼,是保住肌肉最好的办法。很多同志一说就会想到健身房,那么实际上是不是需要一定到健身房去呢?不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运动锻炼。

3.没有哪一种食物是真正降糖的!

老实说,没有哪一种食物是降糖的,所有的食物吃进肚里,都会消化吸收,引起血糖升高,只不过速度快慢而已。

所以,一顿饭不要只吃某一种食物,即使是认为是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去吃,总热量不要高。

4.最怕体重和腰围同时增加

男生毕业后的 5 个阶段,从毕业 2 年、4 年、8 年到毕业十年以上,有什么变化?除了头发掉得越来越多,就是腰围越来越大。同学聚会,真正腰围控制还不错的同学有几位?寥寥无几!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腰围越大带来的慢性并发症就相对更高,寿命相对越短。

体重跟腰围同时增加,带来的不只是糖尿病,还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等风险也是极高。所以今天开始进行腰围的控制,男性不超过 85 厘米,女性不超 80 厘米。

5.防治记个数字歌

糖尿病不是一种孤立的疾病,患者往往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等,必须看到代谢综合征这个整体。代谢综合征是一个典型的“不良生活习惯病”,治疗必须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必须记住:

 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两个要素:不多吃一口,不少走一步;

 三个不沾:不吸烟,不饮酒,不熬夜;

 四个检查:定期查体重、血压、血糖、血脂;

 五六个月:减肥不求速成,每月减一两公斤即可,五六个月就见成效;

 七八分饱:饮食上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吃序颠倒”,即每餐只吃七八分饱,以素食为主,同时保证营养均衡;进餐时先吃青菜,快饱时再吃些主食、肉类。

不想得病,这几个防治措施要记牢哦~

糖人健康网

,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2】、来自网友【首医杨金奎】的最佳回答:

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衰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号杀手。而 2010 年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我国 20 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已经分别达到 9.7%和 15.5%。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眼等部位的病变,并且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糖尿病可分为 1 型、2 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 2 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 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症状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确诊糖尿病时,需要参考的是静脉血糖值,而非快速血糖仪所测得的指血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 小时血糖在 7.8mmol/L 到 11.1mmol/L 之间(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 6.1mmol/L 到 7.0mmol/L 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有很高的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但同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部分人群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应该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具体有:(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饮料、薯条等高热量的食物,控制油类、肉类及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2)适量运动,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4)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以推迟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喜欢 (0)